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一年级音乐学习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进步,当代“教学”观即“从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从重认知向重发展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继承向重创新转变”的指导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从当今世界形势和社会整体要求来看,音乐学习已成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从个体能力和学生身心发展来讲,音乐学习则是学生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依据笔者于2010年6月对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发放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旨在通过分析图表及描述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同时为今后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樂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这次的教育调查立足客观现实,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以便帮助音乐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为营造理想的音乐课堂氛围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力图做到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樂,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以《项链》一文的教学为例,充分说明职校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必要性,以及怎样运用行为导向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职教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  行为导向教学 职业学校 语文课堂  一、行为与导向的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此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目标,让学生在行为导向中学会思考培养
期刊
近年来,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开始将工学结合的模式引进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力求通过此种模式与教育管理进行结合以达到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从工学结合的模式及院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工学结合与教育管理二者结合的具体理念及结合方法,希望能够为院校教育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教育管理 基本理念 具体方法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之一,院
期刊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学科特点,教师如何有效开发隐性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素养与创新素养,是值得在实践中加以探究的课题。  信息技术 隐性课程 创新素养 信息素养  一、前言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提出培养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显性课程的教学实效,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显性课程的改革与
期刊
本课教学设计内容选自外研版《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五册(必修5)Module Two A Job Worth Doing。任务类型是写作课,为本模块教学的第四节。  一、教学背景说明  依据《课程标准》,本模块的话题为谈论一份值得做的工作,任务是确认未来的重要工作岗位。本节写作课是此模块教学过程中的第四节,学生在前3节课中所掌握的知识与语言技能将在本节课中得到展示与运用,学生会在课内成文一篇应聘信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的职能由单一的人才培养演变到今日已拥有三大职能,其中,社会服务职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社会实力。2008年8月奥运会已在北京召开,首都体育学院做为北京唯一一所市属体育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挥了体育院校特有师资与场馆等作用。在服务北京、服务奥运中充分实现了体育专门院校社会服务这一重要职能。    关键词:科学发展 服务社会 服务奥运  一、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  高等学
期刊
摘要:随着食品行业对食品科研技术人才的准入标准存在一些偏差,食品类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压力逐渐增加。通过分析广东海洋大学2009届、2010届食品类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应从教育管理、导师、就业指导等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提升食品类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食品专业 研究生 就业  食品工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全国各地都把食品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食品
期刊
摘要:经过近40年的发展,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在大批科学家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合成天然产物、复杂药物分子、聚合物、功能材料、生命活性化合物等提供了高效、精致的工具,成为支撑制药、材料化学、电子工业等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力量。本文介绍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现和发展上作出的主要贡献,并分析了该成果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
期刊
学校政工人事干部主要是在上级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做好学校人事管理相关工作。此项工作事务性极强,这就要求学校政工人事干部必须要为人正直,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恪守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  学校政工 人事干部 管理工作  学校政工人事干部,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事管理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在上级主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做好学校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具体工作通
期刊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了各个学校研究的重点。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借鉴,我校逐渐形成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体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背景且行之有效的“七步教学法”。近两年来,课改初见成效,受益匪浅,但问题困惑也不少。  先学后教 教学合一 困惑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
期刊
新课标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我们农村教师应该多动一些脑筋,让学生快快乐乐识汉字,轻轻松松学语文,迈好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校园环境 社会生活 课外阅读 识字展台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思维能力、美感素养培育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