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词用语细揣摩 传神情境须咀嚼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是高考诗歌鉴赏拟制题目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古人写诗很注重词语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歌鉴赏也注重对词语妙用的欣赏。综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词语赏析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相关题目多设置为诗眼、炼字等,结合语境考查词语或生动传神,或细致传情,或创设佳境,或凸现人物性格,或比较探究等。
  一、词语能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赏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例1](2009年高考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人”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写出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
  [例2](兰州2009年高三模拟考)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题目]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二、词语能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例3](2009年高考山东卷)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题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悠悠”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例4](广西四市2009模拟试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题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
  三、词语能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例5](2009年山西运城模拟试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张鼻: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题目]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答案]“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例6](甘肃2009年高三模拟考)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题目]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四、词语能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性格特征。
  [例6](2009四川模拟试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题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
  [例7]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目]一个“独”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生活态度?
  [答案]这儿的“独”字和前面的“千”“万”形成对比,和“孤”相照应,人物性格清高孤傲,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五、词语能比照:所谓“比照”就是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选择、比较、探究,答案丰富多样,重在言之成理。
  [例8]
  江宁夹口三首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元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题目]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末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2、“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3、两种说法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赏词用语往往是几方面的内容交错互现,特别要关注字词在上下文中的位置,结合全诗,耐心咀嚼,才能赏出词语的味道来。
其他文献
做评价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一、弄清题意,抓准评价点    [例1](2008年全国高考宁夏、海南卷《二十年后》阅读)小说中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相关文段]“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
期刊
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答并不只是“跟着感觉走”,它同样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较常见的题型,原先做这类题时,我往往是先扫一遍文章,然后便开始凭记亿答题。现在通过学习,我懂得重要的词语是一定要还原至文章中,结合特定语境乃至个别语句来理解。  例如2008高考江西卷中第16题的第一问中提到的“朦胧的敬慕”一词,并未直接在文章中出现,于是需要返回文章中寻找相关词语。细读文章便可以找到“
期刊
美文欣赏    做悲壮的蜗牛  烟襟雨袖  许多时候,我不忍看那些永远凝滞于墙壁的蜗牛。那一个个已经干白的蜗牛,有高有低,但无一不在朝向上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冥冥中命运的召唤,向我们昭示追求者悲壮的灵魂归宿。
期刊
雨城“天漏”之谜    四川雅安雨多,可追溯到远古。自古以来,雅安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曰“地近漏天终岁雨”。诗人李商隐也曾感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雅安民间也历来有“蜀犬吠日”、“雅无三日晴”之民谚。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期刊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
期刊
雨美人的裙摆一拂过,天空就如同扯上一张罗网。暗了。淅淅沥沥的雨丝不期而至,眼前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水帘。可在这空灵的帘子后隐藏着的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佳人呢?我怎么没听见她铃铛作响?怎么没嗅到她荷裾飘香?  那带有暮气的水杉也在雨的感染下变得活泼起来。绿绿的叶子像流光的翡翠,美极了。天空中,一群归鸟飞过,急急忙忙的。不知是怕淋湿了自己的羽毛,还是急着回去照看巢中的孩子?雨点打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像被蜻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以单首诗歌的形式出现,其实,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考查鉴赏能力、考察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查方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比较成功地命制了不同形式的诗歌比较鉴赏题。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有直接给出两首诗的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
期刊
语言运用中,数量短语使用频率高,也特别容易造成各种语病。  那么,与数量短语使用相关的语病有哪些呢?下面以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为例加以总结分析。    一、数量短语与修饰对象自身的使用错误    数量短语是由数词与量词构成的短语,主要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动量短语除外),但是有时它与修饰对象内部也因以下原因导致误用。  1、数量短语与名词“相思”成病  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有一定习惯,如1996全国高考卷
期刊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结构凝练的具体表现之一。作状语的名词,在语义表达上或者是介宾词组,或者是动宾词组,或者是名词的重叠形式。    一、名词翻译成介宾词组    1、(以/用)+名词  [例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即“以箕畚”,翻译为“用土筐”。  [例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茏养之。(《促织》)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