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职场”校园文化:高职院校STC创新文化路径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遵循高校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学校自身特色来定位,构建具有职业性的校园文化。根据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准职场”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过渡,其关键在于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抓手,构建“准职场”校园文化环境,提升高职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准职场; STC;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67-04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情况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这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并从“准职业人”抓起。在学生从“学校”到“职场”(School to Career, 简称STC)环境转换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校园要预先为学生营造“准职场”氛围,厘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职业性”有机融合,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与价值取向
  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它通过一定路径传播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包括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谁来传播、引领;二是通过何种方式传播、引领;三是传播、引领什么理念和价值观[1]。
  高职校园文化因其所拥有的特定群体、价值认同和物质载体的差异,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类型。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可以把它分为四层价值内涵: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从本质上讲,高职教育除“高等教育”属性外,还具有“职业属性”、“技能属性”和“实践属性”特征。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相连的特征和职业价值取向,定位于“准职场”校园文化。
  “准职场”校园文化是职场文化的预备形式,是在模拟或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中形成的观念的总和,体现职场的价值观念、职业精神、经营境界。“准职场”校园文化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从“学校”到“职场”(STC)的不适应问题,目的是融通校园文化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型作用。通过校内不断弘扬商业精神、企业文化,把围绕企业办学、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一导向,逐渐凝聚为全体师生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准职场”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概括起来有:一是树立全员学生为“准职业人”的理念,培养学生骨干成为“准职业经理人”角色的主体意识,就是在学校模拟职场环境及真实职场环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职场化角色意识、角色素质和主人翁精神。二是塑造“准职业人”的品质特征,让学生三年置身于浓郁校园职场化的氛围中,逐步建立并内化出诚信守时、爱岗敬业、竞争进取、团队协作、勇于冒险、追求卓越等的职场态度和职业精神。三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双核人才”,即核心素质与核心技能。根据专业特点,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技能。如某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重点要培养学生“重诚信、能吃苦、善沟通、会经营”的特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误区与缺失
  (一)精神文化建设不足,缺乏职业灵魂
  从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看:一是注重“面子工程”,对“精神内涵”文化建设不足。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校均学生数6057人,占地600亩左右,校园规模逐渐壮大[2]。建设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偏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亭台楼阁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物、财,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与培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校办学理念、校史校训、特色定位等方面的思考。二是缺乏职业灵魂。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定位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比存在错位与偏离,建设的内容较为空泛,未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导致学生毕业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
  (二)物质文化建设过度,缺少职业内涵
  许多学校大手笔建设校园景观、教室宿舍、实训设备、走廊橱窗、植物绿化等,投入的人财物以及精力过大,甚至有的学校贷款额度成为历年之最。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实训场所建设不仅在性能上落后且数量也不能满足职场岗位的需求,更有甚者,是为应付检查、参观而建造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建设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布局,如果不体现职业要求、地域特色,职场文化就犹如一只“空花瓶”。目前高职院校在建设自身的物质文化中,重物质投入缺职业内涵已是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千校一面、个性不明显,校园大、景观多,但缺失学校特色与职业内涵。
  (三)制度文化建设偏差,缺少职业规范
  制度的导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尤其是企业的制度文化往往成为职场新人要学的第一课,2015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就业率为92.1%,但不满意度为54%[3]。在对2012届、2013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三年内跳槽率高达98%[4]。不满意就跳槽已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常态,频繁跳槽背后的大部分原因为学生STC的不适应性,对职场诸多制度的不适应不认同而丧失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倒推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往往依赖于两种模式:一是延续过去的中专管理模式,二是效仿本科管理模式。学校很少引入体现企业优秀管理特征的团队精神、竞争制度、创新制度、考核制度等,企业的要求与学生素养的错位,导致高职院校制度运转失灵,反应滞后甚至形同虚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难以产生积极作用。
  (四)行为文化建设不实,缺少职业品质   校园行为文化从其动态显现看,具有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一面,也有令人深思、亟待矫治的一面。学生的精神风貌、言行举止是校园文化的体现。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为行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宽大平台,但学生组织、社团文化、竞赛活动的繁多和零散也造成了行为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和不可控。大多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主体是学生,95后的学生自由、随性,往往凭感觉和灵感做事,倾向活动的新、奇、特等表面形式,而不能把控活动的教育意义和内涵。虽然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更应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生活、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终极目的是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行为文化的丰富多彩不在于活动数量多、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而在于活动的开发设计和教育目的是否体现职业品质,能否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
  三、构建“准职场”校园文化的路径
  (一)以培育职业精神为特质,构建校园“准职场”精神文化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根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要求,各院系统一为学生定制职业装,规范穿戴要求,明确形象标准和礼仪规范;在例会、课堂学习、颁奖晚会、讲座、庆典仪式等场合必须统一着装,而且要穿出职业人的气质与涵养,积极打造符合职场要求的职业人形象。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为培养学生职业心态,营造富有职场文化的学风、班风。要从校企合作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率先做起,将企业发展历程、用人标准、考核机制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增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班级融入职场理念,建立品牌质量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班训、班级口号以及班级愿景。班级设计自己的LOGO标识,在班级文件、班级服饰、班级纪念品、班级活动等各种物品和场合进行规范使用。定期开展素质拓展、团队建设等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的职业心态。
  再次,要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融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立体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例如,第一课堂开设《商务礼仪》《团队管理》《时间与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第二课堂开办“商业领袖训练营”“榜样的力量——职场精英人物访谈”“浙(徽、京等)商文化寻根”“魅力CEO班长PK赛”“挑战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精品活动;第三课堂创立职业素质教育定点基地,开展“我是店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企业”顶岗实训实习活动等。
  最后,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认知力。高职院校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校内期间,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校中厂”、“校中店”的生产经营管理,试行“一班一店”、“一班一厂”模式。校外期间,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社会实践、大一大二实训、大三实习期间,号召学生“下企业、进公司、入基层”进行职场体验与锻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理解。
  (二)以营造职业环境为核心,构建校园“准职场”物质文化
  1.从视觉感官角度建设校园静态职场文化
  一是整体规划校园布局,着力体现与地区、行业、企业结合的职场化校园布局特色,增加、改建校企合作设计的教室、实训室、就业与生涯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场所。二是打造学校VI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识、logo、校徽、标准字色等元素,尽量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职场特色,并在学校建筑、校园景观、活动场所、学校网站、宣传画册、职业装、校车、办公用品和对外传播中广泛统一使用。三是设计好校园环境景观的“软装饰”,包括校史陈列馆、校门、文化浮雕、大厅走廊、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海报展板等。这一系列的设计与制作要符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与学校本身的办学特点,满足主要服务对象的需要,并使环境景观与职场化标识系统和谐统一。四是要营造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场所基地的视觉氛围,实训场所的空间设计与物品陈列,工作人员职业装及仪容仪表等方面都要基本参照企业要求,努力展现职场特色,让学生得到“未进课堂先入职场”的职业氛围熏陶。
  2.从听觉感官角度建设校园动态职场文化
  听觉文化系统与视觉文化系统同属于职场化校园文化系统的表层子系统,是高职院校文化特征的形象化体现,包括校歌、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特殊场合提示音、掌声、口号等,从听觉方面注入职业氛围、专业特色、企业精神等,通过职业精神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意识、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师哥师姐走入职场分享会”,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认真做事、追求卓越的品质。
  (三)以设立职业规范为保障,构建校园“职场化”制度文化
  职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而是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形成独特的校风,这是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校园“职场化”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学习和借鉴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共性进行融合与渗透。
  学校层面,可以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缩小学校与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熟悉企业,观念与行为方式融入企业。如商科院校可针对学生软技能开展《三·五‘善沟通’训练方案》,确保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训练,课堂5分钟发言训练,课后5分钟自由表达,重点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善沟通”核心技能;设计《毕业生“善沟通”能力考核制度》,每人持《沟通认证护照》,纳入第二课堂学分,毕业前请企业进校考核,通过考核促进成长。
  班级层面,可以实施《班级“达标创优”公司化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以企业名称或品牌命名,普通班级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行。班级实行公司化职位设置,班主任为董事长,班长为总经理,班委由企划部、营销部、编辑部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部、财务部等八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竞选一名部门经理负责部门工作,并颁发聘书。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对董事长负责。每一名学生都是该企业员工,并发有《员工手册》,必须遵守“公司章程”。班级在总经理的带领和各个部门经理的配合下运行,参与每月一次的班级“达标创优”业绩考核,实现业绩建设和目标考核。有条件的班级实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度》,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企业班主任”。“校内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生活、思想等,“企业班主任”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传播企业文化和管理规范等。   宿舍层面,可以执行《宿舍6S管理办法》,借鉴企业成熟管理经验,通过“6S”标准,培养学生细节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能力。最终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范意识逐步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行动中。
  (四)以铸造职业活动为抓手,构建校园“职场化”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表现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思维方式、群体社团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需要以此为抓手,通过相关载体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和影响。
  一是有意识地将职场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社团活动中。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充分依托学生社团这块阵地,输入具有企业特色的职场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引导鼓励学生组建形式多样的企业型研习社团、创业型实践社团,如开办“荣氏商社”研习荣氏家族商业精神,播放海尔影片《首席执行官》,讨论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及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与意识和竞争观念,增强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是有计划地将职场文化融合到学生的文体活动中。首先通过“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当地及全国有教育情结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报告、做访谈、做交流,与企业联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野外训练拓展等文体活动,由企业冠名并提供比赛经费,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技术骨干担任评委,从校企双角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其次通过“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派班主任和学生参加企业的新品发布会、年会、特训营、表彰大会等,参与企业的文化会演活动、大型赛事以及节假日的顶岗实训工作,不断融入企业的相关活动与工作,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接受职场文化。
  参 考 文 献
  [1]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J].高等教育研究,2008(4):5-10.
  [2]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建设文化的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70-78.
  [3]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5-06-10.
  [4]华中人才网.大学生毕业生三年内跳槽率竟高达98%[EB/OL].http://www.111job.cn/html/zxzx/zczx/zckx/2014/0426/17458.html.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动物模型,观察乌头注射液对兔KOA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和显微结构的改变,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乌头注射液
本文将探析基于"营改增"背景的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以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67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水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苗期地上部(平均直径、茎长、干质量、鲜质量)和地下部(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分配格局出现分化,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减小,但财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内在逻辑在于: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劳动市场供
<正>春节前后,宿迁市宿城区精心筹备多场招工招才招聘会,200多家企业提供50余个工种、1万多个就业岗位,吸引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凤还巢"。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剖析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为起点,对我国目前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困境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体育社
作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英文求职信一直以来被视为难以开展教学的商务语篇。与七个语步相比,AIDA模式不仅可以丰富英文求职信写作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
基地分析 武岭山庄基地位于溪口镇西南、武岭公元西侧,距蒋介石先生的故居仅数百米。地块东西长约206m,南北宽约33m至126m,总用地面积3.14ha,自然地坪高在21m左右,地势基本平坦。
跨文化设计方式关注建筑、环境与文化间的相互对话,以建成一种健全的建筑。跨文化设计不仅带来对现在和未来发展以及潜在冲突领域的一个完整理解,同时还使设计者提前看到解决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水电建设市场中,水电工程企业要想留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