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弗的凄美爱情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054年,苏轼遇到了同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他们只是最简单的相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年苏轼十八岁,王弗十五岁。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林语堂《苏东坡传》),他们也不例外。每一份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起航点都是漫不经心的偶然,最后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老使我怨”“不思其反”“亦已焉哉”;也可能两个生命就此日夜厮磨、相融结合、生死难割。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无疑是后者。他们先婚姻后爱情,成就朝朝暮暮的陪伴、年年岁岁的依念、生生死死的爱恋。
  宝马金鞍,才子佳人。王弗嫁入苏家,事舅姑“以谨肃闻”,出身书香门第,但并不以诗书自矜。“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这段文字出自苏轼多年后所作《亡妻王氏墓志铭》。
  “敏而静”是苏轼给他爱妻的评价。这是一位聪慧而低调的女子,知书而不自言,但她显然很喜欢她的相公醉心读书时的模样。专注的男人最有魅力,大概古今一理。“见轼读书,终日不去”,这个简单的细节让人陶醉而感动。苏轼在读书间隙,抬眼看到凝神望着自己的妻子,和她嘴角浅浅的微笑,这是怎样的温馨?
  她的内敛、贤淑自始而终,她的聪慧却日久方显。苏轼遗忘的文章书籍,她“辄能记之”,对其他书也“略知之”。“略知”应该是谦语。苏轼至此方知这位妻子不仅秀外,而且慧中,不仅达礼,而且知书。心里当陶陶然,乐不可禁。
  这位苏轼钟爱一生、牵挂一生的女子,不只是苏轼居家、读书的良伴,还是处世交友的贤内助。“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通过察言观色来识人辨人,这方面女人的天赋往往比男人更出众。
  公元1056年,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父子三人离蜀赴京赶考,至洛阳时正当(闰)三月,暮春时节。
  洛阳暮春,垂杨生绿,已可成荫,半掩红楼,摇曳参差。小池清浅,波纹如篆,如斯美景,谁人顾盼?
  景动人心,瞬息万里,他年他月,烛下花前。不醉美酒醉离歌,何时执手再重说?
  风流已散情不散,他日寻芳君为伴。此情此景谁可拟,斜阳一半西楼燕。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杨柳摇曳,草长莺飞。二十岁的苏轼览美景,思佳人,只觉“关山有限情无限”。在万里之外的蜀国眉州,是否也有一位佳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呢?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首《一斛珠·洛城春晚》表达了多情才子苏轼对远在眉州的新婚妻子王弗的思念。
  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
  小池轻浪纹如篆。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
  关山有限情无限。
  待君重见寻芳伴。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千年的月光,千年的相思。后世女子会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我们不知道王弗和苏轼的缘分耗了多少前世的劫难,但王弗嫁给苏轼时,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夫君将成为光芒万丈的人物。王弗和苏轼的故事,温馨多过浪漫,凝望多过誓言,没有感天动地,也不求感天动地。它是有人间烟火味的,就像苏轼身上的味道一样。
  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信你,陪你,懂你。远行时的牵挂,寒里的温暖,生死相守的伴。王弗,也许是苏轼生命中的点缀,但她又握着打开苏轼心锁的钥匙。
  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昨天还在身边的人,今日已劳燕分飞。刚才还在谈笑风生,如今已天人两隔。
  公元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不幸病逝于京师,撇下苏轼和不满七岁的儿子苏迈。命运将二人的夫妻情分定格为十一年。苏轼与王弗,虽然拥有隽永深情的开篇,却没能走向幸福绵长的尾声。王弗去世的当年,苏轼写了一首《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
  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馀薰在,
  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
  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
  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当年,苏轼在灵柩前烧香忆旧,回忆王弗生前因为爱惜熏香而翻动“宝钗”里残余未尽的香。很久之后,原来烧香的地方还有香气余存,气味甚至胜过从前。如今苏轼在殡仪时精心添香的情态,背着人偷偷盖起小蓬山模样的香炉,不过是为了氤氲的香气能持久一点。一向通达的苏轼,甚至信了“断头烟”的说法。断头香是指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传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苏轼未必全信这个说法,但因为“情深”,还是从了这不明不白的规矩。
  十年前,死神斩断了连理枝,拆散了双飞鸟,残忍而无情。之后苏轼遵父命葬王弗于家乡眉山的祖茔。
  夫妻携手共同度过了十年,而今幽明路隔又是十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时间从来不会照顾人的感受。
  乙卯年(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梦见了原配妻子王弗。那晚皓月当空,月光洒向这片荒野,也照在他的脸上。他已两鬓斑白,泪目倦容。如此这般,满是沧桑。月光下,他望着当年亲手栽的松树,这些年已是长大成材。不由轻叹,只怕你我再相见,也难以相认了吧。孤坟前,他纹丝不动,默然不语。月光照在墓碑,上刻:苏门王氏之墓。
  “不思量,自难忘。”真正的刻骨铭心,从来不会形诸口口声声的碎碎念,只会默默埋藏于方寸之间那块柔软之地。思念,就像潜流于地表之下的暗河,在无痕无迹中默默流淌,在风景变幻里始终如一,但一遇出口,就会喷涌而出、波浪滔滔。对苏轼来讲,今夜的梦就是出口。
  假如俩人再见面,王弗会不会认得自己?这十年,苏轼过得并不顺意,虽然文名如日中天,但在官场上却并不顺遂。在梦中,估计王弗早已从“尘满面,鬓如霜”的苏轼身上,看到他所经历的世事沧桑。
  若不是每日暗暗系念着千里之外的孤坟,今夜苏轼的魂魄也不会突然还乡。梦中的他,来到故宅,来到两个人一起居住过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树,那走廊,那小窗,竟然还有在窗前梳妆打扮的她!
  可是,那么多话,从何说起呢?或者,既然相见了,又有什么话非说不可呢?要表达什么,千行泪不够,但一个眼神足矣。
  苏轼明白,梦醒之后,他便要回到寂寞的生活里,把思念深埋。埋在哪儿呢?明月夜,短松冈。
  生死永隔,然感情却结而不解。他提起笔,写下了《江城子》这首千古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顧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那是融入彼此生命中的温暖。因为深情,自然难忘;因为难忘,自然断肠。
  失去的,总是最美的,曾经有个女子,来过一阵子,却让苏轼记了一辈子!
其他文献
无论是国外文化积极地融进来,还是中国元素主动地推出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推动着世界文化向更加多元、繁荣的方向发展。  2017年伊始,国外各大奢侈品牌纷纷推出以“鸡”年生肖为主题的限量版产品引起一阵轰动。设计师们用热烈的中国红与绚丽的贵族黄巧妙拼搭,诠释着各自对“春节”这一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的理解。尽管全球经济疲软,国外的各大品牌却紧紧瞄准中国市场,纷纷希望通过中国传统元素的
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成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自制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胃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富民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
黄吉赓教授擅治急慢性肺系疾病,临证时依据发病程度将咳、痰、喘做了量化分级,在急性发作期强调祛痰蠲饮;慢性缓解期注重扶正固本.善用《金匮》泽漆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对单
目的观察了该方药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及胃镜下胆汁返流情况等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三合汤治疗经电子胃镜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105例,并随机取30例用西药治疗做
小学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它是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同时课堂管理应用的好坏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小
一、增值税理论追述及对我国增值税抵扣制度的反思增值税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某一生产经营过程结束后,对其增值部分按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税。这里所说的“增值部分”是“人工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前的文本解读,要从作者、编者、儿童、教师等多维视角去解读,最大限度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引
高胆红素血症在健康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60%,是导致新生儿再次住院的首要原因。新生儿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是因为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而肝脏不能迅速清除所致。虽然大多数高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