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研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宽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这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氢气和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提出下列设问:(1)制取氢气和氧气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能用于氢气和氧气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那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5)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与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经过提问,不仅学生学习有兴趣,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2.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和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试验中能够独立思考,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实验的主人。
二、注重实验的整体与改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质的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时空,从而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良好机会。下面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以下步骤:
1. 提出问题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有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 提出假设
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假设:
假设1: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其中的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试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放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 解释与结论
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1)氧气(或空气)。(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重视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例如,在讲到铁生锈的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必须在讲课前头10天把装置做好,放置于实验室(也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习题,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选择好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有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分析各种情况,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一个课外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块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发现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断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断理由;
(2)对你所推断的气体,试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现象、结果)。
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该深刻挖掘其实验的教学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给他们创造探究行为,让他们仔细观察、努力思考、主动实验,长期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必然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待科学创新的态度将会逐渐形成。
(瓦房店市第十七初级中学)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这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氢气和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提出下列设问:(1)制取氢气和氧气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能用于氢气和氧气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那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5)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与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经过提问,不仅学生学习有兴趣,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2.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和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试验中能够独立思考,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实验的主人。
二、注重实验的整体与改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质的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时空,从而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良好机会。下面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以下步骤:
1. 提出问题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有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 提出假设
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假设:
假设1: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其中的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试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放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 解释与结论
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1)氧气(或空气)。(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重视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例如,在讲到铁生锈的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必须在讲课前头10天把装置做好,放置于实验室(也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习题,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选择好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有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分析各种情况,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一个课外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块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发现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断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断理由;
(2)对你所推断的气体,试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现象、结果)。
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该深刻挖掘其实验的教学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给他们创造探究行为,让他们仔细观察、努力思考、主动实验,长期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必然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待科学创新的态度将会逐渐形成。
(瓦房店市第十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