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民企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本”,但平均寿命偏低的“硬伤”在该省亦不能免俗。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该省民企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近日闭幕的“第4届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上透露了上述统计结果。他在作“开创民营企业成长的新境界”主题报告时介绍,据该局统计,浙江1988年前注册的私企共7260家,目前还存在的只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企1035家,目前只剩351家。
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共有私营企业40.27万家。这意味着,该省拥有18年以上历史的民企仅占0.355%,有20年以上历史的更少。“20年之坎”是目前国内企业史研究者较关注的现象,被作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郑宇民说,根据调查,浙江民企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虽然好于全国民企的2.7年,但浙江正由“民企大省”向“民企强省”转型,因此,探讨民企的生存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专家指出,民企“活不长”的原因很多,从企业自身来分析,既有家族式管理的问题,也有自身素质普遍较低的内伤,然而更多地还是由于企业决策的失误。民企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往往盲目跟风以求速成,结果却总是因心态失衡而功败垂成。决策者的这种浮躁心态,其实与民企自身的生存环境不无关系。
市场竞争领域对民企依然存在“准入”问题,能源、铁路、航空、电讯等高利润、高回报的产业仍然把民企拒之门外,使得民企只能涌入那些有限的开放领域,陷入低水平的重复扩张和恶性竞争之中。
另外,由于社会资源过度向国企倾斜,国有金融机构在对待国企和民企时区别对待,因此无法形成与民企对接的融资模式。这使得民企原本脆弱的资金链条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一旦断裂必然导致满盘皆输。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要促使民企健康快速发展,不仅企业内部要改进经营理念,更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近日闭幕的“第4届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上透露了上述统计结果。他在作“开创民营企业成长的新境界”主题报告时介绍,据该局统计,浙江1988年前注册的私企共7260家,目前还存在的只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企1035家,目前只剩351家。
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共有私营企业40.27万家。这意味着,该省拥有18年以上历史的民企仅占0.355%,有20年以上历史的更少。“20年之坎”是目前国内企业史研究者较关注的现象,被作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郑宇民说,根据调查,浙江民企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虽然好于全国民企的2.7年,但浙江正由“民企大省”向“民企强省”转型,因此,探讨民企的生存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专家指出,民企“活不长”的原因很多,从企业自身来分析,既有家族式管理的问题,也有自身素质普遍较低的内伤,然而更多地还是由于企业决策的失误。民企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往往盲目跟风以求速成,结果却总是因心态失衡而功败垂成。决策者的这种浮躁心态,其实与民企自身的生存环境不无关系。
市场竞争领域对民企依然存在“准入”问题,能源、铁路、航空、电讯等高利润、高回报的产业仍然把民企拒之门外,使得民企只能涌入那些有限的开放领域,陷入低水平的重复扩张和恶性竞争之中。
另外,由于社会资源过度向国企倾斜,国有金融机构在对待国企和民企时区别对待,因此无法形成与民企对接的融资模式。这使得民企原本脆弱的资金链条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一旦断裂必然导致满盘皆输。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要促使民企健康快速发展,不仅企业内部要改进经营理念,更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