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资料
  一年级的陈东,一个个子不高,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开学初上课几分钟还好,几分钟过后就能看出与众不同,手下不停地捣鼓东西,和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听讲习惯截然不同,有时还手扶窗台往上爬上,屡败屡试,老师和他交流只当是对牛弹琴,眼神不不交流面部无表情,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要是声音高了说重了,就干脆躺在地上大哭叫起来,直到哭够了为止,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下课后喜欢和淘气的男同学在教室里面追着打闹;或是随意抢别人的东西自己用,很是霸道;有时甚至还动手打别人。其他同学都都觉得他太特殊了,有时打老师,这样的学生大家都敬而远之。老师对他这种行为,说服教育若干次,效果一点点,真是让老师颇为头疼的事。
  二、家属访谈
  和孩子的姥姥进行交流,孩子父母已经离异,一切的管理生活及学习都是姥姥负责,属孩子的监护人,针对这种事情姥姥也很无奈,“我们孩子从小就这样,听不懂人说什么,也觉得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但我也带孩子去北京儿研所进行检查,结果说孩子没有问题的,”姥姥如是说。姥姥所表达的意思是有医院的鉴定,孩子是属于正常的,她其实是在掩耳盗铃。他没有认识到孩子本身智力没问题。但不代表其他方面就没问题。问题出在哪呢?
  三、原因分析
  通过和家属、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我发现陈东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约束自己,从他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和有些作业来看,他能听得懂知识和其他人的话,只是不愿意听不愿做而已;幼小的心理里已经形成一定的定式,谁都管不了我,我想干啥就干啥;学习方面兴趣不高,想听就听会儿,不想听就干自己的事,认定老师和同学不能把他如何。下课能有几个淘气同学玩也是不错的,不是太孤单。孩子入学时间还短,可能还有有适应学校的生活,给他点时间进行适当的疏导和引导,我相信他会有一定转变的,如果放弃指导,孩子就会在放任毁掉,针对这些现象我进行了分析:
  1、家长溺爱:通过和其姥姥谈话,我了解孩子从小处在隔代老人的监护下,老人从心里上就很心疼孩子,从小没有爸妈的疼爱,老人加倍的关心和溺爱,说一不二,老人也舍不得批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生怕亏着孩子,受委屈。在老人眼中孩子还小,不懂事,慢慢长大就好了。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占据主要思想。同学反映老师交给他认字学习,还骂老师呢,这样的现象只能说在家里不合自己心思时一定骂过姥姥,老人认为小不加以管教的结果。这就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错爱、溺爱。
  2、过于关注:陈东无论在家还是在班中,由于都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与众不同的,由于总是拿或是抢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朋友,躲着他。越是这样,他越是总往前凑合,有时气的同学直哭着告老师,老师一定就是批评教育。他受批评还会在去抢去打。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谁的心理都很不好受。课堂上管理老师也是无奈的直摇头。
  四、辅导过程
  作为一名小学心理教师,面对陈东这种情况,我觉得家长是主要的疏通点,我们和家长谈话的目的是家校共同帮助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疏导,使孩子变得和普通孩子一样接收正常的教育,孩子的症结在哪里就要从哪里下手,才能做到手到“病”除。其次是老师间的沟通,因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 正确教育
  找陈东的姥姥谈心: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谁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要分如何给予爱,只是物质上的爱,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物质水平贫乏是时期的爱;早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真正的爱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身体和心理上的爱,有了健康心里及人格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大到为社会作贡献,小到能为你养老送终的目的。如果长期对孩子溺爱下去,什么都不关心,现在还小敢骂你,你不教育,长大后就有可能打你不孝顺你,你的老年生活将是很悲凉的。溺爱就是在间接毁掉孩子。在家让孩子知道要尊重长辈,如果不尊重是要受到批评和适当惩罚的;在学校要孩子知道尊重老师,因为老师能教会你很多知识,很多本领,长大了就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每天要抽出一点的时间来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向朋友之间一样的来沟通,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说给你听,你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二)、发现长处 增加信心
  多与任课教师沟通:我了解到陈东喜欢画画,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反映她安静得多,都在很专注的话这什么,虽然别人看不懂但自己去能安静地投入进去,也是说明他是因为喜欢才去画,当别人问起画的是什么,他也能说出所以然,让人联想到他的创造力。我和美术教师交流,课上多展示他的作品,给予鼓励,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认真的态度,使他在同学们的面前感受到一种荣誉感。了解其动手能力比较强,和体育老师沟通让他在同学面前展示他挽绳的方法和速度,让他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给与关爱 宽容以对
  我和班主任达成一致,他也配合我的工作,号召班干部带头课间时和他一起玩耍,但前期是有要求,违反要求,大家就没人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不是故意的,和同学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也要求同学们都监督他,给他机会让他融入到集体中来。班主任在我的建议下,由独桌变成了双人桌,表现不好时,由同桌来提醒他。班里的几个小干部在他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助他,在小班干的带动下,渐渐地,全班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了。
  (四)、融入集体 享受快乐
  记得一次学校举行体育活动开始注意到他是自由散漫不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漫无目的闲逛,可是当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爆发出开心的笑声和叫喊声时,我被吸引了,蹦蹦哒哒的向前凑,我发现后拉着他的小手问他是不是也想参加,他用力点了点头,融入到集体中使他感受到了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在游戏中他没有干扰大家,同学们和他在非常友好的状态中结束了活动,脸上洋溢的笑容使他和同学拉近了距离,和同伴有说有笑的状态,是原来没有的,我拉着他小声的问他,“今天你找到了好朋友了吗?”他笑了沒说话。虽然他没有说话,但是我知道了答案。活动后我帮他们分析了开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故意去搞动作破坏游戏规则才使大家这样开心,陈东同学表现得也非常的棒,大家一起鼓励他,欢迎他以后和我们一起参加活动。这次活动他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几次集体活动后,他比以前爱说了,老师问的话,他能回答,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和他的关系也融洽多了,他终于融入到集体中,感受到有同伴的快乐。
  (五)、家校互动 找其亮点
  经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让老师们去随时观察挖掘陈东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逐渐也发现了一些他的优点:如能回答上一个问题,老师及时表扬他听得认真;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进行表扬;他的座位处没有垃圾,表扬他是个爱干净、勤劳的好同学,慢慢的在同学们的眼中,他不再是独立孤行的孩子,而是有值得他们学习地方;每当受到表扬时,让他回去和姥姥说,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夸的他。也及时告诉家长孩子受到表扬回家也要多夸孩子。有错误时,老师就帮忙给他找原因,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告诉他,以后改正就是好学生。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孩子心理上的疏通。
  五、效果与反思
  通过班主任、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努力,陈东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比较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看法,其家长也反映他在家也不那么执拗了,说他几次也能改正了。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能够专心的听讲,作业在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和帮助下,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可以融入班级体中的一员。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水火不容的态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欺负他人。做的好事也得到了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表扬。我相信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老师和家长认可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都是孩子的雕琢着和教育者,而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育如涓涓细流,爱心、细心、恒心,永远是教育事业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将来才能为社会所接纳。
其他文献
摘要:每所学校都有一群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那一双双失望而有无奈的眼神无不让人为之心疼、焦虑。无论是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或是心理,都与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一般都是把不满透露在性格上,孤僻、冷漠、自卑,少与人交往,甚至采用暴力,上网等不良的行为来发泄。我们学校除存在社会单亲家庭子女就学,还有服刑人员子女在我校就读,他们也是单亲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如何进行心理疏导是我们心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一大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杀行为已经开始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自杀行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笔者对本班学生的调查和社会上小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总结出三点主要原因,并通过基于笔者工作经验的研究与相关专家的分析,列举出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自杀;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导致自杀行为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小学
期刊
摘要:心理游戏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每一个人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游戏心理辅导老师以有系统的方式,透过适当的游戏媒材以及辅导老师本身与少年儿童的互动,协助他们减少自己的行为或情绪困扰,增加自信以达到最大化的成长。老师在“教育无痕”的理念引导下,使学生轻松地参与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活动内容,以学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提高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期刊
一些调研成果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达到30%,还有一些调研数字认为是60%。其实这里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心理正常状态学生的困惑问题,或者说很多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中小学生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一般在4%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内部的震荡,独生子女情况的存在以及家长对孩子升学、就业期望值的增高,应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增多,也应该说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增大,而幸福指数偏低。  基于以
期刊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爱护有加”,也就是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上,都过于包容,导致现在的孩子更加的难以管理。因此通过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甚至是不排斥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从而间接地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养成类似的习惯,造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习惯;养成;中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家的越来
期刊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王老师,女,参加工作一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全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该生上课不参与课堂活动,随意下座,爱拿别人东西,拿到手里就往地上扔。教师多次教育,都不起作用。严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导致该教师很是苦恼。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该生是一位新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孩子,缺少养成教育和新生活的适应。再加上自身存在特殊发展特点,其感知
期刊
摘要:为研究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对其实施及成果进行了初探。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 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性,在教育教学设备、规则和制度上均具有可行性。2. 教学实践方面,从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再到最后的课堂评价,都可以采用1对1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开展。3.在成果和意义方面,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观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目前,我国的随班就读措施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随班就读学生仍然存在学校适应不良与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本文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从班级管理及专业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随班就读;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心理辅导与训练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
关键字:自主管理;管理策略;班级文化;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融入课堂,学生“活”了,教师“笑”了,课堂“沸腾”了,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却存在着滞后的现象。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班主任无从下手,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两种管理现象:一是“放任型”管理,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期刊