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青春载体下的现实表达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4日,由北京完美蓬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刘江执导,高璇、任宝茹编剧,唐嫣、罗晋等联袂主演的《归去来》甫一播出,便引发关注和讨论。
  刘江介绍,该剧“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励志剧,也是在探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归去来》在书写当代留学生奋斗经历的同时,也引发了多层次现实话题的探讨。正如该剧编剧高璇所说,《归去来》始自校园,通向社会。


以留学生视角窥见当代社会图景


  《归去来》是北京市年度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也是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该剧首播当晚, CSM媒介研究52城东方卫视收视率为0.774%。网络端,剧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归去来》第一集播出后24小时内仅VIP会员网络播放量就突破2亿。
  《归去来》聚焦当下留学热点,讲述萧清、书澈等人因为家庭、理想、爱情等原因相聚美国,成为名校精英后,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一步步完成蜕变的故事。
  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咱们结婚吧》《咱们相爱吧》,刘江一直深耕现实题材,以轻松明快的剧情折射对社会话题的思考。在他看来,《归去来》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留学生是载体,主题在于直观呈现中国社会图景,关注人们的生活百态。
  同样一直扎根现实主义且搭档多年的编剧高璇、任宝茹表示,“我们从留学潮切入,这一刀下去,透过留学生的横切面看到的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剧中描写了6位典型的青年留学生:“法二代”萧清、“官二代”书澈、“商二代”缪盈、“草根二代”宁鸣、“富二代”成然、绿卡,他们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背景年轻人的代表,他们的家庭形成了社会各种生存状态的不同样本。两位编剧认为,“留学群体”特殊的人物设置是戏剧结构的核心发动机,故事的矛盾冲突在这种环境下被激发,国内社会各种矛盾在美国名校这一聚光灯下被放大。
  从海外留学生视角出发,该剧也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人和世界的关系,当下中国人的价值观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以往的作品更多关注自我的情感悲欢,但是当我们打开视野,就绝不会只看自己。”任宝茹说。
  开始剧本创作之前,高璇、任宝茹采访了众多留学生家庭,走遍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地多所名校,采访了30多位华人留学生,对于各种情节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考证。“采访的过程让我们很踏实,印证了我们起初的戏剧设置是对的,剧中的那些人物是活生生的存在。”高璇说。
  《归去来》全剧拍摄180天,在美国、中国北京、柬埔寨三地取景,70%的场景在美国拍摄。为真实还原留学生生活,剧组一行50多人在美國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拍摄,并与美国好莱坞50多人的拍摄团队联合创作。

多类型、多元素杂糅叙事


  《归去来》第一集讲了男二和女二大学时代一段没有结果的暗恋故事。正集40分钟,女主在最后10分钟出场,男女主角在最后2分钟邂逅。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也引发了很多观众讨论。
  编剧高璇在微博上为这个“不同寻常的电视剧开篇”做了专业的戏剧解读,“《归去来》正戏始于萧清出场,在这之前,有一个被编剧和导演称之为‘楔子’的序篇,是属于缪盈和宁鸣的‘致青春’。一部戏有它独有的戏剧结构,这个恢宏磅礴的故事,始自校园,通达社会,如此开篇是最佳选择。”
  《归去来》定位现代情感励志剧,青春与爱情是《归去来》其中一个主题。实际上,剧中有两条故事线,分别是萧清、书澈等留学生间的爱恨纠葛,以及父辈间权商利益的复杂牵连。剧情从一个顶包案开始,层层深入影响几个家庭命运的反腐案件,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与价值冲撞被淋漓展现。
  该剧融合青春、爱情、反腐、犯罪等多种元素,是典型的多剧种、多类型杂糅创作。对于这种创作方式,高璇和任宝茹在《别了温哥华》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已有尝试。“关键在人物设置。我们花费了大量心思将每一个人物立体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线、故事线、冲突线自然生成,搭建故事、填充骨肉的过程,也就是人物关系交织的过程。”任宝茹表示。
  《归去来》中,6位年轻人在美国展开新生活,经历爱情、学业、友情的磨砺。与此同时,他们父辈间的权商勾连渐渐露出水面,难以想象的重担与压力来到了他们身上,面对这一切,他们需涅槃成长,在爱情、正义之间做出选择。
  刘江说,剧中每个人都在做选择,选择的指向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在时代洪流面前,一个人到底是要做对的事情,还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做一个讲原则的人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刘江解读,“归去来”其实是一种打破再建立的过程,“归来”除了在地理意义上的回归,也有价值观上的归真,人心良知的归来。
其他文献
1958年5月1日,中国电视开播,45天后,国产电视剧诞生。如今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已经进入第60个年头。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当前,中国电视剧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中国电视剧甲子之际,为回望和梳理电视剧发展历史、找准发展方向、再创辉煌,5月18日上午,由广电影视联盟和《综艺报》社主办,北京天悦东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霍尔
期刊
刚刚结束的2018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提出了“All in AI”,其策略也从“人工智能优先”(AI First)全面转向“独有人工智能”(AI Only)。在这个行列中,亚马逊、Facebook、腾讯、百度、阿里等都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迈向智能时代。  近3年来,媒体圈内外人士也越来越多地讨论、规划、试水媒体的智能化。人工智能与媒体结合将会产生什么?传统的廣播电视这种前智能时代媒体将会如何生
期刊
电影行业这几年来不只持续了票房的高速增长,每年也会贡献不少新鲜的社会话题。比如,在近期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除了各种业内原有的新导演计划,又有若干间公司宣布要做新导演计划。  回望近十多年来,真正通过新导演计划脱颖而出,并成为行业专业从业者的,似乎只有宁浩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假设我们相信每个发起和组织新导演计划的公司都秉承着为电影行业发掘新生力量的使命感,那么不妨先探讨一下究竟哪些因素能决定新导演
期刊
不久前在微信群里看到戛纳电影节专属服务的资料,觉得人家提供服务也是很正常的,拍拍照,吃吃饭,参加点社交活动。拍照是最主要的诉求,这也确实是个重要的诉求。很多人询问这个套餐多少钱,其实多少钱并不重要,因为愿意出钱的人并不多,真愿意出钱的,当然希望钱能用到刀刃上,能通过出席这一活动让自己的身价倍增,以中国目前的高片酬来讲,到戛纳出点丑也没事。于是果不其然,到了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就真的有人要曝点丑照,或是
期刊
尼尔森公司最近的调查显示,尽管流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消费者寻求多样内容时的标准选择,但观众在电视方面的旧习惯并未消亡。在美国,电视机依然是主流媒介,无论是直播节目还是时移节目,传统电视的观看仍占据主导地位,93%的流媒体观众都会观看传统电视节目。  25至54岁年龄段的流媒体观众平均每天花费约2小时28分钟观看OTT内容,且每月大约观看12天左右。这些观众中有47%只观看传统电视,只使用流媒体设备的观
期刊
5月1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慎海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节目展为期3天,以“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为主题,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参展公司超过300家,其中包括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商,展出节目约80000部
期刊
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8 CinemaCon展会上,一个前卫的想法引起轩然大波:用巨型LED电影屏取代自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就一直使用的银幕投影。  “这是一场非常有趣的辩论。”全美影院主协会主席约翰·菲西安(John Fithian)说,“我们与全球电影联合会举行过会议,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很多人认为LED电影屏是非常棒的发明,这些支持者看中的想必是LED屏能够带来更加明亮、具有
期刊
以影像和表演类艺术而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电视剧空前强势的时代。网剧也同样是电视剧,只不过投资和制作稍稍“减配”,剧情更加贴近特定观众群的日常接受心态而已。  电视剧强势,尤其是长篇剧集强势,中外皆然。  为什么强?主要强在长度,在情节容量。借用小说题材作比,电影的情节容量也就相当于中短篇小说。为什么许多伟大的中短篇小说搬上银幕以后,都能獲得成功,甚至获得意外惊喜,而改编长篇小说却很难获得掌声?正是
期刊
中国电影产业最近消息频频,笔者认为,这是电影产业走向新巅峰前的又一次调整。所有问题都昭示着下一个飞跃,就看重点在哪儿。在电影产业各种关于“量”的数据日益鼓噪人心时,“浮躁”二字笼罩在行业上空,很多严肃的问题被掩盖。  浮躁的是什么?首先是赶超票房纪录的心态。中国电影当然应该为单片56亿元的票房自豪,这是产业的里程碑。鼓励继续创造新奇迹理所当然,我们也相信中国电影永远有奇迹,但票房并非电影的唯一指标
期刊
今年的5月,对于中国电影行业而言不可不谓“多事之夏”。从仍疑云重重的退票风波,到导演丁晟对光线的发难,再到最近掀起行业波澜却又因“无牌”面临夭折的“移动电影院”,这三桩相互独立的事情接连发生,涉及从产业链上下游到外部舆论和监管等方方面面。  市场经济是不完美的,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不完美的市场经济依靠的是“两只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互补,尽可能地发挥其最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