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桥文化”振兴桥事业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成立于1953年。50年来,大桥局在国内外设计、建造桥梁已近600座和其他工程百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8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2项。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名。现已发展成为集桥梁科研、设计、施工、制造“四位一体”,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大型现代桥梁企业集团。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信息化、企业人本化的时代浪潮中,大桥局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借助文化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桥品牌,积极探索、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桥文化”,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建桥领域排头兵的地位,而且日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锻造桥精神 铸就企业魂
  
  提炼桥精神。我们在广泛征集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归纳、提炼确定了大桥局的企业精神:跨越天堑,超越自我。其实质就是跨越和创新的精神,是对“桥梁精神”的高度提炼。桥梁精神,集中体现为开拓创新精神、科技进步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排忧解难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跨越天堑,超越自我”也是对大桥局50年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大桥局的历史就是不断跨越、不断创新的历史,600座桥梁、四大建桥里程碑、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建筑工程鲁班奖,记录着大桥局跨越的足迹,凝聚着大桥局创新的成果,也形成了大桥局“没有跨不过的江河”的精神。大桥局企业精神更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着新时期大桥局人要勇于超越历史的辉煌,跨越有形与无形的天堑,坚韧不拔、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构建桥理念。在提炼企业精神的同时,大桥局还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改革、人才、科技、经营等方面的理念。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改革理念是:“不求四平八稳,但求开拓创新”;人才理念是:“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科技理念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创新永远无止境”;经营理念是:“联合、竞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业主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等。
  谋划桥战略。大桥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确立了大桥局集团“一业为主、二元经营、三个转变”的经营发展战略,即:坚持做专、做精、做强建桥主业,拓展建桥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总承包;实行建桥和投资业“二元经营”,积极稳妥发展投资业、开展资本运营,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内陆建桥向跨海大桥建设转变,由国内建桥向国外建桥转变,由建筑承包商向承包商兼投资商转变。
  集团3年至5年内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达到“双百亿”,把大桥局建设成为产权结构合理、管理技术密集、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型现代桥梁建设企业集团。
  
  弘扬桥精神 凝聚建桥人
  
  为使大桥局企业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果。
  总结桥历史。我们一直重视对企业历史的总结,通过编撰局志、年鉴、桥史和开展工程总结等,记录下企业发展进步的足迹,总结出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使职工不仅全面了解了企业的历史,也深刻领悟了“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
  树立桥英模。企业英模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精神,传承着企业的优良传统。我们大力开展企业劳模、“十大杰出青年”、“十大科技标兵”等评选活动,并把他们的事迹汇编成册,通过各种形式广为宣传。企业一代代英模,如五、六十年代的英模代表史小宝、胡宝玲、王超柱,新时期全国劳模、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孟波等等,都成为职工学习的榜样、人生的标杆。
  传播桥故事。我们发掘整理了大桥局历史上影响久远、催人奋进的“桥故事”,以教育职工、鼓舞斗志。如:曾被收入中小学课本的大桥局老潜水工、被誉为“水下尖兵”的胡宝玲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勇闯生命禁区的故事;毛主席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嘱托大桥局要“建成学会”的故事;周总理亲临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指挥抢险并与大桥局职工一起在职工食堂就餐的故事等都激励着职工为企业发展和祖国桥梁事业而不懈奋斗。
  创作桥对联。我们借用对联这一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弘扬企业精神、传播企业美誉、提升企业形象。我们在长期组织职工撰写桥对联的基础上,于2003年举办了“大桥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楹联报》等媒体发布征稿启事,同时刊登和播发了大桥局50年的辉煌业绩。广泛发动大桥局职工和海内外楹联爱好者以桥为主题,讴歌桥事业,赞美桥精神。大赛历时8个月,征集作品13000多幅,全国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海外作者应征。获特等奖的是“跨长桥入世,步彩桥描春,走金桥致富,岁月如歌,桥涵花絮三千树;倚活水开源,临碧水明志,弄潮水飞虹,江河为证,水簇风流五十年。”把桥视为国家走向世界之桥、改革开放之桥、发展繁荣之桥,使桥精神境界为之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巨大的震撼。
  展示桥文艺。我们充分利用大桥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搭建“桥文化”建设的宽阔平台。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10多台“桥文化”文艺演出。300多个节目都是职工自编、自导、自演,女声独唱《金桥颂》、舞蹈《彩虹赞歌》、诗朗诵《我们大桥人》等,都紧扣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弘扬企业精神,展现了职工对建桥事业的真挚情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举办桥展览。组织职工拍桥、画桥、写桥、颂桥,是“桥文化”建设的又一形式。我们在坚持30多年举办“桥工画廊”的基础上,去年组织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职工摄影、美术、书法展览”。共征集作品1000多幅,这些作品以桥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大桥局桥梁建设的历史画面,展示了几代中央领导人视察大桥局工地的珍贵历史照片,职工从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且对企业的历史和成就倍感自豪。
  
  创新桥理念 搞活桥经营
  
  创新是大桥局50年一脉相承的企业精神和文化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注重科技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近年来,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以观念的创新、文化的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搞活桥经营。以“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精神,创新发展观念,不画地为牢囿于传统建桥领域、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为宗旨,推进经营的战略性转变,确立了“一业为主、二元经营、三个转变”的经营发展战略,由此开拓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天地。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弘扬创新精神的同时,果敢地摒弃文化传统中的不良成分,如“桥老大”思想等,有针对性地倡导“业主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业主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业主的要求就是对我们的命令”等理念,倡导和实行“联合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的竞争模式,不仅树立了大桥局新的市场形象,也带来了经营管理的变革。
  培育桥人才。我们贯彻“以人为本”、“建桥育人”方针,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大胆培养选拔“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主动超前地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被推上管理和重要技术岗位。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活动,推行双向交流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有效地激发了企业人才活力。
  发展桥科技。我们坚持“科技领先”战略,以“差距不小、创新无限”鞭策自己,近两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新装备开发,打造了我国第一艘海上运架起重船“小天鹅”号及其他一大批先进的海上施工装备。在跨海大桥、大跨度公路、铁路两用桥、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拱桥等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加强与世界桥梁前沿科技的交流。在多年承办中国铁路桥梁技术交流会的基础上,2003年,与茅以升科教基金桥梁委员会和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联合举办了“21世纪国际桥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技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230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盛会。国际桥协主席伊藤学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先生、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先生、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先生等国内外知名桥梁专家,以前瞻的眼光阐释了21世纪桥梁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趋势。这次论坛,也展示了大桥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跻身国际知名建桥企业的坚强决心。
  
  提升桥形象 打响桥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形象的灵魂,卓越的品牌形象体现着企业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信誉。
  树立桥诚信。我们高度重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大兴重承诺、守信用之风。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尤其重视诚信制度建设,成立了集团诚信考评管理委员会,对集团各单位诚信状况定期检查、考评,对信誉不好的单位进行曝光,营造了企业良好的诚信环境。
  建造桥精品。50年来,我们以“建一座桥梁,树一座丰碑”的质量追求,精心建造了近600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桥梁工程,牢固地支撑起大桥局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质量理念,不仅注重工程内在质量,而且狠抓外观质量,高度重视环保,使工程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近4年来,大桥局一年夺得一个“鲁班奖”,获“鲁班奖”总数已达12项。去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由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第二长桥帕克西桥最近建成通车,其建造质量获得了该国政府高度赞誉。中国商务部、建设部于近日联合发文,将帕克西桥等作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质量管理的典范,通报表扬。
  统一桥识别。为塑造大桥局集团统一的对外形象,我们制定实施了集团形象识别系统。集团所属100多个工点,都按照统一的标准重新布置、美化。规范而醒目的集团徽、旗、字体、标准色、企业精神用语和宣传口号等,使大桥局集团在公众眼里的形象为之一亮。我们还坚持在重点项目推行“四个一工程”,即:出一部录像片、一本文集、一本画册、一批新闻稿件,加大工程宣传力度,着力展示企业品牌形象。
  实施“桥文化工程”,增强了大桥局的企业凝聚力,实施“桥文化工程”,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品牌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近年来,大桥局高扬创新的旗帜,弘扬“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精神,倡导“不求四平八稳,但求开拓创新”等理念,营造了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在完成自上而下的公司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正致力于股份制改造、主辅分离、两层分开等更深层次的改革,加快向管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桥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的强劲扩张力。在“一业为主、二元经营、三个转变”的战略指导下,大桥局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营方式不断转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向相关建筑领域的拓展卓有成效,并积极尝试资本运作,承建了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等BT项目;向跨海大桥和境外市场的开拓强劲有力,先后承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东海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澳门第三跨海大桥和港深西部通道香港后海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并跻身于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和十大桥梁承包商。“桥文化”成为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几年来,大桥局集团完成生产经营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由4年前的20多亿元跃升至2003年的80多亿元,营业额达到60多亿元,员工收入增长了2倍。企业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期刊
一是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执行好宏观调控政策。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把握好出资人定位,严格依法行事,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活力。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着手搞好“十一五”规划,努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五是加强改进
期刊
  
期刊
中海集团成立于1997年7月,是以上海、广州、大连三个海运(集团)公司为主组建的。主业是海上运输。组建时主要从事沿海煤炭、散杂货、原油、成品油等运输,1997年完成运输量为1.44亿吨、1918亿吨海里,属于沿海大型海运企业。组建前,上海、广州两家海运公司曾经搞过沿海集装箱运输,有几条小型集装箱船,因亏损严重,已大都退出集装箱运输。组建时,总资产为250亿元,净资产112亿元,负债率67%;企业规
期刊
2002年9月,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分流的重要形式,出台了优惠政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2002年初结合石化特点开始探索试点改制分流,在总结试点情况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完善政策,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改制分流,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没有增加社会就业压力;二是职工没有失去劳动岗位;三是母体企业调整了结构、减轻了人员负担;四是国有资产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试点先行、
期刊
“进一步加强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机械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这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于珍,在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表彰暨中国机械政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总结讲话中强调的今后机械工业联合会不可动摇的指导方针。  8月28——29日,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表彰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20周年大会在江苏省徐州市隆重举行。邹家华、袁宝华、胡平等为会议题词,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于珍、薛德林、
期刊
今年8月的首个星期一,是川维厂及各改制分流企业的职工分别统一着装上班的第一天。深蓝、浅蓝、橘红、米黄……职工们的面貌被整齐的工装装点得更加朝气蓬勃。  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正展示着主辅分流后的新格局、新气象、新面貌。  川维厂主辅之间长期以来的 “一团和气”让这个大型企业重负累累。2001年,身处经营困境的川维人居危思变,在集团公司指导下,结合实际提出了“培育——做精
期刊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把握和运用“冷”和“热”的辩证法,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大小,不盲目、不麻木、不推诿、不回避,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    宜“冷”则冷,宜“热”则热,“冷热”有数    我们的社会或某一个单位,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自己所领导或管辖的范围,在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了解清楚、掌
期刊
华侨城集团的前身是198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深圳成立的一个经济开发区,同时也是一个在国内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  10多年来,华侨城集团围绕主营业务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动力,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经过18年的发展,华侨城集团成为一个跨地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形成了旅游、房地产、家电通讯三项核心业务,销售收入由1985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
期刊
记者:两年前,我们在重庆万盛丛林镇采访过晋林,当时听你说过一句话:“我在位一天,就绝不能让晋林昙花一现。”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晋林的成长。晋林去年顺利完成了整体搬迁,实现了晋林人多年来梦寐以求“飞”出山沟的梦想。请问搬迁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明远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员工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晋林厂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搬迁,至2003年8月,企业从渝黔交界处的大山沟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