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华教授诊治痛风经验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济华教授认为,痛风的证候特征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肾亏虚,标实是湿热、痰浊、毒瘀。他运用分期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辨证为湿热毒邪浊瘀,痹阻经络关节,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法;临床缓解期辨证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以补益脾肾、兼治痰瘀为法;同时强调生活调摄的重要性。
  【关键词】 痛风;中医药治疗;经验;中医师;王济华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5.013
  王济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和创始人,河南省知名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的研究30余年,学验俱丰。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体内血尿酸升高而引起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关节变形、泌尿系结石,以及痛风性肾病等[1]。痛风素有“疾病之王,王之疾病”之称,常在夜间急性发作,以单关节受累为主,尤其是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多累及踝、膝关节,重者四肢关节、肌肉及肌腱皆可累及。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者越来越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笔者有幸跟随王济华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痛风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痛风的病因病机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古有“虎咬风”“历节风”“疔疮”等多种称谓。元·朱丹溪首先提出痛风病名,其《丹溪心法》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后世遂沿用之。《类证治裁》云:“痛风,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这些论述形象地描述了痛风的发病特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常常急性发作。
  王济华教授认为,痛风的基本证候特征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肾亏虚,标实是湿热、痰浊、毒瘀。湿浊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究其原因,既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又与后天生活无节相联。
  所谓先天禀赋不足,多责之脾肾二脏。痛风的发生往往有遗传因素,这与先天禀赋不足密切相关[2]。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水液,主气化,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则水湿停滞。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则湿浊内生[3]。《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湿停滞,或成饮成痰,或蕴久化热,湿热痰浊停滞日久,痹阻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发为痛风。说明痛风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另外,从经络循行理论也证实了痛风与脾关系密切。痛风好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足太阴脾经循行起始于此处。《灵枢·经脉》云:“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末端,沿内侧赤白肉际过跖趾关节上行内踝前,绕踝再上三寸交肝肾,行于肝内上八寸,交肝走前膝股行……”脾健则湿浊之邪难以留滞,经络运行畅通,病无由以生;脾虚则湿浊停滞,经气不利而痛风易作。另外,王济华教授反复强调后天因素在痛风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形成往往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中患者多饮食不节,如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化热。正如龚廷贤《万病回春》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景岳全书》记载“自内而至者,以肥甘过度,酒食无节,或多食酪湿热等物,致令热聚下焦,走注足胫,而日见肿痛”。
  王济华教授指出,痛风往往呈急性发作,快如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痛风的发生也与肝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常见一些痛风患者因劳累过度或情志不畅诱发或加重。长期精神紧张,或忧郁恼怒,或劳累过度,耗伤肝血,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失健运而水湿停滞。
  湿浊之邪停滞日久,生成热毒,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气血闭阻不通,引起关节红肿热痛。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关节肿痛主要以下肢尤其是足趾关节为主。水湿停滞,痰瘀互结,炼久成石,凝结于骨骸或关节肌肉,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溃烂流出白色脂浊,久则耗伤正气,疾病由实转为虚实夹杂;湿热流注下焦,往往出现尿血、石淋等症,形成泌尿系结石。湿热浊毒瘀结日久,失治或误治,脾肾亏虚较甚,不能气化水湿,湿浊不能排泄而形成关格之危候。湿热浊瘀痹阻经络,导致脉道不利,往往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使病情复杂难愈。
  2 痛风的分期辨证及治疗
  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以足趾关节或膝踝关节多见。症见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在夜间急性发作,伴发热,烦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毒邪浊瘀,痹阻经络关节。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明显升高,血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升高,本期多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关节所致,这一阶段重在控制症状,改善关节肿痛,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4]。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以四妙散加减,药用土茯苓、萆薢、山慈菇、葛根、牡丹皮、赤芍、防己、川牛膝、黄柏、生薏苡仁、白术、威灵仙、陈皮,水煎服。诸药合用,使热毒得解,湿邪得清,瘀血得除。王济华教授常常重用土茯苓,认为土茯苓健脾胃、祛风湿、搜剔湿热,功效卓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土茯苓有明显的降尿酸、降血脂和保护肾脏功能作用[5-7]。王济华教授善用葛根治疗痛风,认为该药能扩张血管,有利于尿酸的排泄。研究证实,葛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8-9]。另外,热毒明显者,加蒲公英、忍冬藤或虎杖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功;疼痛明显者,加川芎、延胡索活血止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便泄浊;关节肿胀明显者,加白茅根、茵陈利湿消肿。
  临床缓解期或间歇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缓解,时轻时重,常因劳累、饮食不节等诱发或加重,或关节肿胀持久不消,皮色紫暗,或关节僵硬变形,或有痛风石形成,部分患者无症状而以高尿酸血症为主,伴有畏寒喜暖、乏力倦怠、腰膝酸困、食欲不振,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舌体偏胖,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这一阶段常常病情复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痛风石形成,或有肾结石,甚至合并肾功能不全。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涤痰化瘀为辅,重点补益脾肾,兼治痰瘀,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减少病情反复。以四君子汤和双合汤加减,药用黄芪、茯苓、苍术、白术、陈皮、薏苡仁、怀牛膝、山茱萸、桃仁、红花、当归、白芍、泽兰、山慈菇、威灵仙、葛根等。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者,加炒穿山甲、僵蚕、土鳖虫、全蝎等搜痰通络;有痛风石者,加浙贝母、白芥子、胆南星、皂角刺等加强软坚散结;痛风石破溃者,加黄芪、玄参、当归补气养血,托毒生肌;腰膝酸困、畏寒明显者,加桑寄生、杜仲、续断、淫羊藿、巴戟天等补肾助阳;下肢浮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大腹皮以利水消肿;合并高血压者,加豨莶草、海桐皮利湿降压;合并高血脂者,加决明子、荷叶、山楂、何首乌调脂化瘀;合并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化石通淋。   痛风的分期是相对而言,临床中应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急性期以治标为先,清热祛湿,化瘀止痛;缓解期以治本为主,健脾补肾,化湿通络。分清主次,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控制症状、降低尿酸、减少复发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王济华教授还强调生活调摄的重要性,如建议患者改善饮食习惯,避免高嘌呤饮食(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海鲜等)和中等嘌呤饮食(如鱼虾、肉类及菠菜等)的摄入,严格戒酒,减少抑制尿酸排泄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的使用,适当锻炼,生活有节律。这些因素对预防痛风的发生都非常重要。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5岁。既往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4年,每年发作5~7次,双手、双足多处痛风石形成,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5年余,生活无规律。患者1周前中午聚餐时暴饮大量啤酒,至夜间突然出现右足第一足趾关节红肿,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先后服用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效果不佳。于2011年6月23日上午就诊,被家人用轮椅推入诊室,查体发现右跖趾关节红肿,压痛(Ⅲ级),局部灼热,伴表情痛苦,烦躁不安,睡眠差,大便干结,舌质红,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示WBC 11.3×109·L-1,PLT 380×109·L-1,谷丙转氨酶(ALT)56 U·L-1,谷草转氨酶(AST)48 U·L-1,血尿酸(UA)620 μmol·L-1,血肌酐(Cr)140 μmol·L-1,胆固醇(CH)6.9 μmol·L-1,三酰甘油(TG)3.47 μmol·L-1,ESR 70 mm·h-1,CRP 45.7 mg·L-1。西医诊断: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②痛风石形成。中医诊断:痹病,湿热痹阻证。病因为平素脾肾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停滞,加上过食肥甘厚味,水湿痰浊郁久化热,停于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宜清热祛湿,解毒活瘀。处方:土茯苓60 g、萆薢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防己10 g、白茅根30 g、川牛膝15 g、黄柏10 g、生薏苡仁30 g、大黄6 g、威灵仙15 g、葛根20 g、山慈菇10 g。7剂,水煎服。
  2011年7月2日二诊,患者关节肿痛明显缓解,但仍有轻度肿胀,能正常行走,大便通畅,夜间睡眠也有所好转。王济华教授认为热势已减,湿浊仍重,应守方守法,巩固治疗。继服7剂。
  2011年7月10日三诊,患者关节肿痛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舌质淡红,舌体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ESR、CRP均正常,CH 6.2 μmol·L-1,TG 2.60 μmol·L-1,较前明显好转。在前方基础上,土茯苓减至30 g,去防己、大黄以防苦寒伤脾;加苍术、白术、山茱萸、怀牛膝、何首乌补益脾肾,服用3个月。同时劳逸结合,低嘌呤饮食。随访2年,病情未再反复。
  按语:王济华教授指出,痛风在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解毒为主,减轻和消除关节肿痛;缓解期治以补益脾肾为主,结合饮食起居调理,方能减少病情反复。
  4 参考文献
  [1] 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15-1217.
  [2] 侯蕾蕾,赵心童,贺圣文,等.痛风遗传易感基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63-665.
  [3] 杨良山,钟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53-56.
  [4] 郭洪涛,郑光,王济华,等.利用文本挖掘探索痛风证药特点[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38-40.
  [5] 时慧君.重用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J].中医杂志,2002,43(1):12.
  [6] 孙红,王少明,庄捷,等.土茯苓等中药抑制URAT1表达及降尿酸作用筛选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4):403-407.
  [7] 徐婷婷,承志凯,尹莲.土茯苓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药材,2012,35(4):582-585.
  [8] 马越,吕圭源,陈素红,等.葛根提取物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初探[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3):241-244.
  [9] 于瑞丽,陈素红,吕圭,等.葛根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尿酸及血脂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55-458.
  收稿日期:2015-01-06;修回日期:2015-03-1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复方威灵仙熏洗联合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4例。A组单纯给予复方威灵仙洗剂熏洗;B组单纯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浓度为30 ?g·mL-1的医用臭氧;C组采用2种方法联合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6周,在治疗结束后的第1,3,5个月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随访,在治疗结束后  5个月采用Lysh
期刊
【摘 要】 冬令进补膏方,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广大中医师在长期运用膏方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膏方在防治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膏方;治疗探讨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7.01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累及全身活动性关节,膝关节为其好
期刊
【摘 要】 肾虚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病机之一,目前以补肾活血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优势,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补肾活血法;肾虚;瘀血;免疫机制;骨保护机制  doi:10.3969/j.issn.2095-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不负重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不负重功能锻炼,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优14例,良1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优10例,良14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透骨消痛胶囊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基质多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1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该药保护骨关节炎软骨基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泰灵组,透骨消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Hulth法造模,造模后5周给予药物治疗,灌胃8周。甲苯胺蓝染色、AB-PAS染色观察软
期刊
【摘 要】 软骨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多糖、水,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过度丢失对骨关节炎的病理进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控软骨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丢失可以起到保护软骨、促进软骨修复、维护正常的关节生物学特性的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归纳电针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发现电针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炎症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过度丢失,从而延缓软骨衰变。  【关键词】
期刊
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与胫骨结节下闭合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37例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实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指导,包括进行术前准备与情志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与Ilizarov外固定架护理、康复训练指导,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6~38个月,中位数17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6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骨性标志及软组织标志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重度髋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侧假体定位参考依据的临床效果及其技术操作要点。方法:对31例重度髋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骨性标志与软组织标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髋臼侧假体定位,术后测量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随访6~39个月,平均(22.0±1.7)个月,观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改变情况。
期刊
【摘 要】 基于骨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为本痿标痹,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主要病理变化,炎症反应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从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探讨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的科学内涵,提出软骨细胞凋亡为本痿范畴,炎症反应是标痹体现,可为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参考和可行性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
期刊
【摘 要】 膝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膝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平均寿命的延长,患病率迅速上升,治疗方法目前虽然颇多,但尚无单一的特效治疗方法。腧穴疗法直接刺激腧穴及病变局部,借腧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及特殊作用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文章总结目前通过刺激腧穴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