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for the whole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ve direct influence, i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strict control, so as to ensure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主要的材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 除此之外,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以及工期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呢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2、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科学配制措施
  (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 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要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和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添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称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
  运输设备的选择: 混凝土的运输设备要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运输路线的设置:要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塌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 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5、混凝土入模的质量控制
  按照两侧腹板同时对称灌注的方法,保证层与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m ,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 ; 当大于2m 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
  6、混凝土浇捣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经监理人员验仓合格,并取得准浇许可证方能进仓作业。 振捣顺序从底层開始,逐步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振捣质量和混凝土密实。 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早振漏振欠振超振。
  7、混凝土拆模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拆模的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 。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8、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定期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湿养护措施养护2周以上,且确保混凝土获得75% 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及时回填。
  9、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事前主动控制是施工企业未进场开工前要做好的工作。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并明确灾害性外界环境因素(指不可预见的)对工期影响后的处理方法,不应盲目追求完工期限。了解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管理专业配套、人员数量、资格与其承担的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员。中途尽量不要更换,使其相对稳定,增强责任和周全考虑质量方面的问题。严格审查、确定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其质量检验、测试、计量和措施。确定违规的整改期限和造成不同档次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罚措施。
  事中检查是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施工的规范检查。严格检查企业在投标文件中承诺的各种机具设备、 人员组合、各项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是否按时到位、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所有机械设备、原材料、构件的品级质量。对主要且用量较大的要采用定点供货方法,以求质量的稳定性。强化工序控制检查,做到认真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
  事后严肃把关。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严格按照质量评判标准对混凝土工程组织验收认证。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总之,混凝土工程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做到纵向全过程、横向全系统、意识全方向、时间全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再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外表美观大方。
  参考文献:
  [1] 黄德策. 浅谈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意见[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2)
  [2] 苏西景, 赵地刚, 申君荣. 混凝土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浅议[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9)
  [3] 肖志刚. 浅析钻孔桩的质量控制及缺陷防治措施[J]. 今日科苑, 2008,(06)
  [4] 封世东, 田晓璞. 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3)
  [5] 姚纪林.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民营科技, 2011,(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非开挖技术是指利用岩土钻掘手段在地表不挖沟的情况下,铺设、修复和更换地下管线的施工技术。本文就非开挖技术的设备、导向钻进铺管法的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以方便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 非开挖技术 探究  Abstract: the trenchless technology is using of geotechnical drill to dig in the surf
期刊
摘要:本文经作者多年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了解到,在当前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却常被人们忽视,就此本文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希望引起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结构设计;安全隐患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ivi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experience to understan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对症下药,探讨了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some of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exist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如何根据城市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导向标识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接下来,笔者就结合城市的文化、环境和交通等,来具体谈一下对交通设施和导向标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交通设施;导向标识;设计方法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泵站电气设计为主阐述电气节能的重要性,提出泵站电气设计的几种节能措施。以保证泵站在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达到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科学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泵站工程;电气设计;节能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ump station electrical design mainly expounds the imp
期刊
摘要:项目施工进度的快慢关系到建筑企业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信任,所以项目管理中一定要控制好项目的进度和工期。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期管理的控制及个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工期  Abstrac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dule to the spee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着高层建筑结构,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以及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和各种体系相对应的方法,为实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体系、结构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round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bui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发展,通过对于综述项目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景及经济、社会意义,同时指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异议,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
期刊
摘要: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如挖方较深,土质较差或有地下水渗漏等,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等产生危害,或构成边坡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进行大开挖施工,应寻基坑 (槽 )管沟壁进行支护。当深基坑施工中形成的立体交叉作业时,应合理布局基位人员、运输通道,并设置防止落物伤害的防护层。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设计工程相符合,并与土方开挖和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相配合。  关键词: 土方工程;坍
期刊
继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2011第12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在智能化家居生活日益广泛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做出了问答。如今的中国,各种前沿科技正以亲民的形象逐步走入各行各业,也在走入平常百姓的家庭。在智能建筑行业方面,我们将如何利用高新科技产业在建筑智能化方面做出改变?智能建筑在中国已经起步,并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新的趋势,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确的利用机电设备将会在这一改变中带来突破性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