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全面剖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其教改效果明显。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要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需做好相关衔接和升级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设计 做中学 四化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分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是课程的宏观设计、顶层设计,是单元设计的总领和高度概括;单元设计是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设计,是整体设计的细化,是能否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学中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的长期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必然要求。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乎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落实课程建设与改革任务。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设计要打破学科制约,对项目所需知识、技能进行整合,配置教学资源。本文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全面剖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设计(含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情境设计、课程进程表、第一节课程设计和最后一次课设计、考核方案及评价标准、教学材料、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等共十个方面。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须建立在统筹订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反复斟酌各专业课总体目标。《电路分析基础》是三年制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正确操作实验台和常用仪器仪表,对定理定律进行验证,能安装、调试及使用较复杂电子产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整体设计项目突出采用“做中学、做中交”的方法,倡导参与性、自主性、探究式及合作学习。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需要,反复斟酌后将课程名称改为《电路分析、安装与调试》,以能力训练项目为引领,在12个子项目中分别进行相应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分析,每一项对应有可展示结果和验收的标准。全课通过设置综合项目1——陕西国防工业中心照明与动力配电电路的规划与实施,渗透讲授万用表直流档电路元件识别与检测、万用表直流档电路图的识别、万用表直流档电路的安装、调试、照明配电线路的规划、模拟配电箱的安装、调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荧光灯电路的分析安装与调试、电子装练实训室三相电路故障检查、动力配电箱的安装调试与测量等9个子项目内容。总学时96,学分6。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运用电路常用定理和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参数计算,能用Multisim仿真电路特性;能进行简单配电线路的参数计算,元件选择与电路规划,完成直/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再通过项目2课外项目——万用表电阻檔、交流档分析或小型电源变压器的绕制与测试,使学生能识别常用电路元件,能读懂较复杂的电路原理图、装配图,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并能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报告撰写。教师予以点评打分,最终以规划方案或项目报告等展示结果或进行验收。问卷调查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讲授融合于实际问题解决,既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的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以企业岗位需求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设计,将学习过程、学生的能力,以及包括电路分析、安装与调试环境在内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单元内容开发。在行动研究中主要采用“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推进单元教学的开展,追求以点带面,形成典型,滚动发展。重点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及能力训练任务设置,对本次课使用的单词及案例和教学材料分别详细列出。例如为了让学生清楚、深刻的学习并掌握“戴维南定理分析与应用”这个重难点单元,课程组成员探讨研究后,认真进行了该部分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改单纯讲授为理论讲授+实践验证+网络资源练习,即学生熟知定理内容及解题注意事项后,需借助DGJ-03实验台及利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课后登陆全国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信息化教学大赛官网等相关网络资源,深化巩固。由此而来,教学学时由4改为6,学生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同时对后续学习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放大电路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及下一步思考
学院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四化”——构架项目化、理实一体化、实施信息化、内容应用化为建设目标,要求课程结合学情,注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课程,对课堂气氛、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每一步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调查可知,学生普遍喜欢新课改方式,学习效果明显,且为后续《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组一方面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教改实践,及时总结凝练成果。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改革,撰写并公开出版符合课程标准、突出实用性的教材,先后获评院级精品课程、陕西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2014年陕西省信息化教学大赛、陕西省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信息化背景下,课程下一步要实现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基础是从建设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与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键是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升级,使课程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牟惠康.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5).
[2]黎华.如何进行高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刘玉娟.浅谈高职教师的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4]吴卫荣 丁慎平 王寿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3).
[5]陈安柱.高职《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单元设计例析[J].河北农机,2014,(12)
[6]黄志远 刘艳.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
[7]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作者简介:王海梅(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类教学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设计 做中学 四化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分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是课程的宏观设计、顶层设计,是单元设计的总领和高度概括;单元设计是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设计,是整体设计的细化,是能否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学中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的长期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必然要求。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乎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落实课程建设与改革任务。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设计要打破学科制约,对项目所需知识、技能进行整合,配置教学资源。本文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全面剖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设计(含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情境设计、课程进程表、第一节课程设计和最后一次课设计、考核方案及评价标准、教学材料、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等共十个方面。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须建立在统筹订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反复斟酌各专业课总体目标。《电路分析基础》是三年制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正确操作实验台和常用仪器仪表,对定理定律进行验证,能安装、调试及使用较复杂电子产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整体设计项目突出采用“做中学、做中交”的方法,倡导参与性、自主性、探究式及合作学习。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需要,反复斟酌后将课程名称改为《电路分析、安装与调试》,以能力训练项目为引领,在12个子项目中分别进行相应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分析,每一项对应有可展示结果和验收的标准。全课通过设置综合项目1——陕西国防工业中心照明与动力配电电路的规划与实施,渗透讲授万用表直流档电路元件识别与检测、万用表直流档电路图的识别、万用表直流档电路的安装、调试、照明配电线路的规划、模拟配电箱的安装、调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荧光灯电路的分析安装与调试、电子装练实训室三相电路故障检查、动力配电箱的安装调试与测量等9个子项目内容。总学时96,学分6。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运用电路常用定理和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参数计算,能用Multisim仿真电路特性;能进行简单配电线路的参数计算,元件选择与电路规划,完成直/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再通过项目2课外项目——万用表电阻檔、交流档分析或小型电源变压器的绕制与测试,使学生能识别常用电路元件,能读懂较复杂的电路原理图、装配图,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并能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报告撰写。教师予以点评打分,最终以规划方案或项目报告等展示结果或进行验收。问卷调查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讲授融合于实际问题解决,既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的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以企业岗位需求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设计,将学习过程、学生的能力,以及包括电路分析、安装与调试环境在内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单元内容开发。在行动研究中主要采用“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推进单元教学的开展,追求以点带面,形成典型,滚动发展。重点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及能力训练任务设置,对本次课使用的单词及案例和教学材料分别详细列出。例如为了让学生清楚、深刻的学习并掌握“戴维南定理分析与应用”这个重难点单元,课程组成员探讨研究后,认真进行了该部分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改单纯讲授为理论讲授+实践验证+网络资源练习,即学生熟知定理内容及解题注意事项后,需借助DGJ-03实验台及利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课后登陆全国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信息化教学大赛官网等相关网络资源,深化巩固。由此而来,教学学时由4改为6,学生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同时对后续学习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放大电路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及下一步思考
学院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四化”——构架项目化、理实一体化、实施信息化、内容应用化为建设目标,要求课程结合学情,注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课程,对课堂气氛、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每一步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调查可知,学生普遍喜欢新课改方式,学习效果明显,且为后续《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组一方面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教改实践,及时总结凝练成果。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改革,撰写并公开出版符合课程标准、突出实用性的教材,先后获评院级精品课程、陕西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2014年陕西省信息化教学大赛、陕西省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信息化背景下,课程下一步要实现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基础是从建设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与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键是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升级,使课程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牟惠康.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5).
[2]黎华.如何进行高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刘玉娟.浅谈高职教师的教学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4]吴卫荣 丁慎平 王寿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3).
[5]陈安柱.高职《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单元设计例析[J].河北农机,2014,(12)
[6]黄志远 刘艳.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
[7]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作者简介:王海梅(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类教学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