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起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下几个方法简单易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为的一种动机。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指导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小学生十分幼稚,他们所感兴趣的往往是生活小圈子中的事,若想使他们“言之有物”,必须从“小事”入手,让他们“我手写我心”。
二、模仿创新,增长智慧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临帖起步,反复临习,力求形似;学习美术也是从临摹开始,力求神似。其实,学生习作也应该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阅历少,适当地借鉴、模仿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也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葫芦画瓢”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后实现由模仿走向创新。古人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更要这样。从模仿范文入手,先给他们一支拐棍,使其不断向前探索,直至能独立行走。
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一些短小的篇章,让学生觉得学有榜样而且立竿见影。除了模仿短小篇章外,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课文。课文多出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借鉴的。在模仿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模仿的目的是通过对范文的借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可以鼓励模仿,但是不要提倡抄袭。
三、师生互动,读写结合
“读”是拿别人的东西给自己欣赏,“写”是拿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欣赏,也可以说“写”是内心自我精神的展现,是“读”的再现与升华。因此,课堂教学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注重课文内涵和写作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写作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另外,在作文之前,为消除学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进行作文,可用“下水文”来创设最佳情境。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我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写了一篇《二十年后回家乡》: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行驶,我的思绪已飞回了我那低矮平房的家……作文课上,我把它朗读给学生,他们被我的真情所打动,纷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查找资料、向父母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方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三天后,他们纷纷将自己写的作文交上来,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采飞扬,效果很好。教师的范文不一定非要有多强的文学性,关键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也可让学生摘抄美文片段,即让他们将自己读过的书中的经典词、句、段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习作欲望是使学生“我想写”,模仿借鉴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写”,读写结合是使学生“我会写”,体现了先知识后能力、先写作本体后写作客体的发展规律,是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发展的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为的一种动机。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指导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小学生十分幼稚,他们所感兴趣的往往是生活小圈子中的事,若想使他们“言之有物”,必须从“小事”入手,让他们“我手写我心”。
二、模仿创新,增长智慧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临帖起步,反复临习,力求形似;学习美术也是从临摹开始,力求神似。其实,学生习作也应该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阅历少,适当地借鉴、模仿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也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葫芦画瓢”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后实现由模仿走向创新。古人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更要这样。从模仿范文入手,先给他们一支拐棍,使其不断向前探索,直至能独立行走。
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一些短小的篇章,让学生觉得学有榜样而且立竿见影。除了模仿短小篇章外,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课文。课文多出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借鉴的。在模仿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模仿的目的是通过对范文的借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可以鼓励模仿,但是不要提倡抄袭。
三、师生互动,读写结合
“读”是拿别人的东西给自己欣赏,“写”是拿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欣赏,也可以说“写”是内心自我精神的展现,是“读”的再现与升华。因此,课堂教学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注重课文内涵和写作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写作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另外,在作文之前,为消除学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进行作文,可用“下水文”来创设最佳情境。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我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写了一篇《二十年后回家乡》: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行驶,我的思绪已飞回了我那低矮平房的家……作文课上,我把它朗读给学生,他们被我的真情所打动,纷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查找资料、向父母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方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三天后,他们纷纷将自己写的作文交上来,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采飞扬,效果很好。教师的范文不一定非要有多强的文学性,关键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也可让学生摘抄美文片段,即让他们将自己读过的书中的经典词、句、段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习作欲望是使学生“我想写”,模仿借鉴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写”,读写结合是使学生“我会写”,体现了先知识后能力、先写作本体后写作客体的发展规律,是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发展的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