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敌后战场当军医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老的一家,堪称国共合作抗日的微缩版,抗战,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向来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微缩版。”原新疆侨联主席梁日明说。
  他是中国人、出生并成长于马来西亚,日本侵略中国时,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之中。
  他就是今年95岁的抗战老兵卢璋。
  “卢老的一家,堪称国共合作抗日的微缩版,抗战,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向来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微缩版。”原新疆侨联主席梁日明说。
  为抗日 从南洋回到祖国
  今年6月,记者在乌鲁木齐市明园石油局家属院见到了卢璋,卢老的听力已衰减,但很健谈,说话间可听出轻微的哮喘声。
  “我之所以走上抗战道路,和我们家族分不开啊!”卢璋说,他大伯娶的妻子是廖仲恺的胞妹廖冰筠,廖仲恺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冰筠是民国初期有名的革命者,卢璋称廖仲恺为舅舅、何香凝为舅母、廖承志为表哥。
  卢璋的父亲卢海村在家中排行老四,在马来西亚做生意,卢璋兄弟五人,他排序第五。卢璋的四哥叫卢誉标,1938年,抗战爆发后考入云南的初级航校,后被保送到美国空军训练中心深造,回国后执意要参加第一线作战,成为空军流星大队的一名飞行员。1943年11月经现场飞行考核被陈纳德正式录取为“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员,后升为第五大队十七中队分队长,上尉军衔。先后参加河南、衡阳、长沙、汉口等地对日作战57次,战斗时间150多个小时,击落敌机多架,战功显赫,先后荣获二等宣威奖章、一星星序奖章、三等复兴荣誉勋章等五枚中美战功勋章。1945年4月3日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卢璋家族中不少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的坚定维护者和执行者。1938年8月,抗战期间,一心想要参加抗战的卢璋在当时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他表哥廖承志的帮助下,去了延安。
  白求恩大夫指引我走上军医路
  在延安,卢璋先编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后转入位于河北的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第一期学习。
  此时,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支援抗战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也来到了敌后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牛眼沟村,白求恩不会说中文,部队准备为白求恩大夫配备翻译、秘书。
  卢璋正好已从抗大毕业,因他英语好,中央卫生部把他调给白求恩当翻译。
  “第一次见到白求恩大夫的时候,他对我特别亲切,一点架子也没有。”卢璋说,在和白求恩大夫相处的一两周时间里,卢璋努力帮白求恩大夫翻译每一个词语,短短几天,卢璋对医学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白求恩大夫吃不惯大米,卢璋跑到野战医院附近的村子,为白求恩大夫买来烧饼,“我把烧饼递给白求恩大夫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地吃了起来,直夸味道好。”卢璋说,白求恩对患者特别好,看到战士们穿着破衣烂衫,他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战士穿上。但在工作中,白求恩特别严厉,一些医务人员手术前消毒工作做得很马虎,每次都会遭到白求恩的严厉训斥。
  卢璋说,白求恩十分敬业,他在野战医院能废寝忘食连续工作五六十个小时,周围的爆炸声也影响不了他,白求恩对工作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卢璋。
  半个月后,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将转移到其他阵地,卢璋和白求恩就此作别。离行前一天,白求恩问及他的志向,当时年轻的卢璋并没有明确的想法,白求恩建议他去学医。
  卢璋听从了白求恩的建议,来到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后来该校被合并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
  百团大战中受伤
  1939年11月12日,这个日子对卢璋来说,终身难忘,那天,噩耗传来,白求恩在一次给伤员做手术时,因划破手指感染去世,卢璋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里,每到这一天,卢璋都会折一只红纸鹤,他希望这只代表祝福的纸鹤能给白求恩送去他的思念。
  卢璋难忘第一次上战场的经历,参加“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晚8时,八路军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卢璋说,军医的任务是,一经发现伤员,立即进行简单救护,比如包扎、消毒。对于无法继续战斗的重伤员,用担架抬到后方,转送到野战医院。
  “有一天,我们从战场上撤退的时候,突然觉得脖子上黏黏的,一摸,后脑勺在流血,这才想起来,冲锋的时候,被炮弹皮砸到了头,但当时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卢老说着摸了摸自己的后脑上,只见卢老的后脑勺有一块鸡蛋大小的疤痕,那上面没有长头发。
  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多月,同年12月5日,大战以我军取得辉煌胜利而告结束,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新疆是感情最深的故乡
  后来,卢璋做过廖承志的保健医,在西藏、新疆等地从事医疗工作。
  1952年9月,卢璋领衔“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昌都民族工作大队(简称昌都民族工作大队)”副总队长,与总队长王真一起进军西藏昌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西藏第一家医院——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诞生。
  1955年,卢璋受命调往新疆石油系统,先后担任新疆石油局独山子矿务医院院长、新疆石油管理局卫生处处长、新疆石油管理局乌鲁木齐办事处主任等职务,直至1982年离休。
  2014年10月10日,时任石油学院书记的郭追为卢璋召集了一个小小的座谈会,找来几位当年曾在卢璋手下工作的小同事介绍他的情况。大家众口一词,说他豁达开朗,品德高尚。他常常深入群众,每年入冬前,到每家查看火墙是否收拾好、过冬的取暖燃煤是否准备充足;查看地窖,看看萝卜、白菜、土豆是否储备好。
  郭追喜爱诗词,写有《野草山花诗集》,内有一首是在卢璋88岁大寿时写的贺寿诗,寿词基本涵盖了卢老的一生:风华盛茂辞侨家,不畏万里战荆沙。满怀抱负奔圣地,矢志抗日救中华。峥嵘岁月谱华章,赤胆忠心悍梓乡。沙场百战穿梭急,笑淋弹雨救死伤
  如今,95岁的卢璋依然没有忘记在最初的学医过程中,在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学到了如何打手术结的技法,偶尔,他会拿起手边的绳索练练技法,追忆那段难忘的抗战岁月。卢老说,他的父母都是在马来西亚去世的,尽管,马来西亚是他出生的地方,但新疆对他来说,是生活的最久远,也是感情最深的故乡。
其他文献
以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  天蓝蓝,空气优良市民舒心。耗资近300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治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让乌鲁木齐常见蓝天白云”的承诺,掷地有声;  花艳艳,乡村农庄鸟语花香。249万农牧民受益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全区1700个行政村得到整治”的目标,备受期待;  水清清,水质变好鱼蟹肥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期刊
“新疆,我们来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联名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愿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真挚感情。他们告诉记者,来新疆,缘于党和人民的一声召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这声召唤,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  “毕业有很多路可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当记者问来自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志愿者高晓丽,为什么来新疆时,这个年轻的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已十年,回首青春往事,依然不悔来路。  记得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宣传标语:假如人生能活七十岁,用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十年前,当我徘徊在即将离别的校园,虽然对美好的未来有着无限憧憬,但是面对的就业形势却暗淡无光。得知“西部计划”在招募志愿者,我积极报名,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  非常清楚记得是2005年7月18日,我与家人别离远行时的
期刊
扎扎实实访民情以心换心 切切实实惠民生造福百姓——塔城公路管理局第二批“访惠聚”工作队工作纪实  2月15日,塔城公路管理局党委严格落实塔城地委对2015年“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工作安排,第二批住村人员共计18人分别到达各住村工作点,其中一支由锡伯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4种不同民族组成的6人工作队也如期抵达沙湾县西戈壁镇金河畔村,工作队队员带着不管多辛苦,一定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做好工作,
期刊
老公谈起要再次回到新疆时,我的心为之一颤,这预示着我们要与新疆第三次亲密接触了。  十年前,我们刚刚走出校门,还是热血青年,踌躇满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吟着岳飞的《满江红》,伴随着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我们来到了新疆,这个曾经只有在梦里出现的疆域。  丰满的热情和豪迈被骨感的残酷现状击得粉碎,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为了我们的承诺和誓言,也为了我们自身的锤炼。  
期刊
不经意间,来新疆已有五个年头。闲时想来,那些美好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帧帧迎头涌上,历历在目。  当我拿着西部计划录取通知书,背上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车,在历经40多个小时,到达离家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乌鲁木齐的时候,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荒芜、那么条件艰苦,这边除了茫茫戈壁,植被稀少点外,城市的发展和功能与内地无异。  正值7月的乌鲁木齐,晴空万里,一片朝阳似火,却也有阴凉处的丝丝凉意,沁人
期刊
服务新疆,不曾后悔。  在我意识里只有玻璃珠子和泥巴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说在中国地图的尾巴上,有一个叫新疆的地方。  在那个遥远的地方盛产美味的葡萄干、杏干等,但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人烟,有的只是数不清的牛羊和无尽的风沙。  2009年5月,我兴奋地告诉父母,我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这样,我圆了儿时的梦想,来到被誉为童话边城的布尔津县。  童话世界里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好。2010年阿勒泰地
期刊
五月的边疆,花草树木开始葱茏起来,一场雨下来,天地间微尘不兴,都随了风雨从天而降。  一滴滴,顺着绽绿的树叶落下,似一条通向过往的线,在空气中将思念汇集。一条条,似脑海中纵横交织的线,记录我数十年的人生轨迹,细述着曾经的经历与梦想。  2004年,大学毕业之际,面临着工作和参加“西部计划”的选择,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现在,整整十年。  十年是个有
期刊
“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济南发往乌鲁木齐的K1338次列车准备检票,请各位旅客准备好车票排队,依次检票。”  当我听着广播随人潮又一次登上这辆列车时,我的记忆深处总会不自觉地想起2013年的那个夏天,那个让我疯狂的夏天,那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夏天。  我开始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找工作的大军中,直到那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团委面向全国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开始心动了,进入系统填报了志愿,第一志愿是新疆。  先不
期刊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留在这里。”大学生村官邓策,不是新疆人,却胜似新疆人。从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新疆择业、创业、安家。  邓策,不是新疆人。1983年,他生在陕西省汉中西乡县,20岁前都生活在那里。  邓策,是新疆人。2003年考入新疆农业大学后,选择在新疆择业、创业、安家。  他,一米六七的个头,身板单薄,利索的小平头衬着黑瘦的脸,常穿一套洗得有些发白的迷彩服,好像随时待命出发的战士。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