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工笔花鸟画虚实关系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虚实 疏密 工笔花鸟
工笔画要远看是“写意”,近看是“工笔”。这说法虽有点玄,然而工笔画要重写尚意,这是至理,并非只有水墨意笔画才注重“写意”。这个意是胸中之“意”,是源于自然而有感于胸中之意境。表达再生于胸中的意境,用艺术的手法便是“虚”与“实”的处理。
绘画时随灵感契机而发,而作,作品才会充盈诗意。工笔画实象与虚象,具象与意象,相生相融而不悖、不斥、不抵触。以艺术的直觉随兴致而神驰,依情感而生发,是艺术创作的诀窍。工笔画中的写意性在于──虚实结合,灵动深远。
一、虚实关系
一幅画的写意与写实靠虚与实来体现,在疏简繁密中亦必须讲究虚实得当,才能灵动深远。虚依托实而存,实依托虚而生。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它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相生相成,虚不离实,实不离虚,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才能反映有生命的世界。“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虚实结合,虚居帅位,此乃是中国哲理与民族性的一个方面。虚实结合突出了意与象的关系,虚实之中虚为首,重虚就要意大于象,笔墨丹青一切画之要素皆要服从于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强调意韵、意气、意境。虚实的意境是一种主题的含蓄,意韵的丰富,不显、不露而又藏、隐、曲的意境,强调意象之间的矛盾与距离,使人的想象有伸舒的余地。
所谓纯用虚笔,从无处写,其实是音外有音,画外有画,象内虽无,象外却有。中国画艺术是重意境、求神似、泛时空等审美观及笔墨与心态同时构筑形成作品的艺术。重意境,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重虚实。虚实结合是气之形,气是虚实之魂。虚与实结合而生气,气韵生动者为尚。虚不等于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实境的无限延伸,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微波,它是从实境中引发出来而又超越实境的一种审美心态。它正好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给人无尽韵味的奥秘所在。所以说,虚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然而,没有实,就没有虚,虚生于实,这虚实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虚实相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就意境而论,实境的刻画,不是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刘熙载说的:“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正是此意。古人对虚实问题论著很多,著名的论点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艺术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又因人而异。前人总结规律,只是一种进门的阶梯,关键在于创造。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直觉比理性更为重要。中国有句禅语叫做:“法本无法,无法便是有法”。这里道破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理,那就是要在无法中去寻找法。当然这不容易,但要建树具有个性和自我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寻求“无法之法”。
二、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概有两大类,其一,以曲隐、藏露之形式表现。其二,以疏密、繁简、浓淡体现虚实。
其一,曲隐藏露,幻觉发幽。虚实以曲隐、藏露之形式表现。如有无相合、旁正相生、全余相依等等。有无相合之中,有从无处出,无从有处生。于无墨、无色、无象之处表现墨、色、象之有;于有墨、有色、有象之处表现墨、色、象之无。旁正相生之中,在以旁出,描绘的中心形象以其有联系的物象点染烘托之。全余相依之中,全以余出,艺术形象不以细致完备为最佳体现,而是以恰到好处的似,以不完全的象来反映出全,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这个道理。画中的形象,若隐若现,或现一角一爪之端倪,或为藏头露尾之势态,无非以隐显叵测以见无穷之意趣。藏露相容之中,露从藏中出,若隐若现,或藏或露,都有助于意境的体现,显示出天地之虚空广大和审美主体精神境界之清虚闲适。画家要使作品具有真率含蓄的意趣,使观者有玩赏无尽的意味,画家就必须在巧妙处理画中景物的藏露、呼应方面有让人感觉奇妙新颖的地方。于繁密中见空旷,于充实中见深远,在真率中流露出朴拙意蕴,在简洁中流露出精美的韵味。
其二,疏简繁密,相辅相生虚实以疏密、繁简、浓淡等等体现。疏密相成,密以疏出。与前一类相比,前者注重在空间距离中展现、后者突出于数量的多少,都在时空纵横的差距中展示其特点。并且都在为突出神韵,传达画家自我的情感世界,以构成画面含蓄之意境,引人于幽远的遐思和想象之中使其趣味无穷。
谚语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是矣。在构图中,因为东西一多,繁荣昌盛的感觉就产生出来了,然而,疏密交叉的处理既要不呆板又要有变化,有节奏,繁而不乱才是好的。东西多到一定的程度,又觉得极度的不容易处理,如画大画,内容需要丰富,东西一多,前后、左右,层次疏密,都显得复杂了起来。所以,要更好地表达主题,就要用虚实对比来强调。只要处理得当,繁简二体都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虚实结合、疏密相用,要掌握的是一个程度。
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需要掌握,其一,是形象之真的程度,如是象非象、不即不离、有无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其二,是形象多少、浓淡的取舍,在一幅里不是把看到的东西都画进去,而是有选择的取舍,取为实,舍为虚,主体突出的部分为实,淡化的部分为虚。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等于真实形象的照搬,而是通过艺术家从目视到心视的转化,所以出现了是相非相,似与不似的恍惚,这种不似之中包含着艺术家的灵性与情感。
绘画艺术是画家借以抒发胸臆情感的载体。臆,即画家的主观意识,写意就是写画家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的形成,是画家学识累积的结晶,这是难题,然而每一个有抱负的画家都会知难而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审美观念的转变与情趣意识的觉醒。强调写意性无疑包涵了下面的内容,工写结合,才能形神达意,气韵生动,才能超然物外,虚实结合,才能灵动深远,在工笔画的写意性中亦占十分重要成分的,如倡导神韵雅逸,才能超然物外,倡导以神取形,才能形神兼备,倡导物我两融,才能生意造境。艺术不仅仅只是把自然实象通过艺术家的心灵和技巧,由点线面之抽象转化为与实象有很大距离,甚而面目全非的虚象,空灵景物,引人精神飞越,幻化审美。而其还能进一步引人由幻即真,由虚无到实有,由不真实到真实,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唯有艺术能象征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能够表达生命的情调与意味。能够歌颂心灵的幻想与各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虚实 疏密 工笔花鸟
工笔画要远看是“写意”,近看是“工笔”。这说法虽有点玄,然而工笔画要重写尚意,这是至理,并非只有水墨意笔画才注重“写意”。这个意是胸中之“意”,是源于自然而有感于胸中之意境。表达再生于胸中的意境,用艺术的手法便是“虚”与“实”的处理。
绘画时随灵感契机而发,而作,作品才会充盈诗意。工笔画实象与虚象,具象与意象,相生相融而不悖、不斥、不抵触。以艺术的直觉随兴致而神驰,依情感而生发,是艺术创作的诀窍。工笔画中的写意性在于──虚实结合,灵动深远。
一、虚实关系
一幅画的写意与写实靠虚与实来体现,在疏简繁密中亦必须讲究虚实得当,才能灵动深远。虚依托实而存,实依托虚而生。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它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相生相成,虚不离实,实不离虚,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才能反映有生命的世界。“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虚实结合,虚居帅位,此乃是中国哲理与民族性的一个方面。虚实结合突出了意与象的关系,虚实之中虚为首,重虚就要意大于象,笔墨丹青一切画之要素皆要服从于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强调意韵、意气、意境。虚实的意境是一种主题的含蓄,意韵的丰富,不显、不露而又藏、隐、曲的意境,强调意象之间的矛盾与距离,使人的想象有伸舒的余地。
所谓纯用虚笔,从无处写,其实是音外有音,画外有画,象内虽无,象外却有。中国画艺术是重意境、求神似、泛时空等审美观及笔墨与心态同时构筑形成作品的艺术。重意境,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重虚实。虚实结合是气之形,气是虚实之魂。虚与实结合而生气,气韵生动者为尚。虚不等于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实境的无限延伸,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微波,它是从实境中引发出来而又超越实境的一种审美心态。它正好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给人无尽韵味的奥秘所在。所以说,虚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然而,没有实,就没有虚,虚生于实,这虚实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虚实相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就意境而论,实境的刻画,不是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刘熙载说的:“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正是此意。古人对虚实问题论著很多,著名的论点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艺术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又因人而异。前人总结规律,只是一种进门的阶梯,关键在于创造。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直觉比理性更为重要。中国有句禅语叫做:“法本无法,无法便是有法”。这里道破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理,那就是要在无法中去寻找法。当然这不容易,但要建树具有个性和自我的艺术作品,就必须寻求“无法之法”。
二、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概有两大类,其一,以曲隐、藏露之形式表现。其二,以疏密、繁简、浓淡体现虚实。
其一,曲隐藏露,幻觉发幽。虚实以曲隐、藏露之形式表现。如有无相合、旁正相生、全余相依等等。有无相合之中,有从无处出,无从有处生。于无墨、无色、无象之处表现墨、色、象之有;于有墨、有色、有象之处表现墨、色、象之无。旁正相生之中,在以旁出,描绘的中心形象以其有联系的物象点染烘托之。全余相依之中,全以余出,艺术形象不以细致完备为最佳体现,而是以恰到好处的似,以不完全的象来反映出全,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这个道理。画中的形象,若隐若现,或现一角一爪之端倪,或为藏头露尾之势态,无非以隐显叵测以见无穷之意趣。藏露相容之中,露从藏中出,若隐若现,或藏或露,都有助于意境的体现,显示出天地之虚空广大和审美主体精神境界之清虚闲适。画家要使作品具有真率含蓄的意趣,使观者有玩赏无尽的意味,画家就必须在巧妙处理画中景物的藏露、呼应方面有让人感觉奇妙新颖的地方。于繁密中见空旷,于充实中见深远,在真率中流露出朴拙意蕴,在简洁中流露出精美的韵味。
其二,疏简繁密,相辅相生虚实以疏密、繁简、浓淡等等体现。疏密相成,密以疏出。与前一类相比,前者注重在空间距离中展现、后者突出于数量的多少,都在时空纵横的差距中展示其特点。并且都在为突出神韵,传达画家自我的情感世界,以构成画面含蓄之意境,引人于幽远的遐思和想象之中使其趣味无穷。
谚语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是矣。在构图中,因为东西一多,繁荣昌盛的感觉就产生出来了,然而,疏密交叉的处理既要不呆板又要有变化,有节奏,繁而不乱才是好的。东西多到一定的程度,又觉得极度的不容易处理,如画大画,内容需要丰富,东西一多,前后、左右,层次疏密,都显得复杂了起来。所以,要更好地表达主题,就要用虚实对比来强调。只要处理得当,繁简二体都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虚实结合、疏密相用,要掌握的是一个程度。
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需要掌握,其一,是形象之真的程度,如是象非象、不即不离、有无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其二,是形象多少、浓淡的取舍,在一幅里不是把看到的东西都画进去,而是有选择的取舍,取为实,舍为虚,主体突出的部分为实,淡化的部分为虚。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等于真实形象的照搬,而是通过艺术家从目视到心视的转化,所以出现了是相非相,似与不似的恍惚,这种不似之中包含着艺术家的灵性与情感。
绘画艺术是画家借以抒发胸臆情感的载体。臆,即画家的主观意识,写意就是写画家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的形成,是画家学识累积的结晶,这是难题,然而每一个有抱负的画家都会知难而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审美观念的转变与情趣意识的觉醒。强调写意性无疑包涵了下面的内容,工写结合,才能形神达意,气韵生动,才能超然物外,虚实结合,才能灵动深远,在工笔画的写意性中亦占十分重要成分的,如倡导神韵雅逸,才能超然物外,倡导以神取形,才能形神兼备,倡导物我两融,才能生意造境。艺术不仅仅只是把自然实象通过艺术家的心灵和技巧,由点线面之抽象转化为与实象有很大距离,甚而面目全非的虚象,空灵景物,引人精神飞越,幻化审美。而其还能进一步引人由幻即真,由虚无到实有,由不真实到真实,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唯有艺术能象征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能够表达生命的情调与意味。能够歌颂心灵的幻想与各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