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前提要:对于初入股市的小白而言,在分析、选股、指标筛选之前,一些基本概念一定不能含糊,否则不仅看不懂指标,还可能闹出笑话。本篇将对一些股市中常见的基本概念做一次大扫盲。
净资产、每股收益、PE、总股本、总值、流通股本……是在股市中常见的指标,这些指标分别有什么用,如何用它们进行分析呢?
要理解这些常用指标,就要先熟悉各类股市中的基本概念,如市值、股本、净资产等等,所有指标都是建立在那些基本概念上的“加减乘除”,如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则对选股指标也只能一知半解,甚至被指标所误导。
以下是6组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股市概念,总共12个术语,让我们来一一详解。
股东权益与股本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经常会看到这两个概念:股东权益和股本(即股东资本),看上去有点像,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股东权益:也称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净资产。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
股本:也是一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即一家公司或企业在工商登记的时候向登记机关所登记的资本总额。两者的关系是,股本是股东权益的一部分,股东权益则既包括企业开办时投入的资本和其溢价部分,也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利润等资产(即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一家企业无论是否上市,都存在股本和股东权益两个概念。
IPO和上市
一般的理解上,IPO就是上市,但严格来说,IPO只是指股票发行,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环节。
IPO:全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因此,IPO会带来股本的增加。
上市: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一个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即在二级市场转手买卖,此时股本不发生变化。此外,我国企业除了通过IPO实现上市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的方式进行上市。
股票面值和股价
2020年12月发布的退市新规中,由原先的“面值退市”明确为“1元退市”,即从股价低于面值,改为股价低于1元。在一些报道中,也有将两者搞混的情况,投资者一定要加以区分。
股票面值:即股票的票面价值,通常为1元/股(例外是紫金矿业的股票面值为0.1元、洛阳钼业的股票面值0.2元)。最初目的是在于保证股票持有者在退股之时能够收回票面所标明的资产,但先购买股票后将不能再退股,所以股票面值的主要作用为:表明股票的认购者在股份公司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确认股东权利的根据。如某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一千万元,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该股份公司所占的股份为千万分之一。
股价:即股票上市流通后的交易价格,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都会高于其面值。
总市值和总股本
公司上市以后就存在总市值的概念,要将其和总股本、股东权益等概念区分开来。
总股本:一般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才有资格申请上市,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等于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之和,IPO后的股数一般是指总股本,而不是流通股数。
总市值:指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价值总和,等于股价乘以发行总股数。比如,某股的价格为10元/股,其总股本为8亿股,那么其总市值=10×8=8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总市值和总股本往往不相等,总市值相当于是股价和总股本的乘积。此外,总市值和股东权益也不是一回事,前者相当于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后者则是公司的资产减去负债,即可用货币能夠衡量的净资产。
流通股和限售股
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是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之和。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转变为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就成为了限售股。
流通股: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数量,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限售股: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限售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类是股改产生的限售股,市场俗称为“大小非”,“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所谓“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内;另一类是新股首次发行上市(IPO)产生的限售股,为保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份(IPO)并上市的公司在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期规定,这类限售股目前已经占到全部限售股的大多数。不过除限售股外,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有限售期要求的股票,主要是机构配售股和增发股。
优先股和普通股
普通股和优先股是两种类型的股票,投资者主要需了解两者的区别。
普通股:普通股股东可以全面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优先股:优先股股东一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参与股东大会投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公司决定发行新的优先股,优先股股东才有投票权。优先股通常具有以下4个特征:固定收益、先派息、先清偿、权利小。优先股通常被认为是“介于股债之间的产品”,在我国,优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收益并不固定,既取决于公司当年盈利状况,还要看当年具体的分配政策,很有可能公司决定当年不分配。而优先股的股息收益一般是固定的,尤其对于具有强制分红条款的优先股而言,只要公司有利润可以分配,就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向优先股股东支付。
4个相关股市指标
理解了以上10个基本概念术语以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4个重要股市指标,如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市净率、市盈率等。
①每股净资产 = 股东权益÷总股本。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
②每股收益 = 净利润÷总股本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再除以普通股的总数。
③市净率 = 总市值÷股东权益
以上公式右侧同时除以股本,也可表示为:市净率 = 股价÷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与之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④市盈率= 总市值÷净利润
以上公式右侧同时除以股本,也可表示为:市盈率 = 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多少年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净资产、每股收益、PE、总股本、总值、流通股本……是在股市中常见的指标,这些指标分别有什么用,如何用它们进行分析呢?
要理解这些常用指标,就要先熟悉各类股市中的基本概念,如市值、股本、净资产等等,所有指标都是建立在那些基本概念上的“加减乘除”,如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则对选股指标也只能一知半解,甚至被指标所误导。
以下是6组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股市概念,总共12个术语,让我们来一一详解。
股东权益与股本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经常会看到这两个概念:股东权益和股本(即股东资本),看上去有点像,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股东权益:也称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净资产。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
股本:也是一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即一家公司或企业在工商登记的时候向登记机关所登记的资本总额。两者的关系是,股本是股东权益的一部分,股东权益则既包括企业开办时投入的资本和其溢价部分,也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利润等资产(即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一家企业无论是否上市,都存在股本和股东权益两个概念。
IPO和上市
一般的理解上,IPO就是上市,但严格来说,IPO只是指股票发行,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环节。
IPO:全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因此,IPO会带来股本的增加。
上市: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一个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即在二级市场转手买卖,此时股本不发生变化。此外,我国企业除了通过IPO实现上市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的方式进行上市。
股票面值和股价
2020年12月发布的退市新规中,由原先的“面值退市”明确为“1元退市”,即从股价低于面值,改为股价低于1元。在一些报道中,也有将两者搞混的情况,投资者一定要加以区分。
股票面值:即股票的票面价值,通常为1元/股(例外是紫金矿业的股票面值为0.1元、洛阳钼业的股票面值0.2元)。最初目的是在于保证股票持有者在退股之时能够收回票面所标明的资产,但先购买股票后将不能再退股,所以股票面值的主要作用为:表明股票的认购者在股份公司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确认股东权利的根据。如某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一千万元,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该股份公司所占的股份为千万分之一。
股价:即股票上市流通后的交易价格,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都会高于其面值。
总市值和总股本
公司上市以后就存在总市值的概念,要将其和总股本、股东权益等概念区分开来。
总股本:一般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才有资格申请上市,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等于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之和,IPO后的股数一般是指总股本,而不是流通股数。
总市值:指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价值总和,等于股价乘以发行总股数。比如,某股的价格为10元/股,其总股本为8亿股,那么其总市值=10×8=8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总市值和总股本往往不相等,总市值相当于是股价和总股本的乘积。此外,总市值和股东权益也不是一回事,前者相当于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后者则是公司的资产减去负债,即可用货币能夠衡量的净资产。
流通股和限售股
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是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之和。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原非流通股转变为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就成为了限售股。
流通股: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数量,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限售股: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限售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类是股改产生的限售股,市场俗称为“大小非”,“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所谓“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内;另一类是新股首次发行上市(IPO)产生的限售股,为保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份(IPO)并上市的公司在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期规定,这类限售股目前已经占到全部限售股的大多数。不过除限售股外,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有限售期要求的股票,主要是机构配售股和增发股。
优先股和普通股
普通股和优先股是两种类型的股票,投资者主要需了解两者的区别。
普通股:普通股股东可以全面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优先股:优先股股东一般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参与股东大会投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公司决定发行新的优先股,优先股股东才有投票权。优先股通常具有以下4个特征:固定收益、先派息、先清偿、权利小。优先股通常被认为是“介于股债之间的产品”,在我国,优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收益并不固定,既取决于公司当年盈利状况,还要看当年具体的分配政策,很有可能公司决定当年不分配。而优先股的股息收益一般是固定的,尤其对于具有强制分红条款的优先股而言,只要公司有利润可以分配,就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向优先股股东支付。
4个相关股市指标
理解了以上10个基本概念术语以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4个重要股市指标,如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市净率、市盈率等。
①每股净资产 = 股东权益÷总股本。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
②每股收益 = 净利润÷总股本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再除以普通股的总数。
③市净率 = 总市值÷股东权益
以上公式右侧同时除以股本,也可表示为:市净率 = 股价÷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与之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④市盈率= 总市值÷净利润
以上公式右侧同时除以股本,也可表示为:市盈率 = 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多少年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