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建筑设计教育变革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字时代的建筑设计教育变革的发展、定位、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指出了数字时代建筑设计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建筑设计教育与数字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  趋势  数字化  非功利化  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4-02
  1.前言
  希腊罗马神话之Janus的神,传说中长了前后两个面孔:既可以看到前面也可以看到后面,既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同时也象征回顾过去,吸取曾经的教训,瞻望未来,憧憬无限美好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建筑师的角色也在变迁,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之高,时代变化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回顾建筑教育的过去,在近30年,数字化在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并给建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未知性和可能性,而建筑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情况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建筑教育与当今时代要求的脱节,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产生诸多的弊病而亟待改进。建筑教育的主流传统,来自现代主义建筑那种重技务实和革故鼎新的理性精神。
  2.数字时代的建筑设计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扩展,人们迎来了“数字时代”,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功利产品的社会”,数字化、非功利化、虚拟化是这一社会的显著特征。
  (一)建筑设计的数字化趋势: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以“数字化生存”为特点的新型行为方式已经深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同时引起建筑出现了向虚拟空间发展的趋向。人的生存空间有了极大的拓展,在原有的实体空间之外,出现几乎是无限度的数字空间,给人、建筑、城市带来巨大的活力和能量,同时也会使建筑、城市等实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解构重组”。
  数字化设计,可以分成“数字化”和“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的定义是指合理的组织视觉元素:功能、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和结构造型等。这好像更加接近我们平常所能感觉到的设计(当然两种定义是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出发,之间并没有矛盾)。建筑设计其创造的过程是遵循实用美学法则的,是特殊的艺术,建筑设计的技术特性,表明了它总是受到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二)数字时代建筑设计的非功利化趋势:数字化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发展也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语境,它的介入改变了原先传统的设计方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设计内容的非功利性。这样的背景下,艺术的本质体现为自由的创造,非功利设计的发展使得过去功能性较强的建筑设计特质中艺术的成分越来越多,设计内容变得越来越艺术化。建筑艺术的重心已经不仅是某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逐渐脱离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靠拢。
  (三)设计的虚拟化趋势:数字化浪潮对建筑设计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设计手段的虚拟化。这种情况下,形状、构图、色彩、线条和质地等设计要素数字化后也变成了虚拟的数字信息,建筑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数字信息的进行虚拟处理,模拟出设计构思的仿真结果,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几乎都可变为现实,现在数字技术具备了辅助设计思考的能力,电脑可以作为重要的设计思考媒体,那么源自几百年以来的建筑设计理论和现实生活环境都将会产生质的变化。
  3.建筑设计教育变革
  高等教育目的人性化。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一种生产力,在改造自然、完美自我中,推动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科技的进步,现在培养的建筑设计的学生未来在社会中会遇上无法想象的情况和要求,这些新情况是传统建筑设计教育所不曾面对的,建筑设计教育是终身教育,建筑设计教育应围绕“人”而不是问题来组织教学。教育内容分为:人文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模块。
  4.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修养:在后现代的社会中,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功利最大值。而作为产业教育的自然是重视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忽视了人作为主体存在,训练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肤浅的“技术人”。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建筑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要鼓励形成技术和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梁思成先生在1947年第一次为建筑系的学生讲演时,就向学生提出“住者有其房”的社会理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不仅是做建筑师,也是做人最根本的。以世界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以人类的前途为自己的前途。
  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强调美德育。当前建筑系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理科基础,而在感性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在教学中强化感性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思考。建筑系的美术课在这一方面可以有很大作为。当前有一种趋势,将美术课由传统的技法造型训练衍生到美学培养,由于中国学生的特点,美术课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力,同时,在广义的范畴内强调技术美学、社会美学是美学的发展。只有真正地热爱美,理解美,才能真正地进行建筑创造。
  (二)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电脑及其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在瞬间接触到浩瀚如海的知识,使得“博闻强记”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性大大下降,而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方法,并通过解决问题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相比之下,没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往往表现出:对自称掌握知识的权威不敢提出反问和怀疑;不相信理性是探究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充满成见和偏见。
  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由于长期以来建筑教育是以灌输式为主,教条化、简单化,学生对教师和书本唯唯诺诺渐渐弱化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个性也渐渐暗淡。最可怕的是慢慢失去了对建筑的直觉和兴趣。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体系也有责任。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认识到学生能够也应当去主动地学习,教师则主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于学术问题应与学生进行探讨或组织学生探讨,而不能进行包办。另外,对学生不成熟的创造性构思不轻易做出否定,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去独立地发展,即使不成熟也不要求全责备,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特长去创造。这就不只是使学生做一些形式的游戏和模仿立面造型那样简单粗浅的方式,而是一种开放,深入的结合个性的教育方式。   (三)专业基础修养:建筑设计包括专业学科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至泛专业,建筑设计人应具有较广泛的艺术历史与理论、工艺技术和文科方面的知识,同时涵盖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建筑物理到室内设计等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解决多种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建筑设计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修养,在建筑设计训练的基础阶段,应让学生徒手的、笔绘的、模型的和电脑的表现能力都得到均衡合理的培养。一些理论课的内容也增加了生动直观的环节。如认识建筑参观,对中国建筑史中提到的一些建筑进行实地考察等。选择所喜欢的知名建筑和建筑大师的作品制作模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对建筑理解力。随着空间想象力的不断发掘和设计软件的运用,学生们的电脑表达水平在提高,借助于工具的模型训练也要逐步加强。在建筑设计中,图像思维表达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是手与脑的配合,学生在图面表达(包括徒手)方面的这一传统“强项”,也应将之作为一个选项保留在教学的环节之中。譬如徒手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只要表达设计意图的目的明确,就非但不应弱化或取消,反而应当保留并增强。
  5.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建筑教育的沃土。设计是一种致用之学,这决定了建筑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建筑教育应实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作业题目和指导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每个课程作业题目的设置都应明确训练意图和教学关键点。
  其次,重视数字技术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变革。第三,全面培养创造力,当前对建筑创造有一种较为模糊的认识,认为有了新的形式就万事大吉了,而根本不问形式是如何产生的。
  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要给其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气氛,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满足这种人的最天然的本性,在教学方法上多用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若能组织一些学生们之间的讨论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建筑系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记,设计课则是老师一个挨一个地改图,要培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提升的气氛,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发组织活动。比如将学生组织起来,提倡学生广泛参加国内、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与一流建筑设计院校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这样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学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学生其实有很大的创造力,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很好地发挥。
  最后,我们认为宽松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好处,打破学科建制,增加跨学科教学,培养T型通识人才;应强化创业意识教育,设置创业辅修课程,鼓励学生尝试创业,甚至允许他们失败,鼓励“从错误中学习”,“把挫折当朋友”。在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扮演了不同行业总协调人的角色,必须将社会整体作为最高的业主,承担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6.结语
  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就越要体现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把人的权利和自由从束缚中释放出来,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把人培养成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完善人格,教育应为培养这种人才创造适宜的环境。建筑教育要颂扬人本精神,我们应该变革旧的、单一封闭的建筑教育模式,建筑教育变革不应该简单地视为仅在旧的教育体系中加入一些新的因素,而应该将其看作新因素和旧因素的相互作用,并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旧系统。要鼓励学生们形成开放的、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隋杰礼,王少伶. 探究引起当前中国建筑教育思想变革的因素.《新建筑》2001年04期
  [2]张妮. 数字技术改变教育方式 .《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10期
  [3]陈维.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7-02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构成数
期刊
【摘要】如今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随之不断的深入,我国的学校也开始重视素质教育并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也开始重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培养。本文通过描述如今高中地理学习的现状,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打造地理认知结构的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认知结构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教学组成,同时也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重要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从小学生发展特点入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从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出发,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程度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1 
期刊
【摘要】科学实验是人们变革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训练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勤于动手,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 学生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4-01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0-01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与探究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型教
期刊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中,《统计基础知识》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然而,在传统的中职统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两个显著性问题:一是由于统计学本身概念抽象、公式复杂,而传统的统计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的描述性语言来讲解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于没有实际统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只能用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差。二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多于实践,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却没有及时更新自身教学方式,没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教学水平。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9-01  1.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
期刊
【摘要】利用类比思维能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模型化、形象化和本源化,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类比思维的开发利用作探讨,同时,建议要深入实质,力戒机械类比;不要忽视类比思维的求异功能;不要定势类比,忽略思维的多样性。  【关键词】化学学科 类比思维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4-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交流日渐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空前的英语学习盛宴。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的年龄从中学一直逐渐缩小到牙牙学语的幼童。公办,民办等教育机构应接不暇。那么在这样的语言大环境之下,作为孩子学习英语的领路者,孩子学到多少语法知识真的如此重要吗?我认为怎样培养他们的兴趣,启发孩子“在玩儿中学,学中玩儿,边学边玩儿”的学习方法才是第一要务。  【关键词】少儿英语阶段 启蒙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