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合理使用英语新教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英语教材内容、编排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用好教材,研究新教法,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新观念,新教法,教材的合理使用。


  自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从内容、要求和教法上都让英语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但它带给教师更多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以人教版《英语(新目标)》教材为例谈谈笔者的试教体会。该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是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过去的教材相比,他的内容更广泛,实用性更强。它包罗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诸多话题。因此,《英语(新目标)》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语言知识与语法内容编排无明确界限且贯穿于该系列教材始终的特点。这种编排方式本身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特点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但这也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求学生的起点要达标;其二,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系统的研究,能更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师应如何去适应教材的高难要求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编写反映了下列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开发性原则。教材中话题、功能与任务紧密结合,每个单元均有一个中心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该话题在相应的学习任务中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语言功能。如BookⅧ(上)中Unit2,其单元话题为health。其语言功能是telling illness,giving the advice,talking about eating healthy food,how to be healthy。达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是seeing a docyor,asking someone’s trouble and giving the advice ,talking about how to be healthy 。通过对以上任务的完成,不仅可达到掌握与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交往、与他人合作、关心他人、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新教材的普遍特点。因此,教师要改变“唯教材是从”的固有操作模式,树立“用教材去教,让教材服务于教学”的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包打包唱的灌注式教学。如若不然,就会束缚教师,扼杀教师的创造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空间和积极性,而且新教材内容繁多,仅只靠“灌”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这也是许多教师面对新教材感到不适应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的联系,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或增补,对内容编排顺序作必要的调整,并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英语(新课标)》第八册(上)共十二个教学单元,根据其内容可这样调整:
  1、調整顺序:Unit4与Unit7都须用到how to do something这一语言结构,故可将二者连起来教学。再如,Unit6与Unit12两个单元的话题虽然不尽相同,但两个单元的语法却都是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故也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教学。除了根据话题、语法相同作顺序调整外,也可以依据词汇范围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调整。另外顺序的调整也可在某单元内进行。
  2、简化和扩展内容
  这一点要视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而定。教材的SectionB与Self Chek部分中有相似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练习量。又如BookⅧ中,Unit6与Unit12只涉及到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且量不大,教师可加大形容词方面的练习量或副词的比较用法。
  三、提高要求 重视差异
  在教学中要高标准要求学生,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优、良、中、差不同程度的个体发展, 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标准的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经验与方法的获得。做到将全体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去捕捞,让能力强的学生抓大鱼,能力一般的抓小鱼,能力弱的抓虾蟹,让他们在遨游中奋力拼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学生不仅各有收获,并且得到了锻炼。等学生上岸后,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说出各自的捕捞方法,让学生彼此交流经验,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得以升华。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下海”去尝试,只要学生去尝试了,就迈出了遨游的第一步,就会让学生真正加入学习队伍,不至于被学习活动所遗弃。
  总之,新教材无疑要求新教法,但首先要有新观念。如何用好教材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把握住“实际需要”这一原则,大胆尝试,才能让教材为教学服好务,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合理设计任务型教学》.山吉庆,吴培锋.《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第三、四期.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浅谈中学英语课程开发》.严跃庆.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5第四、五期.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通过一年多的低段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课件,优化识字教学  看视频,赏情境,激发
期刊
摘要:课内练习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提高课堂实效,充分发挖掘课堂45分钟效益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些目的本论文从课内练习的设计和课内练习的训练方式进行分析。以求在优化课内练习,提高课堂实效起一点借鉴作用。关键词:课内练习 初中数学 练习设计 训练方式  当今数学课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期刊
摘要:目前,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热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策略,它能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对真正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改变当前机械训练的状况,打造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新人。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培养;综合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1]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
期刊
摘要:21世纪中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创造力是未来对今天的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教
期刊
摘要:随着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者提倡同级反馈模式。本研究以英护专业的学生为受试目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作文批改网为试验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同级反馈的受试组在测试中相对于实验组在英语写作中呈现出更高的提高。同时,对同级反馈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探讨。Abstract:Withtheadoptionofprocess-approachincolledge
期刊
升阳中心小学在李长焕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确立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经过全体师生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自主教育的新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學习方式。通过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范了学校的教学行为,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了课堂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展开,高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学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关注。高中音乐教学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知识以及音乐鉴赏水平,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何在紧张的高中课程学习中,创新高中音乐的学习方式,是广大高中音乐老师应该努力探索和致力的问题。关键字:高中音乐学习方式创新教学  高中音乐创新式教学需要广大高中音乐老师在熟悉以往传统音乐教学的
期刊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大气才能培育大器;大器才能成就大事。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要培养将来能担当大任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只有大气教师才能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大气的教师呢?  大气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1知识的迁移: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结
期刊
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借助形产生直观效果,形依赖数能深刻入微。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的实质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轉化来解决问题.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能简化推理和运算,具有直观、快捷的优点。下面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运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总结下来的几点心得,以典型例子的形式小结如下:  一、巧用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