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战略规划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发展的影响*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旨在揭示跨学科战略规划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早稻田大学人文社科创新计划为具体案例,对科研战略规划实施前后,高质量英文文献产出情况进行对比,从学校和学院2个层次出发,围绕论文数量、影响力、合作度、主题分布等维度,揭示科研战略规划对科研产出国际化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跨学科战略规划在宏观层面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产出,但在微观学科层面,跨学科战略更可能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
  关键词 科研战略规划 跨学科合作 国际化 文献计量学
  分类号 G250.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3.002
  Influe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rategy 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Zheng Ru, Yuan Xilin, Song G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rategy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evelopment. By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this paper uses the innovation pla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in Waseda University as specific case. Comparing the number of high quality English paper publish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this paper embarks from two levels of schools and colleges, combines several main dimension such as the number of papers, influence, cooperation degree, subject distribution, to reveal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disciplinary strategy. In macroscopic, interdisciplinary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niversity with international output. But in microscopic, interdisciplinary strategy is more likel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strategy. Inter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ization. Bibliometrics.
  0 前言
  伴隨对大学国际化目标的追求,多数研究型大学相应都建立起促进国际化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旨在统筹协调校内外科研进程,促进知识创新。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要求来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称得上国际化高校[1],即:①研究内容具有世界前沿性和前瞻性;②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性;③研究平台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是先进的且能被他国借鉴;④研究人员的来源具有世界性。
  如何促进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几乎是所有大学进行战略规划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研究[2]指出,跨学科研究是科研创新的一个契机,跨学科合作对科研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跨学科的原理、机制和效果进行研究,而从知识集成的角度来研究跨学科团队组建是近期的一个研究热点,K. Dong[3]指出,多样化的专业知识能够引发科研团队的创新,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科研成员之间的整合对跨学科的产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 Wechsler[4]认为,学科发展的自然集成性,加上创新需求的诱导促成了跨学科的发生。
  然而,科研人员自发松散的跨学科合作,往往因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研究人员协调与资金分配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把握。在此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大学着力构建一种知识共享环境,以促进跨学科资源的集成,推动大学科研合作和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同时针对跨学科科研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科研战略规划以提高科研合作效率。
  1 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跨学科和学科交叉认识尚不统一,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理解的不同。
  钱学森[5]提出,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游士兵[6]认为交叉学科是指探索由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而形成的新学科的学术活动;赵红州[7]提出,交叉科学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交叉地带出现的,范围可以囊括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等在内的新兴学科群落。以上表述虽有不同之处,但均认为交叉学科属于“学科”范畴:涉及到两个及以上的学科领域,有专门从事该交叉学科的研究主体,运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方法和理论,主动融合或被动移植到其他领域,形成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又区别于其他领域,具有自己独特对象、理论和方法的新学科[8]。   学界对“跨学科”这一术语,理解相对不统一,大致可分为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问题研究三类[9]:跨学科研究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方法、理论用于另一领域,这里的跨学科可以看作是研究工具;跨学科问题研究是对超出学科边界的知识现象及其研究内容进行整体研究的专门学术领域,目标指向是研究对象。
  总之,跨学科研究不同于交叉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根本区分在于“跨学科”是一种表征着科学的分化和整合的辩证统一的动态过程,处于尚未发展成为交叉学科的阶段,包括跨学科问题的提出、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转移、跨学科范例的产生、以及跨学科界限的交叉学科的逐步建立。
  2 大学国际化背景下的跨学科科研战略
  国际化是大学发展的共同话题,作为东亚经济发达国家的日本亦不例外。为了促进科研发展,日本政府推出了“21世纪COE计划”(Center of Excellence,COE),目的是推进科技创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10]。
  配合这一计划,2007年早稻田大学在125周年校庆之际,提出“在亚太地区实现知识共创”,成为“世界的早稻田”“亚洲的早稻田”等目标[11]。为此,早稻田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多学科的科研创新计划,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计划和科学、技术与跨學科研究的创新计划。
  本文主要讨论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计划(以下简称:人文社科创新计划)。原因在于相较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其特殊性,不仅是一个漫长积累的研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具有个体性、在地性和历史性[12]。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与一个地区的文化、社会历史语境紧密相关,它根植于地区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中,受复杂的多义的历史语境影响,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国际化发展比自然科学更为复杂和困难。
  早稻田大学的人文社科创新计划由早稻田大学的日本文学与文化国际研究所、21世纪媒体学院、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早稻田比较法学院与法学研究所、现代日本系统研究所、跨学科知识产权研究论坛研究所等6个院系和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并有多个其他地区或日本的不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旨在对全球性问题、社会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该创新计划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本文选取其中的1a和1b项目进行分析。通过检索1a、1b项目的主要承接学院的相关网站获得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参与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情况,见表1。
  3 早稻田大学人文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绩效分析
  3.1 研究路径与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早稻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实施前后5年1a、1b两个项目下产出的国际论文数量、质量、作者和合作情况的变化情况,深入分析这一计划对其科研国际化的影响和意义。分析数据来源于WOK论文(2004-2013年)。
  1a、1b两大项目共涉及6个科研机构,其科研人员主要从大学内10个不同学院选出,辅以其他科研院所的访问学者共同组成科研团队。由于涉及院系众多,研究方向亦较多,因此检索范围并不完全拘泥于上述6个机构,对相关机构也进行了检索,以保证数据尽可能完备。
  3.1.1 时间节点的确立
  本研究采用了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方法。以早稻田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启动的2008年作为节点,分为前后2个阶段。2004-2008年为第一阶段;2009-2013年为第二阶段。
  3.1.2 考察维度和考察指标
  早稻田大学的人文社科创新计划是从学校层面颁布实施的跨学科合作计划,涉及到的相关院系几乎涵盖早稻田大学人文社科类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分析时,不仅需要从学校层面来考量整个计划的实施情况,也需要从某一具体学科层面来揭示具体参与人文社科创新计划的单个学科的现实表现,因此,本研究将数据分析维度分为学校和院系2个层面:
  (1)学校层面:考察人文科创计划实施前后早稻田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发展的变化情况,以期反映人文社科创新计划中跨学科合作的广度及效果。
  (2)学科层面:重点关注人文科创计划实施前后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核心作者分布状况,以揭示不同研究方向的院系在跨学科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反映跨学科合作的深度。
  3.2 WOK论文产出的比较分析
  3.2.1 学校层面
  重点考察2008年前后5年2个阶段WOK论文的发表数量、论文影响力、论文作者合作情况这3个指标,以揭示人文社科创新计划实施前后科研产出的概貌,以及跨学科合作的基本面。
  (1)总发文量年度分布。2004~2013年间1a、1b两个项目发表的WOK论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共计165篇,其中1a共40篇,1b共125篇。
  表2 1a、1b项目在WOK中发文总量
  (2004-2013年)
  由表2可见,2008年后国际论文产出的数量明显上升。第一阶段的总发文量为49篇,第二阶段总发文量为116篇。2012年发文量最高,达30篇。2004—2008年的发文数呈逐年增多之势,而2008—2013年的发文量出现显著提升(见图2)。其中2012年的发文量是2004年的15倍之多,凸显“人文社会科学计划”的实施确实催生了较多的成果。
  (2)论文影响力分析。众所周知,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越高,其影响力相应也就越大。随着论文数量的增加,高质量论文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表3显示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每一年中发表在不同等级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分布情况。
  表3 1a、1b项目不同影响因子的WOK论文分布(2004—2013年)
  通过分析,在论文总量呈增长趋势的情况下,3个不同影响因子等级的论文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1>IF的论文,而2>IF≥1的论文量增长幅度明显低于1>IF的论文,而IF≥2的论文虽然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却很缓慢(见图3)。可见,伴随1a、1b两个项目的实施,确实迅速催生了一批质量不一的SSCI论文,总体上文章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质量一般的普通论文增速远高于高质量论文的增速,说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容易因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而一蹴而就。   从表4可以看出,伴随着论文数量的总体上升,被引量<5的论文数量出现明显的上升,但被引在[5,10]和[10,∞]这两个区间内的文章数量,却未出现较明显的提升,说明在人文社科创新计划1a、1b两个项目的促進下,高被引的论文的产出依然缓慢,而低被引论文数量却快速增长,具体见图4。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在人文社科创新计划的统筹和推动下,早稻田大学在1a、1b 两个项目上WOK论文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高水平论文的增速仍然远低于普通论文的增速。
  (3)合作状况。合作度与合作率是衡量作者合作情况的两个重要统计指标。
  合作度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用于衡量论文作者合作程度、智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的值越高,则合作就发挥得越充分。合作率则是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论文的深度和广度[14]。
  本次调查的165篇文献中,独立作者的发文总数为74篇,占总发文量的44.8%,2位作者发文篇数为46,占总发文量的27.9%,3位作者发文量为27篇,占总发文量的16.4%,4位及以上作者发文总数为18,占总发文量的10.9%,显示出早稻田大学的人文科研创新计划实施前后总体上仍然以单一作者为主。第二阶段的多个研究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数虽然在增长,但是增幅低于单个作者完成的论文数,如表5所示。
  表5 1a、1b项目WOK论文合作度与合作率的时序变化(2004—2013)
  这说明人文社会创新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合作,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合作的比率还是较低的,即大部分科研产出仍然依托单一作者的个人努力。同时也说明,在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中,促进和提升研究者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是最为困难的方面。
  (4)研究领域。数据表明,第一阶段的总发文量为49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日本文学文化和历史问题的研究、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比较研究、日本自身的经济法律问题等几个领域;第二阶段总发文量为116篇,研究领域集中在日本文化与亚洲欧美其他国家文化的比较性研究、在政治经济方面更加注重热点问题,比如环境保护的投入,区域政治经济问题、全球性政治经济问题等各个领域。详见表6。
  表6 1a、1b项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科研产出
  和研究热点领域
  与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相比,第二阶段的最明显的变化是研究领域和关注对象突破了日本和亚洲的地域范畴,开始面向世界范围,出现了有关于数字产业、环境、知识产权、区域经济等全球性的研究热点,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扩展。
  3.2.2 学科层面
  国际化大学的发展,从本质上讲还是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有了一流的学科,才会有一流的大学。因此,回到学科的角度,来看科研规划对于某一具体学科的影响,是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的。
  在本研究中,仅选择1b项目中的最主要承担学院——比较法学院来进行基于学科层面的分析。之所以选择法学院,是因为日本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相较于英美法系而言,法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1)发文量年度分布。比较法学院2003~2013年间共产出32篇WOK论文。占1b项目WOK总论文数量的25%,占1a、1b项目WOK总论文数量的19%,说明比较法学院在人文社科创新计划的1b项目中,贡献相对一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院的国际论文数量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比较法学院的论文数量虽然在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与学校层面上WOK论文所呈现出的总体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
  (2)论文影响力分析。同样,比较法学院WOK论文的影响力也出现与学校层面不一致的情况。这一点可以从文章的影响因子大小变化,和文章的被引量变化两个指标看出。
  首先在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方面。如表7所示,伴随比较法学院的论文数量的增长,影响因子IF<1的论文数量自2007年后明显增长,而IF≧1的论文量却并没有得到提升。
  而在论文被引方面见表8,按照论文篇均被引<5,≧5两个层次统计,被引量<5的论文数量增长较为迅速,而被引量≧5的论文数不见明显增长。
  可以看出,不论是发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还是被引量虽然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且高影响因子和高被引量的国际论文也未出现显著增长,这一现象与从学校层面分析得出的整体国际论文影响力呈上升趋势有所不一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详见图6、图7,这两幅图直观呈现了比较法学院WOK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量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在人文创新计划1a、1b两个项目的统筹下,虽然学校层面国际论文数量和影响力都有所上升,但在单个学科中的表现并不一致。就法学院而言,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在发文量增加的情况下,高质量论文并没有显著增加。可见,想通过跨学科战略来促进大学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升某一学科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
  (2004—2013年)
  (3)合作者分布。同样,采取合作率和合作度指标来分析比较法学院的合作情况,见表9。在比较法学院发表的WOK论文中,单个作者的发文总数为21篇,占总发文量的65.6%,2位作者发文篇数为6,占总发文量的18.7%,3位作者发文量为2篇,占总发文量的0.06%,4位及以上作者发文总数为3占总发文量的0.09%。
  就比较法学院而言,合作率和合作度均低于学校层面,单个作者完成的论文占绝大部分,说明无论是学科内还是学科间的合作程度都不够深入。
  (4)论文主题分析。分析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院所发表的32篇WOK论文的研究主题,可以发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院内部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的变化情况。2004—2013年间比较法学院被引最高的TOP10论文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TOP10论文中有8篇是在第二阶段发表的;在研究领域和内容方面,有4篇内容涉及刑法、民法、宪法和法律教育,3篇涉及政治、选举、区域关系这些跟法律息息相关的方面。
  可见,对于单个学科而言,人文社科创新计划的实施还是有意义的,第二阶段的高水平论文相對集中,且研究内容紧扣法学领域,涉及到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也落实在和法学息息相关的政治研究领域。例如序号1和4的两篇文章均围绕日本本土的法学问题,序号1论文研究了日本刑法中日益增长的惩罚性趋势以及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即政客过多的宣扬民粹主义。序号4论文通过访谈调研日本民事诉讼的参与人对司法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来帮助构建司法评估体系。
  此外,从这10篇高被引论文中,还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国际化视野有所提升。例如:序号2论文主要是对亚洲的法律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指出目前中国、日本、韩国的法律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引进美国的法律教育制度的元素,这些元素对提高亚洲国家法律教育水平具有一定促进意义,但同时却面临难以将英美的体系完全接纳吸收的困境;序号7论文则研究了日本如何通过立法改革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手段,妥善履行难民安置这项国际法律任务;序号10论文对15个不同国家的宪法和公共福利政策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证明居住在宪法赋予更多自由的国家的公民对福利更加支持。上述研究均涉及到国际热点问题,是一种基于国际视野的全球化法律的比较研究。
  上述现象给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在学科层面,提供了两点启示:其一是要在学科领域内部围绕真正的学科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能盲目地推进学科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其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必须要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抓住国际热点问题,从本学科自身的研究优势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入。
  4 结语
  4.1 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上述案例分析和研究表明,利用科研战略规划的方式来推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在学校层面和学科层面的效果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就大学层面而言,早稻田人文创新计划1a、1b两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第二阶段的WOK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稳定提升,虽然高水平的论文增幅相较于低水平论文偏低,但仍可证明利用科研创新计划来促进大学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科研成果产出是可行的。然而,落实到某一具体学科层面来看,跨学科科研创新计划对于提升学科的国际化产出虽有一定促进,但效果不显著。利用跨学科创新计划来促进某一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科的发展依然受该学科本身科研水平的制约。在本研究的案例中,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院WOK国际论文的研究主题仍侧重于该院系中原有的优势领域,不同机构的研究者虽也参与其中,但合作率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大多数研究成果仍以独立研究为主。
  虽然跨学科研究存在些许不足,但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跨学科战略确实有助于学科依托自身优势,采用全球化的研究视野,紧盯国际热点问题,促进国际化学术成果产出,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尽管存在文化的差异和研究对象及问题的在地性,社会文化语境对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成果未必可以通约,但是具备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发展、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4.2 跨学科创新研究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
  近期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是到2020 年,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大学寻求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日本和我国同属亚洲基于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早稻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及其学科战略规划给我国高校的科研战略规划树立了一个参照。其实施过程和结果也给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案例。跨学科科研战略规划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这种方法并非“万金油”式的存在,需要结合学校、学科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计,需要顺应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结合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予以修正和优化。否则,急功近利的科技战略规划和跨学科合作也有可能打乱学科自身发展的脚步,破坏学科自身发展的土壤和生态,从而影响到学科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通过跨学科科研战略规划来提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在大学层面是可行并且有效的,但在学科层面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会是一个曲折、缓慢、迂回和磨合的过程。如何在促进学校宏观层面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兼顾好某一具体学科的建设,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 张婷姣.关于高等学校科研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3(6):53-55.
  [ 2 ]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 3 ] DONG K. Innovation:its relationships with a know-
  ledge sharing climate and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cross-functional project teams[EB/OL].[2016-06-02].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38
  21812.
  [ 4 ] WECHSLER D, HURST A. Interdisciplinary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ducement of innovation: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 Journal for 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2011,42(1):141-155.
  [ 5 ] 钱学森.交叉科学:理论和研究的展望[N].光明日报, 1985-05-17(3).
  [ 6 ] 游士兵,惠源,崔娅雯.高校协同创新中交叉学科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14(4):94-99.
  [ 7 ] 赵红州.交叉科学与马克思主义[N].中国青年报,1994-05-19(3).
  [ 8 ]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9 ] 刘小宝.论“跨学科”的谱系[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 汪辉,田正平.日本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21世纪COE计划的特点与意义[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12):52-57.
  [11] 白井克彦.共同开创亚太地区的知识体系:早稻田
  大学21世纪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5):18-25.
  [12] 朱少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其对学术评价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5):68-71.
  [13] 小林直人.早稻田大学科研战略规划背景与案例分享[Z].东京:早稻田科研战略规划中心,2011.
  [14] 张立娜,李万良,杨波,等.2006—2010年《玉米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J].玉米科学,2011,19(6):138-141.
  郑 茹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江苏南京,211189。
  袁曦临 东南大学图书馆情报科技研究所、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96。
  宋 歌 东南大学图书馆情报科技研究所、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16-10-20 编校:刘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论文考证了“书香”概念的源起,并结合《构建书香社会》《领读中国》《全民阅读知识导航》等有关读物的主题阐述和内容分析,介绍了阅读推广人在构建“书香校园”乃至“书香社会”的工作中进行的积极尝试,传播了开卷有益读书好的中国传统书香理念。  关键词 书香校园 书香社会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4.002  Abst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湖北省图书馆主办的“长江读书节”为例,通过综述近年来我国各地举办读书节的概况,提出了大型公共图书馆创建读书节品牌的举措,即加强理论研究的应用,建立业界联盟,增强宣传推广。  关键词 读书节 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4.01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图书馆员绩效考核的实际调查内容为依据,建立馆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馆员年终考核、职称聘任、评优评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应用研究,利用积分制管理方法量化馆员绩效评价指标,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多角度的检验。该评价模型与评价数据符合可靠性与一致性的评价标准,对图书馆员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施起着支撑作用。  关键词 绩效评价 图书馆员 积分制管理  分类号 G251.6  D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APP资源库构建的整体思路及具体流程与方式,并在探讨其宣传推广方案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资源分类标引体系、开发特色APP资源库及制定APP资源保存方案三方面促进高校图书馆APP资源库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APP資源库 移动图书馆 移动服务 中山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
期刊
摘 要 论文提出应充分考虑图书的学术影响力优化馆藏策略,结合图书在科研成果中的被引情况和利用情况,建立一个有数据支撑又实用可靠的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并把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中文图书应用到评估实践,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分析给出该学科的馆藏优化策略。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图书 馆藏建设 被引数据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
期刊
摘 要 论文首先描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且详细阐述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图书馆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模型的过程,包括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网络结构的确定和网络的检验。并通过实证进一步阐明为了能够有效地管理评价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需要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图书馆电子资源 质量评价  分类号 G255.76  DOI 10.1681
期刊
摘 要 在对华东地区30家党校图书馆176个自建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数据库内容、立项、软件平台、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数据来源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党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情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 自建数据库 华东地区  分类号 G250.74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4.023  Abstract Based on
期刊
摘 要 南京“书香社会”发展特点体现为起步较早基础坚固、文化名家热心阅读推广、民间力量使得书香远飘等。制约因素在于未有立法配套规范和相关条例出台、传统书文化衰落、未能形成合力系统等五个方面,可从规范机制、合力机制、评价机制三个层面来探讨“书香社会”的深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全民阅读 书香社会 书香南京  分类号 G252.1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
摘 要 论文概述了南京图书馆“陶风采”服务暨惠风书堂项目实施情况,归纳了项目建设的基本做法和初步经验,探讨了基于馆店合作和馆社合作的圖书馆精准服务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以期为跨界合作和业务整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馆店合作 馆社合作 陶风采服务 惠风书堂 用户驱动采购  分类号 G253.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1.006  Expl
期刊
摘 要 马大任,国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在欧美五家大图书馆任职三十余年。84岁之际发起“赠书中国计划”,倡议华裔学者向祖国捐书。十几年来马大任先生将募集到的西文书源源不断地用集装箱从美国不远万里运回祖国,转赠给各地有需要的图书馆,其浓浓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令人敬佩。  关键词 马大任 赠书中国计划 图书馆  分类号 G253.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