红军风骨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湖北麻城市
  时间:2016年4月25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来显合
  红军,编入新四军,健在的,还能受访的,实已稀少。
  在湖北省麻城市,我们有幸找到一位:来显合。“来”姓,在宋代编成的《百家姓》中是没有的。来,象形字,甲骨文中象麦粒形状,这个字本意是小麦。作为姓,是多起源姓氏,源于虞姓、姒姓、子姓等。中国现有4100多个姓氏,姓“来”的不多。
  说到来姓,来显合笑了,“姓‘来’的有粮吃。”
  其实,他是苦出身,小时候饥寒交迫,吃不饱肚子,靠砍柴、放牛为生。因为家里穷,穷则思变,开始向往革命。来显合生在麻城,麻城是“黄麻起义”发源地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逐渐有了共产党的影响和活动。1927年春,两县党的特支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加入农协会员达到18万人。1927年11月,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群众武装予以配合,夺取黄安县城,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翌年,鄂东军在黄陂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5月,进入河南光山县创建革命根据地。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来显合,在这片红土地上受革命潮流影响,1935年参加了红军,编在罗山独立团。这一年,来显合21岁。
  来显合,生于1914年,今年虚龄103岁。现在,他与大女儿生活在一起。大女儿叫来勇坚,她家的居所,位于麻城市区的建设路上。
  与来显合见面,我们有点惊诧:已过百岁的老人,竟然无需扶助,可以独自行走来到客厅。他还剩一颗下牙,说的是麻城方言,神清气正。女儿说,父亲早上散散步,早餐稀饭、牛奶,习惯午休,下午听听京戏和神话故事。
  王路奇问:“来老,您是新四军哪个部队的?”
  来显合回答:“四支队”。
  四支队,支队长是高敬亭。来显合最早见到高敬亭,新四军还没组建。高敬亭是河南新县人,出任过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高敬亭奉命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这期间,高敬亭曾到罗山独立团调过部队,来显合时任这个团的文化教员,他对高敬亭印象:黑黑的,鼻梁高,个头不很高。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红军第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整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来显合所在独立团,编入该支队九团。
  一说四支队,王路奇笑对来老,“新四军对日军第一仗,就是四支队打的。”
  来显合回答说,“蒋家河口战斗,是我们团打的。”
  蒋家河,发源于银屏山北麓,在安徽巢县东南郊约5公里处,与裕溪河交汇,形成蒋家河口。1938年初,日军进攻皖中,合肥、巢县等地沦陷。根据中央命令,高敬亭率部队奔赴皖中和皖东,成为新四军进军敌后最早的队伍。四支队抵达皖中,目睹日军侵略蹂躏,遂令九团寻找战机打击。这个团老红军多,智勇兼备,善打游击战。5月中旬,九团抽调侦察队和两个连队的一部分兵力,傍晚潜入蒋家河口。第二天上午,巢县方向驶来日军2艘汽艇,九团潜伏部队一举出击,毙敌20余人,缴获部分枪支,新四军无一伤亡。国民党致电叶挺、项英:“贵军四支队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
  来显合说,蒋家河口战斗,是兄弟连打的,这一胜仗,把全团的斗志振奋起来了,大大鼓舞了我们的抗日信心和决心。
  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新四军的生存条件险恶,没有百姓支持寸步难行。来显合说,老百姓掩护新四军,新四军爱护老百姓,军民鱼水情。他清晰记得,有一年,夏收夏种的季节到了,他们部队看到群众劳力缺少,就组织下地帮助插秧,恰巧遇上新四军军长叶挺路过,叶挺拍了张照片。前几年,来显合让女儿去安徽合肥,托新四军纪念场馆的同志寻找叶挺拍的这张相片。
  提起高敬亭被杀,老人甚感痛惜。高敬亭率新四军部队抗日,先后在皖中取得十多次战斗的胜利。他被逮捕押往安徽肥东县境内,1939年6月24日,高敬亭被处决在青龙场,时年32岁。20世纪70年代,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了为高敬亭同志平反的决定。
  追忆往事,来显合珍视红军生涯。土地革命的年代,红军的队伍,最喜欢唱《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支歌的原名《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1931年,原在鄂豫皖苏区工作的红军三十二师副师长漆德玮等一批同志,调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工作,把这歌传唱到了江西。第二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四川,这首歌又在四川流传起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响彻大江南北。在我们镜头前,来显合情不自禁唱了起来:“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歌曲,这旋律,跨越时光80多个春秋,来显合依旧熟悉。
  红军培育了来显合,红军精神一直滋润着来显合的人生。
  罗山独立团,曾两次整编为红二十八军二四四团,在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无论是保卫苏区党政机关,还是反国民党的清剿,来显合出生入死,从没考虑个人安危。抗战时期,来显合在新四军四支队两个团任过职:管理排长、军需长。之后编入了新四军二师,在团里干过供给,在师部做过军械工作,他服从抗日的需要,党叫干啥就竭力干好啥。解放战争,历经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来显合是负责军械保障,曾创造便携式枪榴弹箱为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来显合从华东军区装甲兵军械科长位子,转到煤炭部兖州机械厂,任工会主席13年,持之以恒为职工送去关爱和温暖。
  来显合妻子曹兰英,浙江德清人,家境贫寒,家里把她送给了江苏的苏北地区人家。1946年,新四军北撤,她铁心跟着部队走。在部队,有幸与来显合相识相恋,1950年结成伴侣。1995年,因患直肠癌去世。45年相濡以沫的生活,育有5个子女。来显合的家教:守规矩,不惹事,不贪小便宜,不拿别人一针一线。来显合离休不久,举家从山东迁回了麻城。他不以老红军自居,他享受的医疗待遇,不允许家里人“沾光”。女儿说,“父亲要求很严,拿他医疗本,即使开包消炎药也不行。”   早已是耄耋老人,来显合有心脏病、肺气肿、高血压等老年病。不过,他生活有规律,心态愉悦。据说,他是麻城唯一健在的红军。传播革命传统,来显合为社会各界讲了几十个场次,又资助贫困学生,圆他们的大学梦。
  “我是红军,是老党员,传不好红军的精神,就没法子向党交代。”
  来显合写过一首自勉诗,题为《不忘过去是真贤》:无数英烈长眠去,换来今日艳阳天。革命还需艰苦干,不忘过去是真贤。
  2015年7月,由儿女陪同,来显合又一次回到红安县七里坪镇。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曾被命名为“列宁市”。踏上这个镇的红军广场,来显合回忆说,当年从红军编为新四军,就是从这里开完誓师大会,随即队伍开赴了抗日前线……
  忆念红军、新四军,是融化在来显合血液里一辈子的情结。
  记者感言 4月中下旬,“抢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路奇相约,一起赴渝采访新四军老兵。从重庆返回南京,动车必经麻城。“黄麻起义”的“麻”就是麻城,这场爆发在长江以北地区的农民武装起义,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并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因此,我俩回程时特意在麻城下了车。在麻城红土地上寻访到来显合,要深谢一个团队:何光耀,湖北省党史办副主任,是他把我们寻访的设想传递给麻城;钟世武,中共麻城市委史志办主任,是他委派副主任曾锋接站,曾锋又约请机关同事开私家车到高铁站迎候;张晓丽,麻城市休干所所长,是她帮助查询离休老干部的信息,还领路找到来显合的居所。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部署抢救新四军老战士史料工作,是2014年开始的,铁军影视中心至今寻访到的几百名新四军老兵,曾经是红军的,唯有来显合一人。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定名为红军。之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诞生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是人民军队的前身。每当我们听到“十送红军”、“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声,总会瞬间激荡起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回顾新四军的成长史,之所以誉为“铁军”,“铁”就铁在战争中千锤百炼铸就的坚定革命信仰、坚强革命意志和坚固革命风格,从而使这支队伍如铁流东进,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红军战士来显合,原本为了土地、为了生存而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民主政府,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的要求。没想到,日军来侵略我们了,在民族和国家危亡之际,来显合义无反顾,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寇。抗战胜利了,又想不到联手抗日的国民党背信弃义,调转枪口向共产党军队开战。解放战争开始了,来显合跟着部队继续征战,向着建立新中国的目标出生入死。来显合说过,从参加红军开始,就没有想过活着回来。在革命生涯里,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今天的中国社会,生存环境变了,条件好了,待遇高了,价值观多元化了,来显合红军本色并没有褪色。中国有句常说的古话,“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啊,人只有自己能够克制住了私欲杂念,心地才会明亮、畅亮,有了这个前提,才会有快乐、常乐的心态。其实,来显合的长寿并无秘方,也有常见的老年疾病,或许红军胸怀就是他延续生命的根本法宝。红军风骨,无疑是来显合为我们树起的精神丰碑。
  (责任编辑 束华静)
其他文献
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由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负责具体的筹办工作。  游击战中骡背上的报馆  到敌后出版中央一级的党报,没有先例,何云可说是费尽了心思。10月初,何云到达晋东南后,立即赶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接受指示,商定办报方针。刚开始,何云大抓新闻干部的培训工作,办起了100多人的新闻记者训练班。
期刊
爷爷越老,越正儿八经像个兵了,尤其90多岁后。  在孙辈的脑海里,爷爷只是个普通的老头。可村里人都说爷爷是个兵,喊他兵爷爷。最直接的证据,是政府不定期地给爷爷发抚恤金。尽管开始时每月只有八元,可在那贫穷年代,这足以让人羡慕了。更何况,后来政府给爷爷的抚恤金渐渐增多,几十元、几百元、直至千多元了。  虽然领政府的抚恤金,爷爷平时却抠得什么似的,全年最慷慨的花钱,是祭奠他的军长和战友了。提前好几天,便
期刊
城市:徐州  时间:2015年9月25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金正新  在徐州的立达路,记者找到十二集团军第一干休所。  门卫问:“找谁?”我们说:“金顾问。”此时,遇见干休所干事杨彪,他告之:“金顾问住在所外的干休点上。”他带车陪我们前往金顾问的家。  金顾问,名叫金正新,离休前是十二军顾问。顾问,是部队一个特定时期的职务,这个头衔是军队领导干部离开现职时安排的。1983年,金正新卸下坦克二师师
期刊
2015年11月23日,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换届合署大会在苏中黄桥老区泰兴市召开。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江苏省委原副书记、省关工委主任曹鴻鸣,江苏省原副省长、省老促会会原理事长凌启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三会”理事长丁解民,江苏省扶贫领导小组原副组长、省扶贫“两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王宏民等出席会议。  今年以来,在整个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江苏省经济社会发
期刊
曾记否,当年中央苏区江西兴国38万人口中就有8万多参加红军,还有那闽西儿女踊跃参军血战湘江;  曾记否,那部几代人传唱的京剧《沙家浜》,是根据发生在苏常地区群众用生命掩护新四军伤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曾记否,淮海战役中,支援部队作战的民工达540多万,如果把运粮小车摆成5路,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  这一桩桩可歌可泣的壮举,就发生在军区驻地的热土上。  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南京路上好八
期刊
海军91860部队是一支经过战斗洗礼、具有光荣传统的海上武装力量。其前身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是由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海防团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后,部队加入了人民海军的行列。60多年来,这支英雄的部队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滩浒山、一江山岛等战役战斗,为突破国民党封锁、解放浙东沿海岛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先后参加了川江运粮、西沙建场护渔护航、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
期刊
我和晓峰,从战争中走来,至今已有70个春秋。我们结为夫妻,也已63个年头,是老夫老妻老战友了。  70年间的风雨坎坷中,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依为命。年轻时,我们在战场上团结奋战,一致对敌,直到胜利。我曾写过《初踏战争岁月的医务战线》,记述上世纪4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的烽火岁月,我俩在一条战壕里战斗,在一口锅里吃饭,相依为命。我们从江北到江南,从江苏到福建,年老后为家庭、为生存奋斗,同样是相依为命。我
期刊
编者按:启东市东海镇老促会常务理事长龚企昌积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举措,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他在实施项目扶贫、助学扶贫、良种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等工作中,坚持写好工作日记,这一做法值得推广。下面选登其中几则。  2015年3月22日  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今年继续施以养殖项目来帮助附近村里的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提高收入。东海镇老促会今天与公司负责人一起,研究落实项目扶贫的具体措施。  1.项目
期刊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天高云淡,丽日普照,一个个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我们为祖国日益强盛感到由衷欣慰。当看到“刘老庄英雄连”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的思绪倏忽飞到千里之外的淮阴刘老庄,想到在这片沃土上英勇抗日的82烈士,也想到与82烈士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原中共淮阴县委书记、现年102岁的李广涛老人。  投身革命  李广涛,原名李霁
期刊
编者按:2015年10月31日,抗日老战士、舟山警备区宁波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杨庆祥走完了94载岁月与世长辞。老人虽历经艰辛、一生坎坷,但他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变,他用传奇的一生诠释了崇高的信仰。  爸爸,去年国庆节刚过您就连续高烧住进了解放军113医院。住院那天,您把前不久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紧紧抓在手中。其实,您患老年痴呆症多年,很多事已失去了记忆,但对这枚纪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