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羁绊的女性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重点人物。在读完整部作品之后,安娜敢爱敢恨的性格,安娜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情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列夫·托尔斯泰用细腻的笔法将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我们了解了一场爱情悲剧,也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腐朽制度。
  关键词:社会制度;安娜·卡列尼娜;性格;爱情追求;悲剧
  中图分类号:I512文献标识码:B
  19世纪的俄国封建腐朽,封建旧势力十分强大,当时的婚姻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爱情的追求显得十分奢侈,安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卧轨自杀。这样的命运悲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入手,从列夫·托尔斯泰对安娜性格和性格的塑造,安娜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和安娜性格注定了悲剧的发生三个方面,深刻探讨了这个不羁的女性安娜的性格,希望为以后的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托尔斯泰对安娜形象和性格的塑造
  1.善良的安娜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我们对安娜性格的认识首先是她的善良。安娜最初作为一个有着高贵出身,有着完美礼仪的姑娘是十分善良端庄的。安娜一出场就是为了去劝嫂子,告诉嫂子她哥哥的出轨是哥哥的错,希望他们能继续很好地生活,说明安娜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而又善良的姑娘。其次她在去看嫂子途中,看到有人死在了火车之下,安娜惊讶害怕的表情足以表现她当时内心对死者的同情,这就深刻体现了她的善良之心。还有在和渥伦斯基走了之后,她对儿子倍加思念,托人去看儿子,她每次见到孩子都会亲吻拥抱,让孩子知晓他是最棒的,妈妈最爱他,从她对孩子的眼神和行为也能看出安娜性格中的善良。
  2.勇敢的安娜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不仅仅只是一个高贵出身的富家女,她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追求幸福,有着新思想的女性,她不仅仅是善良的,而且还是勇敢的。她的勇敢,首先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等级如此分明的时代,安娜不顾世俗的反对,不顾世俗的嘲讽,不顾世人的唾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为了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勇敢地赌上了自己的一生,就算最后是以悲剧结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安娜的勇敢。
  3.固执的安娜
  我们都说人无完人,安娜就算有再多的优点,但终究还是敌不过她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缺点,造成了她最后的爱情悲剧。安娜·卡列尼娜对爱情是勇敢的,同时也是自我和固执的,她认为爱是占有,她和渥伦斯基离开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去别的地方生活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幸福;但是她却忽视了渥伦斯基的感受——渥伦斯基还是喜欢城市中的生活,喜欢曾经上流社会的生活。等他们回到以前的城市之后,又有新的人物的出现,使得安娜焦躁不安,甚至有时候会服用药物来缓解自己的焦躁情绪。对于爱情,她是固执的,她觉得渥伦斯基不能和自己走,就是越来越不爱她的表现,并且渥伦斯基在外面应酬她不能接受。她在感情上总是容易猜忌,对感情固执偏激,她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渥伦斯基的爱是自私的,在和渥伦斯基在一起之后,她几乎每天都在想着他,她没有工作,她的一切变得只有渥伦斯基的爱,这使得她在这段感情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只要她的男人稍有风吹草动,她就焦躁不安,百般猜忌。一直到后来她都近乎疯狂,靠药物来维系自己,甚至有时候还自言自语,最终选择了逃避社会的方式,以逃避这段感情的方式卧轨自杀。她认为这样就可以报复她的感情,报复她的男人同时报复她的丈夫,这样固执的思想最终害了她,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就算她的死亡让渥伦斯基感到了愧疚,但她终究还是没有避免悲剧的人生。
  二、安娜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1.腐朽的社会制度是安娜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19世纪的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当时人们往往追求新的事物新的思想,但是又不能够一蹴而就,就形成了当时人们嘴里虽然谩骂别人,但自己行为也未必检点的社会现象。当时人们往往是追逐名利,为了一些世俗观念,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作为新女性代表的安娜,她不甘心被世俗控制,也不甘心姑妈给她介绍的婚姻,由于卡列宁对名利的追求,以及双方不同的出身环境,他们的感情一直充满危机,他们没有真正的爱情,就草率地结为了夫妻,他们各取所需,但并不是真心相爱。渥伦斯基的出现,彻底激发了安娜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卡列宁由于在乎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肯离婚,让安娜一直处在被别人骂成荡妇的处境之中。渥伦斯基回来后也是不让安娜出去,不去参加宴会,不去参加舞会,觉得好像这样就能够逃避世俗的眼光一样。但他终究也是摆脱不了当时社会的桎梏,为了金钱和权力终究没能够放弃一切。但是安娜为了渥伦斯基不惜和丈夫大吵大闹,不惜放弃一切,就算安娜不在乎这些世俗的眼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摆脱世俗的偏见,但终究她还是力量太小,在她的周围没有一个人支持她,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她的苦楚和生活环境,因此,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她只能选择逃避,选择自杀。
  2.封建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影响了安娜的性格
  安娜所在的社会环境也是安娜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娜身处贵族社会,她从小接受了很好的社会教育和礼仪教育,她很善良,看到一些场景忍不住惊讶和同情;她丰富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经历,让她在劝自己的嫂子的时候能够头头是道,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在开始遇到渥伦斯基的时候,为了不破坏他和基蒂的关系,她也是尽力躲避和克制。她的固执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她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大家巴不得找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时候安娜事情的出现正好打发了人们口中的寂寞。大家对她冷嘲热讽,从来都备受关注的她忽然间受到这样的对待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导致后来的她偏执。在当时那样一个十分苛刻的社会环境之下,渥伦斯基几乎是她全部的依靠和托付,然而渥伦斯基却并不是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她身上,这让她感受到了社会对她的深深不公。当时的封建礼教束缚太深,卡列宁因为是基督教徒的关系不肯离婚,让安娜也备受摧残,种种原因逼着安娜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赢得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是得到爱情之后她发现她的情人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和自己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这一切都让安娜无法接受。从开始猜忌,到崩溃,其对爱情的固执也正是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的。   三、安娜性格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1.性格中的固执让爱情走向了悲剧
  我们通过对安娜性格的分析,就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场悲剧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必然性的。从作品开头向我们预示有人死亡,到最后安娜以同样的死亡方式离开,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说安娜人物悲剧的形成根源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的是,她的性格因素在这场悲剧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爱情她敢爱敢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挑战封建礼治;可是她和渥伦斯基在一起之后,尤其是回到城市之后,她开始患得患失,开始偏执猜忌,开始怀疑渥伦斯基在外边喜欢上了别的女人,怀疑他不回来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安娜当时也没有工作,由于渥伦斯基为了避免大家的嘲笑和舆论的抨击,他不让安娜参加舞会和宴会,而安娜整天无所事事地在家里胡思乱想,于是越来越多疑猜忌,也开始走向偏执和极端,开始使用药物控制睡眠和情绪。再加上她为了跟渥伦斯基在一起,放弃了孩子,但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也牵挂着孩子,对孩子的愧疚和牵挂,使得她最后只能走向极端。
  2.爱情观念至上和不能够彻底摆脱封建礼治束缚的矛盾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安娜最后卧轨自杀的情景触目惊心,值得人深刻反思。这场爱情悲剧的形成,除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其性格中的种种矛盾也让悲剧的发生有了预兆。从她服用药品就能看出她的矛盾和极端,但是最大的折磨还是当时社会的抨击。在各种舆论之下,安娜不得不禁足在家中,在她心中,她认为得到爱情就能得到一切,她对爱情至上的心态是最终走上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或许她在车站和渥伦斯基擦肩而过的那一刻,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渥伦斯基就是当时的花花公子,他见到安娜之后便展示了猛烈的追求。其实一开始安娜是拒绝的,但是在腐朽制度下形成的婚姻让她丝毫感受不到爱情,因此她一下子就陷入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之中。她的爱情是纯洁的,是刚烈的,是无所遮掩的,她这种爱情观念至上的观念,让她不能忍受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在乎和敷衍,更不能忍受自己的爱人在外边风流。而渥伦斯基这一切都触犯了安娜的底线,让安娜无法忍受。虽然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必然注定了她性格的矛盾性:她虽然敢于挑战封建礼治,但是终究不能颠覆一种制度;她敢爱敢恨,但是她也在乎大家的看法。这种性格让她陷入了种种矛盾,自我折磨,最终走上了一条爱情的不归路,走向了死亡。
  总之,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背景,在那样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社会制度也新旧交替的年代,在对婚姻的处理上,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贫民百姓,大都对感情不忠,大家都是处在一个病态的婚姻中。但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都没有冲出当时社会束缚的勇气。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但是她的新思想又是不够彻底的,使得她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她最终走向了爱情的悲剧。但是无论如何,安娜在19世纪的俄国敢于追求爱情,成为一个不羁的女性,她善良勇敢的性格,她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因而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形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 方.浅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2]李 婷.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命运的必然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0,(6).
  [3]徐 娜.性格在矛盾中的完美呈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4).
  [4]陈振威.论造成安娜·卡列尼娜一生悲剧的根源[J].林区教学,2014,(12).
  [5]王娅娴.浅析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J].考试周刊,2011,(61).
  [6]罗婧婷.从安娜服装色彩,看安娜命运变迁——评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J].青春岁月,2013,(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开展一些历史漫画创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学习起来情趣倍增,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使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对历史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适当做到寓史于画,不仅充实了历史课堂教学,盘活了历史教学资源,而且拓展了教学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学史能力,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育;漫画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世界性语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好英语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它是我们走向社会并赖以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趁着大好年华,学好英语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学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各种基础的语法,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一阶段学习情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在保证学生成功升学的前提下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逐渐被人们重视,将电子仿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优越性已日益明显。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群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能力课。本文提出将电子仿真技术应用贯穿于整个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群的教学中,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仿真技术,课程群,课程建设  中
期刊
摘 要:“综合日语”是日语专业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在入门阶段对日语语音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其终身的日语发音、听解和日常交流。由此可见,日语的语音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导入CAPD模式,将“评价→改善→重设目标→实践教学”运用到课堂中,改进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CAPD;日语教学;语音教学  中
期刊
摘 要:“严以用权”是指严格依法办事、严守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问题。“三严三实”其他要求可以适用于一般党员干部,唯有“严以用权”是专门针对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提出的。正确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是领导干部严以律己、务实干事的关键,也是领导干部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严以用权”是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严以用权”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青年精英的汇聚地,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探索建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长效机制,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促使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长效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8  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的是苏童《黄雀记》中的罪与罚,通过主体故事情节的设定,借助文中对保润、仙女和柳生爱情三角悲剧的故事脉络进行了关于历史和现代的思考。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释了保润的原罪和命运对他的惩罚、柳生的救赎和精神上的困厄、仙女的拜金和灵魂对她的折磨,以及旧街的落寞和现代性的缺失,从而论证了《黄雀记》的罪与罚。  关键词:《黄雀记》;罪与罚;救赎;拜金;灵魂折磨  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常抓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藏文“一类模式”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多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应该根据藏文“一类模式”大学生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藏文一类模式;大学生;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类模式”是指在高中阶段,除汉语文、英语课程以外,以
期刊
摘 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艺术类学生中成立“读书会”,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艺术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读书会”为例,探讨在高校艺术类学生中成立“读书会”的意义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学生;读书会;意义;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1  1.高校艺术类大学生阅读现状概述  艺术类大学生作
期刊
摘 要:高校后勤服务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面临更大的挑战,本课题主要针对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在多种网络媒体基础上,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媒体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后勤部门的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网络媒体;服务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8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