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及安全性对照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率变化进行记录,并观察其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其复律时间明显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与维拉帕米相比,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疗效;安全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发作较为突然,疾病终止同样较为突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疾病发作后通常情况下不存在生命危险,但发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治疗方法,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治疗药物,但二者对该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尚无统一的认识[1]。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使用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进行治疗,以对比研究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被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药敏试验不合格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有所了解,并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按照随机分配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7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50.67±12.3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4~76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50.71±12.41)岁。
  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P值大于0.05,说明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将5mg维拉帕米加入至20ml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在5~10分钟内注射完成,如患者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可每隔15分钟加用1次维拉帕米,总量不能超过15mg。
  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将70mg普罗帕酮加入至20ml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在5~10分钟内注射完成,如患者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可每隔15分钟加用1次普罗帕酮,总量不能超过210mg。
  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均对其心电图进行监护,对其心率变化进行记录,并观察其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即患者在用药后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分钟内心动过速转变为窦性心律,每分钟心率在80~100次之间,且3小时内未出现复发;有效,即患者用药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0min内心动过速减慢,但未能转变为窦性心律;无效,即患者用药后其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动过速无改变,未能转变为窦性心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x+s)表示。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详情见表1。
  2.2复律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复律时间明显缩短(P<0.05)。详情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其中5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其中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3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主要发生于房室交界区或心房和房室间,其病发和终止均具有突发性,且持续的时间通常较不统一,其发病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着一定的联系[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于心臟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悸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发生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
  尽管近年来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中,射频消融逐渐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但其要求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较高,因此,在基础医院中很难开展开来;同时,患者需要等候的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急诊患者或突然发作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因此,目前临床上主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仍然为药物治疗,其中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治疗药物。维拉帕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能够对钙离子通道进行阻断,对房室传导进行抑制,从而对心肌的耗氧量进行减少,曾一度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4]。普且罗帕酮是一种钠通道阻滞药物,能够对房室传导系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对房室的功能不应期具有延长的效果,属于广谱的抗心衰药物,能够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且起效快,副作用小,能够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5]。   目前,在臨床上关于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且存在争议[6],为此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分别对其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维拉帕米组相比,普罗帕酮组的疗效更为有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而维拉帕米组仅为84%;同时,普罗帕酮组患者的复律时间较维拉帕米组明显更短(P<0.05),这说明普罗帕酮能够更加有效促进窦性心律的恢复。另一方面,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高于维拉帕米组,这说明普罗帕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维拉帕米相比,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孙铁.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8):137-138.
  [2]陆兆华,许北柱,叶少武等.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33-34.
  [3]郑华,郭娇云.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3,22(10):28-29.
  [4]欧杰.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20-122.
  [5]王静,乔燕燕,鞠伟伟等.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7):160-160,161.
  [6]Gonzalez Torrecilla E,Almendral J,Garcia Fernandez FJ et al.Differences in ventriculoatrial intervals during entrainment and tachycardia: a simpler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long ventriculoatrial intervals.[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11,22(8):915-9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舒络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明确诊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附舒络丸治疗,对照组给予筋骨痛消丸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一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其中,治疗一周后两组疗效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后两组疗效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加心理康复疗法治疗,分析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52%),组间差异明显(P<0
期刊
土三七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等作用,民间有用其替代中药三七治疗跌打损伤。侯景贵等【1】1980年首次在国内报道服用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HVOD)后,近年来,临床HVOD病例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我科近年共收治6例因服用土三七后出现顽固性腹水、黄疸等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我们对6例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1.1-2014.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与肝炎病毒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85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在慢性肝病中的发病率为23.48%(85/362),在肝硬化中的发生率高于慢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患肝源性糖尿病的比率高于乙型肝炎。血糖中、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高于慢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50例伴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后VAS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其疼痛缓解情况,同时对患者术后伤椎的前缘高度压缩率、后缘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s角矫正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50例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当中选出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8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治疗,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无创呼吸机(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配合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4月,术前采用闭合过伸复位并结合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OVCF29例(A组),并与同期35例单纯PKP治疗的OVCF患者(B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A组男9例,女20例;年龄59~ 82岁,平均74.5岁。骨折涉及胸椎10个节段,腰椎19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 月至 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院前急诊治疗为根据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在送至医院之前并未实施现场抢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在送至医院之前实施了院前抢救,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致残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对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后痛觉过敏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择期行下腹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行全身麻醉,硬膜外组患者硬膜外给予10ml0.2%罗哌卡因,每隔1小时追加5ml,关腹前给予10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2g/kg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瑞芬太尼用药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后vas评等数据,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