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与概率在初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七年级教材就逐渐渗透,一直到九年级最后收尾,贯穿三年的学习.近几年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逐渐增多.很多同学在刚刚学习统计概率时,由于对有些概念理解不清,或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不到位,或基本思想方法灵活运用不够,解题时常出现错误.现分析几种常见错误供大家参考,在解题中引以为戒.
  一、 对统计中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错误
  例1 为了解某校2 000名师生对我市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 ).
  A. 2 0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的知晓情况
  B. 100名师生
  C. 100
  D. 抽取的1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
  【错解】样本容量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所以是100名师生.
  【正解】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指所要考察对象的数目,不带任何单位,故选C.
  二、 对事件的概念把握不准造成分类错误
  例2 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有( ).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②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是红桃;③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下;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 D. ①②④
  【错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一定不能发生,故选C.
  【正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在发生前,事件的结果不能事先确定,也就是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是一定不能发生的事件,事件在发生前就能确定结果,它是确定事件.解题中不能把不确定事件与不可能事件混淆,故选A.
  三、 对统计图分析不仔细造成数据看错
  例3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级有50名学生,将所捐款情况统计并制成统计图,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0,20 B. 30,20
  C. 30,30 D. 20,30
  【错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0人,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组数据有50个,中位数是第25和26名职工捐款金额的平均数,(30 30)÷2=30,选D.
  【正解】众数和中位数是指调查对象所记录的数据,不能把数据的个数当作调查的数据.本题是统计捐款钱数,30元出现次数最多,故本题答案是C.
  四、 对统计图意义把握不准造成错误
  例4 图2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户比乙户多
  B. 乙户比甲户多
  C. 甲、乙两户一样多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错解】一年中乙支出的百分比大于甲支出的百分比,故选B.
  【正解】扇形统计图是为了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的量需用总体与该部分百分比相乘.本题没有明确甲乙两家全年的具体收入,所以无法算出食品支出的具体费用,无法比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 对机会的等可能性理解不够导致树状图画错
  例5 在一个不透明的纸箱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其中红球有2个,黄球有1个,蓝球有1个,若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搅匀,再摸另一个球,求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错解】画树状图如下:
  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正解】箱中三种颜色的球数目不相同,所以在摸球过程中被摸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本题红球被摸到的机会大于黄球、蓝球,所以在画树状图时应该把它们转化为均等机会.正确的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六、 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机会和事件最终结果混淆造成错解
  例6 掷一枚硬币,连掷三次,求有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 ).
  A. B. C. D.
  【错解】三次抛出的结果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反反反四种情况,其中出现两次正面向上的情况只有一次,故概率为,选B.
  【正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把事件在发生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均等机会,与满足一定条件的机会相比较,不能把事件的最终结果当作机会.正确的解答要通过画如下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求得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七、 对模拟实验的条件选择不合理造成错误
  例7 端午节,妈妈为洋洋准备了4只粽子:一只香肠馅,一只红枣馅,两只什锦馅,4只粽子除内部馅料不同外,其他都相同.洋洋喜欢吃什锦馅的粽子.
  在吃粽子之前,洋洋准备用如图3所示的转盘进行吃粽子的模拟试验(此转盘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规定:连续转动两次转盘表示随机吃两只粽子,从而估计吃两只粽子刚好都是什锦馅的概率.转盘是一个放回的实验,故第一次转到什锦(或香肠、或红枣)后第二次还能转到.
  【错解】画模拟试验的树状图为:
  所以有16种情况,其中两次都是什锦馅的有4种情况,所以概率为.
  【正解】设计模拟实验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要分清事件的条件,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结果.在设计模拟实验工具时必须与原事件相关事项保持一致.本题从4只粽子中吃两只粽子是一个不放回问题,而转盘是一个放回问题,所以不能以转盘代替.正确的树状图应该为:
  ∴P(吃到两只粽子都是什锦馅)==.
  诸如以上常见错误,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把握好基本概念的本质,解题中不注意应用基本方法,解题时分析问题不仔细等一些原因造成的,只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知识的本质要点,解题中分清问题的条件,再加上细心,就可以避免出错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无情岁月的滚滚长河中,你们心间是否一直闪耀着一个个明亮的片断,多年后还依旧激荡着你们的心灵?那是念念不忘最值得回味的时光。  与母校分别已三十年,这次重返校园,我马上就开始寻找那棵梦中无数次梦见的老梧桐树。  终于在校园的荒僻一角发现了它,可眼前的景象让我不免有些失望。光阴流过树枝,岁月在树干上镌刻了深深的沟壑,树叶没有了往日的翠绿,变成了深青色的。虫蛀风蚀,树根处已被
摘 要: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创造出情境,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借助生动的语言文学和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描绘出课文的表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启迪和智力开发。   关键词:主题式情境教学;创建
初三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在这种时候,我们迎来了初中生涯里最后一次集体秋游。  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期待而又不舍的心情想去过好这一天,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说实话,每个人都不想让秋游来得这么早,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集体“狂欢”。  我们怀着这种特殊的心情,开始了我们的秋游行程……  一大早,随着大巴车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珍珠泉”,并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个游乐项目:观看“百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恍惚中,读者已置身于鼎湖山,听得见泉声,看得见菩提树,甚至可以感受到泉水的清凉、柔滑,飞瀑的壮观、雄浑。手伸入泉水中,游鱼从指缝间溜过;风拂过树林,发出细碎的声响;山中百鸟啁啾
我走出校园,一路过大街、穿小巷,却在离家不远的超市的拐角处停住了脚步。那儿隐隐飘来一阵香,还围了一圈人,似在等待什么。我凑过去,想一探究竟。  圈内蹲坐着一位老人,脸上满是烟灰,黝黑中透出一双煞白的眼睛,双手戴着一副破手套。他的面前是一个黝黑的煤炉,炉上有一个头小肚大、尾巴上还有個气压表的葫芦状铁罐子,再前面是一只大皮袋,压在一张素净的凉席上。  围着他的小孩,蹦跳嬉戏着,而老人却神情专注,丝毫不
不禁惊了,喜了,又醉了!  这是怎样的一棵松啊!  扎根于石砾之间,盘虬于枯木之中,枝干遒劲,松针滴翠,孤零零地伫立在黄山之巅。  手指摩挲着那粗糙的树皮,仿佛可以听见树的心跳,低沉、有力。我不禁疑惑:树啊,你为什么要屹立在这黄山之巅,饱受狂风暴雨、似火骄阳的折磨呢?  天无语,地无语,唯有清风阵阵。  对了,或许是风吧,或许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吧,又或许是一只路过的鸟,将一颗松子丢在了黄山之巅。
曾几何时,有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潜滋暗长,那就是去远方,让自己美好!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会不时地对我的朋友诉说那撩拨我心弦的美好梦想,而她们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随着我渐渐成长,我开始把自己的梦想深藏心底,偶尔有人谈起,我也缄口不言。也许是来自生活或学习的种种压力,让我不敢轻易去想得太过遥远;也许是怕梦想落空招来他人的戏谑;又或是……那么不尽人意的
下班后,我有上网的习惯,也许是为了放松心情。  先搜狐后新浪,然后是网易,还有凤凰网。大概是无聊吧,我会浏览每个网站的各个栏目。新闻、图片、专栏、体育、博客、读书、休闲、健康、科技、文史、军事、社会、教育……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都被“e网打尽”。  我不停地感叹,世界真大。看“社会”,我知道了“北大教工赴悉尼演出遇尴尬:台上演唱变台下伴唱”。看“教育”,我了解了美国老师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倾
师:同学们,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知识飞快更新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我们就能迅速地筛选重要信息,精准地获取主要资讯,从而提高学习知识、传播信息的效率。  今天,我们将采取一种新颖的形式,来梳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情节,以此训练同学们的概括能力,为下一节课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作品的主题打好基础。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情绪激动,兴
倒影无处不在,就现在,考试垫上映出了我的倒影,感触颇深。  儿时脚自然是闲不住的,东奔西跑,然有一次,着实令吾惊异。我踉踉跄跄地跑在沙路上,“咯唧咯唧”的声音令我边跑边笑。忽而转到小河边,竭力张望,在河面上竟有个与我一模一样的人:我张嘴,它便张嘴;我挠头,它便挠头。退一步,不见;朝前去,又现。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被吓得不轻,抽噎起来,快跑回家,用魔爪似的小手乱比划着。奶奶见我失魂落魄又说不清,就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