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邮:千年古村以“傩”闻名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江西省南丰县中部的三溪乡石邮村,是一个风光旖旎,并以傩(nuo)闻名的千年古村。著名纪实摄影家晋永权曾和他的两名记者同事,从1995年开始在石邮村连续度过五个春节后,写出了介绍石邮村的专著《最后的汉族》,他认为“我们很难找到这样地道的汉族村落了。它是人们研究汉族文化和组织形式的一块微雕艺术品。”
  独特的头人制度
  石邮村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据说,村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子中的主体建筑建于清末民初,虽然已经有些破败,但仍然显得尊贵。石邮村现有人口1100多。吴姓是村里的大户,世代传承的头人有24位,1980年代中期经协商,又增加了12名。
  石邮傩舞始于汉代,是我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傩文化表现形态,是傩文化的浓缩和典型。吴氏《族谱·乡傩记》还记载并描述了石邮傩的历史盛况:“元宵后一日,灯烛辉煌,金鼓齐喧,诗歌互唱,手执铁链,铮铮然有声。房室堂厅,遍处驱逐,以除不祥,神威达旦。是夜寂然,鸡犬无声,乡人又名曰‘搜傩’。”从傩事活动中可以管窥出这个千年古村所承袭的井然秩序和淳厚民风。
  石邮傩之所以千百年来仍保持如此浓郁的原汁原味,除了傩的神圣令人敬畏,还靠了头人制度的维护。
  头人制度自乾隆时期遗传下来。这个威严的称号,代表了类似封建家长制一样严格的宗法制度。解放前,头人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村落像个大家庭,头人是家长。凡村里不守祠规,藐视族长的不孝子孙,或者是伤风败俗者,都要受到头人的管制,轻则罚打,重则赶出村子。头人制度虽没有形成文字,但通过口传和实际操作,和傩舞一样长久未变,并逐渐臻于完善。
  头人是傩班的领头,但不拿一分钱报酬。头人专管傩事,主要是维护传统的秩序不能有丝毫改变,保证傩的原始状态得以传承,并决定傩班的人选和经费开支。傩班八个弟子,进班时由头人严格挑选,跳傩中有头人监督,圆傩后,头人要进行评价,好的表扬,差的批评,表现太差的甚至要开除。
  开除的方式是将名字和原因写在纸上,贴到傩神庙门上,通知他以后不再来傩班了。这种惩罚方式很奏效,既维护了傩神的尊严,也保证了傩班弟子不论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来参加跳傩,从早到晚,不得离开,否则就要受到头人的惩罚。严格的制度约束着弟子,所以,有的人在外面做生意,到时也会毅然抛弃赚钱的机会回家跳傩。
  头人还严格地执行傩班的晋升规则。傩班八个弟子,分有等级,从大伯、二伯排到八伯,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进傩班得从老八做起,先挑担子,从干重活一步步升到老七、老六……晋级的条件是,排行在前的人去世,或被头人逐出傩班造成了空缺,后面的人才能逐个前移升级。
  头人就是这样严格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唯恐触怒傩神,所以要竭尽全力维护传统。
  古朴的傩式建筑
  石邮村坐落在丘陵坡地上,四面群山环抱,聚居着200多户人家,建有100多幢房屋,整个村子的布局和建筑皆与傩或傩事活动有关。
  清朝末年重建的《吴氏族谱》上,有幅绘制的石邮村全图,村子犹如一个椭圆形的蛋,脱了一半壳,露出的是村舍,还藏在壳内的是树林。傩神庙立在村子一头,依着清澈的柏丈河,恰似美丽的凤凰,脱颖而出,正昂起头朝着河对岸的荷石寨,跃跃欲飞。
  在石邮村的“东为祠堂”旁有一棵树龄1300年的古樟树。虽逾千年,依然枝繁叶茂,巍峨挺拔,庇护着千年古村的子孙后代。据石邮村吴氏《族谱》记载:“古樟树者,昔系庙堂,宋供观音,清祀城隍。”为感其福泽绵延,石邮村村民年年在这里祈福傩神、傩树,保佑村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万代长盛”。
  从空中鸟瞰,整个村子似傩舞的一张脸谱,布局和风格是典型的傩式建筑。村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傩神庙。最初建在村外嵊头山,清乾隆46年搬迁到村边的孝子里,坐北朝南,占地100余平方米,门楣石匾上“傩神庙”三个大字,雄浑遒劲,门柱上篆有“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两侧演墙转折处,配有“爵禄封侯”、“平安吉庆”的石幡条屏。门前一块大空地,系跳傩场所,同时也用于搭台演戏。
  散布各方的还有七座门楼、两个祠堂和万寿宫、师善堂。其中以东祠堂和村中“世沐恩光”门楼为佳。东祠堂坐落村东头,高大宏伟,气势堂皇,采用全木结构,房梁门窗都有雕刻,龙凤花鸟栩栩如生,虽然房屋宏大,但雕镂得近乎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村里有两个牌坊,孝行坊和烈女坊。孝行坊系全木结构,斗拱巧妙,雕刻精细,风格独特,实属罕见,是为了表彰一个叫吴驹的大孝子,危急关头替父殉难的美德。这些内容也融进了傩,跳傩时,进庙门和进家门,都要口念诵词,共15首,以赞美孝顺、忠义、贞洁等传统美德为内容。其中一首《孝行坊》,就有“非因丹青汗烛香,代父殒身性自当”歌颂孝子的诗句。
  石邮村民世代耕耘,为官经商者较少,故豪宅大院不多,以小巧民居为主,但很有特色。每座房屋都有一个“月宫”,即厅堂前的一块露天空地,月亮可以直接照射下来,站在月宫里仰望天空,天就像一弯月牙。原来,月宫的屋檐与厅堂的屋檐近在咫尺,天空在两檐之间只能露出月牙形的脸庞。他们所以要建月宫,是为跳傩的需要。跳傩时,厅堂当舞台,傩在厅堂上跳,月宫为观众席,全家人在月宫里观看,表现出人对傩的敬畏,所以盖房时,都特意加高了厅堂,显示出台上台下,形成一个自然的舞台。
  坚毅的傩神崇拜
  在石邮,傩是神圣的,村里的整个秩序都依附于傩而存在、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根系。跳傩期间,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神的氛围之中。石邮的傩是真正原汁原味的汉民族艺术,傩的主题与生命、尊严、生殖、力量、崇拜有关,所以石邮的一切都依附傩,都离不了傩。
  石邮人笃信傩神,他们很少进寺殿拜佛,一年到头只求傩神,所以,村里的“福主殿”形同虚设。石邮人称傩舞表演为“跳傩”。跳傩是极端庄重的一种仪式,一种秩序,当跳傩的人戴上面具后,就有了一种威严,村里人都把他们看做神,他们便成了神的化身,享受神的礼遇,不用拘泥于人之常情。但是,跳傩的规则包括内容和动作都是天经地义的,不允许任何更改和走样。
  跳傩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搜傩”仪式极其热烈隆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在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赶到石邮村自己的亲戚家中来,村里往往也要摆上几桌到几十桌,集中招待一些来此地观傩的“上面人”。
  “搜傩”当晚,整个村庄沉浸在一派狂欢、神秘,而又不失庄重的气氛之中。人们拥挤在傩神庙里,此刻,神案上早已摆上硕大无比的蜡烛,庙内薰香弥漫,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喝了白酒、谷烧酒的人们此刻大都兴奋难耐。庙门外,几十只火铳随鞭炮一起并列。仪式开始前,一位德高望重的头人口中念念有词,引领傩班众弟子跪在神案前,面对神龛上的面具三叩九拜,执问卦,祈祷傩神降下吉意。
  突然,鞭炮、火铳、鼓声四起,傩班似乎在顷刻之间领到了傩神的旨意,迅疾冲出傩神庙,开始挨家挨户“索室殴疫”。所到之处,每户都在厅堂内供好了“三牲傩饭”,虔诚恭迎。傩戏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跳傩时由村民们扮演的傩神要戴上各具象征意义的面具,面具是木雕的,既有宗教人物,如开山、钟馗等,也有世俗人物,如傩公、傩婆等,每个面具都有自己的名称,背后更有离奇的传说。当地人把面具当作圣物看待,凡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
  看客对傩舞的内容似乎各取所需,最认真的是老年人;最沉默的是中年人;最无所谓的是年轻人;最闹腾的仍是孩子们;最辛苦的则是这些跳傩的“伯”们。不管如何,跳傩舞的那种浓厚虔诚氛围,则是有目共睹的。
其他文献
拥有中国一半人口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却相对落后,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远不及城市学生,特别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不被重视。随着我国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已被视为加强农村地区教育的重点抓手。  2014年7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
期刊
进入太行山腹地,距河南辉县70公里处,有一个海拔1752米的原始村庄——郭亮村,它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密林山中。抵达郭亮村,须穿行太行大峡谷,从沙窑乡乡汉寨坝顺天梯登崖顶。这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1972年春节,郭亮村十三名壮士顶着风雪,腰系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由此炸碎了祖辈的封闭与贫困,开辟了新道。  郭亮村
期刊
人活九十岁,是一件值得别人羡慕的事情,可是6月29日,陕西省乾县的一位89岁的老人杨满胜却选择用绳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老人所在的城关镇丈八头村村民称:“三个儿没人要老汉住嘛!三个儿子(房子)都盖得好得很。”  杨满胜89岁,在当下农村,也确实是长寿之人了,其自杀无疑是让人遗憾的。但透过杨满胜老人的自杀行为,我们显然还清楚地看到了一些农村养老问题的“短板”:  其一,子女孝心缺失的“短板”。俗话说“
期刊
近年来,全国各级团组织牢牢把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工作和以促进学业就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工作这两条主线,不断加大对新疆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在新疆建设和发展中奉献青春。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日前在团中央书记处专题学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举全团之力,整合多方资源
期刊
近日,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暨青年创业论坛在北京举行。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出席活动并讲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主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介绍大赛情况。大赛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创业青年代表、创业服务机构代表、创业投资机构代表等260余人参加。  首届中国
期刊
徽州人爱戏,由来已久。东晋时就有“宴会辄令倡伎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习惯,乡镇村野普遍唱戏,除婚礼、丧事上的演出,连败于诉讼或输于乡规也要罚戏一台。如此年年唱代代演,爱好“搭台唱戏”的徽州人最后竟将徽戏唱进皇宫,促成了国粹京剧华丽登场。  歙县诸多乡村至今留有不少雕栏朱楹、飞檐翘角的戏台,如璜田戏台、白杨王村戏台、堨田凹凸山房戏院等。乡村年轻人看戏台,情感上有一种自然的疏离;年长者看戏台,眼神中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去年,《时代周刊》以“一个没有蜜蜂的世界”为题做封面报道,美国甚至定8月17日为全国蜜蜂日。专家指出“与蝙蝠、鸟雀、蝴蝶一样,蜜蜂为每年作为约200亿美元食品来源的植物传播花粉,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疾病、农药和栖息地消失,蜜蜂和其他一些野生传粉昆虫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本期就带大家走近世界各地的养蜂
期刊
穿过国家图书馆大厅直下一楼,一个安静而热闹的展厅额外引人注意。音像展区里的屏幕上正放映着陕西汉中杆秤的制作过程,许多观众认真地浏览着周围每一个橱窗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物,报刊、理论文献、专项图书、音像制品……  7月14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持续一个月的展览顺利结束,展览展出了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出版物奖项的非遗出版
期刊
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因地少人多,徽州本土的物资供给能力有限,人们蜂拥而出,学手艺、学做生意,求食于四方,由此形成一支强大的商业队伍——徽商。到明清时代,徽州商人已经多至成年男子的70%。  在光宗耀祖等宗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下,旅居外地的徽商们源源不断地将财富输回故土,兴文运,奖耕读,进而促使更多徽州子弟由科举入仕,亦儒亦贾,影响至今。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清晨,
期刊
关于星巴克的书很多,但是有些公开的“秘密”从来没有人分享过。比如星巴克座位的“秘密”。直到今天,星巴克座位的款式类型到底有多少,估计没有人去统计过。  单人无扶手沙发——这是比较舒服的沙发。可这样的沙发,不管你用电脑,还是想和对面的朋友聊天,都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有扶手单人沙发——有了扶手,自然舒服很多了,算是星巴克里的抢手货之一。但是从功能上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桌子仍然不适合使用电脑工作,就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