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才能教得好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激发作用,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促进师生双向思维交流和互动,维持良好課堂秩序。巧设悬念提问法是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传神的表情、生动的讲述,把知识巧妙地转变成一个个富有悬念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教材规定的大纲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接收情况,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巧设悬念,让问题蒙上一层朦胧的薄雾,让学生进入一种心理渴望知道答案,却又不知道,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状态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巧设悬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当先激发学生的思考,想要让学生进行思考,首先应当让学生产生疑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普遍会提问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在提问时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让学生在“悬念”中产生期待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悬念,是指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人们对感兴趣的对象不解,而产生的一种求之不得又欲罢不能的状态。这种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学习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记忆,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故而,巧妙地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一些悬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也是一种课堂艺术的表现。
  巧设悬念这一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巧”和“悬”上下功夫。“巧”,就是要求新、求异、求活,所设的悬念要在学生的意料之外;“悬”,就是要让疑点突出、鲜明、耐人寻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教师要只设疑,不回答,布下空白,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现就课堂提问如何设置悬念,谈几点做法:
  一、导入巧问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课前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中有趣的对象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
  记得一位教师教《珍珠泉》,引入课题时,她是这样有声有色地设置悬念的:“同学们喜欢泉水吗?看——(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泉水的画面)泉水美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泉水吗?(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处大自然的杰作——珍珠泉。一眼泉,以珍珠命名,其中有什么奥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珍珠泉》这篇课文,看看能否揭开其中的奥秘。”学生听后心生诧异,怎么,一眼泉,命名为珍珠泉,是泉水的形态像珍珠呢,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学生们带着疑问,马上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
  这位老师只用三言两语,就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悬 念——一眼泉,以珍珠命名,其中有什么奥秘?学生揭开这个“谜团”,也就领会了全文的内容。这个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积极活跃,主动在阅读中探索答案、探寻奥秘。
  还有位老师在教《再见了,亲人》时,首先问学生有哪些亲人,接着循序渐进地总结出“亲人”的含义——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然后老师又来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反诘:“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亲人?(生答:当然不是)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却把朝鲜人民当作了我们中国人民至亲至爱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悬念重点突出“亲人”一词,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也能够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热情与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参与教学过程的舞台。
  我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例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课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一幅幅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图片,学生们赞不绝口、叹为观止,他们有的说:“哇!真是太美了!我好想去玩!”有的说:“老师这就是小兴安岭吗?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我当时并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等待图片播放完后,接着说:“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吗?那就赶快翻开课本吧,在书里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我用巧设悬念的提问方法,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语文课。
  还有,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时,我先播放《生日快乐》的歌曲,再问学生:“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说说你过生日时的情景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各自回忆着美好的往事,诉说着往日的快乐,教室里一片热闹的气氛。就在这时我发话了:“过生日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可是有一群孩子在谈到生日这个话题时,却突然沉默了。这是为什么呢?”顿时热闹的教室里变得一片沉静,不用我多说,同学们都赶紧翻开了课本,兴趣盎然地读了起来。
  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住了,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为有效提高后面环节的学习质量加入了一个重磅砝码。
  二、课堂设疑布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教学进入重点难点问题时,就是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了。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每隔5—7分钟就有所松弛,容易疲劳,这时候可针对教学的中心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教学的关键处,产生一种期待的心境。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思路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情趣都通过巧妙的悬念,有机地聚焦在一个点上,使它们聚合、撞击,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困惑(生疑),从而想突破认知冲突(质疑),进而去发现、研究、探索(释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我自己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是这样巧布悬念的:“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诸葛亮却立下了三天完成的军令状,难道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吗?这不是伸着脖子等着挨宰吗?”这是第一个悬念。“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鲁肃可着急了。于是诸葛亮趁机提出借二十条船,按他的要求装备好,并叮嘱鲁肃保守机密。这二十条船能变出箭来吗?鲁肃一旦向周瑜报告了,诸葛亮岂不是全完了?”这是第二个悬念。“军令状立了,小船借了,可就是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趁着漫天大雾逼近曹军水寨,并且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固然吓得面如土色,读者也要捏一把汗,如果曹军大举出击,诸葛亮不是要成为俘虏吗?”这是第三个悬念。这样层递式地设置悬念,学生就会锲而不舍地跟着悬念积极思考,探究空间不断拓宽变大。当读到诸葛亮用草船借回十万支箭时,学生终于识得了“庐山真面目”。然后抓住“神机妙算”一词,拨云驱雾,引导学生体会“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从而让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产生求知欲望,获得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如我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当学生通过分析西门豹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我便提问道:“西门豹夸赞河伯真灵,说下一回河伯娶媳妇他自己也要去送送新娘,你们说,这个西门豹居然崇拜河伯,他是不是很傻呀?”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当学生领悟到足智多谋的西门豹是采取欲擒故纵的计谋后,我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西门豹说的“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这句话,抛砖引玉地引出了后面的又一处悬念:“新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看来西门豹是相信世界上真有河伯这个人了,那是不是要换个新娘呀?”这个问题又一次成功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课堂中一系列的悬念提问使得学生思维兴奋程度不断提高,回答出了前面的问题,学生对回答后面的问题也就充满了期待。这样不但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不再是一片枯燥无味的“平静死海”,而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生态海洋”。
  三、结尾布白留悬念,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研究表明:人体经过10至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力随意地离开客体,学生在下课之前的注意力最容易涣散。接近课堂尾声的四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和比较疲乏的时刻,教师不妨制造一下悬念,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解决问题的兴趣,设法在学生的心中留有余味,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或者使学生对下堂课产生一种向往,能够在课后带着悬念去认真探索和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激励他们主动去解析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得我在教授《幸福是什么》时,故事虽已结束,但对故事的结果还有探讨、回味的余地,我当时这样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三个孩子寻找和认识到了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那你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品尝过幸福的滋味呢?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于是学生们议论开了。虽然答案层出不穷,但学生通过讨论,加上自己的独特体会,对“幸福”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结尾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领悟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凡卡》一文是这样结尾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学到这里时正好临近下课,我对学生说:“凡卡怀着复杂的心情写完了信,并寄了出去,他满怀期待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封满载着凡卡希望与寄托的信爷爷收得到吗?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爷爷会把他接回乡下吗?作者为什么要以梦为结尾?”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并把自己的童年和凡卡的童年进行对比,下次课再一起交流。学生带着好奇心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解答了这些疑问,还明白了造成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多了一份可贵的成长体验。
  因此,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教师应像评书艺术家那样,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足学生的胃口,在课尾创设悬念,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期待。同时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前后课内容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巧设悬念提问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巧,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缓解疲劳、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通过对每节课重点“悬念”的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莉蓉.巧设悬念掀起语文课堂教学高潮[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6).
  [2]高春艳.谈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3]茍健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5).
  [4]孟宁.悬念从这里开始——浅探语文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5]许春艳.一石激起千层浪——谈语文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 考试周刊,2011(10).
  [6]程铁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J]. 考试周刊,2011(10).
  [7]曾小玲.加强情感渗透 促进主动学习[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8).
  [8]丁会英.“设疑”让语文教学更有声有色[J]. 家教世界,2014(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2020,本就因疫情蔓延而笼罩阴霾,这个年度的体育世界也悲情不断。就在人们渐渐告别这一滋味复杂的特殊年份时,一位足坛巨星匆匆作别了这个世界──12月9日,意大利球星羅西因病不治。  这个名字与1982年世界杯永远连在一起。西班牙赛场上激烈厮杀的场景,经由卫星传至中国,那时电视尚未普及,许多地方,人们成群聚集,盯住一方小小荧屏,热血激荡。进球!罗西,又是罗西!这个名字伴随他的精湛表演,成为那个夏天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古诗词势必在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鉴赏诗歌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充溢在作品中的真情。”足见诵读、想象以及恰当的导入等情境创设方式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浸润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如何通过导入、朗读、想象等方式创设情境来提升语文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不仅要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不仅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且更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交际手段。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带着“质疑”的思维习惯去思考论点,而不是把它当作数学中的定理;理清论点概念以及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打开思维。相信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养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也一定会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也就不再会写出一些空泛乏味、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思想;训练;数学讲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三上学期临近期中考试时,学校组织了全体高三
今年的9月3日,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全国放假一天,很多人感到新奇,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把9月3日作为假期。  1945年的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向盟军政府,包括中国政府投降。次日,即9月3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宣布这一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第一次全国放假。  到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规定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我上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课本上有一篇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篇课文的开头,然后叫我起来接着往下念,我拿起课本,皱着眉头,确认课本上没有我不认识的字,慢吞吞地念着:“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停下来,不
天擦黑儿了,地里干活的人都往家赶。有的赶回家做饭,有的赶回家吃饭,累了一天,什么都是家里的好。  月亮挂上树梢了,王叔和王婶才到村口,看样子他们并不着急回家,一辈子也没学会骑自行车的王婶蹬着辆小三轮车。小三轮车有些年头了,骑上去链子就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好像在说“老了老了”。王叔慢悠悠地蹬着同样有年头的永久牌自行车跟在后面。  锈迹斑斑的大铁门早该换了,但王叔王婶觉得没必要,家里本来就没有小偷
【摘要】面对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时,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设计简单具体的阅读计划,按时检查,其次要紧扣教材名著阅读指导,带领学生阅读,最后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反复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较低;《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
国家速滑馆即景工作人员在国家速滑馆内调整赛道旁的缓冲围挡。国家速滑馆大气磅礴。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1月22日,国家速滑馆速度滑冰赛道首次制冰顺利完成,等待三年,“冰丝带”终于有冰了。  国家速滑馆工程于2017年4月奠基。此后的1000多天里,在冬奥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实现了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制天幕和丝带飞舞等重大施工节点目标,于2020年12月2
【摘要】《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选在著名的《昭明文选》的三十七卷(李善注六十卷本)的第二篇和第六篇,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与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意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情至性之文。  【关键词】忠;孝;情;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昭明文选》序有云:“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很多学者认为此为《昭明文选》的选录宗旨。因此《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