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hi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细胞(D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于37℃、5%CO2条件下共孵育诱导培养DC;第5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继续培养48 h,获得成熟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人白细胞介素12(IL-12p7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噻唑蓝(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①治疗后DC较治疗前DC细胞膜缺乏典型的树枝状突起、体积较小、核多居中规则;②治疗后DC HLA-DR、CD80、CD83和CD86表达水平[(56.37±3.95)%、(36.41±2.82)%、( 30.45±4.61)%和(41.98±4.17)%]明显低于治疗前[(73.71±7.61)%、(55.14±7.30)%、(80.91±7.09)%和(59.03±3.43)%](P值均<0.05),IL-12p70水平[(50.17±14.52)%]低于治疗前[(66.87±4.29)%],TGF-β1水平[(9.70±0.31)%]高于治疗前[(2.70±0.36)%](P值均<0.05);③治疗后DC诱导的T细胞增殖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TP患者DC表型及分泌IL-12p70的能力明显降低、分泌TGF-β1能力增高、对自体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减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下调DC的免疫活性可能是其治疗ITP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安神健肠胃的桂圆酵素加工方法及配方进行深入介绍,该产品在桂圆中饮料的加工中借助加入鲜水果(特别是菠萝)自然发酵,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先进的技术发酵、提取、
由于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特点等因素,其在心脏瓣膜疾病术中和术后存在着众多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术后生存率已显得越来越重要[1].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瓣膜疾病患者危险因素
目的 观察氧化锆大颗粒对兔膝关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氧化锆颗粒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目的 探讨苯环利定( Phencyclidine,PCP)诱导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阴性症状的改变.方法 雌性新生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和PCP模型6周组,10周组(每组n=10).模型组于出生后7,9,11d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ICR小鼠被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分
目的 研制人源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抗体.方法 从具有高滴度狂犬病毒抗体的疫苗接种者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pHAL14载体和高效噬菌体系统构建人源抗狂犬病毒单链基因工程抗体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跗外侧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指腹缺损,行游离跗外侧皮瓣修复11例11指.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
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中二(口哑)(口英)类化合物的长期监测,分析了它们的含量分布和毒性当量浓度贡献率,以探讨飞灰中二(口哑)(口英)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结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时并发的感染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正确处理小儿白血病化疗时的感染是进行有效化疗的必备条件。感染的来源主要包括污染的空气、未清洗的手、
目的探讨甲醛暴露人群对机体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技术,对甲醛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尿液样品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