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尊严与功用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尚在台北史语所访学的沈卫荣君,特意嘱人送来他新出的论文集一厚册,名曰《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以下简称《语文学研究》)。我与卫荣有师生之缘,深为他的成就感到高兴。展读此书,意兴盎然,又多感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从南京大学来京随我学习藏文,从元史而入于藏学,自此立下投身西藏研究的志愿。是后十数年间,他负笈海外、游历异邦,在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西方多个学术机构访问研究。至二○○六年初,他回国就职,加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持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历史语言研究为旨归,重视语文的比较作用,以此正千年旧史之误,纠异地译语之伪,使研究立于坚实平妥的基础上,这是近代中国学术的优秀传统。卫荣毅然归国,冀为中国西域研究尤其是藏学事业培育薪火,实为至佳的人生选择。
  卫荣的这部新书,涵括了他已经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我曾陆续拜读过其中的绝大部分,对某些精彩篇章的印象尤为深刻。而今看到此书,对他的学术研究的全貌,自又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受。在我看来,卫荣的研究领域及其成绩,要在以下三端:其一,元明藏史研究;其二,汉藏佛学研究;其三,海外藏学评论。而他所乐道的语文学(Philology)理念,无疑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主脉。他在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求学期间,已经受到鲜明的历史语言学方法的熏陶。而他的博士导师、我的老友K.Sagaster教授,也是一位严谨而博雅的语文学家。这二十年来,卫荣能够持守斯道,不断有以精进,实属可贵可佩。这部《语文学研究》,与他近乎同时出版的《寻找香格里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一○年版)一书,堪称互为表里、相映成辉。前者属于严肃的专业论文,后者则是快意的学术随笔。综观他近年发表的文章,能在论文、随笔这两条线上并行不悖、彼此生发,彰显学术研究本身所应秉持的学理思考和精神关怀,自然能够别开生面、令人叹服。以至于年逾八十、隐在林下的我,竟也成了他的“粉丝”。
  卫荣学术道路的起点,是对元代西藏历史的研究。当年我应邀赴宁,参加他的毕业答辩的情形,至今犹在眼前。收入此书的《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考》二文,在韩儒林、陈得芝两代元史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对元代治藏方略及其史实的探究。正因有此根底,他关于元明拉堆洛(La stod lho)万户和灵藏(Gling tshang)王族的考证,尤其是对于史地和族系问题的讨论,显然多了一层超迈前贤的澄澈领悟。关于明代西藏历史,他的《一世达赖喇嘛传略》一文,是篇“知人论世”之作,成为西藏政教人物研究的一个范例。此后,他对于近代西藏利美(Ris med)运动的先驱人物的研究,实际仍是这一笔法的延续。元代文人笔下的番僧形象,明代汉藏政治文化的关系,皆是民族史、藏学领域的关键性课题。卫荣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固然根植于他早年的学术训练和兴趣所在。譬如,对于T.Wylie等西方学者关于明代西藏地位的解说,他在留德之前就已十分留意并曾有所辩诘。诚如有论者所言,关于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怎能以“控御之宽严”来否认“主权之归属”!到海外近距离透视西方学术之后,他对以上问题的把握和领会,显然已经更具深度和自信。对于西方的中国边疆研究范式,中国藏学家不仅不该视若罔闻,而且应当有所借鉴并积极回应。我还注意到,卫荣近年以来对“汉藏认同”问题给予热诚的关注,并撰写《说跨文化误读》、《说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收入《寻找香格里拉》)等文章加以阐释。而他参编李巍所藏汉藏金铜佛像图录的真切体验,更是他在国内学术土壤中考察汉藏历史文化关系的新收获。
  先师于道泉(一九○一——一九九二)先生,自来反对“新闻记者”式的浮光掠影的学问。这与他在北平时以及留欧期间,受到实证主义学风的濡染很有关系。于先生最服膺的人物是陈寅恪,而陈先生主张以语文治史,叫做“以汉还汉,以唐还唐”。上世纪二十年代,流亡中国的帝俄学者钢和泰(A.von Stael-Holstein),在北京组建起汉印研究所。钢氏所著《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六年版)首开宗风,以鲜明的姿态率先倡导梵、藏、汉佛典的比勘研究。当时在其周围,聚集了陈寅恪、于道泉、林藜光等一批乐此道的学者。当时的陈先生,也已站在“东西学术”的高度,开始了藏、汉佛典的比勘研究。在其《金明馆丛稿二编》所收的跋文中,既有将管·法成(vGos Chos grub)喻作“吐蕃之奘公”这样的精彩宏论,又有经由藏文“Sems can”一词的汉译所阐发的微言大义。陈先生重视语文、精研佛学、强调实证,这即便在今天仍值得记取和弘扬。而在于先生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乾隆御译衍教经》(《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一九三一年)无疑是颇为重要的一篇。此文比勘藏、满、汉三体《衍教经》的方法,实际就是钢氏所引介的“比较宗教学”的思路。此后,由于时势的变迁和学风的转移,汉藏佛学在国内处于长期搁浅的状态。其间,日本和西方学者反而走在前列。八十年代以来,我也曾对吐蕃译师管·法成的译品,以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等佛典,做过初步的汉藏比读和研究。深感这一课题之重要,慨于应者寥寥、难成气象。几年以来,在国内近乎中绝的汉藏佛学研究,又经卫荣及其一干弟子的践行,日渐复苏兴旺起来。尤其在谈锡永上师等的指导和支持下,国学院组建起汉藏佛学研究中心,这实在是一件无量的功德。收入《语文学研究》中的《汉藏佛学比较研究刍议》一文,不仅是为汉藏佛学研究发凡起例的开始,更是向学界展现其魅力与前景的宣言。忆及一九六○年顷,我在王森(一九一二——一九九一)先生府上,见到一部秘藏经年、装帧华贵的汉译藏传密乘仪轨的汇编,题为《大乘要道密集》。据称原本历藏内府,乾隆时自热河行宫流入民间,民国时燕京等地学密之风浸盛,乃经蒙古喇嘛辛上师发心重印五十部,仅分赠能阅此书之人。我当时惊以为稀有,遂假以归,以旬日之功,翻览一过。对其篇目之盛、修法之奇,印象颇为深刻,是后常觉意犹未尽。直至一九九○年,我讲学香港,结识金刚乘学会刘锐之先生,得知学会丛书甲编中即收有此书。际此因缘,乃将若干思考草成一文,题为《元廷所传西藏秘法考叙》。此文后来收入《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以此殊胜的方式,暂时了却一桩夙愿。对于《大乘要道密集》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吕澂《汉藏佛教关系史料集》(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一九四二年版)。吕澂(一八九六——一九八九)先生对汉藏佛学深有洞见,他于一九五三年仍在强调“汉藏佛学沟通”的意义。然而,汉藏佛学研究的门庭冷落,在当时已经不可避免。对于《大乘要道密集》的研究,则更是无人问津。直至二○○三年,陈庆英君勇于“再拾旧山河”,发表《〈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王朝的藏传佛教》(《中国藏学》二○○三年第三辑)一文,迈出从历史角度研究《大乘要道密集》的重要一步。此后不久,卫荣继追前贤、踵事增华,对《大乘要道密集》展开了迄今为止最彻底的佛学研究。今观《语文学研究》所收论文,以此为中心或与之相关涉者即有多篇。观其论证之谨严、考订之完善,已是青出于蓝,读者自可领略。他的《〈大乘要道密集〉研究》,据悉已经结成初编,盼其早日贡献于学界。
  明显可以发现,卫荣书中属于汉藏佛学范畴的论文,往往是他本人所说的“系列研究的开始”,这也正是他的研究计划和学术创获之所在。若说《〈大乘要道密集〉与西夏、元朝所传西藏密法》一文,是他全方位研究《大乘要道密集》这个系统工程的绪论,那么《重构十一——十四世纪的西域佛教史》一文,则是他全面开掘黑水城汉文佛教文书的蓝图。他对《圣入无分别总持经》的比勘,充分利用了敦煌藏、汉文文书。并且已同谈上师、邵颂雄先生的相关研究形成合璧,结为《圣无分别总持经对勘与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二○○七年版)一书。他对《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的比勘,充分利用了黑水城藏、汉文文书。他对贺兰山拜寺沟方塔所出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合本续》的同定,显然得益于此前研究黑水城汉译藏传密教文书的执著和功力。他通过对《大乘要道密集》的深入研究,实际带动了北京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藏传密教法本的再发现。他的《藏译〈首楞严经〉对勘导论》一文,则揭示出清代汉藏佛学交流的重要方面。仅就以上论文的时代范围而言,已经极大地拓展了汉藏佛学研究的阵线。民国时期,汉藏佛学交流一度形成热潮,这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页。我曾就此撰文,纪念法尊(一九○二——一九八○)、观空(一九○二——一九八九)等法师的无量功德。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有幸亲近他们,真是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尊公、空公均曾在缙云山汉藏教理院授业,他们本人及其弟子辈留下不少译品,为“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贡献至巨。因此,汉藏佛学研究的阵线,还可以继续下延。我还获知,卫荣近来又将注意力及于塔波(Tabo)文书,这是在敦煌、黑水城等地所出文书之外,继续采撷着汉藏佛学所赖以成立的文本资源。可以肯定,方兴未艾的汉藏佛学研究,必有其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
  在我看来,卫荣选择《我的心在哪里?》一文作为《语文学研究》的“代序”,不仅是回应个别不明究竟者的夫子自道,而且是对汉学研究某些趋向的有感而发。尤其是文中他与傅海博(Herbert Franke)先生的那段对话,听来有趣但又发人深思。卫荣的博士论文(“华裔学志丛书”第四十九种,二○○二年),实际就是他那篇《一世达赖喇嘛传略》的德文广本。如前所说,这种“知人论世”的研究思路,当然不是所谓的就事论事、无“心”而为。一切有价值的人文学术,无论是文本解析还是理论阐发,几乎在所有的层面上,都必须是也必定是以原典的实证为其基础。在“代序”中,卫荣以E.Steinkellner教授所表彰的语文学,作为回应顾彬(W.Kubin)先生观点的所依,则的确是再有力不过了。他的《我们能从语文学学些什么?》(收入《寻找香格里拉》)一文,对此更有系统而凝炼的表述。这种语文学理念,正是傅斯年等先生所倡行的“历史语言研究”,可以说是朴学与理学、考证与议论的某种结合,通过发微知著、实在还原,得出具有普遍参照意义的观念。在西藏佛教史上,“译师”(Lo tsba)的地位之所以尊隆,盖因其并不仅仅是所谓的“鹦鹉巧舌”,更是以真切传译而沟通文化的“语文学者”。卫荣的《西藏文文献中的和尚摩诃衍及其教法》、《再论〈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二文,是对“吐蕃王统”和“顿渐之争”问题在义理上的旧题新论,而考据的方法是其立论不可或缺的支撑。他的《初探蒙古接受藏传佛教的西夏背景》一文,明显是在汉藏文本的系列比勘基础上得出的宏观性认知。他对不少法本所做的朴学式的研究,其结果是深化并丰富了对于胜住(Rab gnas)仪轨、梦幻(rMi lam sgyu ma)瑜伽等具体问题的普遍认知。这些创获的取得,正是语文学研究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有关海外藏学研究的思考与评论,也是卫荣学术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一文,于二○○四年载于我主编的《贤者新宴》第三辑,是我最为激赏的学术评论之一。西藏文化的世界影响及其回流,确实是个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任何两者都将不再陌生(外在形式),需要的是彼此的深入了解(内在本质)。相互的借鉴和尊重,成为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卫荣借玉攻错、折冲西学,写出《简述西方视野中的西藏形象》等一系列评论文章,对于理解现代藏学的发生和发展、透视“西藏问题”的面向和实质问题,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不待言。另需指出,他的《大喜乐崇拜和精神的物质享乐主义》、《谁是达赖喇嘛?》(收入《寻找香格里拉》)二文,是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回答了西藏文化的西渐、达赖喇嘛的神格等敏感而有趣的问题。诸凡这类文章,大都视角新颖、文笔活泼。关切西藏文化的读者,自可取来作为阅读和思考的资粮。
  (《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沈卫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年版,168.00元)
  
  今年三月上旬我受邀去德国哈雷(Halle)的列奥伯蒂纳德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Leopoldina)参加“医学作为多元现代性的媒介——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德国、日本之互动”的研讨会。会前我在曾留学多年的北莱茵地区停留了几天,正赶上那边的狂欢节,到处看到为庆祝玫瑰星期一和圣灰星期三而化装成各色历史或当代人物的欢乐人群。而我所遇到的大学同事们所谈论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国防部长古藤贝尔格博士论文的剽窃案。
  作为“七○后”,古藤贝尔格(Karl-Theodor Freiherr von und zu Guttenberg)具有显赫的男爵头衔,他人气很高:三十七岁就曾出任联邦经济部长,三十八岁当上国防部长。剽窃案发生后,我在德国的媒体上检索后得知,揭发真相的起因竟然是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费舍尔-赖斯卡诺(Andreas Fischer-Lescano)的“好事”:这位仁兄想必是闲来无事,二月十五日找来了部长大人获得优秀成绩的博士论文来观赏,发现这部四百多页之厚,有千余条注释的论文,居然有大段大段没有注明出处的正文。费教授的这一“爆料”,在德国政坛和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德国各大主流媒体对这一事件口诛笔伐,可谓不遗余力,认为这一剽窃行为与严谨的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并对部长先生的诚信提出了质疑。从部长大人的母校拜罗伊特(Bayeuth)大学于十八日成立四人调查小组,到二十三日校长先生亲自宣布调查结果,六天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程序。部长大人则从拒不承认,到含糊其辞地声明放弃自己的博士头衔,到辞去国防部长一职。正是德国的学术界将古藤贝尔格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以往被民众所看好的政治“新秀”,如今真正成为万夫所指。
  其后《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FAZ)、《南德意志报》(Süddetusche Zeitung)以及《明镜》(Spiegel)周刊等跨地区的报刊,都连篇累牍地对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有记者撰文指出:“一个社会的道德,尽管这是一个极为保守的话题,但这却是跟这一国家精英们的言行举止密切相关的。”实际上,诸如正直、诚实等传统价值对现代社会,对政治家来讲显然具有特别的意义。同为基民盟(CDU)的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开始也还试图为这位政坛上的后起之秀开脱,表示聘请古氏是看中了他的政治能力,而不是学术水平。这一说法,一时间遭到了知识分子的严厉声讨。对于古藤贝尔格用欺诈的手段所取得的荣誉,以大学教师为主的学术界乃至市民阶层都显示出了极大的愤慨。他的行为惹怒了德国的知识精英,而在他宣布辞职的那一刻,学术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三月十一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的爆发,自然的海啸似乎一夜间取代了这一股舆论的海啸,仿佛一夜间人们不再关心古藤贝尔格的事件了。而这件事却引发了我对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对当时德国大学思考的再思考。回国后我重又找出了《韦伯论大学》(江苏人民出版社二○○六年版,下引此书只标页码),从他这些当年大都是发表在《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Zeitung)上的通俗文章中,可以了解在德国大学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一百多年前,作为一代宗师的韦伯对学术尊严的维护和对学术功用的思考,对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的观点和他捍卫学术自由的勇气和责任感,也可以看到他对大工业生产对德国传统大学体制的冲击所持的矛盾心态:既为教育行政体制的日益官僚化,即政府对大学教师职位人事权的干涉导致学术自由的丧失而深为忧虑,又不满传统的学术圈内行会性的教授自治。当他看到美国大学的体制更具有活力,更能促进学者之间的竞争之时,他又殷切地希望德国的大学能够吸收美国大学的长处。在其中,韦伯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他既反对普鲁士在教育方面的专制、滥用权力,但在他的批评中又无时无刻不透着一种对德意志前途的忧伤。
  
   一
  
  作为自由主义者的韦伯将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Sch
其他文献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内,他久久凝思:“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又一场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如
女超联赛开幕式主客场变成了赛会制,比赛全封闭进行,女超联赛在昆明海埂顺利开始。“女超重启给外界释放出了积极信号,除了呈现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精神面貌外,也让大家知道女足有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如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所言,女超联赛几经波折,离不开女足各界共同的努力。经过27天共九轮的第一阶段角逐,武汉车都江大、上海农商银行、江苏苏宁以及北京北控发展四支球队进入争冠组;长春大众置业、山东体彩、广
所谓“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合真的不能在一起,因为思想、感知全都不一样。  因机缘巧合我认识一位老太太。她闺女今年29岁了,家里里里外外都在催婚,倒是这个向来性急的老太,反而显得很淡然。有一回去她家做客,同行的人在聊到儿女婚姻时,随口开玩笑说:“不要太挑剔,当心嫁不出去。”老太听了只是笑笑,平淡地回答道:“没事,在这事上不挑剔,那要在啥事上挑剔呢?”  去慎重选择一个对的人,既
国际足联(FIFA)内部某人士最近发给我一条消息:“因为你,我们改变了规则。”为什么?他向我解释了原因。三年前,我宣布自己将作为“人民的候选人”参加FIFA主席选举,要为全世界球迷发声。竞选纲领很简单:我将支持所有符合常识的改革(如门线鹰眼技术、FIFA官员的任期限制,以及让女性进入管理层)。此外,我还会推出一则关于FIFA的维基解密词条,向公众发布每一份FIFA内部文件,便于大家了解这个机构是否
这一等就是29年。她起早贪黑地干活,生怕停下来会被思念吞噬。比思念更重的是自责和内疚。“我不能走,我要在这等娃回来。”除了她,没有人真的相信孩子能找回来。  2018年2月23日这一天,29年之后,她终于再次将儿子的手紧紧握住,听到弱弱的一声“妈”,她这些年的苦,化开了。“咋能把孩子弄丢了?”  1988年底,张彩霞一家人在西安市钟楼门口拍了张合影。她穿着黑色碎花棉衣,身前站着7岁的张陕通和5岁的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时时都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抉择,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一、宁可千人好,莫与一人仇:在芸芸众生当中,必定有与我们谈得来的朋友,也有比较疏远的人。我们应该宁可和千万人保持友谊,不必与某一个人为敌。所以,和大众相处,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把你当朋友,只要不视你为敌就好了。
二0二一年一月二十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美国历史上第四十五届总统,在执政仅一个任期且期内前无古人地遭到两次弹劾后,黯然离开白宫,结束了其执政生涯。然而,正如诸多政论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在位时间不长,但特朗普当年的获选,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如何理解特朗普的出现,以及行为如此迥异于传统政客的他,何以得到众多美国民众拥戴,这是知识精英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有两部
西餐廳里,靠窗位坐着一对农民模样的老夫妻,七十多岁,穿戴挺整洁,大爷还套了件褪色西服。  看起来,他们有点拘束,拿着点餐单,瞧了好久,最后只点了一份牛排。  不一会,牛排热气腾腾端上桌,香气四溢。  “请。”大爷伸出手,做了一个优雅的动作,让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大爷站起身,小心翼翼把餐布系在大妈脖子上。  大妈拿起刀叉,比划着,显得笨拙。大爷帮着切碎牛排,递到大妈嘴边。大妈害羞地张嘴,露出微黄的牙齿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因为拥有一座全湖南最好的篮球馆,在10月成为亚洲篮坛的焦点。这座场馆建在小山之上,看球的人先要走上一段长长的坡路。对于中国男篮来说,他们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也在苦苦爬坡,没那么一帆风顺,有时甚至大幅后退。10月的长沙,终于见证了他们再度登上亚洲之巅。虽然不是多么高远的目标,但曾经历了高峰、低谷和不断徘徊的过去,中国男篮的浴火重生还是带给人们久违的热情。当然,正如主教练宫鲁鸣所说
一先从几个关键词说起  作为一个并非研究美国历史或种族问题的学者,要想理解美国的种族矛盾,不是容易的事。但种族问题,尤其是黑人问题在美国是如此突出,书店、图书馆中,到处有整架整架的书进入浏览者的视野,有关民权问题的各种宣传招贴以及各类艺术作品更是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各种城市公共空问中的重要主题,不由得人不关注。“黑人生命珍贵”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十七岁的黑人少年崔文·马丁(Trayvon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