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盛开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为哲理性诗歌、诗画、名言、成语等文学艺术形式走进哲学课堂架起了一座金桥。用文学知识阐释哲学原理,使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盛开,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智慧之花诗情画意怒放
  
  空谷幽兰之所以亭亭玉立、香远益清,是因为它在诗情画意般的青山绿水中生长;哲学这朵智慧之花之所以四季娇艳、永不凋谢,是因为它从诗情画意般的现实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中华民族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首饱含哲理的智慧史诗。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巧借文学形式,采撷智慧史诗中的一片绿叶,捧起智慧花园中的几朵花瓣,使哲学常识课在诗中说理,在画中言情,那么智慧之花定能在诗情画意中盛开,哲学常识课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诗歌吟诵哲理更形象
  
  中国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充满哲学智慧的名篇佳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学生又耳熟能详的哲理性诗歌,来阐释哲学原理,能使哲学常识课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如:在讲“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内容时,我先请学生诵读宋朝文学家卢梅坡的七绝诗《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他们知道这首诗的诗眼是后两句。意思是说,梅和雪这两种不同事物各具特色,梅不如雪之洁白,雪不如梅之馨香。通过分析这首诗,学生顿悟: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事物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原因和根据。哲理性诗歌的特定含义一旦揭示,学生就会触类旁通。如在学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时,学生能马上联系哲理性诗歌加以阐释。
  生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生丙:“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生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然哲学原理对高二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蕴涵着哲学原理的经典诗歌学生却是熟悉的。用学生熟悉的哲理性诗歌去诠释学生陌生的哲学原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这既符合认知与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浓厚兴趣。一旦学生对哲学常识课产生了兴趣,教师还需要担心师生难以互动吗?还需要担忧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吗?
  
  二、用成语描述哲理更生动
  
  我国古代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以成语形式流传至今。把寓言故事引人哲学常识教学中,言简意赅、回味无穷。例如: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科学方法论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课堂教学就平淡无奇,学生听起课来就味同嚼蜡。教师若能借用哲理性成语——“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等导人新课,那课就上得形象生动多了,也更有趣味了。教师借用学生熟悉的哲理性成语进行点拨,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下面这段师生互动式问答中,学生借用哲理性成语,将相关的哲学原理描述得准确生动、形神兼备。
  师:“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可生搬硬套。”生:“郑人买履,东施效颦。”
  师:“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它就要受惩罚。”生:“拔苗助长,抱薪救火。”
  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生:“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师:“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生:“釜底抽薪,擒贼擒王。”
  师:“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生:“集腋成裘,跛鳖千里。”
  哲理性成语短小精悍、说理形象,用来阐释哲学原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堪称一语胜千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教学方法,怎一个“妙”字了得?
  
  三、用诗画描绘哲理更逼真
  
  笔者在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原理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请全班同学朗诵杜甫的七律《瑞鹧鸪》。”
  生:“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
  师:“同学们最喜欢诗中哪一句?”生(异口同声):“踏花归去马蹄香。”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画一挂出,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请听此时师生对话:
  师:“彩蝶为何绕马蹄?”生:“因为马蹄溢香气。”
  师:“马蹄香从何处来?”生:“刚从春野踏花归。”
  就在师生对话中,一幅“少年骑骏马,山野赏春花,扬鞭策马归,彩蝶绕蹄飞”的江南踏青图在学生面前徐徐展开,教师借用哲理性诗画非常巧妙地在学生品,涛赏画中不露痕迹地导入新课。学生由此领悟到: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巧妙运用哲理性诗画,教师无需运用过多语言,学生就能正确理解哲学原理: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得的知识,会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四、用名言阐释哲理更简洁
  
  先哲警句,大师绝作,领袖名言,无不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辉,将它们用于哲学常识教学能令学生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尤其是在埘学生进行人格锤炼、提高品德修养方面,哲理性名言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功效。
  笔者在“量变引起质变”内容的教学中,大量引用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共同谱写双边活动的和谐篇章。首先。我借名言“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忠告学生:在庸人和天才之间需要架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金桥。只有脚踏实地,奋斗不止,才能到达天才的彼岸。学生由名言体会到: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接着,我因势利导:“有哪些哲理性名言蕴涵这一哲学原理?”学生群情激昂,抢着回答:
  生甲:“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生乙:“人心齐,泰山移。”
  生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继而我趁热打铁:“量变如此重要,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学生心领神会,马上回应:
  生甲:“只要有毅力,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生乙:“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生丙:“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生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师生双方教与学如此默契,这不正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吗?这不正足春意盎然的“绿色课堂”吗?高中学生特别喜欢名人名言,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哲理性名言就如探囊取物。没有难度。
  叶分芳草绿,花借美人红。用文学知识浇灌智慧之花,让哲学原理走进现实生活。师生双方共同营造诗情画意,就能给哲学常识课锦上添花,让其魅力无穷,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
  愿智慧之花在诗情画意中含苞怒放,愿祖国花朵在诗情画意中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建设,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营造积极向学的课堂氛围,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自主攻克学习中的难题,从而更高效的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英语;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四个方面。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当中还存在很大的弊端,这种弊端导致的后果远远不止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培养,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所以,英语教师需要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地树立和构建,在皮盎司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开放式的英语教学,既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也要认清楚自身的教学任务和责任,尽
【摘要】技工院校的教学体系较为特殊,所培养人才具备较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我国各个行业提供了充足人才。在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和国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因此英语成了每个人才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存在“哑巴英语”问题,由于技工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影响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技工院校需要立即对英语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基于此,本文对交际教学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方法在技
【摘要】课程思政是职业学校实施专业课程有机融入思想政育元素的创新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并以高职英语第二册中的“In touch with the world”为阅读课教学设计实例,解读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实践策略。最后对本次阅读课的课程思政进行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江
【摘要】信度和效度是影响测试的两个重要因素。初中英语口试形式、任务类型、成绩评定标准和测试实施等方面都影响着初中英语口试的效度和信度。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口语测试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试;信度;效度;评分标准  【作者简介】金鹏(1994.11-),女,吉林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初中英语口试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口语测试
【摘要】普通高中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来开展,本文以一篇闽教版六年级上册Story Time科普短文“The Chang’e-4 Lunar Probe”的语篇阅读教学为例,从理解、应用和创新三个维度出发,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剖析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曦,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摘要】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之,英语语法的知识点较为复杂,也给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难度。高中英语教师应从语法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创设集实操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高云,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法教学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英语语法的教学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
【摘要】《诺桑觉寺》和《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汀两部重要的小说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婚姻观,对于现代社会女性的择偶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分析《诺桑觉寺》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凯瑟琳和伊丽莎白能够获得幸福婚姻的原因,她們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她们对真爱的虔诚和坚定,使她们拥有了美好的爱情,让她们真正做到了爱只为“你”绽放。  【关键词】女主角;凯瑟琳;伊丽莎白;幸福婚姻  引言  “简·奥斯汀
【摘要】在国际合作更加紧密的今天,为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下我国英语教育的重点。阅读课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经。但是当前的英语阅读课更注重应试策略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层次较浅。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章皓,江苏省苏州工业
【摘要】一直把高效课堂当作一种模式,一种生冷僵硬的流程,就像在车床前的工人。但是在不断地学习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效课堂是一种智慧。是把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智慧;个性  【作者简介】李静(1984.12-),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英语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一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