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里达“解构”的解读

来源 :中国美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但在传统美学意义上,它是一个边缘的美学范畴。本文试图指出,无论解构是作为一种阅读和批评的方法,还是一种伦理和政治意义上的力量,它都是一个游移在中心之外的范畴。但正是这样一个范畴,不仅风靡了整个美学和艺术领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这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大有启发。 De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category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ist aesthetics, but it is a marginal category of aesthetics in the sens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oint out that deconstruction, both as a method of reading and criticism, or as a force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s a category that moves outside the center. However, it is just such a category that has not only swept through the entire field of aesthetics and art, but has also become a fashion in everyday life. This is a great inspiration for us to reflect today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lite culture and mass culture.
其他文献
风声鹤唳,风花雪月,风驰电掣,都是风的语言,风原来也会说话,风有腿呀,跑来跑去的,无拘无束,一会儿工夫,便穿梭几万里。  谁在传风?风言风语,风云际会,风是大自然的助手,没有风的存在,就没有变幻莫测的世界。  一个人走在原野上、大街前,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风的威力了。风跨越了千年,没有人可阻挡风的到来,就好像没有人可以阻挡得了历史的潮流,你只能向前走,风也只能向前刮,风刮在脸上,像刀,这是历史的车辙。
每年五月初,鱼鸟河畔的刺槐树都会挂满了花。那花先是白嫩嫩的,像一串串白葡萄,春风一吹,就变成了淡黄色的蝴蝶,飘飘悠悠地洒满一地。那阵子,风是柔的,挟着淡淡的香气,让人心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周易》、佛禅思想的关系最密切。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在“道”和“虚”两个方面,庄学是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主要理
《牧晚亭文集》是本溪作者王岫亭的创作文集,她的作品能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觉和观察力,细腻的文思以及秀美的文笔。其创作的特点:一是对各类题材和体裁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美学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而在这个学科的建立中又出现了多种学派。蔡仪同志虽有《新艺术论》、《论现实主义》、《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及他主编的《文学概论》等著述,但他
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新时期以来出现的《开国大典》、《开天辟地》、《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周恩来》、《百色起义》、《彭大将军》、《大决战》、《大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初二,初中毕业及高中部多次重读过它,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的疏远、母亲的衰老、父亲的离去、朋友的帮助……
2015年河南省的高考作文以今年5月发生在湖北省的一个孩子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的真实事例为材料,给违反交规的父亲写一封信。且不谈从议论文到信件格式的创新意义,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著作《我与你》阐述了人与世界的两种关系,即“我-他”关系和“我-你”关系。在“我-你”关系中,主体之间互以一个自足完满的统一体形象直接相对,这一特征极具审美意义。“我-你”关系的主体间性因而与诸多审美特质相符,在艺术创造中分别体现为审美的无功利性、审美的现时性和审美的整体性。  关键词:“我-你”关系 审美 无功利性 现时性 整体性  德国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被视为当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