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建阳市鼠、蝇类的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夹法监测鼠密度,用笼诱法监测蝇类,记录并统计监测结果。结果 建阳市全年的平均鼠密度为8.98%,优势鼠种为褐家鼠91.7%,1-6月为鼠密度高峰期,特殊行业鼠密度最高,为12.29%。年平均蝇密度5.54只/笼,蝇类密度6月形成密度高峰,6月密度最高达蝇密度为30.9只/笼,优势蝇种前三位依次为大头金蝇49.1%、家蝇33.77%、丝光绿蝇8.42%,绿化带和餐饮外环境的蝇类密度最高,达57.71%和20.54%。结论 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根据鼠类、蝇类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其密度。
关键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鼠、蝇等病媒生物,不仅传播疾病,影响环境,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由媒介生物传播的新病种不断被发现,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流行的频率增高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禽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准确掌握建阳市鼠、蝇类的种群和分布情况,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福建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密度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市组织开展鼠、蝇类密度监测工作。现将2012年度建阳市鼠类、蝇类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建阳市2012年鼠、蝇类密度监测数据。
1.2 方法
1.2.1 鼠密度监测
采用夹夜法。选择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处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室内外一次性布放300鼠夹,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按 5 m × 10 m 间距布夹1只,晚放晨收,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每月中旬监测 1 次,记录监测结果。鼠密度(%)=捕鼠数/有效布夹数×100。
1.2.2 蝇密度监测
采用笼诱法。随机选择农贸集市3处、餐饮外环境6处、绿化带3处和居民区3处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1个诱蝇笼。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每月中旬监测 1 次,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记录监测结果。蝇密度(%)= 捕获的蝇数/捕蝇笼个数 × 100。
2 结果
2.1鼠类监测
2.1.1鼠种总密度、种类构成比和季节消长
全年监测 12 次,3个生活环境全年共布鼠夹3600个,有效鼠夹3507个,捕鼠315只,全年的平均鼠密度为8.98%,优势鼠种为褐家鼠91.7%(289/315),小家鼠8.3%(26/315);从全年消长来看1-6月形成鼠密度高峰,7-12月为鼠密度的底峰。见表1
2.1.2 不同鼠种密度比较
从种类来看,鼠种主要有褐家鼠和小家鼠两种,褐家鼠密度最高,占8.27%,其次为小家鼠占0.71%。褐家鼠1-6月为高峰,小家鼠7-10月为高峰。见表2。
2.1.3不同环境鼠密度比较
从环境类型来看,特殊行业鼠密度最高,为12.29%;居民区其次,为9.78%;城中村最低,为4.79%。特殊行业4月、5月最高,居民区4月、5月、6月最高,城中村4月、5月、6月最高。见表3。
表1 2011-2012年度建阳市鼠密度监测结果
表2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鼠种的季节消长(%)情况
表3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生境鼠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2.2 蝇密度
2.2.1蝇种总密度、种类构成比和季节消长
4个环境15个监测点全年共布蝇笼180个,共捕获成蝇998只,平均密度5.54只/笼。(见表5);从全年消长来看,蝇类密度6月形成密度高峰,6月密度最高达30.9只/个。见表4。
2.2.2不同蝇种密度比较
从种类来看,优势蝇种前三位依次为大头金蝇49.1%(490/998);家蝇33.77%(337/998);丝光绿蝇8.42%(84/998);三种蝇种捕获量共占所有捕获蝇类的91.28%(911/998),其后依次为市蝇6.01%(60/998)、铜绿蝇1.80%(18/998)、其它未定種0.4%(4/998)棕尾别麻蝇0.3%(3/998),巨尾阿丽蝇0.2%(2/998)。大头金蝇6月为高峰,占85.59%;家蝇4月为高峰,占46.88%;丝光绿蝇11月为高峰,占34.5%。见表5。
2.2.3不同环境蝇类密度比较
从环境类型来看,绿化带和餐饮外环境的蝇类密度最高,达57.71%和20.54%,其次为农贸市场和居民区,分别为12.43%和9.32%。见表6。
表4 2011-2012年度蝇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
表5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蝇种的季节消长(%)情况
表6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环境蝇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3 讨论
3.1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疾病预防控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1]。 3.2 2011-2012年度建阳市蝇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建阳市城区全年的平均鼠密度为8.98%,褐家鼠和小家鼠是我市城区的优势鼠种,褐家鼠密度最高,占8.27%;特殊行业是鼠类的最高防控区域;1-6月是鼠类的活动高峰期,是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的最佳时期。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鼠密度降低到最低水平。
3.3 2011-2012年度建阳市蝇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建阳市城区蝇类平均密度为5.54只/笼,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9 月为苍蝇密度高峰期,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是我市城区的优势蝇种;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和农贸市场是蝇类的重点防控区域,苍蝇活动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2],消灭苍蝇的关键是环境治理,清除孳生地,同时辅助化学药物等手段进行杀灭,降低危害[3-4],预防控制时段为 3—5月份,特别是 3 月底和4 月初杀灭越冬成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3.4 要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参与除四害意识,根据病媒生物密度消长情况,制定合理的灭害方案[6-7]。推进特殊行业、场所、重点单位的综合治理,有效减少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坏境,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保护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曾晓芃.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5):391-394.
[2]刘涛.苏州市吴中区城区2009年鼠、蚊、蝇、蟑、螂监测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3):60-61.
[3]冯少荃,赵显伦.重庆市不同孳生频率及密度调查報告[J].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2):647-648.
[4]薛丽华.仪征市化纤社区苍蝇密度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2):49 - 51.
[5]陈秀兰,姜辉.涟水县2011年鼠、蚊、蝇、蟑 螂 监 测 情 况 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7):8248.
[6]王泽清,陈士强,邱祥志等.2011年十堰市城区“四害”密度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39-1640.
[7]王子友.三门县城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41-42.2011,23(2):41-42.
作者简介:杨建安,男,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建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鼠、蝇等病媒生物,不仅传播疾病,影响环境,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由媒介生物传播的新病种不断被发现,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流行的频率增高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禽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准确掌握建阳市鼠、蝇类的种群和分布情况,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福建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密度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市组织开展鼠、蝇类密度监测工作。现将2012年度建阳市鼠类、蝇类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建阳市2012年鼠、蝇类密度监测数据。
1.2 方法
1.2.1 鼠密度监测
采用夹夜法。选择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处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室内外一次性布放300鼠夹,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按 5 m × 10 m 间距布夹1只,晚放晨收,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每月中旬监测 1 次,记录监测结果。鼠密度(%)=捕鼠数/有效布夹数×100。
1.2.2 蝇密度监测
采用笼诱法。随机选择农贸集市3处、餐饮外环境6处、绿化带3处和居民区3处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1个诱蝇笼。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每月中旬监测 1 次,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记录监测结果。蝇密度(%)= 捕获的蝇数/捕蝇笼个数 × 100。
2 结果
2.1鼠类监测
2.1.1鼠种总密度、种类构成比和季节消长
全年监测 12 次,3个生活环境全年共布鼠夹3600个,有效鼠夹3507个,捕鼠315只,全年的平均鼠密度为8.98%,优势鼠种为褐家鼠91.7%(289/315),小家鼠8.3%(26/315);从全年消长来看1-6月形成鼠密度高峰,7-12月为鼠密度的底峰。见表1
2.1.2 不同鼠种密度比较
从种类来看,鼠种主要有褐家鼠和小家鼠两种,褐家鼠密度最高,占8.27%,其次为小家鼠占0.71%。褐家鼠1-6月为高峰,小家鼠7-10月为高峰。见表2。
2.1.3不同环境鼠密度比较
从环境类型来看,特殊行业鼠密度最高,为12.29%;居民区其次,为9.78%;城中村最低,为4.79%。特殊行业4月、5月最高,居民区4月、5月、6月最高,城中村4月、5月、6月最高。见表3。
表1 2011-2012年度建阳市鼠密度监测结果
表2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鼠种的季节消长(%)情况
表3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生境鼠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2.2 蝇密度
2.2.1蝇种总密度、种类构成比和季节消长
4个环境15个监测点全年共布蝇笼180个,共捕获成蝇998只,平均密度5.54只/笼。(见表5);从全年消长来看,蝇类密度6月形成密度高峰,6月密度最高达30.9只/个。见表4。
2.2.2不同蝇种密度比较
从种类来看,优势蝇种前三位依次为大头金蝇49.1%(490/998);家蝇33.77%(337/998);丝光绿蝇8.42%(84/998);三种蝇种捕获量共占所有捕获蝇类的91.28%(911/998),其后依次为市蝇6.01%(60/998)、铜绿蝇1.80%(18/998)、其它未定種0.4%(4/998)棕尾别麻蝇0.3%(3/998),巨尾阿丽蝇0.2%(2/998)。大头金蝇6月为高峰,占85.59%;家蝇4月为高峰,占46.88%;丝光绿蝇11月为高峰,占34.5%。见表5。
2.2.3不同环境蝇类密度比较
从环境类型来看,绿化带和餐饮外环境的蝇类密度最高,达57.71%和20.54%,其次为农贸市场和居民区,分别为12.43%和9.32%。见表6。
表4 2011-2012年度蝇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
表5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蝇种的季节消长(%)情况
表6 2011-2012年建阳市不同环境蝇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3 讨论
3.1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疾病预防控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1]。 3.2 2011-2012年度建阳市蝇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建阳市城区全年的平均鼠密度为8.98%,褐家鼠和小家鼠是我市城区的优势鼠种,褐家鼠密度最高,占8.27%;特殊行业是鼠类的最高防控区域;1-6月是鼠类的活动高峰期,是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的最佳时期。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鼠密度降低到最低水平。
3.3 2011-2012年度建阳市蝇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建阳市城区蝇类平均密度为5.54只/笼,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9 月为苍蝇密度高峰期,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是我市城区的优势蝇种;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和农贸市场是蝇类的重点防控区域,苍蝇活动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2],消灭苍蝇的关键是环境治理,清除孳生地,同时辅助化学药物等手段进行杀灭,降低危害[3-4],预防控制时段为 3—5月份,特别是 3 月底和4 月初杀灭越冬成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3.4 要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参与除四害意识,根据病媒生物密度消长情况,制定合理的灭害方案[6-7]。推进特殊行业、场所、重点单位的综合治理,有效减少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坏境,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保护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曾晓芃.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5):391-394.
[2]刘涛.苏州市吴中区城区2009年鼠、蚊、蝇、蟑、螂监测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3):60-61.
[3]冯少荃,赵显伦.重庆市不同孳生频率及密度调查報告[J].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2):647-648.
[4]薛丽华.仪征市化纤社区苍蝇密度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2):49 - 51.
[5]陈秀兰,姜辉.涟水县2011年鼠、蚊、蝇、蟑 螂 监 测 情 况 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7):8248.
[6]王泽清,陈士强,邱祥志等.2011年十堰市城区“四害”密度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39-1640.
[7]王子友.三门县城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41-42.2011,23(2):41-42.
作者简介:杨建安,男,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建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