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议程设置理论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論的现状入手,以电影《匆匆那年》的宣传为切入点通过新时期的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当今的电影宣传方式。
[关键词]议程设置 电影宣传 匆匆那年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40-01
一、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在1972年首次提出。该理论主要阐述的是“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通过信息传达活动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大事的判断。1”议程设置理论在提出之后经历了许多学者的完善与修改。但是它的核心思想没有变化,那就是大众传媒不能决定受众的思考内容,但是能够引导其思考方向。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大众传媒对于受众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然而,笔者认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已经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
1. 议程设置主体的改变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一起到来的,是新一轮的信息浪潮,传统的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之间的关系链已经被打破,传者和受者需要被重新定义。随着新媒体革命的到来,网络上许多人打着“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旗号把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这就使得传统议程设置中的信息“把关”职责不再由主流媒体全权掌握。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或者新媒体平台上发起信息,吸引其他人的加入从而形成话题讨论,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传统议程设置的主体。
2.议程设置内容的改变
议程设置内容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议题的改变。传统理论中所提到的议题是经过大众传媒各种条件筛选之后形成的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色彩。而随着议程设置主体的改变,虽然传统的大众传媒仍然继续着它们的议程设置,但是公众也逐渐具有设置议题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网络中产生,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发布身边的各种信息从而形成不同的议题,越来越多的议题不需要经过筛选就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使得议程设置的内容变得更加及时、公平和全面。然而,因为网络缺乏传统媒体具有的监督机制,这在另一个侧面使得被设置议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收到一定的影响。
二、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电影宣传方式
今天,很多人和组织开始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来引导公众的视线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在电影宣传领域,这个理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一部最近领跑贺岁档的电影《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是一部校园青春爱情电影。由80后作家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由张一白导演执导,倪妮、郑恺、魏晨、彭于晏、陈赫等许多国内一线演员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4年12月5日上映后,该电影迅速掀起了一股观影潮,仅仅半个月,票房便超过了5亿,成为院线最热的一部电影。《匆匆那年》能够收获如此票房,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其宣传必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对其宣传方式进行分析时,就看到了许多议程设置的影子。
1. 通过新闻报道进行议程设置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议题的把关人已经不完全由传统媒体所担任,但是因其根深蒂固的传播基础以及良好的监督机制,传统媒体媒体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受众群和影响力。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是当今电影宣传的一块必争之地。
电影《匆匆那年》在传统媒体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早在今年9月1日,《青岛早报》的文娱新闻专版就出现“《匆匆那年》是自传”的新闻标题,占了一页报纸的半个版面。而随着上映时间的临近,《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南都娱乐周刊》等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开设娱乐新闻版面的报纸都对电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而在电视媒体方面,目前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早在今年九月下旬就在节目中开始插播电影的主题曲《匆匆那年》和《花开那年》,在不知不觉的刺激着受众的神经。
除了这些简单的宣传类新闻之外,《匆匆那年》的制作团队还善于制造新闻。电影上映前,导演张一白就带着九夜茴、魏晨、孔二狗、陈默、刘同、作业本、刘春、叫兽易小星、倪妮等人开始了一场“匆匆那年死党高校行”。这些影视明星和网络红人在许多的大学生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该活动一共进行了31场,迅速引起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被许多媒体作为热点争相报道。
媒体接连三个月的新闻报道使得《匆匆那年》成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各种媒体、各种类型的新闻构成的一系列同主题、连续性的议程设置,使得“匆匆那年”这个议题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电影培养了一大批的受众群。
2. 通过制造话题进行议程设置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某一个议题想要引起受众的持续性关注,除了被频繁报道之外,议题本身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讨论性。《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十分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也一直积极为电影寻找着话题。
电影的话题宣传在新媒体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匆匆那年》在微博的宣传为例,在9月初,官方账号“电影匆匆那年”那在微博上发起了“匆匆那年倒计时”的话题,每天都会在这个话题下更新一些电影的情节,截止2014年12月26日,已经有1.9亿人阅读过这个话题,产生了11.8万条讨论。
2014年10月22日,电影制作方向外界发布了一批剧照,用简单的文字配合电影中的图片来诠释匆匆那年的爱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借着这个契机,微博宣传团队迅速反应,开设了“匆匆那年的大学爱情”话题,供网友在这个话题下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大学时的爱情故事。截止2014年12月26日,有1.1亿人阅读过这个话题,有5.6万人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爱情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微博提供的数据来分析前期宣传中设置话题引发讨论的重要性,与《匆匆那年》在同一个时期上映的电影《太平轮》在上映前在微博的点评量刚刚超过2万条,而《匆匆那年》的点评量达到了13.8万条。电影上映后,微博点评量与影片票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EBOT艺恩票房智库的统计显示:《匆匆那年》上映2天的票房达到1.56亿,《太平轮》的票房为9004万2。
《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看到了如今议程设置理论中把关人角色的变化,通过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引发讨论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视线,从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宣传方式的确受到了良好的成效。
3. 通过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提到意见领袖影响着互联网的议程设置。根据“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的信息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来影响公众。如今,明星的言论经常会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他们随意的一句话或是经历的一件事都有可能引發广泛的讨论。电影《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当然也不会错过通过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的机会。
《匆匆那年》的演员阵容中汇集了当前众多的一线明星。其中彭于晏、陈赫、郑恺都是新生代影视明星的代表,而魏晨自“快乐男声”出道以来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自九月影片开始宣传以来,宣传团队就围绕这些明星开始为电影进行炒作,从“倪妮晒童年私房照”到“陈赫郑恺旧照大曝光”,关注这些明星动态的人最后都会被引导到电影的宣传中。同时,这些明星也经常会发一些与电影有关的微博来引导公众。从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来看,彭于晏1400万粉丝、陈赫1200万粉丝、郑恺和倪妮近800万粉丝,明星的微博经过大量粉丝的评论和转载不断地出现在网络各个角落。
库尔特·朗和格拉斯迪斯·恩格尔·朗在1983年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补充,其中一个观点是“当知名且可信的人开始谈论一个议题时,议题建构的速度会加快。3”《匆匆那年》正是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作用,使得电影宣传的相关议题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
三、总结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这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传者和受者的定位开始变得模糊,电影的多种宣传方式都可以看成是电影制作者一次次的议程设置。而成功的电影宣传就是通过多次的议程设置,让公众的视线始终聚焦在与电影相关的议题上,从而不断培养电影的受众群。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第194页——195页
[2] 李培林、陈光金等.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关键词]议程设置 电影宣传 匆匆那年
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40-01
一、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在1972年首次提出。该理论主要阐述的是“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通过信息传达活动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大事的判断。1”议程设置理论在提出之后经历了许多学者的完善与修改。但是它的核心思想没有变化,那就是大众传媒不能决定受众的思考内容,但是能够引导其思考方向。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大众传媒对于受众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然而,笔者认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已经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
1. 议程设置主体的改变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一起到来的,是新一轮的信息浪潮,传统的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之间的关系链已经被打破,传者和受者需要被重新定义。随着新媒体革命的到来,网络上许多人打着“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旗号把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这就使得传统议程设置中的信息“把关”职责不再由主流媒体全权掌握。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或者新媒体平台上发起信息,吸引其他人的加入从而形成话题讨论,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传统议程设置的主体。
2.议程设置内容的改变
议程设置内容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议题的改变。传统理论中所提到的议题是经过大众传媒各种条件筛选之后形成的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色彩。而随着议程设置主体的改变,虽然传统的大众传媒仍然继续着它们的议程设置,但是公众也逐渐具有设置议题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从网络中产生,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发布身边的各种信息从而形成不同的议题,越来越多的议题不需要经过筛选就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使得议程设置的内容变得更加及时、公平和全面。然而,因为网络缺乏传统媒体具有的监督机制,这在另一个侧面使得被设置议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收到一定的影响。
二、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电影宣传方式
今天,很多人和组织开始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来引导公众的视线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在电影宣传领域,这个理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议程设置理论来分析一部最近领跑贺岁档的电影《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是一部校园青春爱情电影。由80后作家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由张一白导演执导,倪妮、郑恺、魏晨、彭于晏、陈赫等许多国内一线演员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4年12月5日上映后,该电影迅速掀起了一股观影潮,仅仅半个月,票房便超过了5亿,成为院线最热的一部电影。《匆匆那年》能够收获如此票房,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其宣传必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对其宣传方式进行分析时,就看到了许多议程设置的影子。
1. 通过新闻报道进行议程设置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议题的把关人已经不完全由传统媒体所担任,但是因其根深蒂固的传播基础以及良好的监督机制,传统媒体媒体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受众群和影响力。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是当今电影宣传的一块必争之地。
电影《匆匆那年》在传统媒体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早在今年9月1日,《青岛早报》的文娱新闻专版就出现“《匆匆那年》是自传”的新闻标题,占了一页报纸的半个版面。而随着上映时间的临近,《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南都娱乐周刊》等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开设娱乐新闻版面的报纸都对电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而在电视媒体方面,目前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早在今年九月下旬就在节目中开始插播电影的主题曲《匆匆那年》和《花开那年》,在不知不觉的刺激着受众的神经。
除了这些简单的宣传类新闻之外,《匆匆那年》的制作团队还善于制造新闻。电影上映前,导演张一白就带着九夜茴、魏晨、孔二狗、陈默、刘同、作业本、刘春、叫兽易小星、倪妮等人开始了一场“匆匆那年死党高校行”。这些影视明星和网络红人在许多的大学生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该活动一共进行了31场,迅速引起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被许多媒体作为热点争相报道。
媒体接连三个月的新闻报道使得《匆匆那年》成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各种媒体、各种类型的新闻构成的一系列同主题、连续性的议程设置,使得“匆匆那年”这个议题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电影培养了一大批的受众群。
2. 通过制造话题进行议程设置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某一个议题想要引起受众的持续性关注,除了被频繁报道之外,议题本身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讨论性。《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十分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也一直积极为电影寻找着话题。
电影的话题宣传在新媒体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匆匆那年》在微博的宣传为例,在9月初,官方账号“电影匆匆那年”那在微博上发起了“匆匆那年倒计时”的话题,每天都会在这个话题下更新一些电影的情节,截止2014年12月26日,已经有1.9亿人阅读过这个话题,产生了11.8万条讨论。
2014年10月22日,电影制作方向外界发布了一批剧照,用简单的文字配合电影中的图片来诠释匆匆那年的爱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借着这个契机,微博宣传团队迅速反应,开设了“匆匆那年的大学爱情”话题,供网友在这个话题下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大学时的爱情故事。截止2014年12月26日,有1.1亿人阅读过这个话题,有5.6万人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爱情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微博提供的数据来分析前期宣传中设置话题引发讨论的重要性,与《匆匆那年》在同一个时期上映的电影《太平轮》在上映前在微博的点评量刚刚超过2万条,而《匆匆那年》的点评量达到了13.8万条。电影上映后,微博点评量与影片票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EBOT艺恩票房智库的统计显示:《匆匆那年》上映2天的票房达到1.56亿,《太平轮》的票房为9004万2。
《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看到了如今议程设置理论中把关人角色的变化,通过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引发讨论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视线,从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宣传方式的确受到了良好的成效。
3. 通过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提到意见领袖影响着互联网的议程设置。根据“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媒的信息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来影响公众。如今,明星的言论经常会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他们随意的一句话或是经历的一件事都有可能引發广泛的讨论。电影《匆匆那年》的宣传团队当然也不会错过通过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的机会。
《匆匆那年》的演员阵容中汇集了当前众多的一线明星。其中彭于晏、陈赫、郑恺都是新生代影视明星的代表,而魏晨自“快乐男声”出道以来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自九月影片开始宣传以来,宣传团队就围绕这些明星开始为电影进行炒作,从“倪妮晒童年私房照”到“陈赫郑恺旧照大曝光”,关注这些明星动态的人最后都会被引导到电影的宣传中。同时,这些明星也经常会发一些与电影有关的微博来引导公众。从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来看,彭于晏1400万粉丝、陈赫1200万粉丝、郑恺和倪妮近800万粉丝,明星的微博经过大量粉丝的评论和转载不断地出现在网络各个角落。
库尔特·朗和格拉斯迪斯·恩格尔·朗在1983年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补充,其中一个观点是“当知名且可信的人开始谈论一个议题时,议题建构的速度会加快。3”《匆匆那年》正是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作用,使得电影宣传的相关议题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
三、总结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这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传者和受者的定位开始变得模糊,电影的多种宣传方式都可以看成是电影制作者一次次的议程设置。而成功的电影宣传就是通过多次的议程设置,让公众的视线始终聚焦在与电影相关的议题上,从而不断培养电影的受众群。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第194页——195页
[2] 李培林、陈光金等.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