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明师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真顺先生生于1952年,是莱州市朱桥镇人,李先生是尹派八卦掌传人,同时又是意拳在莱州的一支传人。
  莱州是武术之乡,吴氏太极拳,尹派八卦在莱州遍地开花。李先生自十几岁开始拜尹派八卦拳师张玉庆为师学习八卦掌,并得到八卦名师潘太枫,王景山先生的指点,李先生在掌握八卦掌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八极拳和太极拳,并经常出去拜师访友。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先生到嘉祥购买树苗,碰到了意拳二代弟子孔庆海先生。孔先生的功夫让先生很折服。在孔先生处逗留了二十几天,孔先生对先生的评价:你身上已经具备了内家拳的东西,和我教你的只是隔“一层窗户纸”而已,“一点就透”,剩下的就是你的苦练和领悟了。
  回家后李先生虽然对意拳的功夫很向往,但还是坚持练以前的东西,只是在练完后又加上了“站桩,试力,摩擦步”,半年后的一次试手中,功力相当的师兄弟被李先生轻松的放出去。先生找到了意拳的精髓,从此放弃以前所学,专心研究起了意拳。
  李先生反对“死站桩,站死桩”,认为内家拳要做到“六合”,而意拳更要做到“内三合”,先生认为在“内意相连”的基础上,哪怕只站一分钟的桩也比在那硬耗一个小时要强得多。先生让我们在行走中找“空气的阻力”,寻找六面力,这大概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在空气中游泳”吧。先生认为练功有素者,就是在干活时,找一找感觉也应该是存在的。先生经常说:站完桩以后,就像身上“披着一件棉衣”,暖融融的,腰背部很充实,很想让人打几拳。
  李先生认为“打人容易,放人难”,先生的推手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先生说推手要留有“余力”,只用三四分劲,要做到别人感觉你的手臂很沉重,而你却感觉没用力,也即“点紧身松”。先生经常用很生动的比喻来教我们练推手。比如双臂要像“听诊器”一样,要能测出对方的意图,要像“天平”一样,对方有一丁点变化,都能随之作出变化。对方不给力,你要吊出他的力,只有破坏了对方的“稳定角”,才能把对方利落的放出去,对方的“顶劲”很大,如果我们硬顶的话,就形成了“顶牛”,而如果把对方想像成“一辆火车”,我们只需给他横向安一个轨道,他就会顺着轨道跑下去,我们再补给他一个力,他就会被放出去,这应该是“横力破直力吧”。李先生认为“不脱点是发放,脱点就是击打”。
  比武切磋是经常发生的事,2001年在莱州进行太极拳选拔赛,参加烟台的太极比赛,李先生过去观看,散场后一位人极传人,1米8几的个子,体重200多斤,提出和先生试手,这位先生脚踏中门,双手直按中线,想把先生放出去,李先生在躯干划了一个立圆的基础上,反把对方放了出去,这位先生大惊说:我就要学这点东西,我学了这点东西,我就去参加比赛,后又强烈要求先生去参加比赛。先生认为参加比赛没什么意义,而如果那一天有外国人来领教中国功夫的话,到可以一试。
  1997年前后,先生到北京探亲,拜访了北京的意拳传人,在推手中对方几次想把先生放到身后的椅子上,但都没做到,用先生的话说:他拖泥带水的想把我放出去,但也是做不到,我一合他,他也是发出来。
  2006年春天,当地一练八卦掌的小伙子找到李先生,在和先生走了几圈,没找到出手机会的情况下,非要求让先生“进进”,李先生一个进步直拳,打在他的脸部,小伙了一个踉跄就出去了,被旁边的人扶住,脸上起了一个“大包”。事后先生很是后悔,告诫我们以后出去“访友”,一般不要做“断手”,双方找找劲就可以了。李先生对我们说:以前老前辈试手,一般是双方一搭手,就有一方说“我不行,还得练”。因为手就是一杆枪,在一搭手时,如果对方的“枪”已经指着你的中线了,那么你就已经输了。
  李先生认为练拳要练出“兽性”来,要练出“惊炸力”来,就是在交手时的突然爆发。李先生认为任何一种拳学都要做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即“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息之动”吧,李先生认为任何一种内家拳,到最后都要松柔着去练,去“品”这个劲。
  在莱州当地接触李先生的人很多,很多人都得到了李先生的指点,大家都感到有所收获。李先生培养的入室弟子有:许乃永,王世隆,李涛,陈志远,战海波等人,愿意拳任莱州的这一支传人能发展壮大。
其他文献
蒙古拳是一个稀有的拳种,在武术界流传面很小,但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却使我们和蒙古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随马雷石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时,马先生在教到滑步掌时说道:“此法就是蒙古拳的核心步法——滑步。乃是我师水普慈先生在镇平老家时和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交流换艺而得来。”水普慈先生祖籍镇平县柳泉铺镇水沟村,与晁陂镇、石佛寺镇相近。约在民国27年,水先生在回老家途中,偶遇晁陂镇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二人志趣
期刊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掩卷深思,这瑰宝究竟是什么?是搏击?是套路?是现代的竞技?是传统运动?还是什么都是?龙行派武术宗师刘志清用他对武术一个世纪的追求与实践,在回答着这个问题。  刘志清是三次荣获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金牌。两次走上新闻银幕,多次被国内外报刊报道,载人中华武术史册,被誉为龙行之父的武林名师。  刘志清,字香泉,生于1885年1月18日(光绪十一年腊月二十五日),卒于1986年3月28
期刊
估计恋爱中的男孩子,都被女孩子追问过同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和你妈妈同时落入水中,你先救谁?”面对这样棘手刁钻、充满“阴谋”的诘问,恐怕大多数男孩子都会无言以对。先救妈妈?哼,你心里只有妈妈没有我。妈妈只是生了你,而我却要和你厮守终身,这样的男人怎能托付一生!先救你了。那也不成。一个男人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救,为了美色竞忍心眼睁睁见母亲在水中而挣扎,这种不孝之人何以托付终身?那
期刊
近日读报,偶见《青年周末》一则《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的报道,读罢颇感慨,似欲说点什么,一吐为快,可我对教育专业知识所知不多,纵然鲁莽言之,说说外行话尚可,倘若所言极谬,误人子弟,岂不罪莫大焉。我于是领教了古人“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滋味。  重文轻武,自古使然。而今面对沸反盈天,沧海倒灌的物欲,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是否缺点“钙”?  钙,是每个人在婴儿时期从母乳中吸取的营养。缺少钙,婴儿就会
期刊
三换掌是陈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属活桩练法。此式两手只在胸前交替转换,是实用交手法中的快速换招方法。反复习练,可使周身上下相随,膂力大增。初时腿部可能感觉酸疼,数日后恢复如初。  预备:左脚在右脚内侧成左后虚步,两手抬起用逆缠向胸前推出,两臂成弧形,两掌心斜向相对,掌指斜向上,两掌根向前,眼向前看(图1)。    身体右转,右腿顺缠,左腿逆缠,步型不变,左手顺缠沉肘向右前方伸转,掌心斜向右前方,中
期刊
科学内功——向心收敛法,是借着收敛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健全生理组织,增进抵抗力,以祛除各种疾病。因疾病部位之不同,分别施以局部之收敛,分为内脏收敛法三式,神经中枢收敛法一式,内分泌腺收敛法一式,五官收敛法一式,四肢收敛法一式。均为适应局部生理情况,健全组织所必须之方法,综合其所产生之效用,则遍及全身器官与组织而无疏漏。故凡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障碍致病时,依法习练后,立获正确治疗,短期即可奏效。兹将各
期刊
我在武术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谈到孙公禄堂传授陈公健侯以三十六式卐字手与太极拳,据说卐字手可能为郝公为真所传。为此我问岵栳师,究竟情况如何?  岵佬师说:郝师少如并未对我谈过卐字手,也未传过卐字手。记得在一篇文章《缅怀恩师张祚玉》(《搏击》2006年第10期),说张在上海教拳,“有一次在外滩,张看到有人教授郝式太极,便站在一旁观看,看了两个小时也没有走。教师上前躬手,一番客套,说:‘既在江边站,就有
期刊
我从十四岁开始学武,至今已经二十六年。  年轻的时候,略窥一点武术门径,就爱横着膀子走人,不是心中存了目空一切的意思,而是着了相,执相,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练家子,喜欢拿个不怒自威的劲儿——第一个徒弟熟悉后告诉我。第一次见到我,不敢说话,害怕,说我有股杀气。那时,我是误解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意,以为这样才叫功夫,吓得住人。别人不敢挑衅。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辱骂和恐吓绝不足战斗。”可那时不懂,
期刊
《道新拳论》一席话。读懂胜练十年拳    凡碰到有人问我:练武术,看谁的书好?我一律回答:看《道新拳论》。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看来,《道新拳论》这一席话,你若读懂了、理解了,能胜练十年拳。甚至,赵道新的很多“一句到位”的话,你吃透几句,能少走好几年弯路,譬如下而这几句——  “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见《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  “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
期刊
有人说:“古人作书的宗旨,多从序中提出,所以善于读古书的人,末读古人书,先读古人序?”从序中我们可以以知道作者的籍贯生平,品德情操,著书动机,主要内容,乃至于时代背景,从而获得微旨大意。以我个人的经验,用这种治学方法阅读古拳谱亦行之有效。  范铁僧是买壮图弟子范万明的后人,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著述的六合心意拳序,包括了从心意拳源流到传承,从入门、武艺到道艺等方面的内容,灌注着范氏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