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学生个体特征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教学探究兴趣,以及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钻研文本;创设情境
  新课标已经步入实施阶段,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本文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高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通过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途径和方法,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方面得到效益的程度。在一节课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则为突破重点的标准。在难点上能把问题设计为有梯度的一组小问题,并启发学生把难点分散,从而一一击破,此乃突破难点的标准。
  二、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
  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舵”,不可淡化,不可随意化。这主要体现在对所谓“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表述: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注重过程与方法,特别是学法指导;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教师以自身的态度投入和情感体验感染和调动学生。
  三、 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知识、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熟悉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难以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通读一遍,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于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是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作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写在教本上作好批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语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设计。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四、 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究的兴趣。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在,学得有趣呢?
  应该让学生能从思维中获得快乐。思考是一种创造过程,更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快感,确实是一种享受。
  唤醒学生的感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
  关注生命教育,享受评价快乐。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被评价者被动地倾听和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师及其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评价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一个正确评价学生的思想尺度。除了学生成绩外,还要对其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评价。总之,我们要让知识超越课堂,让束缚远离学生,让快乐充满课堂。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 P45梁文东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2] 《教育科研》P41胡敏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12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写道:“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这里显然把培养具有公正(平)价值观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把公平与正义相互割裂,学生容易以偏概全,片面的理解公平和正义,学生会认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国家政府的职责,这是我们在公平正义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针对在公平正义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对“公平正义”的教学主要探讨设置学生熟悉情景和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词中的情,充分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造能力,不断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古诗词中浓郁的美,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呢?下面,笔者结合陆少玉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清平乐村居》为例, 谈谈陆老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精髓,在诵读体
期刊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另外,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有助于物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值得提出的是,并不是任何方式的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只有“好”的提问才有可能,也只有合理性的提问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那
期刊
众所周知,凡要形成一种技能,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适的练习进行语言训练。下面就设计练习,加强语言训练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设计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的练习。  为了加强语言训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的语言以提高
期刊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浅显易懂,充满童趣的小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得于发展语言的因素,有意识地结合教学进行随机训练.  一、重朗读训练,润物无声受熏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这样在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文的同时,互相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体现了有
期刊
小学自然学科承担着小学科学启蒙的作用,使学生接受科学熏陶,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为依据,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科学,逐步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本着这一课程定位,如何理解并实施教材的“三维”宗旨(知识、情感与价值观、探究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新教材教学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这是每个自然学科教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课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教师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上,对练习课像例行公事般敷衍应付,一般采用生练一题,师校对一题的形式,单调而乏味,丝毫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练习效果。而真正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立信心。因而,练习课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它充满活力。  一、背景:  《运动
期刊
课堂上总有这么一些小学生,课堂上忍不住说话,忍不住做小动作,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小说小动”。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还是“冷处理”为好。  一、 “小说小动”,不由自主。  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小学生的“小说小动”,大多是无意识、不自觉的行为。他们不是故意“小说小动”,而是身不由己,甚至是下意识的,尤其低年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课堂上看到他们“小说小动”,当即停下来讲课,小题大做,
期刊
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意图:  当代的中职学生也许被赋予了更为鲜明的工作色彩,有了更明确的职业定位,但归根结底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成人的思维与责任感,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活着,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是伤害他人的生命都会让美好的愿望成为泡影,希望学生们从课堂中获得“把生命的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珍惜,去感恩,去收获幸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失去的感受,明确我们不是
期刊
2013年11月2日至3日,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在西安七十中学参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会,尽管这两天临近冬日更添几分寒意,但是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可见魏老师在人们心中的份量。聆听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和其他几位教授有关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的报告。去时是慕名而去,来时是心情激动,感慨万端。  讲座分上、下午两场各三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听没有中场休息的讲座,第一次目睹演讲者轮流交换两只脚站着讲三个小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