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介语(interlanguage)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认真研究中介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把握语言学习的规律,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提高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 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27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数量来自于中专、职高和技校等,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普遍薄弱,具体表现为语音不准,词汇量少,语法掌握不扎实,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听力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或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这些无疑给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矛盾,是值得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重视中介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与其它语言系统一样,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独自的特点,并且都反映了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中介语理论”由塞林克于1972年提出,他认为外语学习者掌握的某一门外语的知识独立自成体系,既有别于学习者的母语,也有别于所学习的目标语。1972年塞林克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
二、中介语的形成、阶段
塞林克认为中介语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语言迁移: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学习者常常会在语言、词汇、语法和语用上套用母语的模式或规则;2.过度泛化/概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来使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3.训练迁移:指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某一结构或规则而引起的迁移,多由教师教学不当或教科书上某些语法正确而语用不得体的句式训练引起;4.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时,其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却试图对该语言进行策略性处理。“泛化”是外语学习者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5.交际策略:指的是外语学习者表达意思时运用的方法。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尚未能完全掌握,在需要表达某些超过其语言知识或技能所表达的内容时,不得不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从而忽略某些语法规则的要求,产生不合语法的句子。
通常中介语具有以下四个阶段:1.无规律性的错误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只是模糊地意识到目的语有一种特殊的系统知识需要学会,但自己又缺乏这种知识;2.突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输出逐渐地变得前后一致,习得者已开始辨识系统并内化某些规则。一般说来,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被指出时,他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说,也无能力去改正;3.系统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学习者的错误只要稍稍指出一下,他便能自行更正;4.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相对地比较少,学习者已掌握了目的语系统,语言运用比较流利,表达意义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学习者无需他人指出便能自己更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三、中介语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应重新认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中介语理论使我们对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既然中介语贯穿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全过程,那么我们应该把错误看作是学习者掌握第二语言的标志,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善于把握学生错误的演化过程,促使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靠近;2.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不当的纠正方法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差、性格偏内向的学生;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向他们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注意化教法为学法,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会学习”的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英语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课堂教学也相应地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和研究中介语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关键词】中介语 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27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数量来自于中专、职高和技校等,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普遍薄弱,具体表现为语音不准,词汇量少,语法掌握不扎实,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听力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或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这些无疑给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矛盾,是值得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重视中介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与其它语言系统一样,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独自的特点,并且都反映了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中介语理论”由塞林克于1972年提出,他认为外语学习者掌握的某一门外语的知识独立自成体系,既有别于学习者的母语,也有别于所学习的目标语。1972年塞林克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
二、中介语的形成、阶段
塞林克认为中介语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语言迁移: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学习者常常会在语言、词汇、语法和语用上套用母语的模式或规则;2.过度泛化/概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来使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3.训练迁移:指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某一结构或规则而引起的迁移,多由教师教学不当或教科书上某些语法正确而语用不得体的句式训练引起;4.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某种语言时,其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却试图对该语言进行策略性处理。“泛化”是外语学习者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5.交际策略:指的是外语学习者表达意思时运用的方法。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尚未能完全掌握,在需要表达某些超过其语言知识或技能所表达的内容时,不得不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从而忽略某些语法规则的要求,产生不合语法的句子。
通常中介语具有以下四个阶段:1.无规律性的错误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只是模糊地意识到目的语有一种特殊的系统知识需要学会,但自己又缺乏这种知识;2.突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输出逐渐地变得前后一致,习得者已开始辨识系统并内化某些规则。一般说来,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被指出时,他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说,也无能力去改正;3.系统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学习者的错误只要稍稍指出一下,他便能自行更正;4.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相对地比较少,学习者已掌握了目的语系统,语言运用比较流利,表达意义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学习者无需他人指出便能自己更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三、中介语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应重新认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中介语理论使我们对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既然中介语贯穿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全过程,那么我们应该把错误看作是学习者掌握第二语言的标志,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善于把握学生错误的演化过程,促使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靠近;2.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不当的纠正方法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差、性格偏内向的学生;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向他们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注意化教法为学法,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会学习”的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英语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课堂教学也相应地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和研究中介语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