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东南是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而“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则是人们送给它的美誉。
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黔东南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时间仿似在黔东南停滞了,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像是被阻隔在了尘世之外,幻美着七彩的身姿。
贵州是个更加适合自驾游而不是徒步游的地方,古语说贵州是“地无三分平”,可见这里的山是如何的多了。整个贵州但凡修建好的高速公路质量都很不错,盘山路多、弯急,总盘山路里程恐怕在全国也要排在前面吧。贵州的植被覆盖情况不错,常青植物较多,兼有稻田成片,乡土风情与自然风景交融,一路上眼睛都不会寂寞的。
宁静的时光千户苗寨西江
千里之外,有一个地方总在让你牵肠挂肚,心里仿佛春天的原野一般,疯长着草,那些草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名字一一西江。我们由贵阳至凯里,先走贵都高速(贵阳至都匀),行至麻城上麻凯高速(麻城至凯里),此段贵州最好的高速路,约200公里,耗时两个多小时。从凯里至雷山再至西江,全程不过110公里左右,但一路基本都是盘山路,路况虽好,但仍需谨慎驾驶。沿途不时地出现路牌指示这一路比较有名的各苗寨的里程与方向。西江,是苗族的名称“鸡讲”汉译而来的。这里是苗族聚居、人烟稠密的千户苗族大寨,有1000多户人家,8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四周群山逶迤,层峦叠嶂,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房前屋后丛丛翠竹、三两芭蕉和红枫掩映,幢幢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层层梯田顺着山势紧连云天。
车停在镇政府门前,我们迫不及待的投入这座苗寨的海洋。这里的房屋均是杉木原料,依山傍水,次第升高相连。有平房、楼房、半边吊脚楼房等式样,青瓦或杉木皮盖顶。青石块、鹅卵石作基脚。木楼最大的五间,一般为三间搭一厢阁,均是三层楼。一层存放农具,关养牲畜、储肥;三层存放谷子或储物;二层住人,设有堂屋、灶房、卧房、客房。堂屋前为曲形木条栏杆,有个非常旖旎动人的名字一一美人靠,供夏天乘凉和休息。木楼前左右板壁上雕刻有各种花鸟图案,门窗用小木条装成花边图案。既美观大方,又舒适清爽,民族气息十足。
所谓曲径通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蜿蜒曲折,迤逦而去、翩翩而至,总有让你喜悦的事物彩虹般不经意的赏心入目。你随意叩开一扇古旧的木门,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就轻轻向你敞开了。或者只是偏坐一隅,远眺山峦,满目青翠,在挥霍的时光里体会一个又一个让你暗自欣喜地瞬间出现。这里没有你想要的所谓的景点,你的感情却在不知觉间陷落,待离开时才发现你已无法忘却。
强悍与柔美的代表岜沙、小黄村
离开西江返回雷山并前往榕江和从江,需沿308国道翻越雷公山,大家起初都在赞叹山的秀丽与峻奇,一位队友甚至在车载电台里唱起了山歌。但不到一个小时大家都逐渐沉默了,因为许多大“s”型“z”型的盘山路让大家头晕目眩,连平时不晕车的我也有点难受了。下午到达岜沙,岜沙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紧挨从江县城,岜沙人以树为神,也由此跻身于上海《旅游时报》评选的“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列。岜沙苗寨,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当地人用镰刀剃头),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常有不知情的游客来到此地都吃惊地问:可以公然持枪吗?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人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
小黄村距从江县城22公里,这一带的歌曲不仅全国闻名,而且在1996年的欧洲巡回演出中轰动了整个欧洲。在这里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歌,常听到的有情歌,酒歌,祭歌,欢庆歌,拦路歌,送别歌等,当然最具盛名的还要属无伴奏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了。它高低音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男声如江海奔腾,女声似行云流水。侗家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歌,可以说他们就是生活在歌的海洋中。小黄村在黔东南地区还被称为“小香港”,社会风气极其开放。青年男女在街上搂搂抱抱甚至亲嘴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你在小黄村住下,晚上还可以听到姑娘们的敬酒歌,当然不喝酒是不行的。入夜,姑娘们更是可以坐在你的大腿上为你唱歌。千万别大惊小怪或想入非非,风俗习惯如此。
鼓楼之乡肇兴
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这是在肇兴信团鼓楼上的一副楹联,只看着楹联便知肇兴对“鼓楼之乡”的美称多么自负了。
肇兴几乎是黔东南州最南端的著名景区了。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它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杉木建造,屋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同时还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村镇之一。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壮观。一路上的风尘仆仆就被这鼓楼的厚朴的美一扫而空。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中国最美的森林荔波喀斯特森林
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南部的茂兰。但无论是驾车还是搭班车,都别到茂兰去,那样就远了,在半道有一个叫巴革的地方,就是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了。荔波喀斯特森林是同纬度地带上类型独特、保留面积大、连续分布 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也是目前世界上都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更被人誉为“超脱了喀斯特风景的固定程式,改变了喀斯特荒芜的情调,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糅合在一起的完美自然景色。”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水。小时候常不明白,“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怎么就能“绿如蓝”了?而在这里却很轻易的就懂了。荔波喀斯特森林中最大的瀑布总落差达70余米。瀑布沿绿阴覆盖的喀斯特陡壁,层层跌落,水花飞溅,恰似银白色飘带悬挂于绿茵丛中,蔚为壮观。另外还有小七孔响水河,68级瀑布群——拉雅瀑布等。喀斯特潭及地下河,一般面积数十平方米,水深数米至十余米。潭水湛蓝平静,绿色锥峰倒映于潭水中,地下河特有的鱼儿漫游其间。区内最著名的要数小七孔鸳鸯湖,由多条河道相连,迂回曲折,宛如水上迷宫。一位队友呆呆地看了半天说了一句话 “怎么会有这样的喀斯特地貌?简直太绿了。”
莹润古玉隆里
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黔东南我最爱隆里。
隆里究竟是怎样一座古城?值得我如此的推崇?我想,如果你不了解它,它只是一块顽石,如果你了解了它,它则是一件旷世瑰宝。
隆里,其前身为明代军事城堡,它是明代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的产物,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城内居住多为明代“南征北调”时军人的后裔,长期生活在城墙内,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通婚的历史。这种自成体系的封闭性文化,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孤岛”现象。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作为正处在南北侗的分水岭线上的一个社区,一直坚守其汉文化而不被同化。
步入古城,三街六巷,脚下全是鹅卵石独具匠心铺就的道路,城内全是古色古香的传统汉族建筑,精美的飞檐、隽永的门联、楹联,仿佛过往的岁月仅仅是被藏在了那一扇扇雕花镂纹的大门后。城中古街,古巷,星罗棋布的古井、古楼、古宅、古寺、古词、古碑、古桥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作为一座保存完好的集图腾、宗教、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古城堡,堪称古代建筑的一大杰作。而今隆里古城已被列为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并列为贵州省重点建设民族文化村镇。如此丰富的文化财富怎能不让人折服?
在它最繁华的一条小街上我忽然被一扇小小的紧闭的门吸引了,亦有名称和刻下的楹联。“陋巷幽且静,花疏艳乃香。”小门上边极雅致的刻字——“陋巷”。遂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唐诗来,紧挨陋巷是一户明显有着文化底蕴的房屋,上书3个大字“书香第”,门有楹联,窗有窗联,门头上雕栏画栋,飞檐上有孔雀、龙首等,好一派大家风范。楹联的文字如金子般吸引了我,上联:漫研竹露裁唐句;下联:细嚼梅花读汉书。东边的窗户日“东阁”——架贮三都赋,室藏二酉书。西边的窗户日“西园”——月来花弄影,风动传鹤声。天啊天啊!我简直爱死这样的文字和氛围了。在一处顺城巷忽然看见一家娶亲的门联,朴实又让人感动。上联:父母操劳祝今日花烛同观精心辅助创大业:下联 儿子完婚盼明朝夫妻和睦成家立志奔小康。一副对联就把对儿子对父母的感恩、父母对儿子的期盼和祝愿书写得淋漓尽致。新房窗外:花间金作屋,灯下玉为人。看到这样的文字简直就是精神上一等一的享受。
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文字,让我流涟不已,甚至连挽联也雅致得不行。其中有一个横批:望云思亲。越想越感动!还记得另一副的上联:守服三年不觉春来红日暖:下联已记不清爽,但看后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哀伤和希望波澜开去。这里的人们还严格遵守着中华民族的孝道,老人去世后要守服三年,从门联上就能分出来,第一年是白色的,第二年是黄色的,第三年才可以恢复到红色。而且第一年的内容一般都很悲怆,第二年的则平淡中蕴藏祝福,第三年则是充满了继往开来、继承遗志的豪情。
你说说这样纯朴厚实的文化底蕴叫我怎能不被迷住?
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黔东南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时间仿似在黔东南停滞了,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像是被阻隔在了尘世之外,幻美着七彩的身姿。
贵州是个更加适合自驾游而不是徒步游的地方,古语说贵州是“地无三分平”,可见这里的山是如何的多了。整个贵州但凡修建好的高速公路质量都很不错,盘山路多、弯急,总盘山路里程恐怕在全国也要排在前面吧。贵州的植被覆盖情况不错,常青植物较多,兼有稻田成片,乡土风情与自然风景交融,一路上眼睛都不会寂寞的。
宁静的时光千户苗寨西江
千里之外,有一个地方总在让你牵肠挂肚,心里仿佛春天的原野一般,疯长着草,那些草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名字一一西江。我们由贵阳至凯里,先走贵都高速(贵阳至都匀),行至麻城上麻凯高速(麻城至凯里),此段贵州最好的高速路,约200公里,耗时两个多小时。从凯里至雷山再至西江,全程不过110公里左右,但一路基本都是盘山路,路况虽好,但仍需谨慎驾驶。沿途不时地出现路牌指示这一路比较有名的各苗寨的里程与方向。西江,是苗族的名称“鸡讲”汉译而来的。这里是苗族聚居、人烟稠密的千户苗族大寨,有1000多户人家,8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四周群山逶迤,层峦叠嶂,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房前屋后丛丛翠竹、三两芭蕉和红枫掩映,幢幢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层层梯田顺着山势紧连云天。
车停在镇政府门前,我们迫不及待的投入这座苗寨的海洋。这里的房屋均是杉木原料,依山傍水,次第升高相连。有平房、楼房、半边吊脚楼房等式样,青瓦或杉木皮盖顶。青石块、鹅卵石作基脚。木楼最大的五间,一般为三间搭一厢阁,均是三层楼。一层存放农具,关养牲畜、储肥;三层存放谷子或储物;二层住人,设有堂屋、灶房、卧房、客房。堂屋前为曲形木条栏杆,有个非常旖旎动人的名字一一美人靠,供夏天乘凉和休息。木楼前左右板壁上雕刻有各种花鸟图案,门窗用小木条装成花边图案。既美观大方,又舒适清爽,民族气息十足。
所谓曲径通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蜿蜒曲折,迤逦而去、翩翩而至,总有让你喜悦的事物彩虹般不经意的赏心入目。你随意叩开一扇古旧的木门,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就轻轻向你敞开了。或者只是偏坐一隅,远眺山峦,满目青翠,在挥霍的时光里体会一个又一个让你暗自欣喜地瞬间出现。这里没有你想要的所谓的景点,你的感情却在不知觉间陷落,待离开时才发现你已无法忘却。
强悍与柔美的代表岜沙、小黄村
离开西江返回雷山并前往榕江和从江,需沿308国道翻越雷公山,大家起初都在赞叹山的秀丽与峻奇,一位队友甚至在车载电台里唱起了山歌。但不到一个小时大家都逐渐沉默了,因为许多大“s”型“z”型的盘山路让大家头晕目眩,连平时不晕车的我也有点难受了。下午到达岜沙,岜沙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紧挨从江县城,岜沙人以树为神,也由此跻身于上海《旅游时报》评选的“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列。岜沙苗寨,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当地人用镰刀剃头),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常有不知情的游客来到此地都吃惊地问:可以公然持枪吗?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人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
小黄村距从江县城22公里,这一带的歌曲不仅全国闻名,而且在1996年的欧洲巡回演出中轰动了整个欧洲。在这里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歌,常听到的有情歌,酒歌,祭歌,欢庆歌,拦路歌,送别歌等,当然最具盛名的还要属无伴奏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了。它高低音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男声如江海奔腾,女声似行云流水。侗家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歌,可以说他们就是生活在歌的海洋中。小黄村在黔东南地区还被称为“小香港”,社会风气极其开放。青年男女在街上搂搂抱抱甚至亲嘴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你在小黄村住下,晚上还可以听到姑娘们的敬酒歌,当然不喝酒是不行的。入夜,姑娘们更是可以坐在你的大腿上为你唱歌。千万别大惊小怪或想入非非,风俗习惯如此。
鼓楼之乡肇兴
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这是在肇兴信团鼓楼上的一副楹联,只看着楹联便知肇兴对“鼓楼之乡”的美称多么自负了。
肇兴几乎是黔东南州最南端的著名景区了。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它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杉木建造,屋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同时还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村镇之一。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壮观。一路上的风尘仆仆就被这鼓楼的厚朴的美一扫而空。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中国最美的森林荔波喀斯特森林
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南部的茂兰。但无论是驾车还是搭班车,都别到茂兰去,那样就远了,在半道有一个叫巴革的地方,就是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了。荔波喀斯特森林是同纬度地带上类型独特、保留面积大、连续分布 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也是目前世界上都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更被人誉为“超脱了喀斯特风景的固定程式,改变了喀斯特荒芜的情调,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糅合在一起的完美自然景色。”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水。小时候常不明白,“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怎么就能“绿如蓝”了?而在这里却很轻易的就懂了。荔波喀斯特森林中最大的瀑布总落差达70余米。瀑布沿绿阴覆盖的喀斯特陡壁,层层跌落,水花飞溅,恰似银白色飘带悬挂于绿茵丛中,蔚为壮观。另外还有小七孔响水河,68级瀑布群——拉雅瀑布等。喀斯特潭及地下河,一般面积数十平方米,水深数米至十余米。潭水湛蓝平静,绿色锥峰倒映于潭水中,地下河特有的鱼儿漫游其间。区内最著名的要数小七孔鸳鸯湖,由多条河道相连,迂回曲折,宛如水上迷宫。一位队友呆呆地看了半天说了一句话 “怎么会有这样的喀斯特地貌?简直太绿了。”
莹润古玉隆里
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黔东南我最爱隆里。
隆里究竟是怎样一座古城?值得我如此的推崇?我想,如果你不了解它,它只是一块顽石,如果你了解了它,它则是一件旷世瑰宝。
隆里,其前身为明代军事城堡,它是明代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的产物,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城内居住多为明代“南征北调”时军人的后裔,长期生活在城墙内,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通婚的历史。这种自成体系的封闭性文化,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孤岛”现象。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作为正处在南北侗的分水岭线上的一个社区,一直坚守其汉文化而不被同化。
步入古城,三街六巷,脚下全是鹅卵石独具匠心铺就的道路,城内全是古色古香的传统汉族建筑,精美的飞檐、隽永的门联、楹联,仿佛过往的岁月仅仅是被藏在了那一扇扇雕花镂纹的大门后。城中古街,古巷,星罗棋布的古井、古楼、古宅、古寺、古词、古碑、古桥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作为一座保存完好的集图腾、宗教、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古城堡,堪称古代建筑的一大杰作。而今隆里古城已被列为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并列为贵州省重点建设民族文化村镇。如此丰富的文化财富怎能不让人折服?
在它最繁华的一条小街上我忽然被一扇小小的紧闭的门吸引了,亦有名称和刻下的楹联。“陋巷幽且静,花疏艳乃香。”小门上边极雅致的刻字——“陋巷”。遂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唐诗来,紧挨陋巷是一户明显有着文化底蕴的房屋,上书3个大字“书香第”,门有楹联,窗有窗联,门头上雕栏画栋,飞檐上有孔雀、龙首等,好一派大家风范。楹联的文字如金子般吸引了我,上联:漫研竹露裁唐句;下联:细嚼梅花读汉书。东边的窗户日“东阁”——架贮三都赋,室藏二酉书。西边的窗户日“西园”——月来花弄影,风动传鹤声。天啊天啊!我简直爱死这样的文字和氛围了。在一处顺城巷忽然看见一家娶亲的门联,朴实又让人感动。上联:父母操劳祝今日花烛同观精心辅助创大业:下联 儿子完婚盼明朝夫妻和睦成家立志奔小康。一副对联就把对儿子对父母的感恩、父母对儿子的期盼和祝愿书写得淋漓尽致。新房窗外:花间金作屋,灯下玉为人。看到这样的文字简直就是精神上一等一的享受。
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文字,让我流涟不已,甚至连挽联也雅致得不行。其中有一个横批:望云思亲。越想越感动!还记得另一副的上联:守服三年不觉春来红日暖:下联已记不清爽,但看后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哀伤和希望波澜开去。这里的人们还严格遵守着中华民族的孝道,老人去世后要守服三年,从门联上就能分出来,第一年是白色的,第二年是黄色的,第三年才可以恢复到红色。而且第一年的内容一般都很悲怆,第二年的则平淡中蕴藏祝福,第三年则是充满了继往开来、继承遗志的豪情。
你说说这样纯朴厚实的文化底蕴叫我怎能不被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