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带薪休假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于2008年便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10年过去,该制度却始终未得到全面落实。从假日经济的角度审视,带薪休假是否能够促进旅游消费,具有经济效应,这是研究中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重要议题,需要细致的定量测算支持。文章建立“假日一消费模型”,利用原国家旅游局的多省市调查数据,分析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子类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带薪休假每增加10%,个体的旅游消费将有望增加1.69%,带薪休假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对此,文章提出,坚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具有真实的经济社会效应。并且,可以通过优化假日结构来加速带薪休假的落实,如鼓励个人和企业将带薪休假和周休日结合,形成富有效率的“机动黄金周”,或将带薪休假与公共假日相结合,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效应。
  [关键词]带薪休假;假日经济;消费模型;旅游消费;消费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6-0014-14
  Doi: 10.19765/j.cnkl.1002-5006.2019.06.007
  引 言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较早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但在落实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在当前阶段,我国面临供给端结构性改革的重任,亟须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释放员工的创新力,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在这种局面下,强化对带薪休假的落实、检验甚至倒逼企业进行人性化管理、提升经济效率刻不容缓。因此,各个领域需要提前研究带薪休假对本行业的重大影响。旅游业作为国家拉动内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曾利用独特的黄金周制度有效拉动了旅游需求,为促进内需贡献了积极力量。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显著释放,黄金周和固定公休日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假日旅游需求,并由于假日机制不灵活、交通拥堵、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负面问题广受诟病,人们对黄金周等假日制度的旅游消费拉动作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这种背景下,带薪休假作为一种广受采用的国际假日制度经验,被进一步提到议事表上来,国家也加快出台了相关政策(表1)。带薪休假的落实与假日制度的改革问题日益得到学界、产业界和政策决策者的关注。但遗憾的是,不仅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对带薪休假的旅游消费效应的经验研究均较为匮乏,对于带薪休假是否有效拉动旅游需求,仍缺乏统一的认识。王琪延、马琳通过研究表明,带薪休假产生的闲暇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也有学者提出,假期时间的增加不一定能促进消费,甚至存在“消费陷阱”,即并不促进总消费,仅是消费在时间上的转移。针对该争论,目前仍缺乏基于理论构架的大规模实证检验。鉴于此,本文利用原中国国家旅游局的一次大规模全国调查数据,基于旅游效用函数理论验证带薪休假的实际消费影响,本研究不仅有利于解答带薪休假的旅游消费效应问题,从理论模型构建、大规模数据实证检验对已有研究进行有力的补充,同时提出实践建议,帮助企业应对带薪休假落实后的产业机会、协助政府寻求推进带薪休假的新依据和新抓手,应对近年来带薪休假制度呼声高涨的态势。
  在以往的研究中,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旅游相关特征及心理特征。首先,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的首要因素。Downward和Lumsdon指出,家庭收入与旅游消费具有直接关系,这在Abbruzzo等对西班牙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在更为宏观层面,Wang探讨了人均GDP与国际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高储蓄国家会对旅游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旅游被视为奢侈品。其次,人口统计特征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婚姻地位、国籍、居住地性质、语言、职业、种族。其中,年龄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如Bernini和Cracolici即分析了年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不同生命周期的旅游决策。再者,旅游相关特征也影响着旅游消费,包括住宿、活动、目的地、旅游信息来源、停留天数、先前旅游经验、旅行目的、旅行距离等。最后,观念与态度、对旅行的看法、旅游动机这些心理因素同样会对旅游消费产生作用。这些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先行文献对约束消费的经济因素(如收入变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约束旅游消费的另两个重要变量——时间因素和政策因素的综合研究较匮乏。而带薪休假既是约束个体自由出游的时间变量,又是国家和企业制定的政策变量,通过研究带薪休假的旅游消费作用,能同时分析产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对旅游业的作用,其实践意义更为广阔。 本文的篇章结构如下:第1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带薪休假与旅游消费的相关研究成果。第2部分建立理论模型,证明带薪休假和旅游消费的内在机理。第3部分利用原国家旅游局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研究结果。第4部分是讨论和结论。最后是建议。
  1 文献综述
  1.1带薪休假的起源和定义
  带薪休假,亦称带薪年休假,是指具备一定工作年限的员工每年可以享受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的假期。与病假、事假、产假、探亲假等其他休假形式不同的是,带薪休假的时间约束性较低,以消除疲惫、恢复身心为目的,形式上以休闲和度假为主,没有明确的事务性,它们一起与法定公休假(节假日)共同构成完整的休假制度。
  现代带薪年休假制度起源于法国,1936年其颁布法令规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带薪年休两周。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有享受休息和休闲的权利,包括受合理限制的工作时间和定期的带薪休假”。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进一步规定,各国政府应“合理限制工时,保证人人享有定期带薪休假和带薪公共假日”。带薪休假制度逐渐在全球推行,至今,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均已在立法上保障10天以上的带薪年假。我国带薪休假正式出现在1954年《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團体、各级公务员单位等可以根据本单位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批分次安排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2008年,国务院施行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和人社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于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得相对具体详细,是我国目前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主要法律依据。至此,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正式确立。   P6=7b61+6b62+5b63+4b64+3b65+2b66+lb66=4.579
  P7=77b7l+6b72+5b73+4b74+3b75+2b76+lb77=4.442
  继而,结合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制约层指标权重,可得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最终评价集:A=W*B=(0.173, 0.235, 0.231, 0.202, 0.100, 0.041,0.019)。
  同理,经过对最终评价集去模糊值计算,可得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P=7x0.173+6x0.235+5×0.231+4×0.202+3×0.100+2×0.04l+lx0.019=4.978。
  本文将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很不满”“比较不满”“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7个等级,按照评价结果的偏态分布将对应的分值区间设置为[0,1.5]、(1.5,3]、(3,4.5]、(4.5,5]、(5,5.5]、(5.5,6]、(6,7]。森林公园游客总体满意度及各制约层指标的满意度等级划分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森林公园游客总体满意度(TS)处于“一般”等级,自然环境(NE)的满意度等级位于“很满意”水平,高于整体满意度等级。森林公园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能够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虽然达到游客满意,但距离非常满意等级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质量(SQ)、旅游消费价格(CP)、基础设施(IF)、旅游吸引物(TA)以及旅游设施(TF)的满意度等级为“一般”,与整体满意度等级持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只有一项旅游信息与通讯(IC)的满意度等级为“比较不满”,低于整体满意度水平,是需要重点提升的维度。
  2.4 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自然环境是森林公园景区发展旅游的基本要素,也是森林公园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的基本属性。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测量等级为“很满意”,说明森林生态观光资源满足了游客出游的基本需求,达到了出游期望。而旅游吸引物的满意度测量等级却为“一般”,表明森林公园有生态景观作为强势资源,但却缺乏刺激市场的兴奋点。故景区应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增强旅游吸引力。例如可以开发森林旅游体验产品,依据自身特色设定体验主题,像娱乐体验、逃避体验、教育体验、挑战自我体验等,不仅能够解决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种类的单一性问题,还能防止游客在单纯的森林观光中产生单调、乏味的负面情绪。 旅游服务质量的培育和提升一直是森林公园景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满意度评价等级却仅为“一般”。这说明景区在全域旅游指导下实施景区门票免费后,景区内的软件服务质量并没有及时跟进。森林公园景区的旅游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服务需求上,如简单的旅游咨询、景区公共交通服务以及投诉处理等。全面的高质量目的地建设需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接待服务。景区服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服务技巧、热情的服务态度,才能为解答游客疑问提供快捷服务,为游客营造一个放心、舒心、称心的旅游氛围。
  旅游消费价格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游客满意度等级却处于“一般”水平。究其原因,游客对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项目以及景区小交通价格的合理情况打分不一,评分较低的因素拉低了旅游消费价格满意度。在森林公园旅游地属性类别划分中,门票价格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属性娜,,王顺山森林公园门票免费,在评价集R2中,对门票价格持“非常满意”态度的游客比例最高,为32.01%,使得游客对门票价格这一项的评价达到了
  个体的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费倾向是假日时间的函数,即θ=θ(t),б=б(t)。求解出c对假日时间t的一阶条件:
  从式(11)容易看出,对于假日t,如果随着该假日的时间增加,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费倾向同时增加,那么旅游消费就一定会增加。带薪休假作为一种典型的假日类型,如果满足上述条件,便会对个体的旅游消费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上,可引发出本文的假设l。
  假设1(强条件):当人们的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费倾向呈现同步增长时,带薪休假会显著促进个体的旅游消费
  假设1预测在某种条件下,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该假设的前提条件非常强,需要该假日中的边际出游意愿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时为正,才能导致假日增量对旅游消费产生正向拉动。然而,如此强的假设前提未必总是存在。更为一般的情形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带薪休假天数的增加,个体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呈现递减假依然会对旅游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假设2(弱条件):只要人们在带薪休假假日中的出游意愿足够强,带薪休假就会显著促进个体的旅游消费
  本文以下部分的任务便是利用中国的跨区域数据来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并结合假设中所涉及的前提条件,讨论和解释带薪休假释放消费效应的机理和要点。
  3 实证检验
  3.1 数据和样本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原国家旅游局2016年“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China Tourism and LeisureSurvey, CTLS)。CTLS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和人口比例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为了使调查更具有全国代表性,在选取调查城市时,按照“划分区域一确定数量一综合权衡”的原则,首先划分样本区域,具体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及西南7大地区。其次,根据各区域人口规模(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比例,计算出每个区域需要调查的城市数量,确立华东地区调查4个城市,华南2个,华中2个,华北1个,西南2个,东北3个,西北2个。
  由于人均GDP水平与地区国民旅游需求具有正比关系,因此,对16个城市根据人均GDP水平来划分样本配额。其中,北京占比10.7%,依次为上海(10.9%)、广州(13.3%)、成都(5.5%)、武汉(8.1%)、沈陽(6.5%)、西安(4.5%)、南京(9.1%)、吉林(3.7%)、珠海(11.3%)、兰州(3.6%)、扬州(5.4%)、齐齐哈尔(1.5%)、连云港(2.5%)、开封(1.8%)、遵义(1.6%)。CTLS涵盖7大地区一线至四线的16个城市,共收集8149个有效样本,具有较好的全国代表性。   在具体的调查方式上,该调查主要采取拦截访问和网络在线调查互相补充的方式。首先,根据每个区所占城区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出所需执行地块数;其次,采用等概率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地块;最后,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在选取拦截地点时确保满足以下条件:(1)拦截地点需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区;(2)每个拦截地点的直线距离必须大于5000米;(3)拦截地点为商超、公园、小区等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地区;(4)每个拦截地点执行样本不超过20个;(5)要求访员在访问过程中自行控制样本量的配额。
  CTLS收集了人们对休闲的观念、休闲时间使用、旅游休闲偏好和休闲现状的一手数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CTLS不仅包括人们不同假日的休假时间、国内旅游消费数据,并且包含各类人口统计特征数据。本文从该项调查中选择样本,去除了假日和旅游消费相关的缺失值,且由于主要关注城镇居民的情况,因此也删除居住地为农村地区的数据,最后得到2802个有效观测值。
  3.2 变量选取
  本部分旨在验证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的真实影响。因此,因变量是受访者的国内旅游消费(不含港、澳、台旅游消费)。为了全面考察
  带薪休假对各类旅游消费的细致影响,将国内旅游消费分解为交通、住宿、餐饮、门票、购物和娱乐6类子消费。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类似研究并未包括门票消费,但在中国,门票消费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门票经济”是中国旅游经济的一大特色。因此,门票消费被纳入本文研究中,是对先行文献的有力补充。
  本文的核心自变量是受访者2016年实际享有的带薪休假天数(paid vacation,PV),通过调查问题(B6)“请问您在2016年大概享受了多少天的带薪年休假?”来获取变量值。因变量和核心自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2所示。
  本文的控制變量分两类,一类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其他旅行时间变量,具体为受访者享有的公共假日(含春节)(public holiday,PH)、“十一”黄金周(“National Day”Golden Week,NDGW)和周休日(week break,WB)的实际天数。春节、元旦、清明、“五一”劳动节、端午、中秋节等公共假日变量通过调查问题(B4)“您在以下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期间享受了多少天的假日?”来获取变量值。“十一”黄金周是围绕国庆节(10月1日)所形成的7天长假,将邻近的周末拼移而成。“十一”黄金周因其对旅游消费的刺激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调查问题(B407)“您在2016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享受了多少天的假日?”来获取该变量的取值。周休日的变量取值来自调查问题(B2)“2016年您每周平均休息几天?”来获取变量值。另一类控制变量是人口统计变量。考虑到对个体旅游消费的人口统计变量,根据以往文献,本文控制了收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变量。大部分研究表明收入是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支出预算的近似变量。并且,消费函数理论也证明收入对消费的重要作用。大部分研究支持收入对旅游消费者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性别是被普遍考虑的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并发现女性游客通常人均消费更高。年龄和教育通常与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联系。通常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因其更高的收入能力和较好的知识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旅游消费水平。同理,职业也被认为是影响个体旅游消费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Marrocu等在分析旅游消费影响因素时考虑了4种职业地位:有工作、失业、退休和学生。但鉴于中国国情,本文将职业分为体制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者、国有企业职工)与体制外(如个体户等),旨在充分考虑不同职业和不同体制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控制变量的统计特征如表3所示。从不同假期来看,公共假日平均有19.5天、4.2个标准差,中值与最大值相等为22天,说明假日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十一”黄金周平均休假6.2天,接近最大值,有1.6个标准差。女性占比50.8%,基本与男性(49.2%)持平。28.5%为31-40岁的中青年。职业中体制外的占57.7%。77.6%受访者受过高等教育。平均月收入较高,为7996.6元,说明具有旅游能力的个人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范围在550-10 000元不等,标准差较大。
  3.3 计量策略
  在计量模型中,核心自变量是带薪休假(PL)。控制变量包括公共假日(PH)、“十一”黄金周(NDGW)和周休(WB),控制变量Ci包括收入、年龄、性别、教育和职业变量。计量回归方程为:DTE, =β。+β1PL+β2PH+,β3GDGW+β4WB +β1C1+ε1
  (12)
  式(12)中,DTE.为第i个受访者的国内旅游消费。β。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为各类假日的系
  数,β1为第i个控制变量的系数,ε1为误差项。
  为了直接展现带薪休假和其他假日对个体旅游消费的作用,在模型中旅游消费和旅游时间变量都采用对数形式,故这些自变量的系数为弹性概念。在回归模型中,旅游消费使用对数是近来研究较常见且推荐的做法。收入和年龄因其系数过小也采用对数形式,使其影响作用更为直观。
  在估计变量时,本文首先采用OLS回归,经检验发现存在异方差,继而使用WLS回归以克服异方差,再运用稳健回归来测试结果的稳健性。由于带薪休假是由外生政策或外生制度决定的,不受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且,从方程的回归质量看,没有遗漏重大的自变量,因此,核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基本不存在内生性问题。鉴于此,本文未做内生性检验。
  3.4 回归结果
  WLS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分别分析了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总消费以及交通、住宿、餐饮、门票、购物和娱乐6类子消费的影响。所有模型中,F值在9.37至35.63之间,其p值均为0.000,表明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调整后的R2在0.038至0.111之间,能够解释3.80%-11.10%的变动。调整后的R2虽较低,但效应显著,处于容忍的误差范围内,即0~1。R2值较低,在已有研究中也有所出现,R2为0.0355至0.1074,研究结果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表4显示,带薪休假对个体的国内旅游消费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在1%水平上非常显著,p<0.01),解释了11.10%的变化。具体而言,带薪休假的休假时间每增加10%,个体的国内旅游消费将增加1.69%,在1%水平上显著(p<0.01)。相比其他假日,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虽低于周休,但影响程度及显著性高于“十一”黄金周和公共假日,说明带薪休假在所有假日类型中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相对较高且较显著。而其他假日中,公共假日与国内旅游消费的关系并不显著,系数较小,两者的之间关系可能较弱。“十一”黄金周与国内旅游消费显著正向相关,休假时间增加10%有利于提升1.50%的旅游消费,说明黄金周仍具有较强的假日经济效应。周休同样对国内旅游消费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周休时间增加10%,会增加2.30%旅游消费。总体上,本文重点支持了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的显著正向影响,且相比其他假日而言,影响效应更加显著且更强。
  从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来看,带薪休假是唯一对所有子旅游消费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日。10%的带薪休假时间增加将拉动1.60%交通消费、1.56%住宿消费、2.28%餐饮消费、1.44%门票消费、2.90%购物消费和2.33%娱乐消费。相对公共假日、“十一”黄金周、周休日,带薪休假对旅游者餐饮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的影响效应最大。公共假日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较不显著,“十一”黄金周对交通、门票消费影响相对更强,周休则对住宿消费正向效应更大,且对交通、娱乐消费效应更显著。
  因此,实证分析证实了假设1和假设2的结论:带薪休假对个体的国内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引发这种积极作用的原因更可能是“强条件”还是“弱条件”?本文将在讨论部分加以分析。
  从表4中同样可以看到控制变量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本文结论大致与先前研究相一致。例如,收入對个体的旅游消费具有决定作用:个体收入每增加10%将会促使国内旅游消费上升3.90%,这与先前实证研究表明收入对旅游消费具有根本性积极促进作用的结论相一致。又如,本文发现,性别对旅游消费存在一定负向影响,特
  别是对购物消费、国内旅游总消费显著,这表明男性可能比女性花费更少,特别是在购物上,这与Craggs和Schofield的研究相一致。此外,除了交通消费外,年龄对其他消费呈现稍微的负向影响,对餐饮消费尤为显著。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旅游消费中未发现显著影响。
  3.5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表4的回归结果是否稳健,本文使用稳健回归的方法对全样本重新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回归,旨在消除传统系数和非系数方法的局限性,被广泛应用到结果有效性的检验中,结果见表5。
  将表5对照表4,可以发现,不同假日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影响效应基本保持一致,有些回归系数有些微小变化但处于容忍范围内,仍呈现出较显著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总消费及其6类子消费的影响程度在符号、数值、显著性上均无较大的变化。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正向影响显著,而周休日、“十一”黄金周的积极效应依然显著,公共假日则依然影响不明显。从国内旅游消费的内在结构来看,带薪休假对所有子消费仍存在较强的影响,尤以餐饮、购物、娱乐消费较突出,在所有假日中影响相对强劲。公共假日的影响仍较为微弱,“十一”黄金周对交通、门票消费影响相对较强,周休日则对住宿消费比其他假日的效应更大些。
  总体上,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回归结果可靠性较高,所检验的假设“带薪休假对个体的国内旅游消费具有真实而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4 讨论和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子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带薪休假时间每增加10%,旅游者的国内旅游消费将有望增加1.69%。相比公共假日、“十一”黄金周、周休日,带薪休假对旅游者各类旅游子消费均呈现出更强的显著性,对餐饮消费、购物、娱乐消费的影响效应均超过其他假日。这一结果验证了带薪休假所带来的闲暇效应对旅游消费的积极影响,支持了带薪休假能够有效分流黄金周游客、释放旅游需求、拉动假日经济发展的观点,与王琪延和马琳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
  本文采用旅游者实际享受的假日长度数据而非不同国家假日的换算估计值,从微观层面分析对旅游者国内旅游消费而非国家宏观GDP的影响,在王琪延和马琳的基础上进一步有力地支持了带薪休假的经济效用。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多从带薪产假、带薪病假的角度研究带薪休假,不仅表明带薪休假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人力资本,并提出休假时长的显著影响存在群体差异。细化带薪休假的类别,分析其短期与长期的经济影响,探究影响效应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群体差异,讨论其作用机制,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虽验证了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显著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假日的长度、类型与人们的边际出游意愿与边际旅游消费倾向紧密相关,影响着旅游消费规模。本文在假设1与假设2中分别提出了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产生积极作用的“强条件”与“弱条件”,验证的关键在于分析带薪休假期间人们的边际出游意愿和边际旅游消费倾向的相对关系。近年来,我国假日经济如火如荼,周末周边游、“小长假”、黄金周旅游市场火热,带薪休假也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本文研究结论的验证提供了基础。
  本文中,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及其子消费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由于各种原因限制,我国还未大范围内实行带薪休假制,导致其旅游消费效应还未充分体现。但目前相关数据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带薪休假强有力的消费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带薪休假出游的超强意愿上。人们对灵活安排自己假日,自由组合自己假日的偏好越来越强。2017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2017“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带薪休假+小长假”逐渐成为常态,成为有力带动旅游市场的“机动黄金周”。带薪休假使得上班族不再拘泥于节假日出游,错峰趋势明显。在游玩天数的分布上,2016年,1-5天的“年假游”占比高达64%,6-10天以内的年假游占比32%,11天以上的年假游占比4%,出游天数堪比黄金周。2017年《年假出游报告》显示,超90%受访者习惯年假出游。由于时间的限制,多数人旅游出行的时间被限制在3天内,但越来越多的人们展现出更长时间出游的意愿。   人们对带薪休假的出游意愿强烈,也可从其他公共假日的出游情况得到一定的证实。如图1所示,全年的出游预订量趋向于缓和,以往节假日抱团出游的现象减少,清明节、“五一”、中秋节、国庆节期间虽出现了出游的高峰,但在其他平常时期,也产生了较强的出游需求,假日出游更加理性化与分散化,旅游需求在平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
  因此,带薪休假中人们超高的出游意愿,极可能是造成带薪休假显著提升旅游消费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当人们对某个假日的出游意愿超高时,就能显著推高该假日的实际旅游消费。因此,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的积极作用,更可能是由于“弱条件”,即只要人们带薪休假的出游意愿足够强,带薪休假便更能发挥旅游消费效应。
  5 建议
  本文通过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假日旅游消费数据分析表明,带薪休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与人们日益增强的“年假出游”意愿密切相关,人们在带薪休假中的出游意愿越强,则越有利于发挥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带薪休假制度推进、假日结构优化、促进旅游供需平衡提供了视角。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假日政策制定和旅游行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坚持推进和完善休假制度和配套措施,保障带薪休假切实落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带薪休假在促进旅游消费上具有较强的显著作用,有利于缓解旅游季节性、释放旅游需求、拉动旅游经济。因此,我国应坚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有步骤地逐步实行,可探讨先试点后大范围推广的方式。带薪休假的落实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个人多方面的努力。(1)对政府来说,首先需完善细化带薪休假的法律制度,例如对政府、事业单位、国企、民企、外企和NGO等不同类型组织实行差异化带薪休假制度,根据单位员工的资历、工龄、岗位、职级和工種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案;其次,加强监督力度,规定机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同时配套相应的补救、奖励与惩戒措施,在税收、财政补贴和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带薪休假的落实进行挂钩,切实保障人们的带薪休假权利;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除了通过传统的政策宣传管道外,更应加大公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幅度和力度,使带薪休假成为一种共识。(2)对行业组织而言,首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本行业的带薪休假公约,实行行业版的带薪休假标准,并组织实施;其次,工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督促政府尽快制定本地带薪休假具体办法,联合政府进行监督检查,提高在劳资双方中的地位等;此外,工会应积极了解员工带薪休假需求,提供更多的带薪休假资讯、产品和机会,并对各种类型的带薪休假追踪了解,完善工作,提高员工带薪休假的满意度水平。(3)对企业来说,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认识误区,充分了解带薪休假对企业总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从过去的成本负担,变成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其次,设立相关岗位或者整合现有岗位职责,负责落实员工带薪休的具体方案,让员工在劳逸结合的状态下提升人力资本,创造更高的收益,提高员工的归属感。(4)从员工自身而言,提高对带薪休假的认识,强化维权意识,树立文明休假、积极休闲观念。
  第二,优化假日结构,更大程度激发长假消费效应。假日改革不应仅仅着眼于假日的数量增减或类型变更,更应着眼于假日结构的组合效率。在保持现有假日类型、假日数量的基础上,对假日结构做更优化的组合,是更为务实、更为有效的政策改革选项。(1)首先,对现有假日类型进行调整,可以先行试点取消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组织的黄金周假期,而将这部分时间增加至带薪休假中。鼓励组织单位和个人灵活安排休假时间.缓解现有黄金周人满为患,旅游休闲品质不佳的困局。(2)本文验证了带薪休假及周休、黄金周、公共假日不同假日类型对旅游消费的作用,可将不同假日进行组合优化,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效应。激励个人和企业将带薪休假和周休日相结合,形成富有效率的“机动黄金周”,发挥长假的消费效应。或是通过优化假期运行机制将传统假日(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与企业带薪休假相结合,既增加全年总假期,也可缓解季节性问题。
  第三,做好旅游供需配套服务,确保带薪休假品质。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将极大地促进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方式更加自主化、多样化,休闲时间分散化,休闲消费计划性增强嘲。因此,旅游供给也应进行相应的体制转型。(1)对政府来说,不仅需完善假日旅游协调机制,推动假日旅游常态化发展,也需为人们出游提供咨询和指南,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和组织旅游企业推出适宜的旅游产品。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前掌握来访旅游者的个性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短信等方式,提供即时全面的定制化信息。通过对旅游大数据分析挖掘,厘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不足与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2)对旅游企业来说,应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新需求,提供时令化、全年候的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涵盖短途休闲游与长线旅游产品。在内容上丰富各类旅游度假产品,鼓励企业在普及带薪休假的基础上对优秀员工推广奖励旅游,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研修、特种旅游等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在带薪休假制度背景下,旅游企业也可探讨如何拉动淡季市场,促进供需平衡,避免淡季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运行。
  和众多研究一样,本文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数据的限制,有些影响旅游消费的变量未能加以控制。幸运的是,本文的计量模型整体上性能较好,误差在容忍范围内,未影响分析核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此外,本文对旅游消费的刻画略显粗糙,未来可采用更加适合的变量,如人均每天旅游消费量、旅游消费比例等更为合理的指标来进行分析。最后,本文也未能按照地域将旅游消费区分为客源地和目的地来进行分析。这些缺憾都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Can Paid Vacation Promote Domestic Tourism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Tourism Leisure Survey   WEI Xiang1, WU Xinfang2, HUA Gang3,4
  (1.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8,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8, China;
  3.Qianjiang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4.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1160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aid va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in the fields of society, theeconomy, and people' s livelihoods. However, since paid va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2008, ithas yet to be fully implement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holiday economy, the aspect of whetherpaid vacation can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ourism consumption and have a positive economiceffect on this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issue requires careful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and investigative support.
  The present study establishes the Holiday Consumption Model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aid va-cation on domestic tourism consumption. It does so by using the 2016 Chinese Tourism and LeisureSurvey data from the former 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that paid vacation has a substantial positive effect on domestic travel consumption. Individual domestictourism consumption will increase by l.6g% in accordance with every 10% increase in paid vacationthat is given. Paid vacation also stimulates six subgroups of domestic tourism consumption. In fact, a10% increase of paid vacation will promote tourism expenditure for transportation (1.6%), accommoda-tion (1.56% ), food and beverage (2.28% ), tickets (1.44% ), shopping (2.g% ), and entertainment(2.33%). In relation to thi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onsumption of paid vacation must also be explored.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Day Golden Week, Week Break and Public Holidays, paid vacation has agreater impact on tourists' various types of subclass consumption, and its effects on food and beverage。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are greater than on other holidays.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National Day Golden Week and Week Break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domestic tourism con-sumption. A 10% increase of the vacation time in the National Day Golden Week and Week Break isfound to be beneficial for increasing tourism consumption by l.5% and 2.3%, respectively. NationalDay Golden Week still has a strong tourism consumption effect and offers huge potential for the week-end travel market.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analyzes key holiday tourism consumption data in China from recentyears, and shows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paid vacation bring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ourists ' increasingwillingness to travel during that paid vacation. Stronger willingness to travel during paid vacationworks in parallel toward promoting the effect of such vacation on tourism consumption.
  We therefore believe that implementation of paid vacation systems has a tangible economic andsocial effect. Our results are helpful toward answering questions surrounding the issue of the tourismconsumption effect of paid vacation; they strengthen existing research through theoretical modelconstruction and large- scale data empirical testing. Moreover, the identified positive effect of paidvacation on tourism consumption provides strong economic support for steady advancement of the paidvac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paid vacation should be accelerated by optimizing the holidaystructure. For example, the government can form an efficient "Flexible Golden Week" by encouraging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to combine paid vacation with Week Break, or with Public Holidays, to fullyrealize the effects of the holiday economy. Furthermore, great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problems existing between tourism supply and demand caused by the paid vacation system. We suggestthat governments improve the holiday tour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functioning ofurban tourism service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fully understand the new demands of the tourismmarket and provide diversified seasonal and year-round tourism products.Keywords: paid vacation; holiday economy; consumption model; tourism consumption; consumptioneffect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效果阶层模型,构建了包括自我参照价值、群体参照价值、休闲参照价值、社区归属感、居民满意度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概念的理论模型,以浙江莫干山镇为研究场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居民参与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意愿的因素和路径。研究发现:(1)居民参与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意愿受居民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而满意度受社区归属感的显著正向影响。自我参照价值和群体参照价值都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有显著正向
期刊
主持人:宋子千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冬奥会既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一项对旅游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型节事活动。在本届冬奥会申办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后来又多次强调,要通过北京冬奥会把我国冬季冰雪运动发展起来。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
期刊
[摘 要]作为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过程的土地收储,不断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识别居民对土地收储意愿态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但有助于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的顺利进行,更对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北W村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对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的536条数据资料进行层级编码分析,探析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征地意愿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在土地收储阶段的意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从身体角度切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的身体作用受到更多的关注。旅游体验作为身心一体的在场化存在,身体和情感的交互过程对于理解旅游体验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整理旅游学科身体、情感研究成果和基础学科身心关系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身心交互的视角分析旅游体验过程。选择身体反应与情感体验都非常强烈的西藏大北线旅游者的游记,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编码分析,发
期刊
[摘 要]旅游小企业接班机制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明晰各因素间的内部运行机理。文章以宏村24家已完成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影响子女接班行为的重要因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旅游小企业子女接班行为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小企业接班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接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接班态度、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空间作为研究切口和分析范式,通过对博客文本的质性分析,揭示中国大陆民宿空间的地方表征与建构规律,并尝试对这一当代社会空间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研究显示,民宿空间的地方是一种多维结构性和社会建构性的人地关系,功能-景观-文化的蒙太奇的物质空间、主人生产与客人生活的空间日常、符号叙事与家的图景的空间知识、情感部落与网络嵌入的主体关系以及亲历性与异托邦的主体空间,凸显现代性功用主义与后
期刊
[摘 要]主流经济学的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决定消费,因此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重要研究变量,但先行研究一直存在广泛争论,且较少进行跨期研究,特别是预期收入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更为稀少。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预期收入对个体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作用机制,引入行为经济学的体验效用理论,构建旅游者跨期效用函数模型,检验和比较分析了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对个体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力度。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当期收入对
期刊
[摘 要]分析节假日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有助于获取节假日旅游流的空间行为模式,并为节假日旅游路线组织、旅游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以云南省为案例,选择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香格里拉、昆明一西双版纳、昆明一石林一弥勒一泸西、昆明一建水一元阳4条旅游运输通道,从时空二元视角获取云南省自驾车和团队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在7个节假日,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香格里拉、昆明一西双版纳两条长线运输通道
期刊
[摘 要]文章尝试从地方感研究中梳理出隐含的“地域人”假设,并在旅游移动视角下重新思考提出“区域人”的假设。通过文献梳理,从地方感与“家”的概念、地方依恋与空间邻近以及地方认同与社会建构3个方面梳理了地方感研究中隐含的“地域人”假设;在旅游移动范式的视角下重新思考移动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探讨旅游移动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差异”,从而提出“区域人”的假设。进而从去地域化(现代性下的时空压缩)和再地域化
期刊
[摘 要]农户生计多样化与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被认为是弥合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从实践层面揭示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元阳县12个村寨401家农户的研究表明:(1)劳动力就业呈现非农化转移,农户生计由此分化形成务农主导、务工主导、均衡兼营、旅游参与、旅游主导5种发展类型;(2)非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