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当我们在远大科技集团结束今年“《中外管理》标杆游学团”的第六站时,“自信”是老板张跃及其团队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一个印象。正因为自信,张跃的原创情结才会这么浓烈,远大的技术创新才会这么霸蛮。
  难得自信
  很多朋友肯定会说:自信重要,这还用说?不自信的人,也当不成领导啊!
  殊不知,真正的自信,对于国人来说,是相当稀缺而可贵的。近代百年来的持续挫败,严重打击了中国人的自信。即便是我们新中国铿锵有力的国歌歌词,都充满了悲情。因此说,万不可小看树立自信心对我们(包括对我们老板)的重要。
  重要到什么程度?即便是一代伟人,即便是在他人生的最高峰,都可能仍然是缺乏自信的。一年前的2015年第10期,我在卷首语《为什么北京城墙一定会被拆掉?》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即便主席他老人家尚且如此,我们老板们又自比如何呢?进而,在伟人顺风顺水时尚且如此,我们老板们在逆境乃至貌似绝境中又将如何呢?
  老板的自信来自“义”
  这与才干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我们一位重量级同行,才华横溢。但在前几年的行业论坛上,他演讲劈头就是一句:“纸媒肯定是完了!再争论就没什么意思了!”既然领军者的精神已然高调退却,该媒体当然“不负其望”,于今年初顺利关门歇业了。
  这与价值观却很有关系。另一个事实,是我的好友腾驹达猎头董事长景素奇,连续数年遭遇经济下滑,业绩亏损,行业唱空,骨干离散,孤掌难鸣,举步维艰。但景兄却从未放弃,而是反复诵读自己的创业美文,坚信行业价值,用初心自我激励,在困境中坚守自信,理性地分析走势,大胆地开展变革。最终今年一举扭亏,在严冬中赢得了明媚阳春(详见本期“职场景点”)。
  远大同样如此。张跃的自信,与其说是对技术能力的自信,不如说是对自身价值观的自信!抑或者说,是价值观的高度,成就与支撑了他们自信的深度与长度。景素奇坚信猎头行业“成人之美”的社会美学,张跃则坚信环保领域“保护生命”的文明至高点。是的,当我们能由衷为自己的事业“理直气壮”时,我们即便面临困难,也往往不会失去自信,也能够用自信来鼓舞、凝聚更多的人心、力量和资源!
  老板“必须这么去想”
  当然,总会有朋友会问:自信,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做的事业也不一定都能感天动地,那么面对挑战时我的自信从哪里来呢?
  如果你是老板,下面的故事值得深思。
  有一次,已经功成名就的松下幸之助,给年轻企业家们讲课。结果台下的反应却是大失所望:“您说了半天,都是些大道理。我们当然不反对,但我们更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您能多讲这些吗?”松下先生近乎自言自语道:“我也不知如何做到……但你们必须这么去想……”结果台下就更炸锅了,大家议论纷纷不以为然。但台下有一个年轻人却听进去了,并在沉思中铭记了,开悟了,后来他成功了。他就是后来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是的,老板就是这样一种人。你必须是一切前进动能的原点,一切前进逻辑的起点,一切前进压力的承受点,并要为此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因此,干部们可以经常问“为什么”,甚至可以很自然地以此困惑为由而拒绝前进。但老板不行,你必须用自信来支撑你自己,你无人可问,无人可依,只有从自己内心去找力量,去从无到有地创造一切!去征服一切不确定!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战胜苦难的老板,都是能够无条件自信的人。
  用自信去“扛与变”
  自信,绝不等于自负和狂妄。正相反,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会理性看待世界,才能敏锐洞察趋势,才能包容异己歧见,才能从容承受挫折,才能勇于否定自我。他们早已无需证明自己,他们只想改善世界。
  也因此,我们今年12月3-5日第25届恳谈会的主题:“扛与变”中,“变”是必须依靠自信来支撑的,是在淡定与沉着中,持续有方向、有预见地去变。否则,所谓变革,只会自乱阵脚乃至自毁长城。
  互联网思维这两年不是很火、很牛吗?黄太吉、青年菜君不是名噪一时吗?传统商业不是人心惶惶吗?别着急,这不,转过年,不用打,他们自己就快死了,或已经死了。传统产业,只要能像稻盛和夫一样,懂得用最基本的商业规律去衡量自己面临的“扛与变”,就不会轻易失去自信,事实也将很快支撑你们的自信。
  最后,借用传统而创新的湖南卫视内部对自身湘军文化的一句精辟总结,送给所有实业家以共勉,叫:“搞不死!”
其他文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想着“空降兵”,这两句诗就蹦了出来。好像这诗就是给“空降兵”写的。我们来分析此问题的“病根”:  一、“三观”不合:任何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有多少人在合作之初,认真对照过彼此的“三观”呢?  二、相互隐瞒:当我们希望一项合作能够成功时,往往会有意地突出那些有助于彼此合作的”亮点”,忽略那些可能给未来的合作带来伤害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初期可能
期刊
历史学家说宗教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精明的商家发现还可以利用宗教理念来影响自己的客户,因为在品牌营销方面,宗教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第一,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不久前,《财富》杂志曾将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比作印度大神毗湿奴,并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刊登。聪明的文案都会利用宗教的神圣性、仁慈性等内容来做文章,比如苹果的乔布斯,也同样被形容为“救世主”一般的人物。如果将创始人形容为具有魔力或者超能力
期刊
留住员工一向是企业的大命题,尤其是留住那些已经成为朋友的员工,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一份薪水而已,还存在其他影响。  首先,其他员工会看到你厚此薄彼。即便你对那个人不满,他们也会看到那个人拥有豁免权,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如果最初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为他考虑,但是最后你需要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不得不结束这种交情,那么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够牢固的。  再者,你会因此而错过
期刊
硅谷一家初创公司Naked Lab,设计开发了一块“魔镜”,这款3D智能镜,内置英特尔的RealSense深度传感器、无线网络连接、扫描技术、类似于微软视频游戏的Kinect体感技术等高科技。当你站在镜子前,它会扫描你的全身,只需20秒,你就能在App上看到结果。它可以准确告诉你体内的脂肪含量,据悉,体脂含量测量的误差在1.5%以内。除了可以追踪你的身体变化,还可以看到你的健身成果。除此之外,它还
期刊
哲理的故事:  1940年代后期,各种半成食品在美国一出现就流行起来。利用各种“即食”烘烤配料,人们只要按照配方就能快速、方便地做出美食,如脆皮馅饼、饼干等。不过,美国的家庭主妇就是不喜欢“蛋糕粉”。  市场研究人员猜测是不是蛋糕粉太甜或人工添加色素太明显?但为什么那些脆皮馅饼粉和饼干粉,成分与蛋糕粉基本相同却卖得很火。  有个研究人员提议,把蛋糕粉里大部分配料去掉,让主妇们根据各自的喜好添加配料
期刊
哲理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准备好了简历,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应聘。广告公司的名气很大,仅仅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应聘者就趋之若鹜。  当这个年轻人走进招待大厅时,大吃一惊,整个大厅挤满了人,乱哄哄的。他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看着前面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想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  人群很乱,乱得连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挤不进不,年轻人看到几个工作人员被堵在了外面。他灵机一动,走到那几个工作人员的
期刊
哲理的故事:  马耳他是一个美丽的岛国,它以星罗棋布的湖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了进一步增加旅游收入,马耳他政府开始在最古老的艾伦湖底发展湖底观光旅游项目。但艾伦湖底上百年来沉积了厚厚淤泥,必须先清除。  于是,马耳他政府出资五百万英镑向民间公司招标,却无人问津。“五百万英镑根本无法完成那么大的工程,弄不好要累及公司,没有谁愚蠢到做这样的赔本买卖。”有人说出了实情。一个月后,就在政府一筹莫展时,
期刊
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做秘书。而秘书的首要职责就是将老板的日常琐碎事务处理好。  这个年轻人是个爱动脑子的人,在端茶送水这些小事上,他揣摩出许多道道:比如,老板的话讲得多时,便多倒几次水,老板讲得慷慨激昂时,便不要去倒水,以免打断他。  他学的是英语专业,经常跟在老板身边做随身翻译,很快他便琢磨出了什么样的话需要一带而过,甚至不需要翻译,什么样的话需要逐字逐句地翻
期刊
创业大潮将无数有志之士卷入,然而有时难免盲目奔跑,却忘了驻足思考怎么做才能真正应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在双创战略驱动下,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而人才的需求量远高于市场上所能够提供的,抢人大战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企业为吸引、保留员工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合伙人制、创客、蜂窝型组织、去中心化、阿米巴等接踵而来。  整个社会沸腾了起来,也带来了莫明的狂躁。企业发展中,急功近利又一次得以彰显。
期刊
在素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长沙,总不缺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知名民营企业和集团,而其中的远大集团似乎有点“怪”:  这是一家向全世界80多个国家提供空调、自己却较少用空调的企业。  这是国家第一个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科技园区,却最不像科技园。一平方公里的面积,68%为生态保护区和有机农场。  创始人、董事长张跃说,企业近三十年来,他只相信科技创新。  这样一家企业,为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求发展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