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半生毁誉因三峡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如果不是三峡工程,潘家铮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而且越是到晚年,他倒越是“出名”。如果不是因为三峡工程,潘家铮还只是一位在水利、水电行业有巨大影响和成就的权威工程师,只是一位在土木工程学科内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会进入中国科学史的重要叙述段落,但绝对不会如此引人注目地进入公众视野。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浮世虚名不会惊扰他,这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当是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一个证据是,晚至1990年,潘家铮赴福建解决水口水电站技术问题。他不顾外国顾问团的反对,力主采用氧化镁温控技术,为水口水电站赢回了宝贵的工期,这是潘家铮诸多技术传奇之一,业内许多工程师都知道。而且,水口水电站是当时福建省地方重点工程,也就是“省长工程”,省领导也特别着急,问题解决之后,省领导自然高兴。
  当时的福建省省长问水利厅的同志,是哪一位高人解决的问题?
  回答是潘家铮。
  省长问:潘家铮是谁?
  听过水利厅同志一番介绍,省长才知道了潘家铮这个专家名字。尽管那时候潘家铮担任着能源部的总工程师。
  省长不知道潘家铮,遑论普通百姓?
  全是因为三峡工程。或者说,是三峡工程选择了他。对一个工程师而言,这是大际遇,对当时的潘家铮而言,是大际遇,其实也是身不由己。
  潘家铮曾坦言,刚开始他是反对上三峡的,作为一个工程师,他考虑的侧重点当然还是在水电站这一复杂系统内的可行性,技术、国力、移民等问题,并不掺杂其他东西。他也不擅长这一套。后来思想转变,转而支持三峡工程,这个说起来容易,然而这种转变,对他这样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说,要经过多少缜密思考,这个曲折很容易被人忽略。
  1986年开始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潘家铮在不同场合接受过一些报纸、杂志的采访,为三峡工程的上马写过若干文章,但在主上派与反对派双方阵容强大且“势均力敌”的大争论中,潘家铮的声音还不是那么引人注意,尤其是到后来争论掺杂进了其他东西,潘家铮从技术角度谈的一些话就更显得微弱。
  1990年开始,《三峡梦》《我与三峡》……诸篇写三峡的文字开始引人注目,特别是1992年3月,潘家铮代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向中央领导做汇报发言,之后,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奉命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这之后,潘家铮被“正式”卷入到三峡论争的漩涡之中,他的名字也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三峡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宵旰操劳的潘家铮并不被人关注,更多人注意到的是这个为三峡工程奔走呼号的潘家铮。当然,这与他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也有关系。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之前,1993年3月,应美国工程界之邀,潘家铮等三人赴美考察,主要是向旅美华人工程师介绍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的构想最初由萨凡奇博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展开,当初,不仅国人兴奋,美国朝野也是掌声一片;今天,三峡工程首先在美国结了很大的疙瘩,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建设的国际环境,反倒需要潘家铮这个中国工程师前来解扣。
  当时,曾是上海勘测设计院的同事、旅美华人工程师顾鹏飞先生得悉潘家铮要来美国,特意为潘家铮一行搜集国外专家关于三峡工程的看法,顾鹏飞搜集到的文章有四十多篇,只有哈扎水电公司副总裁、高坝工程师叶昶华和萨凡奇的学生、高坝专家徐修惠两先生是赞成三峡工程的,其余也有客观、中肯的意见,大部分文章都持反对意见。当然,反对的理由,除了一些技术上的质疑之外,还有生态、移民、泥沙的担忧,更多的则是政治理由。
  潘家铮能不能解开这个扣?就要看他的理论、技术功力与演讲水平了。
  当初,是美国人在说服中国人修三峡大坝,今天反过来,需要中国人来说服美国人,我们为什么要修三峡大坝了。
  历史常常充满着这样的吊诡。
  在诸多回答三峡工程问题的演讲和文章中,在美国旧金山的这篇演讲显得很特别,推心置腹,苦口婆心,有理有据,据顾鹏飞回忆,这一演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篇演讲并不长,谈了四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修建三峡工程?中国能修建三峡工程吗?修建三峡工程会有严重后果吗?以及几句题外话。前面三个问题,是在论证时候的老问题,不需要多说,需要多说的,倒是那几句题外话。题外话说得甚是恳切而推心置腹:
  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说,建三峡工程不是人民的意志,是少数领导好大喜功、为自己树碑立传。这是不确切的。
  中国过去最有权威的人无疑是毛泽东主席,但正是毛泽东,从20世纪50年代到他去世,一直不批准搞三峡工程,他要求的是搞清问题、积极准备,到条件成熟时再建。毛泽东以后,最有权威的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中国政府已基本上决定要建三峡工程了,但当时有很多人对工程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后,正是邓小平建议暂停施工,组织重新论证。这样才有412位全国一流专家来重新全面研究,这些专家包括搞泥沙的、通航的、环保的、移民的和财经的各个领域的都有。经过三年多的反复深入研究,403位专家得出一致意见:三峡应上,而且应早上,只有9位专家有不同意见。这样,中国政府才把它提到人大,并以压倒多数表决通过。请问,这难道是少数领导的好大喜功吗?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个工程师,不是政治家、演说家。我无意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任何人,而只想把自己亲历的事实真相说一说。希望大家理解,中国和美国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现在有百万人民生活在洪水威胁下,随时有倾家荡产和送命的危险。中国的电力非常不足,人均用电量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中国人民要不要活下去,要不要活得比现在好一点?如果是要的,那我相信各位对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会有个比较客观的了解。
  同时,我也问各位一个简单的问题:各位作为献身事业的土木工程师,有几位在一生中能遇到像建坝三峡这样的跨世纪工程?为什么不来取得这个机会呢?因为你们不可能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建这样一个坝,即使你们能找到这样一个工程,也有钱、有技术能建它,我仍怀疑你们能否在生态环境和不同社会组织所提出的无数问题前获得通过。所以,我呼吁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土木工程师来与我们合作,表示出你们的兴趣,并助我们一臂之力。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大陆的“乡村综合体”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无论是从商业模式或是以公益性质进入乡村,打造乡村聚落也好,营造乡村共同体也好,都还没到能够总结可靠运行模式的时候。从最初对乡村商业化的极度排斥,到如今客观地探讨乡村项目的成熟操作方法,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先行者,在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乡村综合体”已经有了更多元的含义。  眼下,很多人在谈论要防止乡村发展过于商业化,进而对乡村综合体很排斥。但
期刊
李克强总理有一个习惯:每逢出访,总是在专机一抵达就把手表调成当地时间。但这一次不用调,因为所访美洲三站,与北京时差12小时。这里夜里的12点,正好是北京白天的12点。  纽约、渥太华、蒙特利尔、哈瓦那,三个国家四个城市,大小数十场活动,许多双边或多边的会谈时,李克强的面前总会摆一个不显眼的小钟,以便精确掌握时间。  在这里,时间恰好构成一种隐喻:掌控好“美洲时间”,同时,也掌控好此次美洲外交节奏,
期刊
毫无疑问,最近全世界的焦点都在中国杭州。  在G20峰会文艺演出上,导演张艺谋用精彩的舞美和秀美的西湖相结合,献上了一场极具观赏性的视觉盛宴。  在众多节目中,笔者对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雷佳演唱的《难忘茉莉花》印象深刻。这首歌以大家熟悉的《茉莉花》为基础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独特风韵,又增加了更加现代的特色意蕴。  张艺谋对《茉莉花》偏爱有加,已经不止一次在大型场合选择这首民乐了。  2002年
期刊
三次升空的老航天员和年轻的新航天员一起完成30天的中期驻留任务,“天宫二号”正在向空间站的方向迈进。  在第六批航天员即将升空之际,朱九通只记得有过两次流泪。第一次是从北京出发前,景海鹏和陈冬的妻子“眼睛有点湿润”,第二次是出发前几小时景海鹏的眼泪。  10月17日凌晨1点多,景海鹏和陈冬起床去餐厅吃饭,陪他们一起吃饭的是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费俊龙、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以及另两位候补航天员。几个人
期刊
杨溥(1372—1446),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  杨溥现在在干什么?明成祖朱棣问。锦衣卫头头纪纲答: 在读书。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锦衣卫的监狱。读什么书?经史子集。读书多长时间?十年。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锦衣卫长官的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其职能是侦查、监视一切官民,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
期刊
邮轮度假在中国日益受到追捧和喜爱,而暑期正是邮轮旅行大热的时节。  2016年5月3日,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国际豪华邮轮——皇家加勒比“海洋赞礼号”(Ovation of the seas)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经过53天的“赞礼世界之旅”,于6月24日,抵达中国天津,之后将开启以日韩为目的地的夏季邮轮航线。“海洋赞礼号”与之前的“海洋量子号”“海洋水手号”“海洋航行者号”“海洋神话号”,组成了中国所
期刊
7 年前,伴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大声喊出“里约热内卢”的名字, 2016 年夏季奥运会最终花落巴西。今年的8 月炎热依旧,但奥运圣火却在这个夏天点燃了别样的激情魅力。此项盛会不仅为里约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填补了奥运史上南美版图的空白,从而令这座桑巴之城更加熠熠生辉。  大西洋、足球、热带雨林、桑巴歌舞,还有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巴西一定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国度,以至于它能够拥有那么多美好的风
期刊
世界不是平的  巴格达城给我的最初印象,并不是林立的清真寺圆顶、萨达姆·侯赛因时代遗留的浮夸雕塑,抑或两层奥斯曼式小楼外加装的木制雕刻窗(Mashrabiya)。从离开巴格达国际机场的第一分钟起,我的视野就被形形色色的“墙”切割成为无数不相连的碎片:连接机场和市区的12公里高速公路完全被高大的混凝土围墙和顶端焊接有带刺铁丝网的防护钢板所包围;透过围墙的缝隙,可以窥见两侧居民楼阳台上歪歪斜斜的防弹水
期刊
安卡拉与莫斯科和解,可能只是机会主义的政治盘算,但土耳其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力量的平衡正在持续偏离这个国家传统上亲西方的世俗精英势力。  “我亲爱的朋友弗拉基米尔·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俄总统普京的这种称呼,在8月9日圣彼得堡会晤后记者会的四五分钟讲话中,出现了4次。在国际舆论的解读中,埃尔多安对普京的亲昵称呼,不仅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是外交战略的需要——他需要用向普京展示亲昵,来表达对西方在
期刊
“老子心最毒”  谈到老子的人生智慧,我想起了宋代大儒朱熹PK老子时说过一句最狠的话:“老子心最毒”。  为什么?看朱熹的论述:  老子一书……只要退步不与你争。如一个人叫哮跳踯,我这里只是不做声,只管退步。少间叫哮跳踯者自然而屈,而我之柔伏应自有余。老子心最毒,其所以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其设心措意都是如此。闲时他只是如此柔伏,遇著那刚强底人,他便是如此待你。  据朱熹的说明,老子表面上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