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是致癌“祸端”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是口服降糖药。近段时间,接二连三的降糖药“致癌事件”,让许多糖尿病患者“谈降糖药色变”。
  2010年9月~201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一项为期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中期),警告公众吡格列酮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并于2011年8月修改了该药物的使用说明书。
  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再次警告公众,使用降糖药利拉鲁肽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甲状腺髓样癌,只是这些报告尚不足以明确或排除甲状腺髓样癌与使用利拉鲁肽之间的因果关系。
  那么,降糖药与肿瘤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降糖药真的是致癌祸端吗?
  降糖药与癌症的关系不大
  高血糖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清楚。目前尚没有充足证据表明降糖药肯定与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当然,也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降糖药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
  1. 双胍类药物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选择性杀死肿瘤干细胞,并增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性。动物实验表明,二甲双胍能减慢乳腺肿瘤的生长。人体研究亦表明,二甲双胍(相对于其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或死亡率。
  2.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并不明显增加肿瘤发生风险。但有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使用吡格列酮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研究还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或前列腺患者的生存率。
  3.α糖苷酶抑制剂 目前尚未有其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报道。
  4.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率或死亡率更高。然而,由于大多数研究中肿瘤病例非常少,故难以明确与特定肿瘤的关系。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格列奈类药物与肿瘤存在确切的联系。
  5.二甲基肽酶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二甲基肽酶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均为肠促胰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可明显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理论上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胰腺癌的发生一般是胰腺组织长期慢性炎症的结果,而不是急性炎症所致。另外,胰腺上皮细胞发生变化到肿瘤形成平均要12年,再经过10年才会发生胰腺癌。第一个肠促胰素类药物艾塞那肽于2005年上市,因此,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时间能确定药物暴露与肿瘤之间的联系。
  利拉鲁肽是否引起人体甲状腺髓样癌,尚不清楚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中的利拉鲁肽可以导致小鼠和大鼠发生剂量依赖和疗程依赖的甲状腺C细胞肿瘤(甲状腺C细胞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癌症)。小鼠和大鼠中也均发现恶性的甲状腺C细胞癌症。但是,尚不清楚利拉鲁肽是否导致人体甲状腺C细胞肿瘤,包括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甲状腺髓样癌指的是发生于甲状腺C细胞的癌症。注意,髓样癌并非等同于通常所说的甲状腺癌)。在一项3期临床人体试验中,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血浆降钙素(一种检测C细胞增生和髓样癌的指标)并没有增加,仍在正常范圍内。
  6.胰岛素 胰岛素可以直接提供外源性胰岛素,从而弥补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和作用的减弱。由于内源性胰岛素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肿瘤生长有关,因此大家担心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是否会放大这一过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与肿瘤的关系尚不能定论;胰岛素类似物不增加肿瘤发生风险。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治疗的风险获益比是非常好的。
  与致癌风险相比,降糖治疗获益更大
  降糖药物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小,或者根本没有联系。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多考虑的降糖治疗带来的益处,而不是可能存在的肿瘤风险。因为高血糖可以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的高血糖甚至可以致患者死亡,这是非常确切的。某些肿瘤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谨慎选择降糖药而避免肿瘤风险。
  糖尿病患者:降低肿瘤发生风险5措施
  糖尿病和肿瘤均为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仅复杂,而且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酗酒和吸烟)、在发病之前都有很长的一段潜伏期。
  糖尿病和肿瘤除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之外,糖尿病本身也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过程,其机制包括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或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引起的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症或慢性炎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膀胱癌、乳腺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肝癌、胰腺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则有所降低。
  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相关的肿瘤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食管腺癌、肾癌、膀胱癌和肝癌。肥胖还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体重减轻不仅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还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往往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理论上,凡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和造成严重的高胰岛素血症的药物都有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因此,超重或肥胖患者减重,有利于避免部分肿瘤的发生。
  合理饮食 饮食也被证实与肿瘤存在一定的关系。富含蔬菜、水果和全麦且红肉和加工肉比例较低的饮食,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较低有关。适当的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高能量和高糖饮食可以引起明显的超重和肥胖,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这类食物。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结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还能有助于预防其他肿瘤,如肺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
  戒烟 吸烟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包括气管、支气管癌、肺癌、喉癌、上消化道肿瘤、肾癌、胰腺癌、白血病、胃癌和宫颈癌。戒烟不仅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还能对改善糖尿病预后带来益处。
  限制饮酒 有研究证实,即使中等量的饮酒也能增加许多肿瘤的发生率,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限制酒精的摄入在降低肿瘤风险的同时,也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益处。
其他文献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论坛发的帖子  我是一位典型的肥胖男。工作和结婚已经好多年,可能是因为快到中年的缘故吧,我越发显得肥胖。在性生活方面,我也有很多困惑。因为肥胖的原因吧,我感觉自己的阴茎在变小,性生活中妻子也不是特别满意。最近,我们之间的争吵比较多,都是关于其他事情的,但我心底里认为她是对我在性生活中的表现有不满。由于多次性生活不理想,我最近有点逃避的思想,想着尽量不要接触她的身体,以免再带来
读者给《大众医学》杂志的一封邮件  我们结婚已经3年,感情上和睦。可不知为什么,妻子一直享受不到性生活带来的愉悦,没有过丝毫性高潮的乐趣,久而久之,她对房事失去了兴趣,每次房事也只是尽到做妻子的义务而已。我曾去咨询过有关医生,据说这属于“女子无性高潮现象”,原因比较复杂。有什么方法能解除我们的这种苦恼?  “女子无性高潮现象”,属于女子性功能障碍的范畴。国外有资料表明,它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或
我的童年和青年,是在上海嘉定镇度过的。嘉定镇是上海有名的古镇,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汇龙潭、孔庙、法华塔、秋霞圃等古韵浓郁的景点,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古民居特色的老街。那街道、河流、石桥、瓦房、水榭,无不凝聚着我儿时的记忆;当然,还有嘉定本地特色的各种美食,小笼、冷面、冷馄饨、响油鳝丝、绿豆汤……  1990年我高中毕业后离开了嘉定,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使我远离了嘉定,即使偶
碘酊(俗称碘酒)和碘伏都是含碘制剂,是广谱高效的皮肤消毒剂。但是,两者的溶剂、浓度、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若错误选用,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碘酒:不可用于黏膜、破溃皮肤、眼睛、口腔   碘酒是碘与碘化钾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碘以分子状态释出,其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大。碘酒的常用浓度为2.5%~3%,为深棕色。用碘酒涂抹皮肤消毒时,有轻微的清凉感,其后需用75%酒精擦拭、脱碘,以减弱碘
腹痛分急、慢性两类  腹痛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急性腹痛起病较急,疼痛程度较严重,往往提示身体出现严重问题,需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阑尾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慢性腹痛是指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的腹痛,疼痛可以持续存在或者断断续续、反复发作。慢性腹痛的疼痛程度一般比急性腹痛轻,多与慢性疾病有关,常见
许积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教授,曾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的防治。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以预防为主,关注每位儿童的身心健康。可以说,儿童保健工作是关系到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大事。20世纪50~70年代,儿童健康工作重点在传染病防治  我国儿科学起步很晚,20世纪30年代之前
陈灏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21世纪以来,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呈现“井喷”态势,业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冠心
脾胃为后天之本,养好脾胃,使之运化得当,是健康的基础。故古语有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熊戏”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功法、导引之术,有助于肠胃蠕动、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对于防治胃肠疾病有较好功效。只要掌握练习要诀,每天一分钟,并持之以恒,便可达到顾护脾胃、强身健体之效。  一分钟养胃功——“熊戏”  在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中,“熊戏”是其中的基础与精华,由“熊运”和“熊晃”两个动作组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缠绵反复,病程较长。苏励教授认为,其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痹证本身,顾护脾胃及预防外感也尤为重要。临床诊治中,他衷中参西,将中医整体观灵活运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不仅注重人体脏腑经络的联系,也将先天禀赋、自然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其中,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尽早运用活血化瘀药  对于风湿性疾病而言,血瘀
王世宣(教授) 罗爱月 杨书红  专家简介  王世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妇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妇科肿瘤、女性衰老的诊治和研究。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特需),周五上午(光谷院区)  卵巢,女性魅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