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次调查面对的主要是2015届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毕业生。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访谈形式,其中,问卷分三类,具体包括:面向毕业生本人的问卷、面向毕业生家长的问卷、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访谈包括面对面访谈以及电话访谈。
关键词:毕业;就业;人力资源
1 受调毕业生性别状况
本次调查毕业生共计9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61人。1人未填写性别。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约2倍。我校男生少于女生,此次调研数据基本符合我院在校生男女比例。
2 就业去向
本次调查95名毕业生中,14.7%的学生实现专升本,与专升本名额安排比例基本吻合。
59人就业在私营企业,占总就业单位性质的62.1%。在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就业的人数较为均等占比5%-7%。11人未填写就业单位性质,具访谈了解私企就业率较高。数据显示,私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这与人力资源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同时由于大专学历等实际就业情况,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的比率偏低。由于本系有社会组织管理专业,影响到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中有3人就业,表明相关专业的影响性。
在就业地域方面,将近90.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数据表明,因我校属全国招生,鉴于北京生活压力的关系,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返回户口所在地就业,户口所在地与就业地域数据基本吻合。京内户口的毕业生也无选择外地就业的情况。这与北京市教育目标方向,尚有所差距。北京市的毕业生未能服务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3 毕业生岗位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的95名学生中,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6.8%, “比较对口”的占12.6%,“有一定关系”占37.9%,三者合计为67.3%,而认为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不太对口”的学生占6.3%,“不对口”的占13.7%,总计近20%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数据表明,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所从事专业基本相近,体现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见下表。
4 初始岗位月薪水状况与目前薪水情况对比
受调95名毕业生中,大多初始岗位月薪为2501-3000元之间,占比27.4%,2001-2500占比20%。其余月薪等次占比较少。初始岗位薪酬与行业平均薪酬基本一致。
受调95名毕业生中目前的岗位月薪为4001-4500元之间的占比为21.1%,4500元以上的占比14.7%,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总体35.8%。而2001-4000元区间的总体占比46.2%。可见毕业后,人力资源专业学生整体收入提升还是较快的。
5 岗位技能情况
在对岗位所需技能方面,有30.6%的受调者认为在校的专业学习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较多运用。36.8的受调者认为一般,另有19%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太到。
受调者认为,在适应工作方面主要靠吃苦耐劳和刻苦专研的精神,43.2%的受调者认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很重要。但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宽广的知识面、独特的创新能力都不太重要。广泛的人际网络的重要性比之前数据要小,可能存在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定义的新特点。
有53.7%的受调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单位中有较强以上的竞争力,说明大多數受调者是较为自信的。
有50.5的受调者认为自己没有想清楚是否继续学习深造。数据说明,大多数受调者对于向上学习和实际工作需求中还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现有工作较为满意,不想拿出时间再做提高。间接证明了有44.2的受调者感受到了比較大的工作压力。
在求职过程中,学历还是求职受阻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实践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9.5%的受调者对工作满意,48.4%的受调者感觉一般。43.2%的受调者认为,本职工作能够有发展前景、相对稳定性和自己的兴趣,是他们选择此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6 专业教学内容情况
接受调查的53.7%毕业生中,认为我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反映本专业发展,所占比重最大。选择全面真实反映的占比17.9%。说明我们教学内容基本合理,得到了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7 课堂教学方面
53.7%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当加强。4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项目。80%的毕业生认为教学课程内容是实用的,81.1%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这是专业课程是很大的鼓励。8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够敬业。96.8%的毕业生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强。
8 实习环节
51.6%的毕业生认为,我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还不错,45.3%的认为有待加强,应当继续加大实践课时量。83.2%的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够负责,85.3%的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强。57.7%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比较重要。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都较为一般。36.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习期间,专业知识有所提升。29.5%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
9 在校学习提升情况
47.4%的毕业生在校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2.1%的毕业生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交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不需要特别加强。41.1%的毕业生需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专业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对自身学习成长帮助较大。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46.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72.6%毕业生愿意向别人推荐本校以及本专业。说明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专业的认可度比较高。将近一半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了学生积极影响。36.8%的毕业生认为在学习能力方面,47.4%的毕业生认为在责任心方面大学老师提供了积极影响。但只有2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影响,27.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说明学校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
关键词:毕业;就业;人力资源
1 受调毕业生性别状况
本次调查毕业生共计9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61人。1人未填写性别。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约2倍。我校男生少于女生,此次调研数据基本符合我院在校生男女比例。
2 就业去向
本次调查95名毕业生中,14.7%的学生实现专升本,与专升本名额安排比例基本吻合。
59人就业在私营企业,占总就业单位性质的62.1%。在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就业的人数较为均等占比5%-7%。11人未填写就业单位性质,具访谈了解私企就业率较高。数据显示,私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这与人力资源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同时由于大专学历等实际就业情况,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的比率偏低。由于本系有社会组织管理专业,影响到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中有3人就业,表明相关专业的影响性。
在就业地域方面,将近90.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数据表明,因我校属全国招生,鉴于北京生活压力的关系,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返回户口所在地就业,户口所在地与就业地域数据基本吻合。京内户口的毕业生也无选择外地就业的情况。这与北京市教育目标方向,尚有所差距。北京市的毕业生未能服务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3 毕业生岗位对口情况
接受调查的95名学生中,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6.8%, “比较对口”的占12.6%,“有一定关系”占37.9%,三者合计为67.3%,而认为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不太对口”的学生占6.3%,“不对口”的占13.7%,总计近20%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数据表明,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所从事专业基本相近,体现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见下表。
4 初始岗位月薪水状况与目前薪水情况对比
受调95名毕业生中,大多初始岗位月薪为2501-3000元之间,占比27.4%,2001-2500占比20%。其余月薪等次占比较少。初始岗位薪酬与行业平均薪酬基本一致。
受调95名毕业生中目前的岗位月薪为4001-4500元之间的占比为21.1%,4500元以上的占比14.7%,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总体35.8%。而2001-4000元区间的总体占比46.2%。可见毕业后,人力资源专业学生整体收入提升还是较快的。
5 岗位技能情况
在对岗位所需技能方面,有30.6%的受调者认为在校的专业学习能够在工作中得到较多运用。36.8的受调者认为一般,另有19%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太到。
受调者认为,在适应工作方面主要靠吃苦耐劳和刻苦专研的精神,43.2%的受调者认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很重要。但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宽广的知识面、独特的创新能力都不太重要。广泛的人际网络的重要性比之前数据要小,可能存在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定义的新特点。
有53.7%的受调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单位中有较强以上的竞争力,说明大多數受调者是较为自信的。
有50.5的受调者认为自己没有想清楚是否继续学习深造。数据说明,大多数受调者对于向上学习和实际工作需求中还存在矛盾。一方面希望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现有工作较为满意,不想拿出时间再做提高。间接证明了有44.2的受调者感受到了比較大的工作压力。
在求职过程中,学历还是求职受阻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实践经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9.5%的受调者对工作满意,48.4%的受调者感觉一般。43.2%的受调者认为,本职工作能够有发展前景、相对稳定性和自己的兴趣,是他们选择此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6 专业教学内容情况
接受调查的53.7%毕业生中,认为我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反映本专业发展,所占比重最大。选择全面真实反映的占比17.9%。说明我们教学内容基本合理,得到了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7 课堂教学方面
53.7%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当加强。4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项目。80%的毕业生认为教学课程内容是实用的,81.1%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这是专业课程是很大的鼓励。8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够敬业。96.8%的毕业生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强。
8 实习环节
51.6%的毕业生认为,我专业实习和实践环节还不错,45.3%的认为有待加强,应当继续加大实践课时量。83.2%的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够负责,85.3%的校内指导教师责任心强。57.7%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比较重要。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都较为一般。36.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习期间,专业知识有所提升。29.5%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
9 在校学习提升情况
47.4%的毕业生在校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2.1%的毕业生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交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不需要特别加强。41.1%的毕业生需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专业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对自身学习成长帮助较大。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46.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72.6%毕业生愿意向别人推荐本校以及本专业。说明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专业的认可度比较高。将近一半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了学生积极影响。36.8%的毕业生认为在学习能力方面,47.4%的毕业生认为在责任心方面大学老师提供了积极影响。但只有21.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影响,27.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说明学校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