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分析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并不是最新出现的,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期,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市民社会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黑格尔到哈贝马斯等多位思想家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看法。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他的经济基础理论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物质利益,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文化视角主要是从俄国十月革命的现实中得来的启发,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进行的,因此,本文将通过市民社会的概念、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对市民社会的超越这三个章节来进行写作。
  关键词: 葛兰西;马克思;市民社会
  (一)市民社会的概念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是人类进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当时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利益和正常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处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环境当中,让人们在经济生活当中有了一个社会的保障,马克思同意这一观点,但是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当中,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意见并不相同,马克思认为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并用唯物史观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社会的经济关系既经济基础,然而葛兰西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市民社会不属于经济基础领域,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而他的这种理论是为了解决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葛兰西跳出原有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这一思维模式,结合现实的实际生活问题来进行理论创新,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却相继多次失败中,葛兰西进行了不断的反思,随后他发现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东西方的社会结构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当时的俄国的市民社会还不完备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有着强大的已经完全成熟的市民社会,而这也正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有人说葛兰西背离了马克思,其实二者的市民社会只是侧重点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但他们二人都认为社会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的,只不过马克思更侧重于经济层面而葛兰西更侧重于文化层面,而且他们都没有否定过对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属于互补,葛兰西为马克思补充了精神层面的市民社会,马克思为葛兰西补充了经济方面的市民社会,
  (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从葛兰西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和理论来说,他们二者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的看法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核心,不同的理论特色 。
  马克思: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并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意识形态又制约与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市民社会构成了社会存在的物质生活领域,与物质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国家则构成了社会存在的政治生活领域,以政治活动为内容。它指出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市民社会的成员组成了国家,市民社会的经济基础促成了国家,市民社会的目的和任务呼唤着国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国家产生于市民社会。而是政治国家的性质,是由市民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葛兰西: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葛兰西对市民社会及其国家关系的理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但其实不管是马克思还是葛兰西都不同程度的是从黑格尔那里接过市民社会的概念的,只不过马克思是把它等同于所有的经济关系,葛兰西则把它纳入了上层建筑领域,与马克思不同的是葛兰西关注的重点是上层建筑自身的生存,而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关系,葛安西所说的思想上层建筑意思是意识形态对政治国家的作用,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需要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对民众进行思想和道德的熏陶,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和道德羞耻感和认同感,不能紧紧地依靠武力来进行社会的领导,要从思想上对人们进行教化,葛兰西和马克思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积极的对社会具有进步意义的,而把政治国家则看作是带有消极的,由于时代的不同,国家的统治方式也随发生了变化,葛兰西通过对现代国家这一问题的仔细研究,提出了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这一概念,这也是他把古代中世纪式强权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区分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互为作用,共同构成整个上层建筑同时又对经济基础起作用。
  (三)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从黑格尔开始,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主要是反映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主要是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社会中遇到的种种矛盾,
  我们知道马克思在选择青年职业时期的考虑当中就有提到过他的理想,就是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终身,这是他在青年时期的理想,并且终其一生都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曾经做出过演讲,后来在毕业时马克思也找到了为其终身奋斗的事业,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仅仅实现政治社会的解放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这本书中批判了鲍威尔把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等同起来的观点,并且指出政治制度的种种弊端,当前的市民社会的各种问题并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此外刚刚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并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等劳苦大众仍然被压迫被奴役,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上进行革命,最终完成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葛兰西在面对对市民社会超越的问题上认为随着市民社会力量的强大,社会里的强制力量会不断的消失,最终市民社会会完成自身对自身的超越。在葛兰西看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消亡必然伴随的政治社会的消亡,因而国家中的强制性力量将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属于市民社会的人民的道德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将会逐渐强大,国家强制力和暴力的一面将会结束,原来的强制力量的市民社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完全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国家将不是原来的国家,市民社会原有的性质和范围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最后市民社会不再是政治社会与国家的防御体系,而是自己成为了自己的保卫者,从而完成了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总结
  马克思与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他们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被纳入了经济基础的范畴,主要从经济关系来进行理解,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都被纳入了上层建筑的领域,主要着重于意识形态方面 ,这也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而他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给历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都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弊端,试图终结市民社会的矛盾,因此,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理论阐述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论阐述 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树立公民意识新增自由,自立自律的公民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有利于形成全球范围内机会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有利于国际社会的互动,有利于消除种族歧视和分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黑龙江大学 黑龍江 哈尔滨 150000)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指明高校课堂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创新。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了将网络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创新  网络教育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新的学习体系。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被认为是知识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历史中群星璀璨,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创造了“科学技术高速公路”,提高文化传播和促进科学技术互动效率的毕昇;甩掉“包袱和累赘”,突破长期桎梏科学技术发展的守旧思想和错误观点证伪的哥白尼;“冲破藩篱”提出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爱因斯坦。论其成就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这三位科学技术巨匠,无疑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三个代表”。  关键词:毕昇;哥白尼;爱因斯坦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程资源往往就是指单一的教材,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以单一教材为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资源  現在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要
期刊
摘要:受疫情的影响,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衰退。社会能提供给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变少,后疫情时代下,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加快经济复苏。而我国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早已成为大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谋求新的发展,针对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目前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借鉴于西方创业
期刊
摘要:《庄子》一著在我国哲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思想时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辉,值得细细品味体会。本文就《庄子》中关于“无为”观点的相关论述进行浅尝,概说庄子“无为即大为”的思想观点。  关键词:庄子; 无为 ;道 ; 精神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当中思想内容最丰富、最渊博、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庄子之学有十余万言,在当时众多思想大家及流派学说中偏向喜学老子。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期刊
摘要:从中国大学的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翻转課堂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学的各个领域。大学的语文课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应用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并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了增强对大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有效。因此,教师应继续研究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并努力学习新的课程改革,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有效性
期刊
摘要:疫情之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面对重大疫情,大学生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本文针对疫情之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相应的教育行动策略进行了探析,为高校在特殊时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疫情之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2019年12月,肺炎疫情爆发,短时间内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快速传播,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们他们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许多思想对西方理性主义的文化危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能使人从异己的力量中给摆脱出来,反而走向了另外的一种更大更深的异化——文化的异化当中,受到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比如说危机感,不安全感等情绪,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提高,但是他们的幸福感却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各领域经济水平发展较快,因此,对我国传统型基础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我国高校诗词鉴赏教学中而言,传统的诗词鉴赏课程内容单一且枯燥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诗词文化产生距离感,甚至有可能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厌恶和排斥。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诗词鉴赏传统教学进行探讨,以及对完善我国高校诗词鉴赏教学内容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高校学生学习传统诗词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着重突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维分析;问题设置  在如万花筒般耀眼繁杂,光怪陆离的高科技时代,如何快速抓住事物本质进行分析,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应对能力。历史是大量的社会史实事件,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分析思维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