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古诗进行问题设计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教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讲述古诗内容,仅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背诵;还有一些教师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文字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理解古诗含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非但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古诗知识,也无法从中获得理论修养、精神修养等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基于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在小学古诗教学活动中尝试采取问题教学法,将问题作为古诗教学的起点,以极具探究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究积极性,使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发展,为其全面发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就古诗题目设计问题
  我们往往将古诗的题目称作“题眼”,好的“题眼”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对古诗内涵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了解、理解古诗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好的“题眼”中寄予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等,有利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与诗人实现情感共鸣。基于此,我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往往会立足古诗题目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先立足本首诗的“题眼”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了李白的生平经历,讲述了与庐山有关的内容等,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中拓展其视野。接着,我立足“望”字引導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古诗,诗人从哪个角度来描写庐山瀑布?他是如何描写庐山瀑布的?他主要描述了庐山瀑布的哪些景象?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对“望”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如何才能做到“望”,如此一来,在想象力的发挥下,再结合文本内容,自然会一一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透过文字语言感知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所折服,对大自然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
  二、就古诗情感设计问题
  每一首古诗都是作者通过对一件事情或一处景物的描绘寄予的自身情感,对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其中语言文字的理解,还要让学生透过文言文字感知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在与诗人实现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意识。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其中收录着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而且这些古诗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较为豪放,有的较为婉约,有的较为沉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专业素养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文字品析的过程中实现情感感知。
  以《春夜喜雨》为例,我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自主探究杜甫蕴含其中的情感是什么。由于杜甫在这首诗中主要是对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对此,我利用多媒体,以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春雨悄然而至。在黑夜里,春雨伴随着微风降落在大地上,无声无息地滋养万事万物。雨夜的田间小路一片寂静,在一片黑茫茫中,远处江船上的灯火一闪一闪。天慢慢地亮起来了,在受过春雨滋润的花丛中,花朵们娇艳欲滴,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自然美景的展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少学生仿佛置身在当时的场景之中,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好美的雨啊!学生自然而发的感叹与杜甫蕴含其中的情感相契合。在这样的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直观的画面展示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身临其中,感知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三、就古诗画面设计问题
  诗人所描绘的古诗往往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构造勾勒出轻松自由、沉郁顿挫等的场景。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大意之后鼓励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语言文字勾勒出的场景进行想象、描绘,以此在具体的场景中感悟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怀。我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围绕场景内容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看到了哪些景象?你在这些景象的引导下想到了什么?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发挥想象力,对诗人的内心独白进行剖析。
  以《清平乐·村居》该内容为例,这首诗利用简洁的语言将一个安详的村居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对此,我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接着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并思考:在这幅画面中,农居的茅檐是怎样的?门前的小溪是怎样的?瓮媪在做什么?他们之间在谈论什么呢?大儿子是如何锄豆的呢?二儿子是如何织鸡笼的?小儿子是如何剥莲蓬的?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如何?你此时此刻想要说些什么?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结合文字语言,在想象力的发挥下勾勒出翁媪图、锁豆图、织笼图、剥莲图这样安逸悠闲的画面,在静谧的环境中感知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安乐与平淡,从而对这种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学生的向往之情同样也是诗人的向往,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知。
  除了以上提及的内容之外,我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中还尝试利用古诗意境为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送友人》中,我针对诗中的“青山、白水、北郭”等意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通过“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引导学生感知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再借助“浮云”“落日”等引导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在情景中感知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立足古诗题目、古诗情感、古诗画面等为学生设计出多种多样的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回归文本内容,在文字语言的解析下自主勾勒、体验场景,从而在情景交融的过程中一一解决问题,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为其古诗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蕴涵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推进红色文化的时代化、规范化和生活化,旨在提升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育实践的可行性、科学性
作文是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语言交流的一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写作中,教师应该培养出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并且引导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拟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作文,使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感想。但现在有很多的低年级学生识字数不多,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写出的作文生动趣味。教师也需要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因此,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学前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幼儿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明白与人之间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多开展有利于幼儿形成团结合作意识的活动,从而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拥有集体主义精神。  人们经常会说:“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意境由情景关系构成,这里的“情”指诗人内在的思想意识、情感情绪、情志追求等;“景”指诗人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诗人要借助其他事物表达自我,内在的情与外在的景成了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情与景的关系在诗歌中极为密切,历代文学评论家对此有不少阐述,明代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明清之交的王夫之也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期刊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更加关注生育自主权的实现以及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政策实施以来,学者们首先关注到生育意愿较低是一种普遍的表现,人们
振兴乡村,须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民间乡村有在七夕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歌咏牛郎织女相会等习俗.经典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承载了阔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开动学生的脑筋,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主要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现状,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提出解决的对策。  伴随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从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知识
期刊
在对一张高中英语试卷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其中分值占有比例较大的便是阅读理解,如果学生自身的英语词汇不足,那么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进而导致他们出现“瞎蒙选项”的情况。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学生词汇量的掌握程度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影响,包括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所学词汇数量的增多、难度的增大,使得那些英语基础并不好的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学生即使能够将
期刊
一天,儿子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和我的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話,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为什么他总考第一,而我只能考全班第二十一名?”  妈妈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不过,她希望能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小学毕业考试结束,虽然儿子比过去更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面对儿子每次考完试都会有的发问,这次,妈妈做好了回答的准备。她带儿子来到海边,对儿子说:
期刊
为丰富广大读者春节、元宵节的文化生活,发挥图书馆传播先进文化、引领全民阅读的职能,天津市静海区图书馆于正月十二在少儿阅览室举办了主题为“悦读书香益智怡情”有奖猜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