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哥伦比亚大学对胡适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胡适心中也因此有一种浓厚的“哥大情结”,挥之不去,直到晚年。但从相关史料来看,胡适的这种“哥大情结”,只是一厢情愿。
  唐德刚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回,胡适找到唐德刚,要唐德刚替他从哥大图书馆借一本大陆新出版的书(唐当时在哥大图书馆当职员),唐德刚告诉胡适,说哥大没有这本书。胡适听后,惊讶地说:“我们哥伦比亚怎能没有这本书?!”
  “我们哥伦比亚”,是一种异常亲近的称呼,可见,在胡适的心目中,早已把自己看成是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家庭成员,而哥伦比亚大学则像自己亲切无比的“家”。唐德刚便向胡适解释了为什么哥大没有这本书。原来,哥大图书经费的分配是按各科系注册学生人数为标准的,而当时,在哥大读汉学的洋学生只有几个人,所以图书经费只摊到了区区二百元,当然无法大量购进相关书籍了。
  胡适听了,认为“这太不像话”!当即约唐德刚到家中吃晚饭,要“好好地谈一谈这个问题”。后来,胡适提出,要找几个像顾维均那样有钱的哥大校友,捐两千元钱给哥大购买中文图书。这件事真的办成了,日后果然有人(是否顾维均不得而知)捐了两千元钱给哥大作购买中文图书用,可见胡适是认真做了工作的。
  胡适对哥大一片深情,但哥大对胡适怎么样呢?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哥大并没有拿胡适太当回事。唐德刚回忆说,有一回,他和哥大当局的一位新进共进午餐,那位新进当时正罗致人才,以充实汉学的教学研究,唐德刚便建议他请胡适来哥大任教。那个新进微笑了一下,反问道:“胡适来了能教些什么?!”建议遂不了了之。
  还有一回,有人替胡适画了一张油画像,胡适将它送给了哥大中文图书馆,但哥大中文图书馆却将它扔到了地下室的书堆中。1962年,图书馆迁入了新的大厦,搬家时,唐德刚建议将胡适的那幅画挂在阅览室的墙上,结果遭到了反对,有关人员说:“哥大向不挂生人照片的!”唐德刚便耐心做工作,说:“胡适也活不了多久了!”这样,那幅油画像才挂了出去。
  胡适对哥大的感情是深厚的,但这种感情并没有得到哥大等值的回报,用唐德刚的话来说,就是:“胡适的确把哥大看成哥大,但是哥大并没有把胡适看成胡适啊!”
其他文献
九宫山,方圆二百平方公里,千峰争翠,万壑竞幽,林海茫茫。在万山环绕之间,有一块小平地,平地与山体连接处有一个黄土洞,附近不生树木,只生杂草,与四周茂密的森林形成鲜明的对照。据传,王莽篡汉之时,天降陨石,砸出了这块小平地和黄土洞,因伤了地气,故不长树木,只生茅草。  当年李自成在山海关、潼关大败之后,于顺治二年正月撤出西安,向湖广转进。从内乡、邓州、承天,直到武昌,被清军八旗劲旅穷追猛打,屡战屡败。
期刊
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内容。但互联网绝不是一方净土,而是危机四伏:间谍瞄准了网络这片肥沃的土壤,利用各种手段在网络上搜集情报,也许在不经意间,他们就操控了你的计算机,窃取了你的秘密信息,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很多人会问,这么多人上网,他们是怎样找到我的呢?他们又是怎样侵入我的计算机呢?其实,正是我们有些涉
期刊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有一位刑部郎中王禹偁。王禹偁曾做过翰林学士,又兼任黄州知州。他打发他的儿子王嘉佑向中书门下省上了一份奏章。  奏章中说:“朝廷任用官吏,不论是升还是降,一定要合乎礼仪。一旦任官不当,那就是朝廷的不对。我曾一度任翰林学士,三次担任制诰舍人(掌草拟诏书)。如果按照本朝的惯例,我现在不是给事中或者中书侍郎,也应当是谏议大夫了。但到我这儿却打破了惯例,被排挤在外,一级也得不到升迁,与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  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  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  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  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字——梅兰芳。  连登几天之后,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  梅兰芳这个名字很快传遍了。  因为
期刊
中国是对联的国度。古往今来,名联无数。而由官员针对自己和他人在治政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撰之联,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奇葩。  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做有一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官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乌纱帽——千万不能看得太重,一如意就得意忘形,不知自己是扶摇几万里的大鹏;一失意就万念
期刊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从来所见到的菊花,只有干枯在枝头,哪见过被秋风吹落得满地皆是呢?“吹落黄花满地金”显然是大错特错了。于是
期刊
经常听朋友说,假如我当了官,绝对不贪不压榨百姓。仿佛只要不贪不压榨百姓就是一个好官。其实,好官更要有能力,其智足以为民办事惩治奸邪,于社稷苍生有益,这才称得上好官。《红楼梦》中的政老爷,可谓一个好人,也一心想做个好官。按理说,贾政根基很稳固,他是当今国丈,贾府世袭公爵,又是显赫赫四大家族之一,四家结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做个好官还不容易?事实是,贾政最终还是被参了。  当然,贾政被参原因有很多,比
期刊
被俘以后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我在陈官庄被俘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层层上解到滕县的一个解放军官大队时,许多俘虏军官包围着我,要我证实杜聿明是否被俘?邱清泉是否被击毙或自杀?李弥是否取道青岛装扮成商人逃跑?包围着我问长问短的,有归我直接指挥过的特务、宪兵、炮兵、工兵等直属部队的团长、团副。我知道这批直属部队的军官们之所以这么认真的来询问,是由于他们与杜、邱、李都有过历史关系,这种惺
期刊
前段时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导致普通民众去银行取不出钱来,一时间,无钱在手导致人心惶惶。实际上,因钱荒而心慌,大可不必。钱荒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自货币有记载以来,从早期的实物、粮食、黄金、铜钱、纸币,到明清时期的白银和制钱,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钱荒。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统一货币,推行“秦半两”,虽然消灭了六国货币的残余影响,但由于货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出现“物贱钱贵”的局面,农民和手工业
期刊
1952年5月15日,一架苏联伊尔—14小型军用飞机徐徐降落在北京西苑机场,高良富、帆足计和宫腰喜助三位日本国会议员及他们的随行秘书松本繁、中尾和夫等一行五人,应中国方面的邀请,乘飞机经停苏联赤塔抵达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日本客人。  图1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友好关系史上最珍贵的第一张照片,尽管两国的史书都推崇此照,却至今没有落实拍照者的姓名。据笔者判断,该照片首见于在机场的当事者孙平化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