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德海先生作为当今琵琶界的领军人物,其为琵琶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本文拟通过对其艺术生涯的分析,探究其对于艺术的精神,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思考为什么他可以如此具有影响力,以其通过分析对我们今后在学习上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价值
一、生平简介
刘德海先生从八岁便开始了他在音乐艺术上的学习,十五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二十八岁进入中央乐团,先后多次为国家领导及外国元首进行表演。三十一岁同吴祖强、王燕樵共同创作了中国首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开创了琵琶与西洋乐器和大型交响乐队合的先河,其后多次出访各国进行艺术交流,使得琵琶艺术让更多人所熟识。三十八岁起开始了他对琵琶古曲的再创造之路,四十二岁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琵琶曲曲目。至今仍怀抱琵琶从事着他的创作并努力为琵琶事业的发扬与传承做着不懈努力。
二、艺术价值
大胆的古曲“新”弹,为以何称之为大胆,是因为人们对传统的认识,大众广泛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成不变的继承,才能称之为最原汁原味的传统,但是他却将传统进行了改变,不仅融入了新的技巧,并且曲目段落进行了调整以及删减,但他一直秉承着传统曲目精髓的不变,他所改编的乐曲在原曲意境及主旨思想不变的情况下更加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更为符合当下审美,什么是对传统的保护,就是让传统能够让更多人所接受,而不是被遗忘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因此刘先生的这一做法,正是遵循这一思想理念并将其进行贯彻,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确实做到了让更多人所认识所了解琵琶这门艺术,这就是不容置喙的!他的大胆就是顶着一些人说他是对传统的糟蹋,而仍然不懈的去追去,一份对于艺术的执着,当然他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将传统琵琶曲目成功推向大众,甚至推向世界。
“最为专业的琵琶作曲家”,他不是作曲出身,但是他是最了解琵琶的,作品演奏起来更具有合理性,同时也能发掘出如何运用琵琶创造出其他音效,丰富了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多年与琵琶为伴,使得他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有灵性,或许没有了作曲家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便真正稱为了琵琶的代言人,他替琵琶发声,同时也用手中的琵琶倾诉着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创作的作品是用琵琶与神对话,与人对话,他所创作的作品呈现系列的形式,从中也体现出他这个作曲家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人生感悟。
“最具价值的漏斗”,人们都说刘德海先生是当今琵琶界的泰斗,但是老先生却一直笑称自己是漏斗,他要将自己的所学“漏”给大家,刘先生从来不吝惜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大家,将琵琶事业发扬光大甚至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寻求琵琶最好的音色,并且每一次弹琴他都在追寻琵琶最美的音色,在讲座中他多次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所编写的《每日必弹》如今已经成为每一位琵琶学习者必备的教材,书的开篇部分就提到了琵琶音色特点的三大块重点,亦是琵琶最为基础的指法1、右手的弹挑——阴阳之美;2、右手的轮指——曲线之美;3、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指法——虚实之美。琵琶发音特点是点状发音,白居易曾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其音色特点,弹挑要使得两个手指发出同样的声音效果,轮指则是将珠子串联起来,再配合上左手的柔美修饰,由此支撑起琵琶坚固的三角结构,刘老师将其称为琵琶的“开门三件事”,书的编排上亦是按照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思想进行排序的,为琴童更好的学习琵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术价值
刘德海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样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发表的文章中,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第一次阐述了他的“金三角”理论,同时作品中还体现着中庸的思想,但不是传统的中庸观,是在将矛盾冲突与缓和进行平衡,是一种平衡的理念——“中和”思想,其思想中主要的特征便是兼容并蓄,在兼容的同时保持平衡。从从艺经历上来看,他博采百家之长融汇中西音乐文化,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文武兼备、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同样在创作改编乐曲的同时也将各家所长融入其中,并且其中还包含了很多西方音乐上的创作技法以及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法。在其多年的演出教学中一直追求的也是琵琶的中和之声,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快要稳,慢也不能失去音乐的连续性,这也是他在音色上追求的中和。
四、小结
刘德海先生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匠人,他不单单停留在演奏好琵琶这件乐器,而是去做琵琶的代言人,他不仅要自己演奏好,他还要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所认识,他潜心寻找最美的音色,他尝试用琵琶去对话去交流,他就像孩童一般的心思单纯,醉心在自己的琵琶事业当中,这是一份执着的精神,也有一份不背世俗纷乱所打扰的心,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亦是现在人所最缺乏的东西。静心,潜心,方能成大器!刘德海先生身上的精神品质更是除了他琵琶造诣之外最最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德海,《每日必弹》[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刘德海,凿河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89年第1期。
[3]刘德海,旅程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95年第1期。
[4]李佳,论刘德海琵琶艺术的哲学思想[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4月。
项目名称: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刘德海琵琶艺术(生涯)研究》(项目编号:Yxm2016088)。
作者简介:刘路赫男(1992/4)女,汉族,学历:研究生在读,学校: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价值
一、生平简介
刘德海先生从八岁便开始了他在音乐艺术上的学习,十五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二十八岁进入中央乐团,先后多次为国家领导及外国元首进行表演。三十一岁同吴祖强、王燕樵共同创作了中国首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开创了琵琶与西洋乐器和大型交响乐队合的先河,其后多次出访各国进行艺术交流,使得琵琶艺术让更多人所熟识。三十八岁起开始了他对琵琶古曲的再创造之路,四十二岁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琵琶曲曲目。至今仍怀抱琵琶从事着他的创作并努力为琵琶事业的发扬与传承做着不懈努力。
二、艺术价值
大胆的古曲“新”弹,为以何称之为大胆,是因为人们对传统的认识,大众广泛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成不变的继承,才能称之为最原汁原味的传统,但是他却将传统进行了改变,不仅融入了新的技巧,并且曲目段落进行了调整以及删减,但他一直秉承着传统曲目精髓的不变,他所改编的乐曲在原曲意境及主旨思想不变的情况下更加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更为符合当下审美,什么是对传统的保护,就是让传统能够让更多人所接受,而不是被遗忘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因此刘先生的这一做法,正是遵循这一思想理念并将其进行贯彻,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确实做到了让更多人所认识所了解琵琶这门艺术,这就是不容置喙的!他的大胆就是顶着一些人说他是对传统的糟蹋,而仍然不懈的去追去,一份对于艺术的执着,当然他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将传统琵琶曲目成功推向大众,甚至推向世界。
“最为专业的琵琶作曲家”,他不是作曲出身,但是他是最了解琵琶的,作品演奏起来更具有合理性,同时也能发掘出如何运用琵琶创造出其他音效,丰富了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多年与琵琶为伴,使得他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有灵性,或许没有了作曲家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便真正稱为了琵琶的代言人,他替琵琶发声,同时也用手中的琵琶倾诉着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创作的作品是用琵琶与神对话,与人对话,他所创作的作品呈现系列的形式,从中也体现出他这个作曲家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人生感悟。
“最具价值的漏斗”,人们都说刘德海先生是当今琵琶界的泰斗,但是老先生却一直笑称自己是漏斗,他要将自己的所学“漏”给大家,刘先生从来不吝惜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大家,将琵琶事业发扬光大甚至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寻求琵琶最好的音色,并且每一次弹琴他都在追寻琵琶最美的音色,在讲座中他多次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所编写的《每日必弹》如今已经成为每一位琵琶学习者必备的教材,书的开篇部分就提到了琵琶音色特点的三大块重点,亦是琵琶最为基础的指法1、右手的弹挑——阴阳之美;2、右手的轮指——曲线之美;3、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指法——虚实之美。琵琶发音特点是点状发音,白居易曾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其音色特点,弹挑要使得两个手指发出同样的声音效果,轮指则是将珠子串联起来,再配合上左手的柔美修饰,由此支撑起琵琶坚固的三角结构,刘老师将其称为琵琶的“开门三件事”,书的编排上亦是按照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思想进行排序的,为琴童更好的学习琵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术价值
刘德海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样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发表的文章中,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第一次阐述了他的“金三角”理论,同时作品中还体现着中庸的思想,但不是传统的中庸观,是在将矛盾冲突与缓和进行平衡,是一种平衡的理念——“中和”思想,其思想中主要的特征便是兼容并蓄,在兼容的同时保持平衡。从从艺经历上来看,他博采百家之长融汇中西音乐文化,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文武兼备、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同样在创作改编乐曲的同时也将各家所长融入其中,并且其中还包含了很多西方音乐上的创作技法以及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法。在其多年的演出教学中一直追求的也是琵琶的中和之声,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快要稳,慢也不能失去音乐的连续性,这也是他在音色上追求的中和。
四、小结
刘德海先生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匠人,他不单单停留在演奏好琵琶这件乐器,而是去做琵琶的代言人,他不仅要自己演奏好,他还要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所认识,他潜心寻找最美的音色,他尝试用琵琶去对话去交流,他就像孩童一般的心思单纯,醉心在自己的琵琶事业当中,这是一份执着的精神,也有一份不背世俗纷乱所打扰的心,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亦是现在人所最缺乏的东西。静心,潜心,方能成大器!刘德海先生身上的精神品质更是除了他琵琶造诣之外最最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德海,《每日必弹》[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刘德海,凿河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89年第1期。
[3]刘德海,旅程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95年第1期。
[4]李佳,论刘德海琵琶艺术的哲学思想[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4月。
项目名称: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刘德海琵琶艺术(生涯)研究》(项目编号:Yxm2016088)。
作者简介:刘路赫男(1992/4)女,汉族,学历:研究生在读,学校: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