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传授知识,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更多的强调了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主要靠自学。而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黑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目时,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时局图》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通过两者一对照,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崇高使命感。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来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些学生认为,教材上什么都有,不用再做笔记了,其实不然,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资料的积累。因而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提纲笔记:
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笔记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认识美国内战的爆发的原因,南北双方存在的矛盾及矛盾的焦点,同时对美国内战的经过、性质、意义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掌握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历史知识在时间上贯穿古今,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才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时期中,中共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共产党如何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同时也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懂得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提高了他们横向联系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用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体现历史的“史鉴”功能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中日关系专题的学习中,通过对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复习,再联系现实中日本关于“教科书”和“靖国神社”问题,分析今后中日走向,从中让学生得出“和平发展”等结论,也有益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热点。如三农问题、台湾问题等等,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实用功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庫的大门,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传授知识,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更多的强调了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主要靠自学。而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黑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目时,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时局图》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通过两者一对照,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崇高使命感。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来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些学生认为,教材上什么都有,不用再做笔记了,其实不然,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资料的积累。因而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提纲笔记:
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笔记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认识美国内战的爆发的原因,南北双方存在的矛盾及矛盾的焦点,同时对美国内战的经过、性质、意义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掌握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历史知识在时间上贯穿古今,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才能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时期中,中共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共产党如何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同时也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懂得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提高了他们横向联系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用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体现历史的“史鉴”功能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中日关系专题的学习中,通过对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复习,再联系现实中日本关于“教科书”和“靖国神社”问题,分析今后中日走向,从中让学生得出“和平发展”等结论,也有益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热点。如三农问题、台湾问题等等,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实用功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和智慧宝庫的大门,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