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 小学生 数学 纠错能力 培养
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未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1.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错误和困难,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通过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题,但是不同学生在面对错题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大多数学生在面临错题的时候都选择不屑一顾的态度,少数同学会选择改错,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抄袭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只有极个别同学会对错题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错题纠错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大多都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掌握不牢固引起的,因此,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原来的错误之处,进而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避免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重蹈覆辙,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分析
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做题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做题过程中,如果学生遇见不懂的题,而学生凭着经验碰巧解对,学生就容易出现凭借经验做题的习惯,容易导致学生犯经验主义错误,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经验可以在毫无头绪时作为一种解题思路,但是仅适用于少部分数学题型。此外,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尚不深入,在部分题目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计算15-9÷3的数值,如果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规则不熟悉,则有可能回答为2,但是正确答案应当为12。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措施分析
3.1培养学生纠错意识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纠错的重要性,从当前学生的数学纠错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并未意识到纠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让学生养成科学的纠错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自身错误。大部分学生在面对错题的时候大多抱着一种“错了就错了”的观念,面对错题无动于衷,并且采取逃避的态度面对错题。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错题的时候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不愿意面对自身的错题,并不利于培养自身的纠错能力。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对错题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错题,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并不羞耻,学习中的错误也具有两面性,作为学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方面而非紧抓失误不放松。教师在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寻找自己在错题中的合理之处,从而在纠错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收获。
3.2建立错题本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纠错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错题本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总结,一般情况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养成纠错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建立错题本,一般情况下,错题本与数学作业本应当是配套使用的,作业本用来完成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而错题本则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例题本,鼓励学生对经典例题进行摘录,同时将错题本上的经典错误摘录到例题本上去,在例题本上对错题的错误原因、错误思路进行解释,而后标注好正确的思路。
3.3鼓励学生自我检查
在数学纠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在做题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身的检查发现错误。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对方的习题完成情况,如果出现答案不一致的情况,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且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让学生进行互相纠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和观点,并且认真分析相应的解题思路,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富有新意,则需要进行恰当地鼓励,同时,教师需要让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4. 小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纠错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纠错,并且鼓励其进行自我纠错,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万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19.
[2] 仲小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7(13):47.
【关键词】 低年级 小学生 数学 纠错能力 培养
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未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1.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错误和困难,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通过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题,但是不同学生在面对错题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大多数学生在面临错题的时候都选择不屑一顾的态度,少数同学会选择改错,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抄袭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只有极个别同学会对错题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错题纠错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大多都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掌握不牢固引起的,因此,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原来的错误之处,进而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避免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重蹈覆辙,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分析
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做题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做题过程中,如果学生遇见不懂的题,而学生凭着经验碰巧解对,学生就容易出现凭借经验做题的习惯,容易导致学生犯经验主义错误,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经验可以在毫无头绪时作为一种解题思路,但是仅适用于少部分数学题型。此外,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尚不深入,在部分题目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计算15-9÷3的数值,如果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规则不熟悉,则有可能回答为2,但是正确答案应当为12。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措施分析
3.1培养学生纠错意识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纠错的重要性,从当前学生的数学纠错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并未意识到纠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让学生养成科学的纠错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自身错误。大部分学生在面对错题的时候大多抱着一种“错了就错了”的观念,面对错题无动于衷,并且采取逃避的态度面对错题。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错题的时候存在恐惧心理,因此不愿意面对自身的错题,并不利于培养自身的纠错能力。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对错题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错题,认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并不羞耻,学习中的错误也具有两面性,作为学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方面而非紧抓失误不放松。教师在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寻找自己在错题中的合理之处,从而在纠错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收获。
3.2建立错题本
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纠错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错题本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总结,一般情况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养成纠错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建立错题本,一般情况下,错题本与数学作业本应当是配套使用的,作业本用来完成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而错题本则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例题本,鼓励学生对经典例题进行摘录,同时将错题本上的经典错误摘录到例题本上去,在例题本上对错题的错误原因、错误思路进行解释,而后标注好正确的思路。
3.3鼓励学生自我检查
在数学纠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在做题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身的检查发现错误。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对方的习题完成情况,如果出现答案不一致的情况,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且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让学生进行互相纠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和观点,并且认真分析相应的解题思路,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富有新意,则需要进行恰当地鼓励,同时,教师需要让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4. 小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纠错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纠错,并且鼓励其进行自我纠错,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万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19.
[2] 仲小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7(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