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文的词语盘点,事关基础,甚为紧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课后,首次出现了词语表,把每课中的重点词语整理罗列。这是“词语盘点”的初级阶段,即按课回放。真正意义上的“词语盘点”四年级露脸,教师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词语进行集中的回顾,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新词,自查自测;教师也可通过“词语盘点”检查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对“词语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之形同虚设;充其量只是叫学生听写一下,或抄读几遍。这般表面化的“照本办事”,不但枯燥无味,更没有发挥“词语盘点”的应有作用。
我以为,“词语盘点”的设置,主要意在适当集中地再现一个阶段所学的词语,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对于所学词语能够“如数家珍”,了然于胸;另一方面,意在促使在综合、比较中,相互交流,尝试拓展运用。
词语盘点教学必须和文本解读紧密融合,我们要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盘清,也就是弄清它的出处,与具体的课文内容相联系。课文是词语盘点的基础,有效盘点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在课文中咬文嚼字。首先,我引导学生将词语还原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分别给词语标明所在课文的序号,将每一个词语清清楚楚地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例如,我通过词语盘点来复习《白公鹅》:上课伊始,我分三次出示三组词语:“高傲、厮打、耀武扬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从从容容、不紧不慢……”,“挺直、扇动、率领……”,让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异同点,由此按感情分出“讨厌”和“喜欢”两类;按内容又分出神态、动作类。接着我提示学生“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要求学生“联系课文用以上的一两个词语说说作者‘讨厌’的理由”。学生用其中的词语,描述了一个个细腻的画面,达成“教略而学不略”的效果。
单元是词语盘点的纽带。虽然每篇课文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的,但教材在编排时,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主题成了联结每篇课文的纽带,也是盘点一单元词语的珠线;同时,它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来系统记忆词语。以人教版四下第三单元的词语盘点为例。本单元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展开的,词语优美却蕴含哲理。对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板块,我做了两次递进交叉式的盘点:一是按物归类。例如与幼龟相关的词语:侦察、争先恐后、鱼贯而出、返回;与食肉鸟相关的词语:企图、响彻云霄;与我们和向导相关的词语:旅游、蠢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情愿、补救、见死不救;与蝙蝠相关的词语:捕捉、避开、敏锐;与试验相关的词语:横七竖八、铃铛、推进、障碍物;与夜空相关的词语:清朗。二是按词语传达的意蕴归类。描写自然的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返回、企图、响彻云霄、避开、敏锐。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的词语:愚不可及、补救、揭开、荧光屏。学生在盘点中,不仅记住了词语,学会了归类,更重要的是在盘点中再次触摸到了词语的内涵,回顾了课文。
把握近义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互换比较让学生感受遣词的准确性外,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揣摩、感悟,尽快找到彼此细微差别。有比较才好鉴别,学生通过对比,能使词语的意义、韵味、情感在心灵中内化,在大脑中扎根。这方面,利用“词语盘点”来进行“选词填空”,是很有效的训练方式。
“词语盘点”不仅要盘清词语,还要盘活词语,也就是灵活运用。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词语的运用还不是一码事,教师要巧妙地提供机会,创造性地盘活这些词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活学活用,促使消极语言顺利地转化为积极语言。“词语盘点”是强化这方面训练的有力推进器。实践表明,借助“词语盘点”进行联词组段训练,容易激发出一种创造氛围,促进运用。
首先,是立足课文消化的读写结合。审视“词语盘点”不难发现,它所罗列的课文重点词语,有些词语适当组合,其实就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利用这一特点,既可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学习新词的运用,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要求学生选用词语(无瑕、水平如镜、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总起句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漓江的水水平如镜,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不正是课文内容(桂林山水特色)的高度浓缩吗?
这样的语言训练,已不再是单纯的复述和呈现课文,而是在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语言训练。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又借助这些词语的有效串联来感知课文大意,使这些平面的词语变得立体鲜活起来。这样“读写结合”的书面词语运用训练,对于促进学生从写口语“大白话”的言语初级阶段,向规范典雅的书面语的转化、提升,大有裨益。
借助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词语盘点”,还能进一步进行拓展延伸的综合习作。如写熟悉的一个人,我们可引领学生回忆词语盘点中的相关词语,初步归类。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动作的、语言的、神情的、心理的、品质的词语:面呈菜色、聚精会神、气急败坏、欣喜若狂、训斥、红润、苍白、红扑扑、喜出望外、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疲惫不堪、狼吞虎咽、气喘吁吁、风尘仆仆、善良、朴实等。这种带有某种相关性的积累储存“网络系统”,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归类整理记忆,而且运用时便于招之即来,并且自然扩展以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一旦形成自我整理词语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表达就会应付自如,而不会陷于临时抱佛脚或无米之炊的窘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课后,首次出现了词语表,把每课中的重点词语整理罗列。这是“词语盘点”的初级阶段,即按课回放。真正意义上的“词语盘点”四年级露脸,教师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词语进行集中的回顾,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新词,自查自测;教师也可通过“词语盘点”检查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对“词语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之形同虚设;充其量只是叫学生听写一下,或抄读几遍。这般表面化的“照本办事”,不但枯燥无味,更没有发挥“词语盘点”的应有作用。
我以为,“词语盘点”的设置,主要意在适当集中地再现一个阶段所学的词语,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对于所学词语能够“如数家珍”,了然于胸;另一方面,意在促使在综合、比较中,相互交流,尝试拓展运用。
词语盘点教学必须和文本解读紧密融合,我们要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盘清,也就是弄清它的出处,与具体的课文内容相联系。课文是词语盘点的基础,有效盘点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在课文中咬文嚼字。首先,我引导学生将词语还原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分别给词语标明所在课文的序号,将每一个词语清清楚楚地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例如,我通过词语盘点来复习《白公鹅》:上课伊始,我分三次出示三组词语:“高傲、厮打、耀武扬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从从容容、不紧不慢……”,“挺直、扇动、率领……”,让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异同点,由此按感情分出“讨厌”和“喜欢”两类;按内容又分出神态、动作类。接着我提示学生“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要求学生“联系课文用以上的一两个词语说说作者‘讨厌’的理由”。学生用其中的词语,描述了一个个细腻的画面,达成“教略而学不略”的效果。
单元是词语盘点的纽带。虽然每篇课文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的,但教材在编排时,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主题成了联结每篇课文的纽带,也是盘点一单元词语的珠线;同时,它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来系统记忆词语。以人教版四下第三单元的词语盘点为例。本单元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展开的,词语优美却蕴含哲理。对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板块,我做了两次递进交叉式的盘点:一是按物归类。例如与幼龟相关的词语:侦察、争先恐后、鱼贯而出、返回;与食肉鸟相关的词语:企图、响彻云霄;与我们和向导相关的词语:旅游、蠢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情愿、补救、见死不救;与蝙蝠相关的词语:捕捉、避开、敏锐;与试验相关的词语:横七竖八、铃铛、推进、障碍物;与夜空相关的词语:清朗。二是按词语传达的意蕴归类。描写自然的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返回、企图、响彻云霄、避开、敏锐。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的词语:愚不可及、补救、揭开、荧光屏。学生在盘点中,不仅记住了词语,学会了归类,更重要的是在盘点中再次触摸到了词语的内涵,回顾了课文。
把握近义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互换比较让学生感受遣词的准确性外,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揣摩、感悟,尽快找到彼此细微差别。有比较才好鉴别,学生通过对比,能使词语的意义、韵味、情感在心灵中内化,在大脑中扎根。这方面,利用“词语盘点”来进行“选词填空”,是很有效的训练方式。
“词语盘点”不仅要盘清词语,还要盘活词语,也就是灵活运用。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词语的运用还不是一码事,教师要巧妙地提供机会,创造性地盘活这些词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活学活用,促使消极语言顺利地转化为积极语言。“词语盘点”是强化这方面训练的有力推进器。实践表明,借助“词语盘点”进行联词组段训练,容易激发出一种创造氛围,促进运用。
首先,是立足课文消化的读写结合。审视“词语盘点”不难发现,它所罗列的课文重点词语,有些词语适当组合,其实就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利用这一特点,既可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学习新词的运用,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要求学生选用词语(无瑕、水平如镜、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总起句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漓江的水水平如镜,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不正是课文内容(桂林山水特色)的高度浓缩吗?
这样的语言训练,已不再是单纯的复述和呈现课文,而是在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语言训练。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又借助这些词语的有效串联来感知课文大意,使这些平面的词语变得立体鲜活起来。这样“读写结合”的书面词语运用训练,对于促进学生从写口语“大白话”的言语初级阶段,向规范典雅的书面语的转化、提升,大有裨益。
借助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词语盘点”,还能进一步进行拓展延伸的综合习作。如写熟悉的一个人,我们可引领学生回忆词语盘点中的相关词语,初步归类。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动作的、语言的、神情的、心理的、品质的词语:面呈菜色、聚精会神、气急败坏、欣喜若狂、训斥、红润、苍白、红扑扑、喜出望外、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疲惫不堪、狼吞虎咽、气喘吁吁、风尘仆仆、善良、朴实等。这种带有某种相关性的积累储存“网络系统”,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归类整理记忆,而且运用时便于招之即来,并且自然扩展以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一旦形成自我整理词语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表达就会应付自如,而不会陷于临时抱佛脚或无米之炊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