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文就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和形式、理论和实践方面谈谈实施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寻求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实施综合性学习要紧紧围绕课堂这个中心,依据教材,挖掘教材,抓好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空,组织指导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1.指导课前预习,奏响综合性学习的序曲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课前预习主要是认认字、解解词、分分段、查查字(词)典。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课前依据课文特点,了解课文有关背景及相关内容。其一应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名家、名著。比如要了解冰心(《只练儿童多处行》的作者)、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的生平及作品;了解《西游记》(课文《三借芭蕉扇》)、《水浒传》(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等名著的内容、主题、人物、故事情节等。其二学生应了解课文主人公的生平、事迹等信息。像《孔子游春》的主人公孔子、《军神》的主人公刘伯承元帅、《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主人公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其三是在习作教学中,课前就要布置学生去观察、搜集、整理作文素材。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这些自己搜集素材,课堂上作文就会得心应手。通过课前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当然,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针对课文,能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己去探讨那就更好了。
   2.指导课堂确立主题,唱响综合性学习的主旋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比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课文着重写了金字塔宏伟的外观和精巧的结构以及建筑方法。不少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怎么没写金字塔内容结构呢?”学生议论纷纷,作了许多假想。教师这时相机引导学生以《神秘的金字塔》为主题,让学生课外去搜集信息、探究学习,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就诞生了。
   3.指导课后完成探究性主题,结好综合性学习的尾声
   对于课堂上学生确立的主题,教师要加强指导,使之在课外顺利完成,得出结论,展出成果,说出体会。这种综合性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而且在过程体验中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比如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课堂上确立了这样几个主题:“对于海底建设城市的设想”、“海洋污染的现状及对策”等。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与共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一组来探究。
   二.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抓实综合性学习的着力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主要途径。
   1.依据教材的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较丰富。教师一要依据课文特点,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演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通过学习《学会合作》、《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进行演讲活动;通过学习《天安门广场》、《莫高窟》、《九寨沟》、《西湖》等描写名胜古迹的课文,开展小导游活动;学习《负荆请罪》、《半截蜡烛》、《嫦娥奔月》等课文进行编演课本剧活动。二要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二度开发,切实利用好教材专门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使之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三要在习作教学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多思考,勤练笔,写出观察日记、生活日记。要把指导课上成交流生活、交流材料、交流感受的生活课。
   2.突显教育资源亮点,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谓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时空,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其一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如开故事会、辨论会、朗诵会,出黑板报,做主持,访名师,写稿件等。其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一是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商场、广场、电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变换角色、体验生活、搞调查、说见闻、谈感受、写报告等。二要开展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如我们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开展的“啄木鸟”寻找错别字活动、春节学生义务写春联活动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突出小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
   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爱追根求底。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对感兴趣的现象,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要做有心人。学生自己或师生共同筛选、提炼,确立一些有价值的课题,去调查研究。比如从小学生课余都干些什么的问题中确立课题《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研究》,从小学生喜欢读什么书的问题中确立课题《小学生最喜欢读的书的调查研究》。在小课题确立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注重研究方法、过程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突出其自主性,注意培养他们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三.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找准综合性学习的结合点
   语文学科装载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与品德、社会、科学等学科相联系,还与数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有关系。加强与这些学科的融合是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必然。这也是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比如学习课文《秦兵马俑》时,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联系,全面了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动手做兵马俑模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学习《长江之歌》一文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江的总体概况,初步感受长江的宏大。在学习的基础上,再请音乐老师教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曲,举办长江诗歌朗诵会,继而形成长江文化。加强语文与这些学科的融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舞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尊定了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思想的集中体现,只要我们教师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切入点,抓实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着力点,找准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结合点,实施综合性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只要我们老师善学习、善实践、善总结,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刘涛,教师,现居江苏丰县。
其他文献
余光中老的《乡愁》是一首抒发对家乡深深思念情感的诗歌。细细品读余光中的《乡愁》,你会为诗中饱含着对家乡母亲深深的浓浓的思恋之情和对祖国母亲的思恋和依恋之情而感动,
新课标有意识突显“语文素养”,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1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
艺术歌曲被誉为是音乐艺术的奇葩,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形式,中国艺术歌曲从无到有,从贫瘠到丰富,也有了一百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声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下,文化发展环
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相对较低,加上一年级是孩子们刚刚开始接触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良好的引导,才能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育部要求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启蒙、入门阶段的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日后英语学习有很大影响.rn由于低
期刊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国际性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发展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而小学生喜欢玩、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句话将审美教育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和进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指出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组成部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古代诗歌丰富而精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信息化手段”“生活化方式”两个方面入手,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在现代初中语文的的教学过程中,其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就是阅读教学,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与学习的基础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以及其
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坚持完成积累型的英语作业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基本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学生们在坚持完成英语积累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