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厅 中餐之西 西餐之中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味VS西洋味
  
  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成都美食中是不变的真理,西方美食得以进入成都并获得追捧,是因着其美味独到而不是追求虚无的生活品质而已。与此同时,中餐的姿态亦是越摆越到位,不卑不亢,分庭抗礼。
  
  


  川菜之强势,也不能垄断成都人民的胃口。在成都吃全国,也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也并不奢侈。这里不仅能找到最地道的中餐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美食也基本无所遗漏。这些美食、餐厅和城市有什么关系?
  最早成都流行粤菜。那时候对于内地来说,沿海最发达,海鲜最昂贵,成都人民最是向往。粤菜也普遍被认为等同于海鲜。那时还没有鱼翅鲍鱼,也就是虾蟹而已,被奉为上品。物稀则贵。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新派川菜堂而皇之,都是叫炒菜,是属于实实在在劳动人民的饮食。油大味重,为的是填饱肚皮。
  到川菜真正流行起来,是在90年代。不是在川内,而是在全国流行。个种原由,很难说清楚。四川人都跑出去都开饭馆儿了?事实是川菜一经流行再未衰退过,且结合粤菜等,发展出新派川菜,又流传回来,风靡成都。不用多说,正是川菜的强势才带动湘菜以及贵州菜流行。不然后二者谁知道啊。此外,川菜的流行和融合,使各种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但是,可怜的成都人民关于西餐的理解,居然是从粤式早茶开始的。当时的所谓粤式早茶在成都还是个时髦透顶的东西,不少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彼时的早餐馒头庶几等同于黄油面包,几块钱一个,一笼热乎乎的玩艺端上桌来,和当时成都人民的人均工资相比,吃的好像就是真金白银。偶有西餐厅,坐的也多是毛黄眼蓝的老外。这些人深深沉浸在咖啡的清烟之中,以个早饭能吃一个小时,和街边的油条豆浆摊一比,成都人民顿时觉得有些恍惚,区别好像是还是有点大。西餐在彼时,就是情调和品位的代名词。很多人乐意去西餐厅找点感觉,但是却并不合乎口味。冰冷,乏味及层次肤浅。无论如何炮制,都断乎像是在凑合。正如彼时的欧式家具,华美却并不适合。
  当然,现在的西餐兴起过多,也不怎么值钱了。而且,劳动人民对西餐的口味也颇为适应。美食之都包罗万象,无所遗漏,才是完美无缺的幸福。窃以为,中餐西餐最大的区别尚属餐后。中餐吃完就得散伙,而西餐却有甜品做闲食,以供饭后消遣。这区别,是很多人的大爱。注意,西餐的餐后甜点不等同于流行于中餐馆的甜品,那仍旧是粤式的说法。西式的甜品花团锦簇不一而足,以提拉米苏为最著名,品位十足而不事铺张。较之中餐的水果蜜饯,汤圆豆沙,实在更适合为一顿好食划句号打总结。
  其实到现在,所谓中餐西餐,区别也可以说不大,一样的精美,一样的优雅,一样注重以酒为伴。二者除了在点餐和餐后的区别仍旧泾渭之外,已是互相学习加抄袭。所以,分餐与共享,方桌与圆桌,咖啡与茶之间体现出的,是成都城市的国际性和美食的包容性以及,成都人民胃口的宽宏大量。
  
  


  在成都遇见最地道的法式大餐
  
  David是FBC(在法国出生的中国人),他为成都这一个有着很深美食积淀的城市带来了最原汁原味儿、最传统优雅的法式大餐。餐厅的主厨来自法国,复古的吊灯空运自法国,醇正的红酒当然也是来自法国的几大著名产区,就连背景音乐也是David在法国买来的CD。总之,David的滴意就是一个很法国的餐厅。
  
  遇见年幼的法餐迷
  七岁的皮拉左手握着笔,在记者的本子上稚拙地写着他的名字,混乱的笔画顺序显得异常可爱。皮拉一头浅浅的自然卷发,忽闪着一对精灵的大眼睛。他是个中法混血儿,他的父亲就是滴意餐厅的总厨Pascal。皮拉每天放学后都在这家法国餐厅里跑上跑下,活泼却并不吵闹。皮拉还有一个四岁大的妹妹,妹妹喜欢吃中国菜,而皮拉却认为法国菜更好吃。事实上,在成都还有很多像皮拉这样爱吃法国菜的中国小孩儿,他们是滴意的“老顾客”,他们从小就尝试过各种菜系和料理,所以他们可以轻易爱上法式面包、冰激凌、还有法国鹅肝的味道。这样说来,这些小孩儿倒是不挑食的。
  在成都坚守最地道的法式大餐
  滴意餐厅的老板David是FBC(在法国出生的中国人),他喜欢成都是因为被质朴友好的成都人打动过,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做点什么。然后他想到,给这样一个有着很深美食积淀的城市带来最原汁原味儿、最传统优雅的法式大餐吧。于是他从法国带来了一名顶级的大厨、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些法国特产的食料,当然还有若干法国原产的红酒。所以,滴意就好像一个从巴黎直接搬过来的餐厅,只是来到这里的顾客多了更多的中国人。无论摆放的餐具,还是餐厅内的背景音乐,都是David从法国精挑细选而来。David深知川菜在这座城市的影响力,但令他非常高兴的是,他发现这也是一座极具包容气质的城市——至少对食物的态度是这样。法国料理在成都受到的认知度非常高,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他们对香煎鹅肝、法式蜗牛这些地道的法国菜都满怀好感。这也鼓舞着David,他的这间法式餐厅一定会坚持只做法国料理。也是因为这样,David打算就这样永远地留在成都了。
  需要来一杯Espresso么?
  David不仅将地道的法国料理带到了成都,他还将法国人的浪漫与随性也带到了这里。如果店里新来了员工,他会向人介绍说,这是我新来的孩子;他的“孩子们”时常和他开一些俏皮的玩笑;而就连餐厅里的保洁阿姨每天都有机会和David说上好多话。
  这一份亲切和随意感不仅是在David和员工之间,顾客来到这里也总会很快地和他们成为朋友。David了解法国人用餐的习惯,通常会在用完餐之后再品上一杯浓缩咖啡,每当这个时候,David都会很真诚地上前询问一句:“您需要来一杯Espresso么?”如果客人有需要,他们就会送上一杯,for free(免费的)。若是David不在的时候,他的助理Cici小姐也会这样主动询问。有客人来到这里后会说,“事实上当上帝的感觉并不好受,我们能像朋友那样自然相处才更美妙。”
  
  一家中餐馆与一段革命史
  
  成都的“努力餐”是一家有名的中餐馆,久富盛名的白汁鲜鱼、干烧什锦都是出自这里。然而对于成都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努力餐”见证了一段中国的革命史。
  
  成都历史的活标本
  “努力餐”是成都有名的中餐馆,很多年前在成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烧什锦,名满川,味道好,努力餐”。而其中最有名当数是“革命饭”,每份用三四两米蒸,内掺入肉粒、鲜豆、嫩笋,色香味俱全。“革命饭”的名字,不只是一个噱头,它更是和中国的抗战历史有着渊薮。
  餐馆的老板车耀先是一名共产党员,革命时期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先后以饭馆老板的身份掩饰自己,在成都牌坊巷开了“新的面店”、在人民公园大门左侧开了“庶几饭店”。直到1929年他在山桥南街开了“努力餐楼”。从此,这里成为中共四川省委一个秘密的党组织联络点,车耀先就在这个川菜飘香的饭馆里宣传抗日,传播革命。“车老板”把川西地下党创办的《大声周刊》发行部秘密设在努力餐内,并接待过许多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
  
  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
  在“努力餐”开门迎客后不久,车耀先就亲笔书写了一副寓意深远的对联贴在店堂,上联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下联是“论实行三民主义,庶几,庶几!”这副对联是车老板对当时民族问题最切实的关心——解决劳苦大众的吃饭问题。
  一方面 “努力餐”是川内上层进步人士聚会的场所,另一方面,车耀先经常鼓励工友们要把“努力餐”办成闻名全川的餐馆,烹制大众化的名菜,还要做到物美价廉。“努力餐”开辟了一块店堂,特意供应几种快餐,经常提供经济实惠的“大肉蒸饺”、“大众蒸碗饭”等食品和小份的菜肴。“大众蒸碗饭”用三两米放入碗里蒸成,其中拌有碎肉、鲜豆、嫩笋等,有滋有味,顾客吃上一两碗,不需要添加其他菜肴,便可果腹。“大众蒸碗饭”被车耀先称为“革命饭”。
  “大众蒸饺”的个儿特别大,肉馅饱满喷香,一个蒸饺有二两多重,价格便宜,仅相当于两个锅盔(火烧)的钱。每天一开堂,黄包车夫、报童、学生、城市平民等争相前来吃“大众蒸碗饭”和“大肉蒸饺”。
  
  努力餐的看家菜
  在上世纪30年代,“努力餐”首先挂牌开出著名的“海味红烧什锦”。在那时候的成都能找到的“海味”都来自于干菜铺出售的干货,所以“海味红烧什锦”全是干货海味。努力餐的厨师将这些干货用水涨发过,然后才放入什锦中红烧。“努力餐”在开业之初就将这道菜定名为“海味什锦”,于是这道菜自然就成了“努力餐”的看家菜之一。
  “海味什锦”除了有海参鱿鱼等干货海味外,还融入了公鸡、鸭肉、猪舌、肚、心、腰、猪后腿肉、香菌、玉兰片、白果、板栗、鲜胡桃仁等十多件食材,入锅红烧时还要加料酒、冰糖。用12寸大盘盛一份,足够四人进食,售价也不过银六五角(约合今人民币20元)。当然更重要的是,依然是大分量的一盆菜,让人尽兴果腹。
其他文献
仿佛只是跟风洗发水广告甩了甩头发,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就已经落下了帷幕。掐指数数7天的愉快假期,无论与谁为伴,身处何处,各位OL都好歹算是玩过了吧?吃遍了吧?聊够了吧?看烦了吧?收节回家,又该重返职场好一番打拼了吧?可曾想过,抓住节日尾巴大打“人情牌”,进而实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伟大理想呢?    第一招:  食品送同事 礼品送领导    任职某大专院校的LILY老师于此次假期奔赴青岛探亲、旅
期刊
出门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洗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用消毒湿纸巾擦拭把手;电脑键盘、鼠标日日清洁;化妆工具常换常新;冬季大衣干洗归来还要自行紫外线消毒……以上形迹倘若拥有三项以上,是否就会被人看作另类,疑作“洁癖”?行了,如果这一切的出发点并非是强迫症,而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那么,勇敢点吧,就此承认患上“优雅洁癖症”没什么不好。    【名词解释】 “优雅洁癖症”:基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对
期刊
有韩三平的这几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步伐最快的几年,也是最无序、最疯狂的几年。有他的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中国电影究竟是否需要韩三平,让我们听业内人士的说法。无论如何,我们要尊称他一声“三爷”,并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献礼影片的档期过去了,在这个档儿该上的片子都上完了,剩下的就该影评人们忙了,哪个片儿好,哪个片儿差,哪个片儿尚有遗憾,哪个片儿还有空间,都被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差都做成数据对比表
期刊
从2009年6月周迅正式发表和李大齐的分手声明后,另一个名字王朔也随之浮出水面。当然,这个王朔可不是写书的王朔,而是拥有亿万身家的房地产大亨王志才之子,而一向高调恋爱的周迅这一次也显得异常低调,对于这段恋情,她也只用“还不错”来表示。迅姐儿又恋爱了,经过这么多次失败和打击,她仍敢越雷池,不得不说,周迅,恋爱中的战斗机。    媒婆:房祖名  关键词:生日会、388万      早在和李大齐分手之前
期刊
不用多说,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在各个层面,无论工作事业,家庭生活。所谓“她时代”,也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且赋予了现代女性更多丰富的元素。与此同时,女人也拥有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男主外女主内已是过去,甚至,女性在各个环境中都更多跻身决策层。她们有能力为自己,甚至为家庭选择硬件,做重大决策。就前者来说,在过去由男人主导消费的车房,女性同样有能力靠自己的实力选择和购买,进而主宰自己的生活。就后者
期刊
女人们会迷恋雪纺、绸缎所塑造出来的小女人形象不足为奇,然而纵观本季的时尚趋势便会不难发现,百分百罗曼蒂克的柔美女人味似乎已经越来越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一派以凌厉的硬线条横空出世的冷艳风格。从2010的时装周T台到杂志大片,硬女郎风格到底是什么?它大概是指大垫肩、翘肩膀的廓形所组成,传达力量与勇气,你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新线条的硬女郎,但至少应该了解它。    T台新线条  代表品牌:BALMAIN、P
期刊
当成年人们正在他们的“开心网”上偷菜种菜养鱼钓鱼玩得不亦乐乎时,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交友网站,跟开心网一样,那里也能交到许多朋友,还有更多适合孩子的好玩游戏。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节目播出了一条名为“儿童也有开心网,家长忧心忡忡”的新闻,在孩子和家长们中间掀起不小的波澜,孩子们觉得自己的“开心网”被批评了,很愤怒。家长们则觉得这确实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孩子每天去网上交友养宠物,
期刊
豪放味VS婉约味    川菜霸道,也没有霸道得无理,南北菜得以进入,并根据这座人人都是美食家的城市而改变、发展或逐出市场。扎根的菜品都有点看家本事,年复一年,跟着火锅一起凑上了成都人饭桌。北方南方,总有一道菜是成都人的口舌满意的地方。      地理决定文化。从各方各面来说都是北方豪放南方婉约。所谓的菜系自然肯定也是如此。地理因素决定了气候特产甚至习俗嘛。《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说的:“东南之人食水产
期刊
唯美味VS草根味    食客是一座美食之都的精和神,感谢他们的挑剔,也感谢他们的包容,城市里大酒店与小排档共同繁荣,苍蝇馆子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堂而皇之跟星级酒店叫板。不论唯美还是草根,吃来吃去,吃的都是一个态度——对待美食,就像对待生活,富丽堂皇和简陋朴素,都安之若素。      就成都饮食来说,高低贵贱并无明显分野。与其说城市气质使然,不如说劳苦大众的胃口固执而坚强。要知道,川菜再怎么改头换面堂
期刊
“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品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十大文化推动力品牌”,这是“同一首歌”的栏目介绍。在中国除了春晚,观众看得最多的晚会就是“同一首歌”。这档创办于2000年1月27日的央视王牌节目,按理说不会遭遇被停播的命运,但事实往往令人意外,2009年10月,同一首歌传出被停播的新闻,虽然央视出面证明这是谣言,但同一首歌的收视率降低,观众流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