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中的汉文学因素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成书经历了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繁盛,在当时的日本甚至形成了汉文学潮流。《万叶集》就诞生于汉文学在日本大兴盛行的时期,“万叶”的得名、和歌的分类和记录等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内容上,《万叶集》里的和歌不仅借鉴汉诗增加了表现题材,更是通过汉诗丰富了自己的主题。
  【关键词】:《万叶集》;汉文学;汉诗;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叶”意为世世代代,“万叶”意在希望此诗歌集流芳百世,永久传承。全书共分为20卷,有男女、亲子、兄弟姐妹间互传心意的“相闻”,有描写生死的“挽歌”,除此之外,表现四季、庆贺、离别、羁旅和恋爱等的叫“杂歌”。其中或直抒心意或寓情于景,表现手法多样且生动。关于《万叶集》的编集虽然还有疑点,但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万叶集》应该是成书于780年以后,而最主要的编集者应该就是大伴家持。《万叶集》的成书经历了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繁盛,在当时的日本甚至形成了汉文学潮流。作为当时的集大成之作,《万叶集》的成书到内容都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本论文就试图发掘《万叶集》中的汉文学因素。
  一、《万叶集》的诞生与汉文学
  所谓汉文学,就是指用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当时主要以汉诗为主要形式。从公元6世纪起,日本先后派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社会制度及文化,并以此为借鉴建设自己的国家。汉文学也就是在那时,在日本流行起来。在当时的日本,会汉文学的人被认为富有教养并受到重视。所以,《万叶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探寻《万叶集》的诞生与中国文学之缘。
  首先,从《万叶集》的名字来看,关于“万叶”的说法很多,目前以下两种解释被认为最具说服力。第一,下中邦彦编纂的《日本文学事典》中解释道,意为“希望诗歌集流芳百世”的“万叶”正好与《昭明文选》里,颜延年的《曲水诗序》中“神明其位,拓世贻统,固万叶而为量”的“万叶”之意吻合。第二,“万叶”有比喻诗歌之多如森林中树叶般繁茂之意,这一说法又正与晋代陆云之的《祖考颂》中“灵魂既茂,万叶垂林”中“万叶”之意相符。如果这两个说法都成立的话,《万叶集》的取名就蕴含流传时代之久与诗歌数量之多两重意思,表明了《万叶集》作为和歌总集的存在地位。
  其次,《万叶集》的编纂参考山上亿良的《类聚歌林》将和歌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类。702年,山上亿良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以刘孝孙的《古今类聚诗苑》及郭瑜的《古今诗类聚》为基础,编写了《类聚歌林》来阐述和歌的分類。“相闻”来源于曹植的“适对嘉宾,口授不悉,往来数相闻”。《万叶集》中相闻就是男女、亲子、兄弟姐妹间互传心意的和歌。另外,据说杂歌和挽歌都是取自《昭明文选》。所以,从《万叶集》对和歌的分类来看,明显有中国六朝及唐诗的存在痕迹。
  最后,汉字对《万叶集》的诞生也是影响颇大。《万叶集》成书之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是开始用中国的汉字来记录日语的发音,并逐步利用汉字的音声来创作自己的文字。8世纪初,《古事记》用“变体汉文”被书写出来。《万叶集》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万叶假名。万叶假名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文字形成的重要一步,而正是因为万叶假名的出现,才使得和歌得以书写,继而得以流传。
  二、《万叶集》里的汉诗因素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万叶集》的诞生与当时中国文化的渊源。接下来我将从内容上来分析《万叶集》里也蕴含着很多汉诗因素。
  根据《万叶集》在不同时期的歌风不同,《万叶集》一般被分为四期。在《万叶集》的全盛时期,出现了筑紫大宰府文坛。筑紫大宰府是古代统治九州北部的政府部门,也是连接日本、朝鲜、中国的陆地交通要地。大伴旅人和山上亿良任职于此时,集合了众多富有汉文学素养的文人,而且接触到大批中国来访者。所以当时的和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不断推陈出新,大胆地借鉴中国汉诗题材创作和歌。
  冬こもり 春さり来れば 鳴かざりし 鳥も来鳴きぬ 咲かざりし 花も咲けれど
  山を茂み 入りても取らず 草深み 取りても見ず 秋山の 木の葉を見ては
  黄葉をば 取りてぞ偲ふ 青きをば 置きてぞ嘆く そこし恨みし 秋山ぞ我れは
  这首和歌是额田王在天智天皇的宴会上所作,大意为:一到春天,冬天里没有的那些鸟儿都飞来开始鸣叫了。冬天不开的花也争相开放,山草烂漫。看见秋山的树叶时,赞美枫叶,而为青色的树叶叹息,这令人遗憾。这首和歌中,额田王用花鸟草木等季节的风物寓情于景,感叹自己逝去的青春。和歌中值得关注的是花和鸟的成对出现。因为从额田王这首和歌追溯到记纪歌谣中,都是没有花鸟诗的踪影的。这首作为日本的第一首花鸟诗歌的地位在日本文坛是被广泛认可的。当时的日本宫廷内,文学深受唐风影响,花鸟诗是中国六朝至初唐时的重要诗歌题材,大为盛行,随遣唐使传入日本。额田王这首和歌中对花鸟诗的运用正好点明了《万叶集》对汉诗的借鉴,这也成为当时影响日本的中国文学的体现。
  另外,当时日本大兴汉文学,体现在《万叶集》中,除了类似额田王直接对汉诗题材的借鉴外,也有将中国古老传说与日本传说相融合的佳作。最有名的当属对牵牛星和织女星传说的借鉴。这一传说是初唐时,随七夕节一起流入日本并广泛流传,受人喜爱。当时在日本神话中也有同样掌管纺织的天棚机姬神,山上亿良、柿本人麻吕及大伴家持等将织女星和天棚机姬神相融合,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百余首和歌。
  除了题材上的借鉴之外,很多和歌还和汉诗拥有相同主题。山上亿良的和歌中,“贫穷问答歌”很有名,这首和歌也一直被认为与中国汉代、晋代的吟咏贫穷的诗歌有些关联。《万叶集》中收录了62首山上亿良的和歌,“贫穷问答歌”是唯一一首表现贫穷的,这也为后世和歌诗人提出了新的创作主题。
  在中国,表现贫穷的诗歌始于杨雄的“逐贫赋”,从陶渊明起佳作倍出。内容上,无论是杨雄等人的汉诗,还是山上亿良的“贫穷问答歌”都切实地描写了人民的穷困,深刻指摘出隐藏于封建社会中的尖锐矛盾。从时间、内容上及山上亿良本人对汉文学的热爱来看,山上亿良完全有可能是受到汉诗影响才做此歌。目前,很多中日学者正在就这种可能性进行研究,尚未定论。
  以上只是从题材和主题上,将《万叶集》里存有汉诗的烙印进行了论述。其实《万叶集》中出现的很多诗人,同时也在汉诗集《怀风藻》中收有作品,有名的文武天皇、大伴旅人、藤原宇合、石上己麻吕等,即是《万叶集》的和歌诗人又是《怀风藻》的汉诗诗人,这些诗人的汉诗素养就渗透在和歌创作之中。
  结语
  《万叶集》诞生于汉文学在日本大兴盛行的时期,“万叶”的得名、和歌的分类和记录等都深深收到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内容上,《万叶集》里的和歌不仅以汉诗为基础增加了表现题材,更是通过汉诗丰富了自己的主题。之后,笔者将进一步阅读《万叶集》,发现更多藏于其中的中国文化踪迹。
  
  参考文献:
  [1]佐藤亮一.《万叶集五》.新潮社.1984年9月10日
  [2]下中邦彦.《日本文学事典》.平凡社.1982年9月20日
  [3]樱井满.《<万叶集>的诞生与中国文化》.《日本文学》.1984年第2期
  [4]元金香.《从额田王其人其歌来剖析其与万叶集的关系》.《外语研究》.2004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从微观上讲,文学还原、唤醒并创造一个个“自我”。这个“自我”有着各种各樣的梦,大至家国民族,小至亲爱友情,内至心灵隐秘,思接千载,畅行天下。研究大学问题的人,不能忽视文学的叙述;一般的人,文学仍然是其阅读大学的一种方式。现代中国文学起源于现代中国大学,使得大学占了文学叙事的先机。  【关键词】:大学叙事;《一日》;留学生活;《沉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篇作品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便
期刊
【摘要】: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女性形象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总是既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又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但是大部分文化中,女性一直是受轻视的一群。这种在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性别意识在当今时期也是影响着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异性想象式的构造与女性作家本体经验式的抒写存在本质甚至难以调和的鸿沟。新时期以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期刊
人到中年,过去的好多事慢慢地淡忘了。但是,童年的一些事,记忆总是那么深刻,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黑房子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有老房子的四合院。院子的大门朝东开。院子里有上房、书房、角房。南面的房子属于我家,北面的房子属于三奶奶家。上房是两家共有的,作为库房。南书房是奶奶的卧室,也是客厅。角房是父母的卧室,也是我家的厨房。  屋子里面特别黑,墙壁是黑乎乎的,房顶是黑乎乎的,靠墙对着门有一个
期刊
【摘要】: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迟子建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身份,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在简短一天的时光里,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兴衰娓娓道来,深入挖掘了生活在东北地区山林中的鄂温克人的生存模式、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将读者的思绪引入那片神秘广袤的白山黑水,去感受一代代鄂温克人用爱恨情仇和生死传奇演绎出的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正是作者独特的叙
期刊
【Abstract】:《Before I Go to Sleep》, a mystery thriller, was relea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5 September 2014. Since its first release, it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from critics. This paper intends t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约翰·安德鲁斯在《帕梅拉》中担任的三个角色,指出在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下,作为父权制代表的父亲时时刻刻以其背后的男性权威控制着女性的言行举止,揭示在当时社会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权威,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  【关键词】:帕梅拉;父亲形象;父权制  18世纪的英国是父权制社会,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女人必须崇拜和服从。而男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
期刊
【摘要】:唐诗与唐传奇并称一代之奇,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唐朝毕竟是以诗歌作为精神生活最高形式的时代,因此“诗人气”可以说是唐传奇的底色。而“诗笔”便是唐传奇能够散发独特魅力的原因之一。在唐传奇中诗歌的嵌入是“诗笔”最常见的显性体现。本文旨在从叙事、抒情以及无形的意境渲染角度对诗歌在唐传奇中承担的功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唐诗;传奇;功用  诗文结合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在
期刊
错过的年华,在田间开出斑驳的幽兰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我在家乡的山丘上望眼欲穿了一年年的等待,最终迎来了一场爱情盛宴的凋零。  28的年华在我们家乡已是负担累累。每年过年,父母,姐弟,都以大龄剩女的眼神投我以焦急,可总被我故作忽略的回应打发。并非是我不理解家人的压力与急切,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美丽的忧伤,叫等待。  我将他定义为心中的恋人。因为他从未正式承诺过我什么。只是青梅竹马的同村长大,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不仅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意境,而且每一品中都有关于创作技巧的谈论。此前著作多从内容上去研究其文艺美学意义,隐藏在其中的创作论却少有论述。从创作主体的修养、意境的创作、创作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创作主体的修养问题中“道”、“气”理论、创作意境的入思路径、重点的主体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作论  《二十四诗品》是“以诗论诗”的佳作,每品皆由十二句的四
期刊
【摘要】:新闻与文学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中会采用创造与虚构的手法,但是在新闻更注重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必须适度应用,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更多的关注,并在心中产生共鸣。现对新闻与文学的联系、新闻文学性写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几个方面阐述,为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化性;实践  新闻不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